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NLC416-11jh004928-55982 現代經濟政策之趨勢.pdf

From Wikimedia Commons, the free media repository
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search
Go to page
next page →
next page →
next page →

Original file(820 × 1,162 pixels, file size: 16.91 MB, MIME type: application/pdf, 546 pages)

Captions

Captions

Add a one-line explanation of what this file represents

Summary

[edit]
現代經濟政策之趨勢   (Wikidata search (Cirrus search) Wikidata query (SPARQL)  Create new Wikidata item based on this file)
Author
〔俄〕杜洛斯基著
image of artwork listed in title parameter on this page
Title
現代經濟政策之趨勢
Publisher
上海南華書店
Description

內分「戰後世界資本主義之穩定問題」、「戰後世界資本主義之資本集中問題」、「世界資本主義之合理化問題」、「世界資本主義的帝國主義問題」4編,論析當時資本主義世界的相對穩定的形勢、所採取的政策及發展的趨勢

目錄
上卷
序言
緒論
第一篇 戰後世界資本主義之穩定問題
第一章 戰後世界資本主義之史的發展
第一節 嚴重的恐慌時期
一 經濟的恐慌
1 生產額的減低
2 貿易額的減少
3 通貨的混亂
4 債款的虧累
5 紙幣的濫發
6 物價的騰貴
7 提高關稅
8 失業者的增加
二 政治的恐慌
第二節 穩定化的轉換時期
一 經濟的轉換
1 重要的生產額的恢復
2 貿易額的恢復
3 通貨的穩定化
二 政治的轉換
第三節 局部的穩定時期
第二章 世界資本主義穩定之事實
第一節 通貨的穩定——金本位制的復舊
第二節 生產額增加的傾向
一 重工業生產額增加的傾向
1 煤生產額的增加
2 鋼鐵生產額的增加
二 輕工業生產額增加的傾向
第三節 國際貿易增加的趨勢
第四節 物價指數之下落
第三章 世界資本主義穩定之事實的內幕
第一節 各個的分析
一 通貨穩定的內幕
1 通貨穩定之依借外力
2 通貨穩定之依借政治力量
3 借款的虧累與通貨的關係
二 生產額增加的內幕
1 煤事業的危機
2 鋼鐵事業的危機
3 紡織事業的危機
三 國際貿易增加的內幕
1 國際貿易增減的無定
2 國際貿易與通貨的關係
第二節 總的觀察
一 市場循環的不規則性
二 利用生產裝置之不足
三 世界生產漲落的速度無準則
四 各國生產漲落的不均衡
五 世界生產漲落的成都比戰前險惡
第四章 世界資本主義穩定之基礎的要素
第一節 內在的基礎要素
一 技術的改造
1 生產的特質
2 技術的特質
二 經濟的改組
1 勞工工資的低下
2 勞工時間的延長
3 勞動強度的增加
第二節 外來的基礎要素
一 通貨混亂的影響
二 反動勞力的發展
第五章 世界資本主義穩定之危機
第一節 戰後資本主義危機之結果
一 構成的變化
1 蘇俄社會主義建設的發展
a 蘇俄在世界資本主義經濟中的地位
b 蘇俄經濟發展與資本主義國的比較
c 蘇俄社會主義工業化的比例
2 英帝國主義之沒落
3 歐美經濟均衡之變化
4 德國資本主義之復活與凡爾賽和約之危險
二 諸勢利配置的變化
1 中國的民族解放運動
2 歐洲諸國的衝突的展開
3 歐洲的對美反感
第二節 穩定給與的資本主義危機之展開
一 特殊的恐慌
二 慢性的失業
三 資本主義國內經濟的衰退——貧困化
四 購買力的世界的減少
第二篇 戰後世界資本主義之資本的集中問題
第一章 戰後資本的集中
第一節 資本集中的動力
一 戰時經濟的影響
二 新戰爭的準備
三 凡爾賽和平條約的影響
四 戰後資本主義國內貧困化的影響
第二節 資本集中之具體的形態
一 德意志
1 石丁納孔經(der stinnes konzern)
2 a.e.g.(allgemeine electrische oesellschaft)
3 垂直的孔經的結合
二 英吉利
1 英國實業聯合會
2 五大銀行團
三 法蘭西
1 希乃德孔經
2 冶鐵業聯合會
四 美利堅
1 摩根
2 羅克費勒
3 托拉斯的獨裁
4 托拉斯支配中心部及南部亞美利加的勢力
五 日本
六 比利耳
七 印度
第二章 資本集中之基礎的要素
第一節 重工業——煤鐵事業
第二節 煤油
第三節 電氣
第四節 運輸
第五節 工業資本與銀行資本
第三章 資本集中與「生產輿論」的形態
第一節 新聞
一 美國
二 英國
三 德國
四 法國
第二節 無線電
第三節 電影
第四節 學校與科學
第四章 資本集中與政治的形態
第一節 帝國主義的內幕人物
一 英帝國主義的內幕人物
二 法帝國主義的內幕人物
三 美帝國主義的內幕人物
第二節 集中化的資本與議會及國家機關的關係
一 英吉利會議的構成
二 集中化的資本與法國議會的關係
三 集中化的資本與美國國家機關的關係
四 日本的國家機關與托拉斯組織的關係
第三節 集中化的資本與國家資本主義的型式
一 第一型式——準備國家資本主義的成立
