File:VOA專訪馬英九200603.webm

From Wikimedia Commons, the free media repository
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search

VOA專訪馬英九200603.webm(WebM audio/video file, VP9/Opus, length 14 min 7 s, 320 × 240 pixels, 211 kbps overall, file size: 21.28 MB)

Captions

Captions

Add a one-line explanation of what this file represents

Summary[edit]

Description
中文(繁體):專訪國民黨主席馬英九(全文)

台灣在野黨中國國民黨的主席馬英九3月22號和23號到美國首都華盛頓訪問。訪問期間,馬英九在幾大智庫發表關於兩岸關係和台灣未來的演說。馬英九也會晤了美國副國務卿佐利克等官員。馬英九本人則表示和一些官員進行了會晤,但是和官員有協議,對有關內容保密。記者張佩芝在馬英九訪問華盛頓期間對他進行了專訪,以下是訪談的內容:

問:您這次來美國,想向美國政府傳達一個什麼樣的訊息呢?

馬英九:我來美國,一方面是以台北市長的身份,拜訪姐妹市,包括波士頓、洛杉磯、舊金山,同時和美方高科技業者會談,希望他們到台灣投資。另外我也和美國許多智庫、美國政府官員接觸,讓他們了解國民黨對於台灣未來和兩岸關係以及美國和台灣關係的看法。

問:大家很關心的軍購問題,您是否在這方面和美方進行了討論?

馬英九:我把我們的看法告訴它,我們的政策告訴它,但是我對於具體的軍購項目,這應該是由立法院決定的。剛好最近陳總統採取廢統,或者說是終統的決定,使得在立法院國民黨團當中,共識形成變得非常困難和復雜。

問:每次談到軍購問題,國民黨就會說國民黨支持合理的軍購,這個“合理”究竟是一個什麼標準?

馬英九:合理是看四個因素。第一個是國防的需求,到底我們國家需不需要這類型的武器,第二是兩岸的關係,兩岸關係未來如果能夠改善,對於國防上的需求是否有什麼要改變的地方。第三就是政府的財力,武器的種類非常多,我們不可能每項都買。第四就是民意的走向。這四個因素做為考量某一項軍品採購是否合理的一個依據。

問:您現在來到美國,您如何評估目前的台美關係?

馬英九:本來這個基本盤是不錯,不過最近幾年,我們政府在一些政策上採取的態度使美方跟我們之間的互信有受到影響。譬如說2003年,布希總統曾經公開表示他對於有意片面改變現狀的措施表示反對。

像今年3月2號,國務院在它的網站上刊出那份新聞聲明,對台灣在終統過程當中所採取的態度表達強烈不滿,甚至用直呼其名的方式來稱呼我們的總統,這是非常少見的。

問:現在大家都十分關心2008年選舉,您認為北京和美國政府是否應該對2008年國民黨重新取得政權做一些期待呢?

馬英九:它該不該做期待,要根據它對未來的研判,對國民黨來講,我們當然希望2008年能重新執政。去年我參選國民黨黨主席,我的目標也是創造有利的條件,使國民黨在2008年重新執政。

問:過去十幾年來,在台灣的選舉,很多人認為民進黨是比較會選舉的政黨,很多人也批評國民黨會被民進黨的議題牽著鼻子走,從現在到2008年,國民黨是否有勝選的策略?

馬英九:過去人家說國民黨不會選舉,民進黨很會選舉,但是民進黨執政6年大家發現,國民黨比較會執政,民進黨比較不會執政,所以國民黨的策略是要證明,我們既會執政,也會選舉。過去一年證明,國民黨的選舉能力在增強中。

問:根據您的觀察,省籍觀念是不是還是選舉的一個因素?

馬英九:是,但是它的整個影響在逐漸減少當中。

問:如果國民黨在2008年取得政權,國民黨在處理兩岸關係方面會和現在民進黨政府有什麼不同的地方?

