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NLC416-12jh000249-47543 滿蒙作戰必攜.pdf

From Wikimedia Commons, the free media repository
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search
Go to page
next page →
next page →
next page →

Original file(810 × 1,170 pixels, file size: 9.86 MB, MIME type: application/pdf, 288 pages)

Captions

Captions

Add a one-line explanation of what this file represents

Summary

[edit]
滿蒙作戰必攜   (Wikidata search (Cirrus search) Wikidata query (SPARQL)  Create new Wikidata item based on this file)
Author
日本關東軍編
image of artwork listed in title parameter on this page
Title
滿蒙作戰必攜
Publisher
拔提書店
Description

共5篇:陣中要務、戰鬥、築城、築營、交通。附滿蒙主要都市平均溫度表等28種,中國商店各種標識之例圖等5種

目錄
第一篇 陣中要務
第一章 行軍
第一 出發時刻及集合
第二 行軍實施
第三 行軍速度
第四 休憩及給水
第五 行進方向之維持
第六 各季行軍之被服裝具裝著上之諸注意
其一 被服之選擇及裝著上之注意
其二 鐙之設備
其三 水筒攜行法
其四 行廚攜帶法
第二章 宿營
第一 設營隊
第二 舍營及露營之比較
第三 中國家屋之構造及其收容力之關係
第四 中國部落宿營之參考事項
第五 露營地之選定
第六 寒氣及露營之可能性
第七 露營之參考事項
第八 系馬場之設備
第九 給水上之注意
第三章 搜索及警戒之參考事項
第四章 給養
第一 糧秣調辨
第二 飲事調理
第三 冱寒時給養上之參考事項
其一 冱寒與食物之關係
其二 飯盒內飯之凍結及其融解法
其三 以冰雪為飯盒飲事
其四 無井戶時之給水
其五 馬之給養
第五章 衛生
第一 人員衛生
其一 一般事項
其二 凍傷之預防
第二 馬匹衛生
其一 滿洲氣象與馬匹衛生之關係
其二 水飼
其三 飼料
其四 裝蹄
其五 護蹄
其六 收拾及運動
其七 廄舍事項
其八 疾病
第六章 酷寒時兵器處理上之注意
第一 兵器用油脂
第二 槍械及精密器材等
第三 通信器材
第四 八七式防毒面具
第五 土工器材
第六 照明器材
第七 硬橡皮及橡皮製器材
第二篇 戰鬥
第一章 一般之注意
第二章 地隙與戰鬥之影響
第一 地隙之性質及其利用法
第二 地隙之通過法
其一 非結冰期之通過法
其二 結冰期之通過法
第三章 高粱與戰鬥上之影響
第一 高粱之發育狀態
第二 行動上障礙之程度
第三 高粱畑之通過法
第四 高粱畑與射擊之關係
第五 戰鬥
第四章 中國圍壁與戰鬥之影響
第一 圍壁之狀態
第二 戰鬥
第五章 冱寒與戰鬥之影響
第一 步兵戰鬥
其一 一般之注意
其二 疏開戰鬥
其三 機關槍隊之戰鬥
其四 步兵炮隊之戰鬥
第二 騎兵戰鬥
其一 徒步戰
其二 乘馬戰
第三 炮兵戰鬥
其一 觀測及通信
其二 放列布置
其三 射擊準備
其四 射擊實施
其五 各種射距離射彈觀測之範圍
第三篇 築城
第一章 高粱
第一 高粱畑之清掃射界
其一 壓倒法
其二 踏倒法
其三 伐倒法
其四 折倒法
其五 拔倒法
第二 利用高粱之障礙物構築法
其一 謹用高粱之構築法
其二 利用補助材料之構築法
第三 高粱障礙物之通過法
第四 以高粱稈為編束物之製作
第五 以高粱稈為建築材料之利用
第二章 中國圍壁上槍眼之構造
第三章 冱寒時之諸作業
第一 冱寒時地下凍結之景況
第二 凍結地之掘開法
其一 燃燒掘開法
其二 熏蒸法
其三 爆破掘開法
其四 器具掘開法
第三 植椿
第四 土囊之填實及運搬
第五 掩體之構築
其一 一般之注意
其二 利用不凍結土之掩體
其三 冰塊之掩體
其四 雪之掩體
其五 以馬糧構築之掩體
第六 坑道
第七 障礙物構築之要領
其一 鐵條綱構築之要領
其二 鐵條綱鐵線之地上固定法
其三 樹枝鹿寨之植立法
第四篇 築營
第一章 沍寒時之築營
第一 帶天幕之露營設備
其一 幕舍之形狀及大小
其二 出入口及換氣孔
其三 控椿之使用法
其四 幕布之接合及幕舍之構築
其五 幕舍內外之設備
其六 附屬設備
其七 利用地隙及圍壁之幕舍
第二 屋形天幕及方錐形天幕
其一 屋形天幕
其二 方錐形天幕
第三 廠營設備
其一 土窟式廠營
其二 暖房設備
其三 廄舍
第二章 築營上之諸注意
第一 幕舍構築上之注意事項
第二 露營之寢床設備材料
第三 浴場之急造
第四 淨水法
第五篇 交通
第一章 小流及沼澤地之通過
第二章 濕地之通過
第三章 沍寒時之交通
第一 滿洲諸河川結冰之狀況
第二 冰上通過
其一 渡河點之偵察
其二 無設備之冰上通過
其三 冰上設備通過法
其四 足部設備通過法
其五 馬匹通過法
第三 流水期及結冰期之渡河
其一 渡河法
其二 結冰與橋梁所受之影響
其三 冰塊流下與橋梁所受之影響
其四 融冰與流水之關係
其五 對於結冰之橋梁防護法
其六 對於流冰之橋梁保護法
其七 融冰前於結冰河川之植柱法
第四 其他時期之渡河
附表
第一 滿蒙主要都市平均溫度表
第二 一九三〇年長春奉天一畫夜(一月間及七月間)之平均氣溫升降狀態表
第三 寒氣於人體所及感應一覽表
第四 防寒被服裝著與氣溫之關係一覽表
第五 靜止勤務時防寒被服之著用與氣溫之關係一覽表
第六 利用水瓮以為橋腳之一例
第七 以土壤填實地隙方法之一例
第八 地隙上斜坂設置之一例
第九 地隙上階段設置之一例
第十 通過地隙時梯子構築之一例
第十一 通過地隙時吊索使用之一例
第十二 通過地隙時高粱稈縱隊橋構築之一例
第十三 通過地隙時高粱稈、鐵線、繩、等梯子構築之一例
第十四 以繩索通過地隙之一例
第十五 通過地隙時土囊階段構築之一例
第十六 滿洲高粱生長平均高度一覽表
第十七 高粱折倒法之障礙物構築之一例
第十八 高粱纏結法之障礙物構築之一例
第十九 以高粱為小椿之障礙物構築之一例
第二十 用補助材料之高粱障礙物構築之一例
第二一 高粱障礙物各種通過法實驗之例
第二二 以高粱編成束柴之一例
第二三 高粱稈編成束柴之平均重量及耐屈力試驗之一例
第二四 以高粱構築筏橋之一例
第二五 以高粱構築高粱筏之一例
第二六 以高粱構築浮游橋之一例
第二七 短橋構築之一例
第二八 滿洲諸河川結冰及冰上通過可能期日概見表
附圖
第一 中國商店各種標識之例圖
第二 其一 溫土爐式構造暖房設備之一例
其二 溫土爐式構造暖房設備之一例
第三 暖爐式構造暖房設備之一例
第四 野炮車輸下穿著〓履之一例
第五 結冰及融冰時之渡河要圖

