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NLC416-11jh008224-72832 三民主義教程.pdf

From Wikimedia Commons, the free media repository
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search
Go to page
next page →
next page →
next page →

Original file(858 × 1,437 pixels, file size: 5.62 MB, MIME type: application/pdf, 180 pages)

Captions

Captions

Add a one-line explanation of what this file represents

Summary

[edit]
三民主義教程   (Wikidata search (Cirrus search) Wikidata query (SPARQL)  Create new Wikidata item based on this file)
Author
許錫慶著
image of artwork listed in title parameter on this page
Title
三民主義教程
Publisher
中華日報社
Description

共4講:政黨與主義的理論與實際、民族主義的國家觀與世界觀、革命民權論的民權主義、民生主義計劃經濟

目錄
第一講 黨與主義的理論與實際
一 黨,政黨,革命政黨
中國古代五百家為黨
朋黨之黨
政黨四個要素
普通政黨與革命政黨
中國國民黨是一個革命政黨
二 革命與進化
自然進化
革命行動
革命包含建設與破壞
新的要素包含在舊的發展裡面
革命不能忽視進化
進化未到相當階段,用革命手段促進其實現
辛亥革命成功的原因
三 黨史的概念
黨史的淵源
革命與突變行動
革命是有建設計劃向前進的突變行動
革命史的定義
研究黨史的三個概念
黨史的五個時期
四 從思想到力量
主義是什麼
思想,信仰,力量
思想的對象
「問題」的提出
有信仰的思想
信仰產生力量
五 為什麼需要三民主義?
三民主義的實際性
需要主義的兩個條件
主義的排他性
主義的時間性與空間性
單純性質的主義不能解決許多複雜問題
共通性中的特殊性
六 主義政策與政綱
主義是目的政策是方法
主義是不變的政策隨應付環境而變易
政策的重要性
政策的條目就是政綱
七 平等與互助
三民主義就是平等主義
國際地位平等
政治地位平等
經濟地位平等
三民主義的出發點是互助
民族間的互助
權與能間的互助關係
利益調和與社會互助
八 普遍性與特殊性
中外兩重時代背景
從改造中國到改造世界
民族民權民生問題同時發生同時解決
普遍性是順應世界潮流和需要而產生
三民主義以民族主義為起點
九 生存競爭,優勝劣敗
民族主義的時代背景
近百年來世界民族潮流
民族的自覺
歐洲殖民地主義的發展
日本與意大利的民族獨立運動
中華民族的兩重壓迫
民族主義的誕生
一○ 寗不主義的反響
「寧送朋友不給家奴」的口號
英國名譽革命與美國獨立運動
法國大革命發生
民權思想的澎湃
寧不主義的反響
產生民權主義
一一 社會病態的預防劑
從自由競爭到壟斷專利制度
嚴重的社會問題
資本主義的病態
階級鬥爭
社會秩序的破壞
共產主義的病態
民生主義是兩種病態的預防劑
一二 主義的整個性
三個主義是一個主義的三方面
民族主義不成功,民權民生目的不能達到
民眾沒有政權,民族革命不易發展,民主問題不能解決
民生問題不能解決,社會依舊不平等
三民主義的兩個基點
三民主義是從民族出發
三民主義的作用是求生存
一三 主義的演進
三民主義演進的程序
富國強兵
同盟會四個綱領
民族主義涵義的演變
民族主義再提出
大亞洲主義
建立民國
五權憲法從理論到行動
直接民權
革命民權
平均地權
解決土地問題
節制資本問題
民生主義的目的
第二講 民族主義的國家觀與世界觀
一四 自然力與武力
民族與國家
人為力與自然力
霸道與王道
民族構成的要素
五種要素
一五 救國主義
富國強兵口號的提出
救國主義是民族主義的最初內涵
三民主義就是救國主義
救國主義不是狹隘的國家主義
三民主義不只是救國主義
一六 殖民地主義的形成
殖民地主義的政治要素與經濟成素
殖民地主義兩種特性
殖民地主義侵略的方式
殖民地主義對華侵略是民族主義發生原因之一
一七 反清的怒潮
反清復明的口號
秘密團體的勃興
博學鴻詞科的麻醉劑
收買農民
太平天國運動的興起和失敗
國民革命運動的出發
一八 世界的民族運動
日本戰勝俄國對中國民族革命運動的影響
民族自決的騙局
全美反帝大同盟的活動
世界民族革命運動與中國民族革命運動
一九 民族自決
威爾遜民族自決口號的提出
民族自決的意義
民族主義主張各民族都享有民族自決的權利
樹立自決原則才可抵抗侵略
二○ 民族對內對外的平等
三民主義是平等主義
民族主義是主張民族平等的主義
國內民族平等的意義
民族主義尊重國內國外民族的獨立自由
二一 各愛其族,互愛其族
解放中華民族是起點不是目的
民族解放後要協助其他民族的解放運動
民族協助與民族自決
各愛其族互愛共族
二二 民族意識,階級意識,國家意識,職業意識
「工人無祖國」與「為祖國而戰」
民族國家劃分民族意識與國家意識自然劃分
階級未明顯分化階級意識不能超越職業意識
二三 國族主義與國家主義
民族與國族
民族主義與國族主義
國族就是「民族的國家」
民族主義與國家主義
二四 彩票與竹槓
侵略主義者的世界主義
彩票譬喻民族主義竹槓譬喻世界主義
一個苦力的故事
民族主義與世界主義銜接
