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NLC416-11jh005270-56497 基本應用戰術詳解.pdf

From Wikimedia Commons, the free media repository
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search
Go to page
next page →
next page →
next page →

Original file(835 × 1,339 pixels, file size: 9.03 MB, MIME type: application/pdf, 272 pages)

Captions

Captions

Add a one-line explanation of what this file represents

Summary

[edit]
基本應用戰術詳解   (Wikidata search (Cirrus search) Wikidata query (SPARQL)  Create new Wikidata item based on this file)
Author
馬淵編著
image of artwork listed in title parameter on this page
Title
基本應用戰術詳解
Publisher
軍學編譯社[發行者]
Description

分上、下編:基本應用戰術之綜合及分析之研究、師及師以下各兵種部隊之作戰計劃與命令及其他

目錄
關於攻擊原則及問題之答解要領與着眼
師陣地攻擊想定
附圖第一 趙家渡附近紅軍第一師宿營態勢
問題一 第一師主任參謀之敵情判斷?
原案一 判斷附理由?
第一狀況
問題二 師長之決心(僅決心文)?
原案二 決心
問題一即問題二詳解
一 決心及各種判斷之定義如何?
二 決心與各種判斷之關係如何?
三 決心及狀況判斷的基礎是什麼?
四 決心及狀況判斷應注意那些事項?
五 怎樣記述決心?
六 各種判斷之作為
七 其他有關決心及各種判斷之重要事項
世界各將判決心及狀況判斷之名言
一 腓特烈大王(friedrich der grosse)
二 拿破崙(napoleon)
三 克勞塞維慈(clansewitx)
四 史蒂芬(sohlieffen)
五 毛奇(moltke)
戰例
一 指導官決心堅確得到勝利之例
二 虛張敵情報告使指揮官決心錯誤之例
三 鹵獲文書類得到有價值的情報之例
問題三 師長基於決心所測定之行軍部署如何?
原案三 行軍部署
問題三詳解
一 行軍之歷史的觀察
(一) 腓特烈大王時代
(二) 拿破崙時代
(三) 普澳戰爭時代
(四) 歐戰時代
(五) 結論
二 旅次行車
(一) 旅次行軍計劃之要領
1 要旨
2 軍隊區分、縱隊區分、梯團區分
3 行軍序列
4 縱隊分割與行進路之分配
5 到著地點,大休息地點及宿營區域
6 出發時刻
7 梯田間之距離及輜重
8 給養連絡衛生等
9 行軍計劃表之作成法
(二) 旅次行軍實施方法
1 部署方法
2 區分兵力之決定
3 決定行軍序列
4 規定出發時刻休息步度等
5 行李處置
6 使輜重一部在戰列部隊內行進
(三) 旅次行軍時細部之注意
(四) 行軍間休息之研究
1 休息種類
2 休息之次數
3 休息之隱形
4 休息地之選定
5 休息之實施法
6 休息計劃
(五) 宿營地之選定
二 戰備行軍
(一) 要領
(二) 戰備行軍之部署
(三) 戰備行軍時前衛之一般
(四) 戰備行軍時本隊之一般
第二狀況
問題四 騎兵團長所測定搜索計劃(以表答解)
原案四 騎兵隊之搜索計劃表
問題四之研究及原案說明
一 搜索隊
二 團主力
三 大行李及輜重
