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NLC416-11jh005366-56564 粵漢鐵路備覽.pdf

From Wikimedia Commons, the free media repository
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search
Go to page
next page →
next page →
next page →

Original file(858 × 1,162 pixels, file size: 25.5 MB, MIME type: application/pdf, 642 pages)

Captions

Captions

Add a one-line explanation of what this file represents

Summary

[edit]
粵漢鐵路備覽   (Wikidata search (Cirrus search) Wikidata query (SPARQL)  Create new Wikidata item based on this file)
Author
彭楚珩編著
image of artwork listed in title parameter on this page
Title
粵漢鐵路備覽
Publisher
彭楚珩[發行者]
Description

內容有:粵漢路修築略史、工程紀要、沿線風景物產、市鎮概況等

目錄
著者近景
粵漢鐵路簡明圖
序言
第一章 總論
第一節 粵漢鐵路關於我國政治之重要
第一目 我國古代路政
第二目 政治上之重要性
一 秦漢南越王趙佗之變
二 南漢王劉岩之立
三 太平天國之洪秀全
四 孫中山先生之國民革命
五 政治上之重要點
第二節 粵漢鐵路關於我國國防之重要
第一目 鐵道與國防之關係
第二目 我國鐵道之現況
第三目 國防上之重要性
一 溝通南北之交通
二 接通東南與西北之交通
三 聯絡東南各省之交通
四 聯絡西南各省
五 增多我國之出海口
六 開發關於軍事上之礦產
第三節 粵漢鐵路關於我國文化之重要
第一目 溝通南北之文化
第二目 改變南北之語言
第四節 粵漢鐵路關於我國經濟之重要
第一目 經濟之發展
一 工業
二 商業
三 農業
四 礦業
五 森林
六 水產
第二目 東南市場之變動
一 武漢市場之繁榮
二 廣州市場之發達
三 上海市場之衰落
第二章 築路歷史
第一節 我國鐵道修築略史
第一目 初期之興築
第二目 路政之遞嬗
一 借款築路時代
二 拒債自築時代
三 鐵道國有時代
四 軍人掌政時代
五 國民政府時代
第三目 孫總理之鐵道計劃
一 中央鐵路系統
二 東南鐵路系統
三 四南鐵路系統
四 西北鐵路系統
五 東北鐵路系統
六 擴張西北鐵路系統
七 高原鐵道系統
第四目 蔣委員長之五年鐵道計劃案
一 東南鐵道綱
二 西南鐵道綱
三 西北鐵道綱
第二節 粵漢鐵路修築歷史
第一目 全路沿革
第二目 廣三段沿革
第三目 株萍段沿革
第四目 廣韶段沿革
第五目 武長段沿革
第六目 株韶段沿革
第七目 黃埔支線
