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NLC416-12jh001550-45630 西洋大歷史.pdf

From Wikimedia Commons, the free media repository
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search
Go to page
next page →
next page →
next page →

Original file(787 × 1,379 pixels, file size: 14.15 MB, MIME type: application/pdf, 366 pages)

Captions

Captions

Add a one-line explanation of what this file represents

Summary

[edit]
西洋大歷史   (Wikidata search (Cirrus search) Wikidata query (SPARQL)  Create new Wikidata item based on this file)
Author
李泰棻編輯
image of artwork listed in title parameter on this page
Title
西洋大歷史
Publisher
北京宣元閣[印刷者]
Description

本冊分為上古史部分。卷首有章士釗、李大釗寫的序

目錄
編首 緒論
緒言一 史之起原
緒言二 史之定義
緒言三 史之進程
緒言四 史之輔科
緒言五 史之界說
緒言六 史之二部
緒言七 西洋史之紀年
緒言八 西洋史之時期
緒言九 西洋史上之地理
緒言十 西洋史上之人種
第一編 上古史
第一章 埃及
一 地理及人種
二 歷朝政跡
三 制度
四 宗教
五 文學
六 藝術
第二章 巴比倫尼亞及亞西里亞
一 地理及人種
二 前巴比倫尼亞
三 亞西里亞
四 後巴比倫尼亞
五 制度
六 宗教
七 文學
八 藝術
第三章 希伯來
一 地理及人種
二 希伯來之建國
三 隆盛及分裂
四 以色列猶太之興亡
五 文明
第四章 腓尼基
一 地理及人種
二 西頓推羅之盛衰
三 殖民及商業
四 文明
第五章 波斯
一 地理及人種
二 歷朝政跡
三 制度
四 宗教
五 文藝
第六章 希臘地理及人種
一 地理
二 人種
三 傳聞時代附
第七章 斯巴達之勃興
一 斯巴達之建國
二 階級
三 議會
四 教育
五 卑羅波納蘇之統一
第八章 希臘人之殖民
一 殖民之法則
二 東方之殖民地
三 意大利南部之殖民地
四 西希里之殖民地
第九章 雅典之勃興
一 雅典初制
二 錫即之亂及達拉固之變法
三 蘇倫之制
四 雅典之僭主
第十章 希臘之僭主
一 以阿尼亞諸城之僭主
二 哥林多之僭主
三 米格來西克安之僭主
第十一章 克雷斯提尼之新制
一 行政區域之劃分
二 更定官職
三 貝殼彈劾法
第十二章 波希戰爭
一 以阿尼亞諸城之滅亡
二 以阿尼亞諸城之亂及波希之開釁
三 大流士伐希臘
四 雅典興海軍
五 澤耳十親征希臘
六 特莫丕里之戰
七 薩拉米斯之戰
八 普拉梯亞及密克利之戰
第十三章 雅典極盛時代
一 保三尼亞之東征
二 德拉同盟之建立
三 保三尼亞及大米師他克之末路
四 西門事略
五 斐理喀利之內政
六 斐理喀利之武功
七 三十年弭兵之約
第十四章 卑羅波納蘇之役
一 開釁原因
二 第一役
三 第二役
四 第三役