四 情報搜集所
五 通信設置
問題四詳解
一 搜索與偵察之定義及兩者之分野
二 搜索之種類及搜索之事項
(一) 依搜索之範圍及目的分
(二) 依據任搜索之兵種分
(三) 依搜索之時期分
三 搜索隊之定義
四 搜索部署之要談
五 搜索要旨及搜索手段
六 搜索兵種之區分及其特性
七 騎兵大部隊搜索之要旨
八 騎兵搜索隊兵力之編組
九 騎兵搜索隊對搜索方針之指示及其搜索正面
十 騎兵斥候之數及兵力之編組
十一 騎兵軍官斥候之派遣
十二 師屬騎兵之任務
十三 師屬騎兵任遠距離搜索之時機
十四 師地域內搜索隊之搜索
十五 搜索隊與騎兵主力之連絡法
十六 搜索隊與騎兵主力之距離
十七 劣勢騎兵對優勢騎兵之搜索法
十八 搜索之區分
十九 搜索方式及利害
二十 搜索隊與斤候之能力及利害比較
二一 搜索隊之搜索目標
二二 搜索上各區分之兵力標準
二三 搜索上各區分之距離
二四 軍屬騎兵與師屬騎兵之異同
二五 騎兵戰法及其與步兵戰法之區分
二六 騎兵與飛行隊搜索之比較
問題五 團於明日行軍之騎兵第一團命令
原案五 騎兵一團命令
問題五詳解
一 師騎兵行軍時之用法
二 騎兵隊之前總計劃
三 騎兵部隊每日行程
四 通信
五 補給
舉例
一 騎兵襲擊未派遣地形搜兵致陷不利之例
第三狀況
問題六 第一師為開進配所下達之命令?
原案六 第一師命令
問題六詳解
一 開進配置之義意及其目的
二 主力開進地之選定
三 掩護陣地之選定及其部署
四 主力開進地與掩護陣地之關係
五 就開進配置時應部署之要件
六 主力開進時之配置
七 開進配置時各特種兵之用法
八 開要所要之福員
九 開要所要之時間
問題七 師長之決心(僅決心文)
原案七 師擬即攻擊敵之警戒陣地準備對敵主陣地之攻擊
問題七詳解
一 攻略警戒陣地及驅逐前進部隊之必要
二 攻擊方式及其責任
三 前衛獨立攻擊之時機
(一) 前衛司令官部署之攻擊
(二) 前衛獨立攻擊之注意
四 師長統一部署攻擊之時機
(一) 師長統一部署攻擊之場合
(二) 師長統一部署攻擊之主旨
(三) 師長統一部署之攻擊法
(四) 師長統一部署攻擊法——一擊攻略——逐次攻略——之討論
五 一舉攻略之手段及與逐次攻略之異點
六 對敵前進陣地等——警戒陣地——攻擊之特色
七 各國關於警戒陣地攻擊之比較研究
(一) 德國
(二) 法國
(三) 蘇聯
八 現代對敵前進部隊攻擊及接觸之教訓
(一) 搜索不忌戰鬥
(二) 前衛搜索須要炮兵之支援
九 展開之意義
十 攻擊準備位置之意義及其目的
十一 攻擊準備位置——步兵展開區域及炮兵陣地——之選定
(一) 步兵之展開區域
(二) 展開區域與戰鬥地域之關係
(三) 第一線各部隊展開區域之比較
(四) 攻擊到線意義及各部隊之差異
十二 在師攻擊準備位置展開至何部隊?
十三 展開時各級指揮官之創作
十四 展開命令下達之要領
十五 佛曉攻擊準備位置與一般之異同
十六 師展開命令所應指示之事項
關於攻擊炮兵用法之詳解
一 緒言
二 兵力部署
三 任務付與
四 地域占領
(一) 一般要領
(二) 炮兵陣地之選定
(三) 觀察所
(四) 段列位置及進入路
戰例
一 過去攻擊時極且決心不堅確失敗之
二 攻擊時戰鬥地境指示未明確各部隊混雜致陷不利之例
三 炮兵射擊開始過不利之例
四 炮兵〓〓火〓〓列與步兵〓〓之例
第四狀況
問題八 師長基於決心所下達之命令如何?
原案八 第一師命令
問題八詳解
一 命令之意義
二 命令之時間性
三 下達命令應考慮之要件
(一) 須適應關於受令者之〓〓及性質
(二) 發令者所能自行處理之〓項不可適於拘束
(三) 發令者須常身於受令者之地位以考察命令是否為易於誤解
(四) 不可記入理由之臆測之處
(五) 關於將來之希望或舉種種未然之形勢而對之一一規定處置務宜避免之
(六) 於下達命令之外切戒行指示
(七) 命令下達須考慮實行之時間為要