第八目 附廣九路(並英段)
第三章 工程概況
第一節 廣韶段工程
第一目 路基工程
第二目 橋梁涵洞工程
一 英德大橋
二 其他橋梁
第三目 隧道工程
一 大廟峽隧道
二 盲子峽南隧道
三 盲子峽北隧道
四 鴉鸚頭隧道
五 清鳳亭隧道
第二節 株韶段工程
第一目 路線測量
一 第一總段
二 第二總段
三 第三總段
四 第四總段
五 第五總段
六 第六總段
七 第七總段
第二目 路基工程
一 第一總段
二 第二總段
三 第三總段
四 第四總段
五 第五六總段
六 第七總段
第三目 橋梁工程
一 四大鐵橋
二 五大拱橋
三 其他鐵橋
第四目 隧道工程
一 高廉村隧道
二 大沿水隧道
三 岐門隧道
四 梅山隧道
五 新秦隧道
六 圓螺角隧道
七 白石面隧道
八 梯子嶺隧道
九 碓磑沖隧道
十 省界隧道
十一 燕塘隧道
十二 白石渡隧道
十三 折嶺隧道
十四 廖家灣隧道
十五 虎形坳隧道
十六 婆婆崖隧道
十七 金龍山隧道
第五目 畏軌工程
第六目 車輛設備
第三節 北段湘鄂路工程
第一目 路基工程
第二目 敷工程
第三目 橋梁工程
一 較大鐵橋
二 其他鐵橋
第四章 沿途物產
第一節 礦產物
第一目 煤礦
一 曲江臘石壩煤田
二 曲江鷓鴣石煤田
三 曲江縣之富國煤礦
四 樂昌土豬嶺煤田
五 樂昌羅家渡田頭煤田
六 湘粵交界之狗牙洞煤礦
七 宜章楊梅山煤田
八 宜章野石鋪煤田
九 咨興蓼江市煙煤礦
十 都縣煤田
十一 永興觀音岩煤田
十二 耒陽煤田
十三 桂陽之煤礦
十四 常寧之煤礦
十五 衡山霞流沖煤田
十六 湘潭譚家山煤田
十七 醴陵石門口煤礦
十八 江西萍鄉煤礦
十九 湘鄉凹並沒有山煤田
二十 湘鄉洪山殿煤田
二十一 湘鄉梓門橋煤田
二十二 寧鄉清溪沖煤田
二十三 湖北蒲圻崇陽嘉魚武昌煤礦
二十四 大冶縣石灰窰煤田
二十五 陽新縣煤礦
第二目 鐵礦
一 耒陽鐵礦
二 攸縣鐵礦
三 寧縣鐵礦
四 大冶鐵礦
五 鄂城鐵礦
第三目 鉛鋅礦
一 郴縣金船塘鋅礦
二 臨武茶山鉛礦
三 常寧水口山之鉛鋅礦
四 衡山銀坑沖鉛鋅礦
五 湘鄉鴉頭山鉛鋅礦
六 衡山福田鋪鉛鋅礦
七 臨湘官山段鉛礦
第四目 銻礦
一 曲江銻礦
二 宜章銻礦
三 新化銻礦
四 益陽板溪銻礦
第五目 鎢礦
一 中山縣鎢礦
二 河源縣鎢礦
三 英德八寶山鎢礦
四 翁源鎢礦
五 樂昌鎢礦
六 資興瑤崗仙鎢礦
七 汝城鎢礦
八 茶陵鎢礦
第六目 食鹽
一 廣東之鹽區
二 湘潭膏鹽礦
三 醴陵攸縣膏鹽礦
第七目 錳礦
一 郴縣錳礦
二 耒陽錳礦
三 常寧錳礦
四 湘潭上五都錳礦
五 湘潭九〓沖錳礦
六 岳陽青岡驛錳礦
第八目 錫砒礦
一 郴縣安源錫砒礦
二 監武香花嶺錫礦
三 桂陽大順窿錫砒礦
四 常寧炭山窩錫礦
五 常寧倒石湖錫砒礦
第九目 硫磺礦
一 郴縣柴山磺礦
二 郴縣柿竹園磺礦
三 常寧水口山硫磺礦
四 湘鄉硫磺礦
第十目 金礦
一 廣東各縣之沙金
二 平江金礦
三 桃源金礦
第十一目 銅礦
一 桂陽綠紫坳之銅礦
二 常寧大義山銅礦
第十二目 其他礦產
一 耒陽馬水石墨礦
二 湘潭石膏礦
第二節 農產物
第一目 礦米
一 粵漢路南段之米市
二 衡陽之米市
三 易俗河之米市
四 靖港之米市
五 鐵罐嘴之米業
六 津市之米業