五 第四役
六 第五役
七 第六役
八 第七役
九 第八役
第十五章 雅典之衰
一 雅典征敘拉古
二 西希里之敗
三 亞基比亞底之歸國
四 雅典城之失守
五 雅典之革命
第十六章 斯巴達及第伯斯之遞霸
一 萬人軍之役
二 斯巴達波斯之衝突
三 斯巴達伐弟伯斯
四 第伯斯之革命
五 第伯斯之盛
六 第伯斯之衰
第十七章 馬其頓之勃興
一 地理及人種
二 腓力之強
三 腓力統一希臘北部
四 腓力統一希臘北部
第十八章 亞歷山大之武功
一 亞歷山大之平亂
二 亞歷山大東征上
三 亞歷山大東征中
四 亞歷山大東征下
第十九章 亞歷山大王國之分裂及分裂後諸國之盛衰
一 貝提卡斯之攝政
二 擁土分王
三 塞留古思王國
四 多利買王國
五 希臘及馬其頓王國
第二十章 希臘教育及兵制
一 教育
二 兵制
第二十一章 希臘宗教
一 神話
二 祈神
三 賽會
第二十二章 希臘文學
一 詩歌
二 戲曲
三 歷史
四 辨學
五 科學附
第二十三章 希臘哲學
一 以阿伊安派
二 皮賽高拉司派
三 以利亞派及黑拉克利底派
四 自然學派
五 詭辨學派
六 蘇克拉底
七 不完全的蘇克拉底派
八 柏拉圖
九 亞里斯多德
十 斯多噶派及伊璧鳩魯派
十一 懷疑學派及新柏拉圖派
第二十四章 希臘藝術
一 建築
二 雕刻
三 繪畫
第二十五章 希臘風俗
一 衣食住
二 宴樂
三 奴隸
四 職業
第二十六章 羅馬地理及人種
一 地理
二 人種
三 羅馬城之古蹟附
第二十七章 羅馬王政時代
一 七王之傳說
二 羅馬初制
三 色維斯特利鳥之改革
第二十八章 平民貴族之爭權
一 羅馬民主初制
二 保民官之役
三 法典之編輯
四 李錫尼新法
第二十九章 羅馬統一意大利
一 臘丁之統一
二 散奈思人之徵服
三 大希臘之徵服
四 意大利之治法
第三十章 羅馬拓地海外
一 迦太基之略史
二 比尼噶第一役
三 羅馬始設行省
第三十一章 比尼噶第二役
一 迦大基經略西班牙
二 漢尼巴伐羅馬
三 堪尼之戰
四 羅馬克復屬地
五 羅馬征服西班牙
六 沙漠之戰
第三十二章 羅馬霸地中海
一 羅馬伐希臘
二 羅馬伐敘里亞
三 羅馬滅希臘
四 羅馬滅迦太基
第三十三章 羅馬內亂發軔時代
一 政治之黑暗
二 意大利之民業
三 提畢格拉庫之變法
四 橄亞格拉庫之變法
五 奴米第亞之徵服
第三十四章 馬留蘇拉之禍
一 意大利同盟之叛
二 邦土司之亂
三 馬留之殘暴
四 蘇拉之服仇
第三十五章 朋標之武功
一 朋標之格政
二 朋標之外征
三 喀特倫之亂
第三十六章 前三雄
一 前三雄之格政
二 愷撒朋標之交惡
三 愷撒朋標之交爭
四 愷撒平亂
五 愷撒之變制
六 愷撒被刺始末
七 安敦尼之復仇
第三十七章 後三雄
一 後三雄之禨政
二 羅馬分裂
三 安敦尼之敗亡
第三十八章 茹連凱撒系諸帝紀略
一 奧克提威
二 鐵比理
三 橄亞
四 喀勞德
五 尼魯
六 爭立之亂附
第三十九章 帝政黃金時代
一 法拉維朝
二 那爾華及圖拉真
三 哈德連
四 安敦尼皮亞及阿理列斯
第四十章 基督教之興
一 基督略史
二 基督教之傳播
三 基督教徒受害之因
第四十一章 紛爭帝位
一 紛爭帝位上
二 紛爭帝位中
三 奧列倫之政跡
四 紛爭帝位下
第四十二章 羅馬變制及其分裂
一 狄奧克利之變制
二 君十但丁之統一羅馬
三 君士但丁之變制
四 五公子爭立
五 茹連嶺之治跡及羅馬之兩分
第四十三章 自匈奴西遷至西羅馬滅亡
一 匈奴西遷
二 高峙人犯東羅馬
三 西阿達色之世
四 東西羅馬之外患
五 高峙人犯西羅馬
六 芬人犯東西羅馬
七 萬達人犯西羅馬
八 西羅馬之滅亡