四 命令之種類
(一) 由目的上之區分
(二) 由範圍上之區分
(三) 由下達法之區分
(四) 由作為上之區分
五 作戰命令標題之記述法
六 作戰命令記述之順序
七 關於作戰命令中各項之記述法
(一) 敵情之記述法
(二) 友軍情況之記述法
(三) 指揮官企圖之記述法
(四) 由軍隊區分而成立各部隊任務之記述法
(五) 關於通信、衛生、大行李、輜重等各隊必要事項之記述法
(六) 發令者所地有時附記其行動連絡方法報告送達地點之記述法
(七) 命令月日時之記述法
(八) 命令文中前後左右等之記述法
(九) 命令文中日時之記述法
(十) 關於隊號之記述法
(十一) 關於地名之記述法
(十二) 發令地之記述法
八 軍隊區分之記述法
(一) 記載於命令文之上綱者
(二) 另紙記載者
(三) 記入命令文中者
(四) 軍隊區分內部順序及指揮官之記述法
九 命令作為及下達之程序
十 師命令之配布
十一 關於保持秘密之顧慮
附圖第二
問題九 師長之決心(僅決心文)
原案九 師擬利用夜暗使諸隊就攻擊準備位置由明( )日佛曉攻擊之主陣地
第六情況
問題十 第一師文佛曉攻擊計劃(文字答解)
原案十 第一師之佛曉攻擊計劃
問題九問題十詳解
一 攻擊計劃之目的
二 攻擊計劃之內容
三 攻擊計劃策定之時期
四 攻擊計劃與攻擊命令
五 攻擊目標之選定
六 炮兵之配屬
七 兩翼隊之任務
八 攻擊開始時刻
九 當攻擊入夜時應有之方策
十 企圖佛曉攻擊時部署之要訣
十一 佛曉攻擊展開方法
十二 利用夜暗接近敵人實行佛曉攻擊有利之理由
十三 佛曉攻擊所應考慮之重要事項
十四 就佛曉攻擊準備位置近接敵人之限度如何
十五 佛曉攻擊之種類
十六 佛曉攻擊之着急
十七 晝間攻擊與佛曉攻擊攻擊部署之差異如何
十八 佛曉攻擊之定義如何?
十九 佛曉攻擊施行時期之選定如何?
二十 佛曉攻擊實行與夜間攻擊及晝間攻擊之差異如何?
二一 本體答解之着眼及應考慮之事項
第七情況
問題十一 戰車營長所據定之戰車攻擊計劃如何?
原案十一 戰車營之攻擊計劃
問題十一詳解
一 戰車戰鬥運用之基本原則及其使用之注意
(一) 運用基本原則
(二) 使用戰車之注意
二 戰車戰鬥指揮之要則
(一) 戰車配屬關係
(二) 戰車之戰鬥區分
(三) 戰車任務之賦予
(四) 戰車部隊之聯絡
(五) 觀測勤務
三 陣地攻擊及諸兵種之協同
(一) 攻擊中之戰車
(二) 攻擊前之戰車偵察
(三) 戰車之戰鬥前進
(四) 攻擊方法
(五) 戰車與步兵之協同
(六) 戰車與炮兵之協同
(七) 戰車與騎兵之協同
(八) 戰車與工兵之協同
(九) 戰車與空軍之協同
(十) 攻擊時戰車之後方勤務
(十一) 攻擊時對戰車之防禦
四 歐戰時車參加之主要戰鬥及其成敗表
問題十二 十八時第一師明( )日佛曉攻擊部署要圖?
原案十二 佛曉攻擊部署要圖(其一)
復以命令示之以資參考(其二)
問題十二詳解
一 戰鬥部署之要訣如何
二 戰鬥指導要則如?
(一) 一般之時機
(二) 當戰鬥之時機
(三) 當戰鬥激烈之時機
(四) 當戰況不利之時機
三 攻擊時諸兵種之運用及其協同
四 攻擊之要訣
五 攻擊之重點
六 正面攻擊側面攻擊及包圍
七 迂迴
八 埋伏
九 戰鬥前進
十 前進部署同其他各縱隊之動作
十一 與敵接觸時機之處置
十二 陣地攻擊
十三 攻擊準備要旨
十四 開進配置
十五 搜索及偵察
十六 攻擊計劃
十七 擊攻命令
十八 展開時各部隊之動作
十九 佛曉攻擊之展開
二十 至攻擊開始至衝鋒準備間諸兵之動作
二一 衝鋒準備
二二 衝鋒實施
二三 敵陣內部之攻略
二四
二五 堅固之陣地續特別考慮之戰鬥法
二六 夜間攻擊
(一) 夜間攻擊特性及實施夜間攻擊之時機
(二) 任夜間攻擊之兵種
(三) 夜間攻擊所應〓之時刻
(四) 攻擊目標
(五) 攻擊準備
(六) 攻擊實施