Language Chinese
Publication date 民國23[1934]
Source
institution QS:P195,Q732353
(民國時期文獻 民國圖書)
館藏信息
InfoField
MG/E313.9
主題
InfoField
侵華-陣中勤務-條令 陣中勤務-侵華-條令 條令-陣中勤務-侵華
中圖分類
InfoField
E313.9
載體形態
InfoField
240頁

Licensing

[edit]
This image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because it is a mere mechanical scan or photocopy of a public domain original, or – from the available evidence – is so similar to such a scan or photocopy that no copyright protection can be expected to arise. The original itself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for the following reason:
Public domain
This image is now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hina because its term of copyright has expired.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ith legal jurisdiction in the mainland only, excluding Hong Kong and Macao), amended November 11, 2020, Works of legal persons or organizations without legal personality, or service works, or audiovisual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For photography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whose copyright protection period expires before June 1, 2021 belong to the public domain. All other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Republic of China (currently with jurisdiction in Taiwan, Penghu, Kinmen, Matsu, etc.), all photographs and cinematographic works, and all works whose copyright holder is a juristic person,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and all other applicable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Important note: Works of foreign (non-U.S.) origin must be out of copyright or freely licensed in both their home country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order to be accepted on Commons. Works of Chinese origin that have entered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S. due to certain circumstances (such as publication in noncompliance with U.S. copyright formalities) may have had their U.S. copyright restored under the Uruguay Round Agreements Act (URAA) if the work was under copyright in its country of origin on the date that the URAA took effect in that country. (For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1996. For the Republic of China (ROC),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2002.[1])
To uploader: Please provide where the image was first published and who created it or held its copyright.

You must also include a United States public domain tag to indicate why this work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nited States. Note that this work might not be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ountries that do not apply the rule of the shorter term and have copyright terms longer than life of the author plus 50 years. In particular, Mexico is 100 years, Jamaica is 95 years, Colombia is 80 years, Guatemala and Samoa are 75 years, Switzerland and the United States are 70 years, and Venezuela is 60 years.


čeština  Deutsch  English  português  română  slovenščina  Tagalog  Tiếng Việt  македонски  русский  മലയാളം  ไทย  한국어  日本語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



This tag is designed for use where there may be a need to assert that any enhancements (eg brightness, contrast, colour-matching, sharpening) are in themselves insufficiently creative to generate a new copyright. It can be used where it is unknown whether any enhancements have been made, as well as when the enhancements are clear but insufficient. For known raw unenhanced scans you can use an appropriate {{PD-old}} tag instead. For usag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scan tag.


Note: This tag applies to scans and photocopies only. For photographs of public domain originals taken from afar, {{PD-Art}} may be applicabl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Art tag.

File history

Click on a date/time to view the file as it appeared at that time.

Date/TimeThumbnailDimensionsUserComment
current19:12, 11 June 2023Thumbnail for version as of 19:12, 11 June 2023810 × 1,170, 288 pages (9.86 MB)PencakeBot (talk | contribs)Upload 滿蒙作戰必攜 (1/1) by 日本關東軍編 (batch task; nlc:data_416,12jh000249,47543; 民國圖書.6; 滿蒙作戰必攜)

The following page uses this file:

Meta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