七 南縣縣城之米業
八 安鄉縣城之米業
九 華容縣城之米業
十 沅江縣城之米業
第二目 大豆
第三目 麻類
一 郴縣苧麻
二 耒陽苧麻
三 醴陵苧麻
四 瀏陽苧麻
五 沅江苧麻
六 臨湘苧麻
七 蒲圻苧麻
八 咸寧麻產
第四目 麥類
第五目 棉花
一 湖南之棉業
二 湖北之棉業
第六目 甘蔗
第七目 煙草
一 鶴山煙葉
二 源潭煙業
三 南雄焑葉
四 郴縣煙業
五 臨湘煙葉
六 賀勝橋煙葉
第八目 桐茶油
一 桐油之一般
二 樂昌之桐油市場
三 衡陽之桐油市場
四 湘潭之桐油市場
五 洪江之桐油市場
六 長沙之桐油市場
七 益陽之桐油市場
八 常德之桐油市場
九 岳陽之桐油市場
十 漢口之桐油市場
十一 茶油之一般
第九目 其他農產品
一 落花生
二 瓜子
三 薯芋
四 蓮藕
五 征筍
六 百合
七 涼薯
八 雜糧
九 牲畜
十 家禽
第三節 林產物
第一目 木材
一 北江杉木
二 湘南各縣之松杉及雜木
三 沅水流域之辰杉
四 其他各縣之木材
第二目 水果
一 四會之柑
二 新會甜橙
三 增城荔枝
四 石峽龍眼
五 花埭楊桃
六 環洲波羅
七 廣東香蕉
八 南華李
九 沙田及洪江柚子
十 其他果品
第三目 茶葉
一 廣東茶葉
二 湖南茶葉
三 湖北茶葉
第四目 冬菇
第五目 其他林產物
第四節 水產物
第一目 海產物類
一 海產魚類
二 海產藻類
第二目 內河魚產
一 廣東魚產
二 湘南池魚
三 衡陽之魚苗
四 沅江之銀魚
第五節 工藝品
第一目 紡織業
一 廣東之紡織廠
二 湖南第一紡織廠
三 武昌湖北紡織廠
四 其他紗廠
五 申新第四廠
第二目 絲織為業
一 廣東之絲織業
二 漢口之毛絨紗織廠
第三目 糖業
一 太古精糖公司
二 中華製糖公司
三 廣東計劃設立之製糖廠
第四目 水泥業
一 廣州士敏土廠
二 西村士敏土廠
三 青州洋灰公司
四 華記湖北水泥公司
第五目 燭皂業
一 廣東之肥皂業
二 湖南之肥皂業
三 湖北之肥皂業
第六目 炎柴業
一 廣東之火柴業
二 長沙及漢口之火柴業
第七目 冶礦業
一 廣東鋼鐵廠
二 湖南煉鉛廠
三 湖南煉鋅廠
四 漢陽鐵廠
五 大冶鐵廠
六 湖北揚子機器公司鐵廠
第八目 刺繡業
第九目 化妝飾品
第十目 樹膠皮革業
一 橡膠業
二 皮革業
第十一目 食呂罐頭業
一 麥粉業
二 碾米業
三 釀造業
四 餅乾糖果廠
第十二目 玻璃陶瓷業
一 廣東之石灣窯
二 廣東藝成化砂玻璃廠
三 廣東富民化砂玻璃廠
四 湖南衡陽玻璃廠
五 湖南醴陵瓷業
六 長沙台田瓷業
七 湖南長沙寶華玻璃公司
八 長沙麗山玻璃公司
第十三目 其他工業
一 新會葵扇
二 廣州象牙雕刻品
三 廣州玉石紅木業
四 廣東之新藥業
五 臨武之龍發草蓆
六 湖南之夏面業
七 湖南之鞭炮業
八 湖南之毛筆業
九 長沙之丁制鳶鴨絨
十 邵陽及益陽之竹工
十一 瀏陽之菊花石
第五章 名勝古蹟
第一節 廣東境內之勝跡
第一目 廣州名勝
一 中山先生紀念堂及紀念碑
二 中央公園
三 黃花崗
四 白雲山
五 六榕寺
六 荔枝灣
七 海珠橋
八 嫰珠崗
九 洋河江
十 廣州之烈士墓
十一 西樵山
第二目 廣州古蹟
一 鎮海樓
二 銅壺滴潺
三 九曜石
四 廣州之古殺
第三目 清還勝跡
一 滬江口之名勝