Language Chinese
Publication date 民國32[1943]
Source
institution QS:P195,Q732353
(民國時期文獻 民國圖書)
館藏信息
InfoField
MG/E834
主題
InfoField
攻堅戰
中圖分類
InfoField
E834
載體形態
InfoField
22,242頁

Licensing

[edit]
This image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because it is a mere mechanical scan or photocopy of a public domain original, or – from the available evidence – is so similar to such a scan or photocopy that no copyright protection can be expected to arise. The original itself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for the following reason:
Public domain
This image is now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hina because its term of copyright has expired.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ith legal jurisdiction in the mainland only, excluding Hong Kong and Macao), amended November 11, 2020, Works of legal persons or organizations without legal personality, or service works, or audiovisual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For photography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whose copyright protection period expires before June 1, 2021 belong to the public domain. All other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Republic of China (currently with jurisdiction in Taiwan, Penghu, Kinmen, Matsu, etc.), all photographs and cinematographic works, and all works whose copyright holder is a juristic person,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and all other applicable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Important note: Works of foreign (non-U.S.) origin must be out of copyright or freely licensed in both their home country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order to be accepted on Commons. Works of Chinese origin that have entered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S. due to certain circumstances (such as publication in noncompliance with U.S. copyright formalities) may have had their U.S. copyright restored under the Uruguay Round Agreements Act (URAA) if the work was under copyright in its country of origin on the date that the URAA took effect in that country. (For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1996. For the Republic of China (ROC),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2002.[1])
To uploader: Please provide where the image was first published and who created it or held its copyright.

You must also include a United States public domain tag to indicate why this work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nited States. Note that this work might not be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ountries that do not apply the rule of the shorter term and have copyright terms longer than life of the author plus 50 years. In particular, Mexico is 100 years, Jamaica is 95 years, Colombia is 80 years, Guatemala and Samoa are 75 years, Switzerland and the United States are 70 years, and Venezuela is 60 years.


čeština  Deutsch  English  português  română  slovenščina  Tagalog  Tiếng Việt  македонски  русский  മലയാളം  ไทย  한국어  日本語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



This tag is designed for use where there may be a need to assert that any enhancements (eg brightness, contrast, colour-matching, sharpening) are in themselves insufficiently creative to generate a new copyright. It can be used where it is unknown whether any enhancements have been made, as well as when the enhancements are clear but insufficient. For known raw unenhanced scans you can use an appropriate {{PD-old}} tag instead. For usag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scan tag.


Note: This tag applies to scans and photocopies only. For photographs of public domain originals taken from afar, {{PD-Art}} may be applicabl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Art tag.

File history

Click on a date/time to view the file as it appeared at that time.

Date/TimeThumbnailDimensionsUserComment
current10:58, 11 June 2023Thumbnail for version as of 10:58, 11 June 2023835 × 1,339, 272 pages (9.03 MB)PencakeBot (talk | contribs)Upload 基本應用戰術詳解 (1/1) by 馬淵編著 (batch task; nlc:data_416,11jh005270,56497; 民國圖書.6; 基本應用戰術詳解)

Meta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