馬英九:我們會有不同,而且應該會有很大的不同,一方面陳總統最近對四不一沒有,用英文來說是Five No's,第五項準備要做一些改變,基本上我們會維持“五不”,就是“四不一沒有”。我們會維持,因為這是中華民國總統對外所做的承諾,不宜輕言改變。但是我們認為光是“五不”太消極,我們還要“五要”。

第一,我們要跟海峽對岸恢復協商,指導原則就是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識,也就是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的九二共識。

第二,我們希望能跟對方協商和平協定,或協議,讓它能持續30到50年的規模,在這過程中必須要包含雙方軍事互信的機制,英文叫做confidence building mechanism,或confidence building measures。也就是說雙方要透過這些機制,確保海峽的和平與穩定。

第三,雙方要促進經貿交流,最後能夠締結一個共同市場的決定。

第四,雙方要協商台灣國際參與空間的問題。

第五,兩個黨要進行交流,建立平台。不過我們現在是想把第五個題目換成兩岸在文化和教育方面要進行更密切的交流。

問:根據您目前對兩岸局勢的評估,您認為中國接受,或就這“五要”進行談判的可能性有多大?

馬英九:我覺得應該有相當的可能性,因為去年連前主席連戰先生去大陸的時候跟大陸的總書記已經就這五項當中的四項有了具體的共識。我相信文化教育的部份應該也可能做為未來討論的題目,讓台灣跟大陸的年輕人在比較早的階段就能夠相互了解,建立友誼。

問:在台灣許多偏綠的民眾擔心國民黨執政會過度親中,您認為他們是否有擔憂的必要?

馬英九:我們剛才所提出的幾項東西,都沒有使台灣失去主體性,我所謂主體性就是以台灣為主,對台灣有利。譬如說,他們大概最擔心的是,九二共識,一中各表。

中共認為九二共識是一個中國的原則,這個,我們並不反對。但是一個中國的原則,我們這邊,有我們的解釋,這一點,中共也沒有提出任何的異議。我們在這樣一種情況下,來達成共識。實際上就是把這個問題暫時擱置,大家去進行更具有迫切性的問題,不要在這些一時之間沒有辦法解決的問題上耗費太多的時間,影響到其他更重要的事情。

問:泛綠的民眾擔心,中國一直沒有放棄對台灣的武力威脅,導彈也一直對準台灣。如果國民黨在2008年執政之後,是不是要擴張台灣的國防軍備,要如何處理中國方面軍事和武力的威脅?

馬英九:台灣的國防一定要維持適當的防禦力量。但是維持適當的防禦力量不是只是購買武器而已。還有其他許多準備,都非常重要,就算有這些武器,如果你的財政垮掉了,武器也沒有辦法使用太久。所以應該是整體國力要提升。

但是如果整體國力提升,要準備去打仗,恐怕沒有多久,也會垮掉,最好是不要打仗,所以如何透過外交或兩岸協商的努力,減少戰爭的威脅,這才是上上之策。

問:許多台灣人民也十分關心台灣的經濟走向,如果國民黨在2008年執政,對台商赴大陸投資的開放會有多大?很多人擔心技術會被轉移到中國大陸。

馬英九:技術轉移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可以在某些有關國防、國家安全的技術方面加以設限,這是全世界國家都會做的。但是這個限制是具有時間和地點的彈性。

有些東西10年前要管制,10年後就不需要管制了,就像8寸晶圓廠,現在都已經做到12寸了,你再去管制8寸,就沒有意義了。像這些的話,應該可以大家決定一套合理而有效的管制,而不是做一些不合理也不有效的管制。

問:所以可以說,如果國民黨在2008年執政,會比現在的開放程度大嗎?

馬英九:我覺得會比現在合理,因為如果不合理的話,就不能持久。

問:大家對您2008年是否選舉總統的事情很關注。在您看來,要讓兩岸關係維持您所提出來的和平和繁榮,您認為兩岸領導人,不管是誰來做,應該要有什麼樣的能力和特質,以達到和平和繁榮的目標?