第四目 英德勝跡
一 李藩碑
二 南山寺
三 冷熱岩
四 碧落岩
五 中山公園
六 帽子嶺
七 其他勝跡
第五目 曲江勝跡
一 皇崗山
二 芙蓉山
三 九成台
四 紫薇岩
五 南華李
第六目 樂昌勝跡
一 古佛岩
二 西石岩
三 韓文公廟
四 梅山瀑布
五 九瀧十八灘
六 金雞嶺
第七目 廣三支線勝跡
一 石圍塘站名勝
二 三水縣名勝
第二節 湖南境風之勝跡
第一目 宜章名勝
一 艮岩
二 蒙岩
第二目 郴縣勝跡
一 義帝墓
二 又魚亭
三 三絕碑
四 北湖水月
五 蘇仙嶺
六 溫泉
第三目 永興名勝
第四目 耒陽勝跡
一 蔡子池
二 谷郎碑
三 鳳雛亭
四 飲馬槽
五 杜甫墓
六 耒陽十景
第五目 衡陽古蹟
一 思杜亭
二 開雲樓
三 趙忭宅
四 彭公祠
第六目 衡陽名勝
一 廻雁峰
二 石鼓
三 東洲
四 岳屏山
五 西湖
六 花葯山
七 青草橋
八 來雁塔
九 嘉樹園
第七目 衡山古蹟
一 李泌宅
二 懷素塔
第八目 南嶽形勢
第九目 南嶽勝跡
一 南嶽市
二 南嶽廟
三 祝聖寺
四 白沙書院
五 南嶽圖書館
六 新龍橋
七 絡絲潭
八 玉版橋
九 半山亭
十 鄴侯書院
十一 南天門
十二 獅子岩
十三 上封寺
十四 祝融峰
十五 望日台
二六 普光殿
十七 老塔扎
十八 磨鏡台
十九 福嚴寺
二十 南台寺
二一 黃庭觀
二二 聖經學校
二三 水簾洞
二四 方廣寺
二五 佝僂峰
第十目 湘潭勝跡
一 昭山
二 楊梅洲
三 雙璧坊
四 株洲站之勝跡
第十一目 醴陵勝跡
一 紅紼墓
二 狀元洲
三 梯雲閣
四 淥江橋
五 醴泉
六 東台集鳳
第十二目 長沙名勝
一 天心閣公園
二 獅子石
三 雨花亭
四 金盆嶺
五 水陸洲
六 朱家花園
七 開福寺
八 容園
九 給孤園
第十三目 長沙古蹟
一 定王台
二 賈太傳祠
三 蔡公墳
四 韓玄墓
五 曾公祠
第十四目 嶽麓山勝跡
一 愛晚亭
二 麓冊寺
三 黃蔡墓
四 望湘亭
五 達峰墓
六 嶽麓書院
七 禹王碑
八 赫石坡公園
第十五目 湘陰古蹟
第十六目 岳陽勝跡
一 縻城
二 魯肅墓
三 小喬墓
四 君山
五 岳陽樓
第十七目 臨湘名勝
一 馬鞍山
二 臨湘磯
三 西湖
第十八目 瀟湘八景圖記
第三節 湖北境內之勝跡
第一目 蒲圻勝跡
一 凌岩白龍寺
二 豐財山
三 馬鞍山
第二目 咸寧勝跡
一 潛山寺
二 西河橋
三 東門山
四 溫泉
第三目 武昌勝跡
一 武昌古蹟
二 武昌名勝
第四目 漢口名勝
一 中山公園
二 萬壽宮
第五目 漢陽勝跡
一 古琴台
二 大別冊
三 晴川閣
四 鸚鵡洲
五 尉武山
六 大軍山
七 歸元寺
八 雙月湖
第六章 旅運便覽
第一節 客貨運章摘要
第一目 旅運須知
一 客票價目這構造及規定
二 臥車及飯車之設備
三 行李運輸
第二目 貨疝須知
一 運價構造述略
二 鐵道負責運輸
第三目 聯運摘要
一 聯運規章略述
二 貨物負責聯運
三 本路與公路聯運
四 鐵路與輪船負責聯運
第四目 粵漢鐵路運價現狀
一 湘鄂段
二 株韶段
三 貨物運價等級
四 整車貨物運價表
五 客票價目這構造及規定
第二節 車程站驛
第一目 全路站驛
一 幹線車站
二 廣三支線車站
第二目 行車時程
一 北上車各次行車時刻表