第四十四章 羅馬教育及兵制
一 教育
二 兵制
第四十五章 羅馬宗教
一 諸神
二 教部及通神
第四十六章 羅馬文藝
一 詩歌
二 歷史
三 戲曲辨學哲學及科學
四 律學
五 藝術
第四十七章 羅馬風俗
一 衣食住
二 宴樂
三 奴隸
四 職業
第二編 中古史
第一章 日耳曼諸國之勃興
一 東高峙人征服意大利
二 東羅馬帝米斯廷尼之治功
三 郎勃德人征服意大利
四 法蘭克米羅維亞朝之勃興
第二章 教皇之起原及諸夷入教始末
一 教會之組織
二 教皇之起原
三 日耳曼諸族入教始末
第三章 薩拉森帝國之勃興及其分裂
一 地理及人種
二 摩哈默德及其教旨
三 摩哈默德正統
四 奧馬約朝
五 阿巴斯朝
六 奧馬約朝西帝國及法替馬朝
第四章 沙立曼大帝國之隆盛及其分裂
一 沙立曼之先世
二 沙立曼之武功
三 沙立曼之政治
四 沙立曼之興學
五 沙立曼之暮年
六 沙立曼之帝國之分裂
第五章 諾斯曼人之遷移
一 諾斯曼人之寇掠
二 諾斯曼人之建國
三 諾斯曼人犯不列顛
第六章 中世紀之封建
一 封建之起原
二 主臣之責任
三 封建時代之審判法
四 封建各國之亂
五 封建時代之騎將
六 封建之式微
七 封建之利弊
第七章 諾爾曼人之興盛
一 諾爾曼人征服意大利及西希里
二 諾爾曼人征服英格蘭
三 威廉之改革
第八章 中世紀之教育
一 東西教會之分裂
二 教會之利制
三 教會之等級及其職權
四 教皇之權限
第九章 皇帝教皇之衝突
一 奧都大帝以前之德意志
二 神聖羅馬帝國之復興
三 顯理第四之與教皇
四 窩牧之媾和
五 教皇黨與皇帝黨
六 弗勒得力第一之與教皇
七 奧都之與教皇
八 弗勒得力第二之與教皇
第十章 突厥諸王朝之勃興
一 約哈底薩發薩馬納及布葛諸王朝
二 葛子尼王朝
三 塞爾鳩克王朝
第十一章 十字軍之役
一 原因
二 第一役先鋒
三 第一役大軍
四 拉丁國之組織
五 第二役及第三役
六 第四役
七 童子軍及小十字軍
八 十字軍之利益
第十二章 成吉思汗之西征
一 花剌子模之勃興
二 花剌子模與蒙古之衝突上
三 花剌子模與蒙古之衝突下
第十三章 哲伯蘇布特及綽兒馬罕之西征
一 奇卜察克阿速等部之降附
二 蒙古與俄羅斯之衝突 及康里之敗亡
三 綽兒馬罕之西征
第十四章 巴圖之西征
一 不里阿耳之平定
二 南俄之平定
三 東歐之被兵及奇卜察克汗 國之建立
第十五章 轄魯之西征
一 木剌夷之破滅
二 薩拉森東帝國之滅亡
三 敘里亞及小亞西亞諸國之徵服
第十六章 中世紀後葉之英吉利
一 顯理第二之立
二 顯理第二之改革
三 約翰之暴虐
四 埃得握第一之治功
五 英國議院之由來
第十七章 中世紀後葉之法蘭西
一 路易第六之世
二 腓力第二之世
三 路易第九之世
四 腓力第四之世
五 喀白朝之忘
第十八章 英法百年戰爭
一 原因
二 第一期戰爭
三 第二期戰爭
四 第三期戰爭
第十九章 奇卜察克汗國及伊兒汗國之盛衰
一 奇卜察克汗國
二 伊兒汗國
第二十章 帖木兒之興亡與伊兒汗國及奇卜察克汗國之末路
一 帖木兒之初興
二 阿魯渾之世
三 合贊之平內亂
四 合贊與埃奴之衝突
五 伊兒汗國之滅亡
六 奇卜察克汗國之滅亡
七 帖木兒之雄略
八 土耳其之建國及東羅馬之滅亡
第二十一章 中世紀末葉之歐洲諸國
一 近 國家之創立
二 法蘭西及布格第
三 德意志
四 英吉利
五 英國著薇戰爭
六 西班牙之勃興
第二十二章 中  之教育及兵制
一 教育
二 兵制
第二十三章 中世紀之文藝
一 哲學
二 復古學派
三 異端學派
四 文學
五 藝術
第二十四章 中世紀社會情形
一 貴族
二 城市
三 農民
四 商業

