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NLC416-11jh009438-74202 大時代中的印度.pdf

From Wikimedia Commons, the free media repository
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search
Go to page
next page →
next page →
next page →

Original file(818 × 1,331 pixels, file size: 11.1 MB, MIME type: application/pdf, 242 pages)

Captions

Captions

Add a one-line explanation of what this file represents

Summary

[edit]
大時代中的印度   (Wikidata search (Cirrus search) Wikidata query (SPARQL)  Create new Wikidata item based on this file)
Author
麥朝樞 黃中廑主編
image of artwork listed in title parameter on this page
Title
大時代中的印度
Publisher
第四戰區編纂委員會
Description

分上、下編。共11章。分述印度淪為殖民地的過程,政治、經濟制度及社會狀況,民族解放運動及其前途,宗教思想,中印關係以及印度問題展望等。有張發奎《今後的世界叢書序》及編者的話

目錄
今日的世界叢書序
編者之話
上篇 印度之透視
第一章 到了歷史轉捩點的印度
第一節 兩個錯誤的意見;一種正確的見解
(一) 兩個錯誤的意見:
(1) 所謂自治問題
(2) 所謂少數民族及宗教問題
(二) 一種正確的見解:
(1) 根本的——印度民族解放
(2) 當前的——爭取反侵略
(三) 戰爭的勝利完成解放運動
第二節 世界政治問題的一個重要環節
(一) 印度民族解放與全世界被壓迫民族解放的關聯
(二) 印度民族與反侵略戰爭
第二章 歷史的回顧
第一節 異族的輪番入侵
(一) 初期印度的迷離面目
(二) 第一次跨進印度原野的阿利安人
(三) 希臘人和大月氏人侵入
(四) 戒日王朝的興盛
(五) 兩個新主人——回教國和蒙古族
第二節 英帝國勢力在印度的長成
(一) 新世紀的西歐商業資本
(二) 首先探頭進來的白人——葡西荷
(三) 英法在印度競賽
(四) 英人眼中的英雄——克來武
(五) 蠶食——向中南部蔓延
(六) 最後刀鋒所向的印度河流域
(七) 餘部淪陷與反抗
第三章 現狀的素描
第一節 偉大的自然環境
(一) 神秘的土地
(二) 雄偉的地勢
(三) 富庶的河川
(四) 火熱的氣候
第二節 畸形的政治制度
(一) 英帝國政制一瞥
(二) 印度是這樣被統治的
(三) 客觀的批評
第三節 矛盾的經濟體系
(一) 半封建的殖民地經濟
(二) 落後的農業
(三) 貧弱的工業
(四) 畸形的貿易
(五) 臨到轉形期了
第四節 奇特的社會狀況
(一) 複雜的民族和語文
(二) 嚴酷的宗教和階級
(三) 保守的文教和風習
第四章 從黑暗中覺醒
第一節 多災多難的民族
(一) 吃人不見血的東印尼公司之出沒
(二) 一個悽慘的對照
(三) 國民大會變了質
第二節 高強中的革命浪潮
(一) 第一階段的演變:
(1) 「無聊的少數人」
(2) 新的人馬出場了
(3) 第一階段的特點
(二) 第二階段的演變:
(1) 從南非來了一個「聖雄」
(2) 英國給印度的報償——蒙——辰報告書
(3) 路拉脫法令鑄成了阿姆立柴大慘案
(4) 印度政府法的本質
(5) 鬨動了一片反抗之聲
(6) 不合作運動被迫撤退了
(7) 第二階段的特點
(三) 第三階段的演變:
(1) 雨後春筍的政黨組織
(2) 由革命低潮到革命高潮
(3) 「食鹽長征」的全景
(4) 圓桌會議的內幕
(5) 「分別設置市鄉選舉區制」的真相
(6) 從甘地到尼赫魯
(7) 洋洋大觀的西門報告書
(8) 第三階段的特點
第五章 新時代與新任務
第一節 尼赫魯與新時代任務
(一) 新階段的素描
(二) 所謂印度新憲法
(三) 新的鬥爭綱領頒布了
(四) 建立反帝反法西斯的聯合戰線
(五) 民主主義與社會主義
(六) 關於戰爭問題
(七) 空前的勝利
第一節 到了轉變的最後關頭
(一) 氣壓沉沉的新德里
(二) 既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
(三) 風頭十足的真納
(四) 震撼全印的反法西斯的怒吼
第六章 反侵略同盟在招手
第一節 舉足輕重的地位
(一) 從國防的形勢看
(二) 從軍事的力量看
第二節 誰是患難的朋友
第三節 友誼還要增進敵人還要提防
(一) 渴望自由平等
(二) 撲滅軸心敗類
下篇 印度文化對中國之影響
前言
第七章 兩千年兄弟之邦的關係
第一節 中印交通的回顧
(一) 關係在什麼時候發生的
(二) 張騫帶回了印度的消息
(三) 海道的交通
第二節 佛教輸入與高僧往來
(一) 佛法的東來
(二) 高僧來華
(三) 大德西行求法
第三節 貿易路線與歷程之艱險
(一) 貿易交通
(二) 途程之艱險
第四節 唐代以後的中印關係
第八章 佛教與中國思想
第一節 佛教思想在漢末
(一) 佛學在中國蕃衍之思想背景
(二) 老子思想與佛經
第二節 佛教思想在魏晉六朝
(一) 佛教與清談
第三節 隋唐以後佛教之影響
(一) 新宗派之建立
第四節 唐宋以後佛教之影響
第九章 佛教與中國文學
第一節 佛教對中國文學的影響
(一) 不能確斷的古代影響
(二) 英明帝以後的情形
第二節 佛經的翻譯
(一) 豐富了中國文學的語彙
(二) 增加了中國文體的變化
(三) 擴大了中國文人的視野
(四) 開闢了志怪小說的園地
(五) 助成了詩歌形式的完整
(六) 產生了白話詩歌的先鋒
第三節 通俗文學的發展與佛教
(一) 戲曲
(二) 變文
(三) 鼓子詞與諸宮調
(四) 寶卷
(五) 彈詞與鼓詞
第四節 批判的接受與更進一步的研究
第十章 佛教與中國藝術
第一節 藝術交流最早的史跡
第二節 佛教藝術影響下的新事物
(一) 新創的寺院建築
(二) 由丘陵形瘁堵婆轉化成樓台形的塔
(三) 石窟的開盤蔓延到中國來了
(四) 阿晉王柱變成了神道柱佛柱
(五) 瘁堵婆天門變成了牌坊牌樓
(六) 裝飾藝術花樣添多紋樣改變
(七) 突破了成法的雕刻藝術
(八) 盛極一時的佛菩薩像的雕塑
(九) 雕版印刷的出現
(十) 繪畫藝術上所受的影響
(十一) 樂器曲調上的新成份
第三節 藝術交流今後的展望
第十一章 印度問題的展望
(一) 英印問題到了清算期了
(二) 廠結所在
(三) 印度問題與國際新形勢
(四) 我們對英印的態度
(五) 印度問題的前途