二 南下車各次行車時刻表
三 廣三支路上行車時刻表
四 廣三支路下行車時刻表
第三節 沿途城市指南
第一目 廣州
一 城市概況
二 交通情形
三 旅社情形
四 機關團體
五 貨幣情形
第二目 新街
第三目 源潭
一 市鎮概況
二 交通情形
三 旅社情形
四 機關團體
第四目 英德
一 市鎮概況
二 交通情形
三 旅社一覽
四 機關團體
第五目 曲江
一 市鎮概況
二 交通情形
三 旅社一覽
四 機關團體
五 商場
第六目 (附坪石)
一 市鎮概況
二 交通情形
三 旅社一覽
四 機關團體
五 坪石概況
第七目 (附白石渡)
一 市鎮概況
二 交通情形
三 旅社一覽
四 機關團體
五 白石渡概況
第八目 郴縣
一 城市概況
二 交通情形
三 旅社一覽
四 機關團體
五 商場情形
第九目 高亭司
第十目 宋陽
一 城市概況
二 交通情形
三 旅社一覽
四 機關團體
五 商場情形
第十一目 衡陽
一 城市概況
二 交通情形
三 旅社一覽
四 機關團體
第十二目 衡山(附南嶽)
一 城市概況
二 交通情形
三 旅社一覽
四 機關團體
五 南嶽一般
第十三目 珠洲
一 城市概況
二 交通情形
三 旅社一覽
四 機關團體
第十四目 長沙
一 城市概況
二 交通情形
三 旅社一覽
四 機關團體
五 娛樂場所
第十五目 汩羅
第十六目 岳陽(附城陵磯)
一 城市概況
二 交通情形
三 旅社一覽
四 機關團體
五 城陵磯概況
第十七目 臨湘
一 城市概況
二 交通情形
三 旅社一覽
四 機關團體
第十八目 蒲圻勝跡
一 城市概況
二 交通情形
三 旅社一覽
四 機關團體
第十九目 咸寧
一 城市概況
二 交通情形
三 旅社一覽
四 機關團體
第二十目 武漢三鎮
一 武漢城市概況
二 漢口市場概況
三 交通情形
四 旅社情況
五 機關團體
第二十一目 廣三支路城市
一 佛山鎮概況
二 西南鎮紀略
三 三水縣概況
地圖目次
粵漢鐵路簡明圖
湘鄂桐油產銷運道圖
廣州市最新馬路全圖
曲江縣城圖
郴縣街市圖
衡陽城市圖
長沙市圖
岳陽縣城圖
武漢三鎮圖
照片目次
韶州大鐵橋
耒河大鐵橋
洣水大鐵橋
淥江大鐵橋
大沿水隧道及鐵路
風吹口拱橋
縣崖測量情形
圓螺角隧道
沿武水鳥瞰梅山隧道
由白石渡隧道透望燕塘隧道
株韶段鋪軌工程
粵漢鐵路首次直達通車
衡陽車站殿基攝影
衡陽車站殿基攝影
廣州中山紀念堂
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
廣州越秀公園
廣州五層樓
廣州海珠橋
廣州海珠前風景
廣州花塔
韶州中山公園
韶州南華寺
韶州武溪公園
郴縣義帝墓
郴縣又魚亭故址
郴縣蘇仙嶺遠景
郴縣馬嶺之雲松
耒陽蔡侯祠
耒陽張飛飲馬槽
耒陽杜甫墓
衡陽石鼓書院
衡陽東洲船山學校
衡陽廻雁峰
衡陽嘉樹園
南嶽廟正殿
南嶽廟西川門
南嶽鄴侯書院
南嶽絡絲潭瀑布
長沙中山紀念堂
長沙天心閣
長沙民眾俱樂部
長沙容園
嶽麓山受晚亭
嶽麓山雲麓宮
嶽麓山禹王碑
嶽麓山蔡松坡墓
岳陽樓
岳陽君二妃墓
岳陽魯肅墓
岳陽小喬墓
武昌黃鶴樓
武昌珞珈山
武昌抱冰堂
武昌洪山塔
漢口中山公園
漢口沿江馬路風景
漢口中山公署前 蔣委員長銅像
兩湖書院
漢陽伯牙台
漢陽晴川閣
治陽歸元寺