二 第二型式——促進國家資本主義的成立
三 第三型式——國家主義的國家資本主義的傾向
第四節 資本集中與政治的意義
一 戰爭的準備
二 政治的強固化
第五章 資本集中的國際化
第六章 資本集中與企業家的組織
第一節 企業家聯盟之國內的結合
一 德意志的企業家聯盟
二 法蘭西的企業家聯盟
三 英吉利的企業家聯盟
四 捷克斯拉夫的企業家聯盟
五 斯干的拿維亞的企業家聯盟
六 意大利奧大利及歐羅巴其他諸國的企業家聯盟
七 美利堅的企業家聯盟
第二節 企業家組織之國際的結合
第七章 戰後資本集中之根本傾向
第一節 生產的制限
第二節 勞動榨取的強大化
第三節 資本的民主化的幻想
第四節 階級鬥爭的指導
第五節 資本集中與帝國主義
第八章 資本集中與國家資本主義
第一節 國家資本主義的意義
第二節 國家資本主義之經濟的活動
第三節 國家資本主義的性質之內的變化
第九章 資本集中與勞動者階級
第一節 改良主義者與資本集中
第二節 資本集中與勞動者階級的組織
第三節 資本集中與勞動組合運動
下卷
第三篇 世界資本主義之合理化問題
第一章 資本主義的合理化的意義
第一節 合理化的意義
第二節 合理化在資本主義穩定上德意義
第三節 資本主義國的合理化與社會主義國的合理化的區別
第二章 資本主義的合理化的方法
第一節 增大剩餘價值率
一 增大相對的剩餘價值
二 增大絕對的剩餘價值
第二節 減低生產的費用
一 勞動行程的改編及生產過程的福特化
二 技術的改善
第三節 增加企業的利潤
第三章 各資本主義國的合理化的特質
第一節 美國的合理化的特質
一 生產規模之擴大
二 產業之組織化與機械化
三 製造品的標準化
四 排除浪費
五 特別的販賣法
第二節 德國的合理的特質
一 實施合理化的原因
二 合理化的機關
三 合理化的形態
四 合理化的效果
第三節 英國的合理化的特質
一 施行合理化的原因
二 合理化的特質
第四節 意大利的合理化的特質
第四章 資本主義的合理化的危機
第一節 一般的觀察
第二節 各個的觀察
一 美國的合理化的危機
二 德國的合理化的危機
第五章 資本主義的合理化與普羅列搭利亞特
第一節 資本的攻勢
第二節 合理化與社會民主主義
第三節 普羅列搭利亞特對於合理化的態度
第四節 國際的勞動者運動的新現象
第四篇 世界資本主義之帝國主義問題
第一章 帝國主義的形相
第一節 帝國主義的通俗概念
第二節 歷史範疇的帝國主義
第三節 金融資本的政策的帝國主義
第四節 帝國主義的特質和其他新趨勢
第二章 世界資本主義之經濟與資本輸出的新趨勢
第一節 資本輸出的意義
第二節 戰後資本輸出的新趨勢
一 國際間的資本輸出運動
二 短期資本的輸入對長期資本的輸入
三 美國的資本輸出
第三節 資本輸出與政治的勢利的伸張
第三章 世界資本主義之經濟與外國市場獲得鬥爭的尖銳化
第一節 戰後資本主義經濟的構成與販賣諸條件的變化
一 戰後資本主義的相對穩定與市場問題
二 戰後資本主義恐慌的特徵與世界市場問題
三 戰後國內市場的狹隘化與獲得世界市場的鬥爭
四 戰後獨占的形成與獲得世界市場的鬥爭
五 戰後殖民地及後進國的工業化與獲得世界市場的鬥爭
第二節 獲得世界市場的販賣鬥爭的手段
一 關稅政策
二 投賣政策
三 殖民政策
第四章 世界資本主義之經濟與重工業的原料獲得鬥爭的尖銳化
第一節 重工業與帝國主義
第二節 石油原料地的獲得鬥爭的尖銳化
一 鬥爭的客觀條件
二 鬥爭的情勢
第三節 煤和鐵的出產地和獲得鬥爭的趨勢
第五章 世界資本主義經濟的構成與帝國主義國家之政治的新傾向
第一節 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之對立
第二節 帝國主義國家之政治的機構內的新變化
第三節 帝國主義國家之政治的結合的新傾向
第四節 帝國主義國家之政治進程的內部矛盾的尖銳化
第五節 帝國主義國家之政治的形勢的新基調
第六章 諸勢力的結合關係的移動與布爾喬亞的國際會議的世界政策之基調
第一節 凡爾賽和平條約的破產
一 凡爾賽和平條約的內幕
二 倫敦會議
三 羅迦會議
四 國際聯盟第七次總會與托亞利協定
第二節 巴爾幹風雲的重新的展開
第三節 極東問題的帝國主義之並立
一 極東問題的序幕之廢置
二 華盛頓海縮會議
三 英美日三國軍縮會議
第四節 國際聯盟的真相
一 國際聯盟的任務
二 國際聯盟的和平運動
三 國際經濟會議
四 國際勞動會議
第五節 國際的新局面之醞釀
一 非戰公約
二 英法海軍協議
第六節 世界再分割的準備
一 帝國主義國家對立的尖銳化
二 軍國主義的擴大
第七章 諸勢力的結合關係的移動與布爾喬亞的的國家反蘇俄戰線之展開
第一節 布爾喬亞的國家反蘇俄戰線的展開之經濟的基本事實
一 資本主義經濟的不確性與危機的展開
二 反資本主義勢力的蘇俄地位的穩固
第二節 帝國主義國家反蘇俄的政策變更之史的觀察
第三節 直接的干涉時期
第四節 休戰的時期
第五節 承認蘇俄的時期
第六節 反蘇俄戰線之展開
一 英俄二國對立的尖銳化
二 蘇俄包圍政策
第八章 世界資本主義之經濟與勞動者階級運動
第一節 資本的攻勢與勞動者階級內的勢力之移動
一 勞動者階級運動的左傾化
二 勞動者階級運動的右傾化
第二節 帝國主義戰爭問題與勞動者階級運動
第九章 世界資本主義之經濟與殖民地之革民的民族運動
第一節 殖民地之革命的民族運動的意義和其新趨勢
第二節 各殖民地之革命的民族運動的情勢
一 印度問題
二 埃及和敘利亞(阿拉伯諸國)的民族解放運動
三 荷領東印度群島的叛亂
四 拉丁阿美利加的革命運動
五 國際被壓迫民族大會