Language Chinese
Publication date 民國31[1942]
Source
institution QS:P195,Q732353
(民國時期文獻 民國圖書)
館藏信息
InfoField
MG/K351.43
主題
InfoField
民族解放運動
中圖分類
InfoField
K351.43
載體形態
InfoField
12,218頁

Licensing

[edit]
This image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because it is a mere mechanical scan or photocopy of a public domain original, or – from the available evidence – is so similar to such a scan or photocopy that no copyright protection can be expected to arise. The original itself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for the following reason:
Public domain
This image is now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hina because its term of copyright has expired.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ith legal jurisdiction in the mainland only, excluding Hong Kong and Macao), amended November 11, 2020, Works of legal persons or organizations without legal personality, or service works, or audiovisual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For photography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whose copyright protection period expires before June 1, 2021 belong to the public domain. All other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Republic of China (currently with jurisdiction in Taiwan, Penghu, Kinmen, Matsu, etc.), all photographs and cinematographic works, and all works whose copyright holder is a juristic person,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and all other applicable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Important note: Works of foreign (non-U.S.) origin must be out of copyright or freely licensed in both their home country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order to be accepted on Commons. Works of Chinese origin that have entered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S. due to certain circumstances (such as publication in noncompliance with U.S. copyright formalities) may have had their U.S. copyright restored under the Uruguay Round Agreements Act (URAA) if the work was under copyright in its country of origin on the date that the URAA took effect in that country. (For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1996. For the Republic of China (ROC),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2002.[1])
To uploader: Please provide where the image was first published and who created it or held its copyright.

You must also include a United States public domain tag to indicate why this work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nited States. Note that this work might not be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ountries that do not apply the rule of the shorter term and have copyright terms longer than life of the author plus 50 years. In particular, Mexico is 100 years, Jamaica is 95 years, Colombia is 80 years, Guatemala and Samoa are 75 years, Switzerland and the United States are 70 years, and Venezuela is 60 years.


čeština  Deutsch  English  português  română  slovenščina  Tagalog  Tiếng Việt  македонски  русский  മലയാളം  ไทย  한국어  日本語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



This tag is designed for use where there may be a need to assert that any enhancements (eg brightness, contrast, colour-matching, sharpening) are in themselves insufficiently creative to generate a new copyright. It can be used where it is unknown whether any enhancements have been made, as well as when the enhancements are clear but insufficient. For known raw unenhanced scans you can use an appropriate {{PD-old}} tag instead. For usag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scan tag.


Note: This tag applies to scans and photocopies only. For photographs of public domain originals taken from afar, {{PD-Art}} may be applicabl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Art tag.

File history

Click on a date/time to view the file as it appeared at that time.

Date/TimeThumbnailDimensionsUserComment
current16:23, 11 June 2023Thumbnail for version as of 16:23, 11 June 2023818 × 1,331, 242 pages (11.1 MB)PencakeBot (talk | contribs)Upload 大時代中的印度 (1/1) by 麥朝樞,黃中廑主編 (batch task; nlc:data_416,11jh009438,74202; 民國圖書.6; 大時代中的印度)

The following page uses this file:

Meta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