Language Chinese
Publication date 民國26[1937]
Source
institution QS:P195,Q732353
(民國時期文獻 民國圖書)
館藏信息
InfoField
MG/F532.9
主題
InfoField
鐵路運輸
中圖分類
InfoField
F532.9
載體形態
InfoField
553頁

Licensing

[edit]
This image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because it is a mere mechanical scan or photocopy of a public domain original, or – from the available evidence – is so similar to such a scan or photocopy that no copyright protection can be expected to arise. The original itself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for the following reason:
Public domain
This image is now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hina because its term of copyright has expired.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ith legal jurisdiction in the mainland only, excluding Hong Kong and Macao), amended November 11, 2020, Works of legal persons or organizations without legal personality, or service works, or audiovisual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For photography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whose copyright protection period expires before June 1, 2021 belong to the public domain. All other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Republic of China (currently with jurisdiction in Taiwan, Penghu, Kinmen, Matsu, etc.), all photographs and cinematographic works, and all works whose copyright holder is a juristic person,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and all other applicable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Important note: Works of foreign (non-U.S.) origin must be out of copyright or freely licensed in both their home country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order to be accepted on Commons. Works of Chinese origin that have entered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S. due to certain circumstances (such as publication in noncompliance with U.S. copyright formalities) may have had their U.S. copyright restored under the Uruguay Round Agreements Act (URAA) if the work was under copyright in its country of origin on the date that the URAA took effect in that country. (For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1996. For the Republic of China (ROC),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2002.[1])
To uploader: Please provide where the image was first published and who created it or held its copyright.

You must also include a United States public domain tag to indicate why this work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nited States. Note that this work might not be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ountries that do not apply the rule of the shorter term and have copyright terms longer than life of the author plus 50 years. In particular, Mexico is 100 years, Jamaica is 95 years, Colombia is 80 years, Guatemala and Samoa are 75 years, Switzerland and the United States are 70 years, and Venezuela is 60 years.


čeština  Deutsch  English  português  română  slovenščina  Tagalog  Tiếng Việt  македонски  русский  മലയാളം  ไทย  한국어  日本語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



This tag is designed for use where there may be a need to assert that any enhancements (eg brightness, contrast, colour-matching, sharpening) are in themselves insufficiently creative to generate a new copyright. It can be used where it is unknown whether any enhancements have been made, as well as when the enhancements are clear but insufficient. For known raw unenhanced scans you can use an appropriate {{PD-old}} tag instead. For usag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scan tag.


Note: This tag applies to scans and photocopies only. For photographs of public domain originals taken from afar, {{PD-Art}} may be applicabl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Art tag.

File history

Click on a date/time to view the file as it appeared at that time.

Date/TimeThumbnailDimensionsUserComment
current11:07, 11 June 2023Thumbnail for version as of 11:07, 11 June 2023858 × 1,162, 642 pages (25.5 MB)PencakeBot (talk | contribs)Upload 粵漢鐵路備覽 (1/1) by 彭楚珩編著 (batch task; nlc:data_416,11jh005366,56564; 民國圖書.6; 粵漢鐵路備覽)

The following page uses this file:

Meta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