Language Chinese
Publication date 1930
publication_date QS:P577,+1930-00-00T00:00:00Z/9
Source
institution QS:P195,Q732353
(民國時期文獻 民國圖書)
館藏信息
InfoField
MG/F110
主題
InfoField
經濟政策
中圖分類
InfoField
F110
載體形態
InfoField
254,256頁

Licensing

[edit]
This image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because it is a mere mechanical scan or photocopy of a public domain original, or – from the available evidence – is so similar to such a scan or photocopy that no copyright protection can be expected to arise. The original itself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for the following reason:
Public domain
This image is now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hina because its term of copyright has expired.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ith legal jurisdiction in the mainland only, excluding Hong Kong and Macao), amended November 11, 2020, Works of legal persons or organizations without legal personality, or service works, or audiovisual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For photography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whose copyright protection period expires before June 1, 2021 belong to the public domain. All other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Republic of China (currently with jurisdiction in Taiwan, Penghu, Kinmen, Matsu, etc.), all photographs and cinematographic works, and all works whose copyright holder is a juristic person,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and all other applicable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Important note: Works of foreign (non-U.S.) origin must be out of copyright or freely licensed in both their home country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order to be accepted on Commons. Works of Chinese origin that have entered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S. due to certain circumstances (such as publication in noncompliance with U.S. copyright formalities) may have had their U.S. copyright restored under the Uruguay Round Agreements Act (URAA) if the work was under copyright in its country of origin on the date that the URAA took effect in that country. (For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1996. For the Republic of China (ROC),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2002.[1])
To uploader: Please provide where the image was first published and who created it or held its copyright.

You must also include a United States public domain tag to indicate why this work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nited States. Note that this work might not be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ountries that do not apply the rule of the shorter term and have copyright terms longer than life of the author plus 50 years. In particular, Mexico is 100 years, Jamaica is 95 years, Colombia is 80 years, Guatemala and Samoa are 75 years, Switzerland and the United States are 70 years, and Venezuela is 60 years.


čeština  Deutsch  English  português  română  slovenščina  Tagalog  Tiếng Việt  македонски  русский  മലയാളം  ไทย  한국어  日本語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



This tag is designed for use where there may be a need to assert that any enhancements (eg brightness, contrast, colour-matching, sharpening) are in themselves insufficiently creative to generate a new copyright. It can be used where it is unknown whether any enhancements have been made, as well as when the enhancements are clear but insufficient. For known raw unenhanced scans you can use an appropriate {{PD-old}} tag instead. For usag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scan tag.


Note: This tag applies to scans and photocopies only. For photographs of public domain originals taken from afar, {{PD-Art}} may be applicabl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Art tag.

File history

Click on a date/time to view the file as it appeared at that time.

Date/TimeThumbnailDimensionsUserComment
current10:37, 11 June 2023Thumbnail for version as of 10:37, 11 June 2023820 × 1,162, 546 pages (16.91 MB)PencakeBot (talk | contribs)Upload 現代經濟政策之趨勢 (1/1) by (俄)杜洛斯基著 (batch task; nlc:data_416,11jh004928,55982; 民國圖書.6; 現代經濟政策之趨勢)

Meta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