Language Chinese
Publication date 民國6[1917]
Source
institution QS:P195,Q732353
(民國時期文獻 民國圖書)
館藏信息
InfoField
MG/K10/41
中圖分類
InfoField
K10
載體形態
InfoField
[20],276,28頁

Licensing

[edit]
This image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because it is a mere mechanical scan or photocopy of a public domain original, or – from the available evidence – is so similar to such a scan or photocopy that no copyright protection can be expected to arise. The original itself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for the following reason:
Public domain
This image is now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hina because its term of copyright has expired.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ith legal jurisdiction in the mainland only, excluding Hong Kong and Macao), amended November 11, 2020, Works of legal persons or organizations without legal personality, or service works, or audiovisual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For photography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whose copyright protection period expires before June 1, 2021 belong to the public domain. All other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Republic of China (currently with jurisdiction in Taiwan, Penghu, Kinmen, Matsu, etc.), all photographs and cinematographic works, and all works whose copyright holder is a juristic person,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and all other applicable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Important note: Works of foreign (non-U.S.) origin must be out of copyright or freely licensed in both their home country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order to be accepted on Commons. Works of Chinese origin that have entered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S. due to certain circumstances (such as publication in noncompliance with U.S. copyright formalities) may have had their U.S. copyright restored under the Uruguay Round Agreements Act (URAA) if the work was under copyright in its country of origin on the date that the URAA took effect in that country. (For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1996. For the Republic of China (ROC),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2002.[1])
To uploader: Please provide where the image was first published and who created it or held its copyright.

You must also include a United States public domain tag to indicate why this work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nited States. Note that this work might not be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ountries that do not apply the rule of the shorter term and have copyright terms longer than life of the author plus 50 years. In particular, Mexico is 100 years, Jamaica is 95 years, Colombia is 80 years, Guatemala and Samoa are 75 years, Switzerland and the United States are 70 years, and Venezuela is 60 years.


čeština  Deutsch  English  português  română  slovenščina  Tagalog  Tiếng Việt  македонски  русский  മലയാളം  ไทย  한국어  日本語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



This tag is designed for use where there may be a need to assert that any enhancements (eg brightness, contrast, colour-matching, sharpening) are in themselves insufficiently creative to generate a new copyright. It can be used where it is unknown whether any enhancements have been made, as well as when the enhancements are clear but insufficient. For known raw unenhanced scans you can use an appropriate {{PD-old}} tag instead. For usag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scan tag.


Note: This tag applies to scans and photocopies only. For photographs of public domain originals taken from afar, {{PD-Art}} may be applicabl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Art tag.

File history

Click on a date/time to view the file as it appeared at that time.

Date/TimeThumbnailDimensionsUserComment
current06:16, 24 April 2023Thumbnail for version as of 06:16, 24 April 2023787 × 1,379, 366 pages (14.15 MB)PencakeBot (talk | contribs)Upload 西洋大歷史 (1/1) by 李泰棻編輯 (batch task; nlc:data_416,12jh001550,45630; 民國圖書-PD2022.3; 西洋大歷史)

The following page uses this file:

Meta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