在中國之內尋世界不要在中國之外尋世界
二五 大亞洲主義
大亞洲主義與民族主義
大亞洲主義的內涵
民族互助與文化合作
大亞洲主義是民族主義的一部份
二六 國家集團主義
世界兩個陣營的對立
亞洲的侵略者與被侵略者
大亞洲主義就是亞洲的國家集團主義
國家主義與國家集團主義
民族主義與國家集團主義
國家集團主義與國家
第三講 革命民權論的民權主義
二七 從洪荒時代到民權時代
政治權力變遷的經過
洪荒時代
神權時代
君權時代
民權時代
二八 人民的政治力量
民權就是人民的政治力量
政治是管理「事」不是管理「人」
政治後來變成少數人壓迫多數人的工具
最能了解眾人是在眾人自己
眾人自己管理是主張民權的重要理論根據
二九 天賦人權與革命民權
政權屬於人民全體
革命民權與天賦人權
天賦人權論的發生
天賦人權論的沒落
民權主義主張革命民權
三○ 從德謨克拉西到民權主義
德謨克拉西的意義
民權主義與民生主義
階級選舉與普通選舉
階級政治與全民政治
民生主義的民權主義
三一 全民政治
全民政治的意義
代議制度不能實現全民政治
民權主義要實現全民政治
直接民權制與間接民權制
權能區分的直接民權制
三二 工程師與機器
人民的權是權政府的權是能
工程師譬喻是權機器譬喻是能
歐美政治機器的缺點
政權與治權的劃分
四種政權與五種治權
三三 四種政權
選舉權
罷免權
創製權
複決權
四種政權與全民政治
三四 五種治權
五權分立與三權分立
立法權
行政權
司法權
監察權
考試權
三五 民族自由與個人自由
法國革命的口號「博愛,自由,平等」
中國革命的口號「民族,民權,民生」
歐美民主主義爭個人自由
民權主義爭民族自由
三六 不平等,假平等,真平等
真正平等附屬於民權
天生的不平等和人為的不平等
假平等和真平等
先犧牲個人平等完成國家平等
三七 建國大綱
民權主義與建國大綱
四大建設計劃
國家建設與建國大綱
革命的破壞性
以黨建國與建國大綱
三八 三個程序的設施
軍政時期的設施
武力與宣傳
訓政時期的設施
地方自治
憲政時期的設施
開國民大會頒布憲法
三九 地方自治
訓政時期與地方自治
地方自治開始實行法
地方自治十項工作
地方自治完成後人民的權利
四○ 以黨建國與以黨治國
建國的責任在國民黨
奪取政權的方法
軍事運動與民眾運動
以黨人治國與以黨義治國
民權主義與以黨治國
四一 以黨訓政
國民黨不主張永遠以黨治國
訓政時期的最高機關
以黨訓政是以黨治國的核心
以黨訓政與一黨專政
四二 中心勢力運動
中日事變後中國國民黨是推動中國政治一個中心勢力
一個黨一個主義一個領袖做中心的運動
一黨中心與一黨專政
一黨中心是以一個革命政黨做中心
四三 民主集權與民主集權制
民主集權制度的提出
民主與民主主義
集權與極權主義
民主精神與集權精神
民主集權制的意義
民主集權制的作用
四四 全體主義
從個人主義到全體主義
全體先於部分的概念
全體性的概念
全體主義與共產主義
三民主義與全體主義
第四講 民生主義計劃經濟
四五 廣義與狹義的民生
民生的涵義
生存與經濟
民生主義的廣義狹義作用
解決生存問題與解決經濟問題
四六 民生主義的兩種特質
國父對民生主義共產主義關係的解釋
共產主義者對民生主義的曲解
民生主義兩種特質
民生主義包含國家社會主義或大同主義
民生主義同時完成產業革命和社會革命
四七 民族社會與民生社會
三民主義建設兩個社會
民族社會
民生社會
建設民族社會的民生主義實施與建設民生社會的民生主義實施不同
節制資本平均地權是建設民族社會到建設民生社會的民生主義實施方法
四八 社會進化的原動力
民生主義與唯物史觀
民生是社會進化的原動力
民生主義着眼點在生存唯物史觀着眼點在經濟
民生主義與唯物史觀適用的社會不同
四九 精神與物質
哲學上的唯心論與唯物論
民生主義對於物質與精神並重
社會進化是以保養為根據
物質,心理,組織是社會構成的要素
精神創造物質
五○ 階級鬥爭與生存問題
階級鬥爭是共產主義的方法
階級鬥爭不能解決社會問題
社會進化原因是階級調和不是社會鬥爭
階級鬥爭是社會病態的現象
階級鬥爭的條件
民生主義與階級鬥爭
五一 社會改良與社會革命
社會政策與社會主義
民生主義是社會主義不是社會政策
民生主義與資本主義
民生主義與社會政策
五二 民生主義,社會主義,共產主義
社會主義與共產主義
廣義的社會主義與狹義的社會主義
從社會主義到共產主義
國家社會主義是第一期民生主義大同主義是第二期民生主義
民生主義的理想
五三 土地私有制的弊害
同盟會時期平均地權的提出
土地私有制的弊害
從倫理方面說明
從社會利益方面說明
五四 從田賦到土地原價稅
田賦是古代的土地稅
今昔徵收地稅目的的不同
照價抽稅與照價收買
施行土地原價稅的結果
施行時注意的要點
五五 土地增價收歸公有
土地增價的原因
實行地價稅可以解決土地問題
土地增價收歸公有與土地增價稅
我國施行土地增價稅應注意之點
五六 耕者有其田
中國土地分配的歷史
土地私有制度的成立
自耕農與佃農
自耕農的優點
自耕農增加的方法
佃農多於自耕農的流弊
耕者有其田
五七 節制資本的目的
資本主義的生產目的
私有財產分配的流弊
節制資本的積極和消極意義
節制資本的三種方法
五八 發達國家資本
發達國家資本的程序
獨占產業一律公營
礦業航業政府經營管理
煙酒食鹽應歸公營
國家經營墾荒事業
國家資本的來源
發達國家資本與適當銷場
五九 節制私人資本
節制資本的原則
直接的節制方法
徵收所得稅
徵收遺產稅
規定多子繼承
間接的節制方法
六○ 維持私人資本
節制私人資本與維持私人資本
維持私人資本與保護民族資本
建設民族社會的民生主義辦法
維持私人資本的方法
六一 計劃經濟與統制經濟
民生問題與經濟問題
民生主義的經濟體制與計劃經濟制度
什麼是計劃經濟
計劃經濟與統制經濟