馬英九:你要達到和平的目標,你本身要相信可以達成的,而且應該要盡一切力量來締造和平的環境。這點是兩岸領導人未來都必須努力的。

換句話說,第一,兩岸關係必須要是一個雙邊的關係,不宜採取單邊主義。這是為什麼美國或各方一再強調不宜片面改變現狀。也就是說,現狀並不是不能改變,但是不宜片面改變,就是要經過大家商量好再動。

第二,要改變現狀要用和平的方式,不能用非和平的方式,如果這些條件都具備,那麼兩岸即使是改變現狀,朝向更和平更繁榮的方向走,沒有人會反對。

問:您認為改變現狀,甚至討論統一問題,是否有一個時間表?

馬英九:沒有,沒有時間表,但是有條件。也就是說,兩岸都能達到自由、民主、均富,保障人權,尊重法治。同時,台灣的人民必須要充份參與,充份表達意見,因為這畢竟是對台灣現狀非常重大的改變。台灣人民如果不贊成的話,就不能推動。

問:我們如何知道台灣人民贊不贊成未來改變現狀的方式呢?要通過一個什麼樣的方式來了解台灣人民的意願?

馬英九:現在已經做了十幾年的民調都很清楚,台灣人民並不希望現在就和大陸統一。事實上現在大陸也沒有主張要馬上統一。換句話說,雙方當中主張立即統一的也是極少數。

所以事實上,這是一個共識,就是維持現狀是最好的選擇,既不追求台灣的獨立,也就是永久的分離,也不追求立即的統一,也就是急統,兩個都不要。現在最好的辦法,就是維持現狀,就像我們剛講的,要和大陸簽訂和平協議,目的也是維持現狀。

問:您會不會擔心如果沒有一個時間表,未來下一代對中國大陸的情感會越來越淡化?

馬英九:這個我不擔心。你看現在去大陸的人,比10年前多還是少?你現在去台灣做一個調查,問問台灣的大學畢業生,如果大陸有工作, 願不願意去?你問他去還是不去,就很清楚了。兩岸的交往只會越來越多,不會越來越少,越來越多只會使雙方了解更多,敵意更減少,不會使敵意更增加。

問:您希望兩岸朝和平繁榮方向走的同時,美國應該扮演一個什麼樣的角色?

馬英九:美國仍然對台灣的安全扮演一個最後保證者的角色。但是美方要幫助台灣,甚至有必要時保障台灣的安全,也要台灣不要去製造麻煩,不要去用片面的方式,或企圖用片面的方式來改變現狀。台灣如果不要在這些地方製造困難的話,我相信,要維持和平,相對來講是比較容易的。

問:謝謝您,馬主席。
Date
Source https://www.voachinese.com/a/a-21-w2006-03-27-voa37-57839972/1059121.html
Author VOA

Licensing[edit]

Public domain
This media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nited States because it solely consists of material created and provided by Voice of America, the official external broadcasting service of the federal governm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View Terms of Use and Privacy Notice (copyright information).


Voice of America republishes reporting from the Associated Press, Agence France-Presse and others. Always check the credit; such content is not in the public domain. Occasionally, a wire photo will be originally published with Voice of America watermarks and later corrected updated with the correct attribution. Use caution when uploading recently-published images or when a specific Voice of America photographer is not identified.
Logo of the VOA
Logo of the VOA

File history

Click on a date/time to view the file as it appeared at that time.

Date/TimeThumbnailDimensionsUserComment
current18:42, 16 December 201914 min 7 s, 320 × 240 (21.28 MB)Roy17 (talk | contribs)Imported media from https://av.voanews.com/Videoroot/Archive/MediaAssets2/chinese/2006_03/Video/wmv/ma-dc.wmv

The following page uses this file:

Transcode status

Update transcode status
Format Bitrate Download Status Encode time
VP9 240P 153 kbps Completed 18:49, 16 December 2019 6 min 29 s
Streaming 240p (VP9) 72 kbps Completed 13:33, 21 December 2023 2.0 s
WebM 360P 485 kbps Completed 20:38, 2 December 2023 1 min 38 s
Streaming 144p (MJPEG) 1 Mbps Completed 10:01, 12 November 2023 20 s
Stereo (Opus) 78 kbps Completed 15:14, 10 November 2023 16 s
Stereo (MP3) 128 kbps Completed 15:14, 10 November 2023 18 s

Meta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