Language Chinese
Publication date 民國32[1943]
Source
institution QS:P195,Q732353
(民國時期文獻 民國圖書)
館藏信息
InfoField
MG/D693.0
主題
InfoField
三民主義
中圖分類
InfoField
D693.0
載體形態
InfoField
15,160頁

Licensing

[edit]
This image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because it is a mere mechanical scan or photocopy of a public domain original, or – from the available evidence – is so similar to such a scan or photocopy that no copyright protection can be expected to arise. The original itself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for the following reason:
Public domain
This image is now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hina because its term of copyright has expired.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ith legal jurisdiction in the mainland only, excluding Hong Kong and Macao), amended November 11, 2020, Works of legal persons or organizations without legal personality, or service works, or audiovisual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For photography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whose copyright protection period expires before June 1, 2021 belong to the public domain. All other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Republic of China (currently with jurisdiction in Taiwan, Penghu, Kinmen, Matsu, etc.), all photographs and cinematographic works, and all works whose copyright holder is a juristic person,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and all other applicable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Important note: Works of foreign (non-U.S.) origin must be out of copyright or freely licensed in both their home country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order to be accepted on Commons. Works of Chinese origin that have entered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S. due to certain circumstances (such as publication in noncompliance with U.S. copyright formalities) may have had their U.S. copyright restored under the Uruguay Round Agreements Act (URAA) if the work was under copyright in its country of origin on the date that the URAA took effect in that country. (For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1996. For the Republic of China (ROC),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2002.[1])
To uploader: Please provide where the image was first published and who created it or held its copyright.

You must also include a United States public domain tag to indicate why this work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nited States. Note that this work might not be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ountries that do not apply the rule of the shorter term and have copyright terms longer than life of the author plus 50 years. In particular, Mexico is 100 years, Jamaica is 95 years, Colombia is 80 years, Guatemala and Samoa are 75 years, Switzerland and the United States are 70 years, and Venezuela is 60 years.


čeština  Deutsch  English  português  română  slovenščina  Tagalog  Tiếng Việt  македонски  русский  മലയാളം  ไทย  한국어  日本語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



This tag is designed for use where there may be a need to assert that any enhancements (eg brightness, contrast, colour-matching, sharpening) are in themselves insufficiently creative to generate a new copyright. It can be used where it is unknown whether any enhancements have been made, as well as when the enhancements are clear but insufficient. For known raw unenhanced scans you can use an appropriate {{PD-old}} tag instead. For usag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scan tag.


Note: This tag applies to scans and photocopies only. For photographs of public domain originals taken from afar, {{PD-Art}} may be applicabl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Art tag.

File history

Click on a date/time to view the file as it appeared at that time.

Date/TimeThumbnailDimensionsUserComment
current14:29, 11 June 2023Thumbnail for version as of 14:29, 11 June 2023858 × 1,437, 180 pages (5.62 MB)PencakeBot (talk | contribs)Upload 三民主義教程 (1/1) by 許錫慶著 (batch task; nlc:data_416,11jh008224,72832; 民國圖書.6; 三民主義教程)

The following page uses this file:

Meta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