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NLC416-11jh001800-54367 青年寶鑑.pdf

From Wikimedia Commons, the free media repository
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search
Go to page
next page →
next page →
next page →

Original file(831 × 1,252 pixels, file size: 12.61 MB, MIME type: application/pdf, 478 pages)

Captions

Captions

Add a one-line explanation of what this file represents

Summary

[edit]
青年寶鑑   (Wikidata search (Cirrus search) Wikidata query (SPARQL)  Create new Wikidata item based on this file)
Author
吳明浩編輯
image of artwork listed in title parameter on this page
Title
青年寶鑑
Publisher
中華書局[發行者]
Description

分修身、作文、歷史、地理、算術、理科、實業等11類

目錄
第一章 修德修學之道
立志
勤學
進取
反省
忍耐
自尊
實行
禮儀
衛生
節制
惻隱
信用
勤勞
整潔
習慣
職業
第二章 對家族之責務
家族
袓先
父母
兄弟
夫婦
戚族
傭僕
第三章 對社會之責務
社會
朋友
從師
鄰里
他人之身體
他人之財產
他人之自由
他人之名譽
公眾衛生
公德
報恩
踐約
對外人
第四章 對國家之責務
愛國
納稅
服兵役
守法律
國民教育
民權之認識
選舉
真國民
第五章 對人類及萬有之責務
對人類
對萬有
作文科
第一章 論字
作文須辯字
實字
名字
代名字
動字
靜字
狀字
虛字
介字
連字
助字
嘆字
第二章 作文要決
命意
用事
布局
運筆
第三章 應用文求例
應用文之體別
記事文
觀弄猴記
記病
記雀郞
春假游山記
記鵲逐狸奴
記某童奇想
論說文
華盛頓論
論宋高宗
陳同父醉酒論
范增勸項習殺沛公論
班超使西域論
論勞逸
論人當各致其能以相生
論台人內渡
日本論
論奢侈之害
尺牘文
借書貼啟
約友賞菊箋
贈同學花瓶書
還書箋
招友參觀學藝會書
報告球會情形書
約友游滬讀書
謝友贈菊花書
與友人論學書
徵集足球會同志啟
勸友注意體育書
歷史科
本國之部
五帝開化
三代事業
平王東遷及列侯之稱霸
秦之與亡
西漢之盛衰
王莽之篡漢及光武之中興
東漢之盛衰
漢未當錮之禍
三國之興亡
秦漢之政教學術
西晉初葉
五胡亂花
十六國表
十六國分合表
東晉偏安江左
南北朝上
南北朝正
隋之興亡
唐之初葉
武韋之禍
安史之亂
藩鎮宦官之禍
五代之興亡
五代十國表
五代分合表
宋之初葉及與遼夏金之交涉
南宋之興亡
唐宋之政教學術
元之人主中華
元之內亂及滅亡
明之初葉
明之外患
明之末葉
元明之政教學術
清之人主中化
清之外征
文字之獄
教徒起事及太平天國之興亡
鴉片之戰及中俄之交涉
外藩之失及港灣之租借
戊戌政變及庚子之亂
中化民國之興
民國成立後之波折及國民政府成立
近代之政教學術
東亞之部
印度之建國
波羅門教之興
佛教之興
朝鮮之建國
朝鮮之隸我版圖
日本之建
日本文化之由來
回教國之興起
大食國之侵略
日本中世之文化
日本之內亂時代
大將軍及幕府之制
安南之沿革
占城之沿革
緬甸之降元
高句麗之建國
新羅百灣之建國
高句麗之統一
回人之侵略印度
暹羅之建國
蒙古之勃興
拔都之西征
貼木兒大王
莫臥兒帝國之興亡
和蘭英吉利之東略
英併頃甸
法併安南
暹羅之自強
俄併中央亞細亞
朝鮮李王之興起
日本之強藩覆幕
日本維新之治績
日韓關係及韓之獨立
日俄之戰及韓之滅亡
西洋之部
埃及巴侖
亞敘利
波斯之崛起
希臘之隆盛
斯巴達之隆盛
雅典之隆盛
波斯戰爭
雅典之全盛
希臘之內亂
亞歷山大王
羅馬之起原
婆耶厘戰役
三頭政治及克塞耳
羅馬之帝政
基督教之起原
日耳曼民族
謨罕默德
羅馬法皇
謝耳瑪琉大帝
德法之建國
俄羅斯及那畢理
神聖羅馬皇帝
十字軍之起
百年戰爭
文藝復興
印度航路之發見
北美洲大陸之發見
環遊地球一周之始
宗教改革
三十年戰爭
路易十四世
英國之革命
英國之隆盛
彼得大帝
北方戰役
普魯士之勃興
北美合眾國之獨立
法蘭西大革命
拿破崙 特拉發葛海戰
拿破崙之盛時
拿破崙之衰運
拿破崙之再舉
拿破崙三世
克利米亞戰爭
伊大利之統一 南北戰爭
普墺戰爭 普法戰爭
俄土戰爭
意土及巴爾幹戰爭
德墺對英法俄戰爭
達達列爾之聯軍
德奧之敗北
新興國之成立
俄羅斯之革命
德墺甸三國之削弱
地理科
本國之部
第一篇 總論
位置
面積
地勢
山脈
水系
海岸線
氣候
物產
人種
宗教
政治
軍備
交通
第二篇 中部八省
總論
江蘇省
浙江省
安徽省
江西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四川省
西康省
第三篇 南部五省
總論
福建省
廣東省
廣西省
雲南省
貴州省
第四篇 東北部三省
總論
遼寧省
吉林省
黑龍江省
第五篇 北部十一省
總論
河北省
山東省
山西省
河南省
陝西省
甘肅省
寧夏省
青海省
熱河省
察哈爾省
綏遠省
第六篇 新疆省
總論
第七篇 西藏蒙古
西藏總論
政治
蒙古總論
政治
世界之部
第一部 地理通說
地之形狀
地之運動
經緯及五帶
生物與氣候
海陸之區分
人種
宗教
政治
第二篇 亞細亞洲
日本
朝鮮
亞細亞俄羅斯
亞細亞土耳其及亞刺伯
依蘭地方
印度
印度支那
馬來群島
第三篇 大洋洲
位置
氣候
奧大利亞洲
新西蘭島
太平洋群島
加羅林群島
第四篇 歐羅巴洲
俄羅斯
瑞典諾威
丹麥
德意志
奧地利匈牙利
瑞士
法蘭西
比利時
荷蘭
英吉利
西班牙葡萄牙
義大利
瑪爾塔島
巴爾幹半島諸國
歐羅巴諸小國
第五篇 阿非利加洲
埃及
亞比西雅
埃及蘇丹
摩洛哥
里比利亞
公果
南部阿非利加
馬達介斯加島
聖德赫勒拿島
第六篇 北亞美利加洲
坎拿大
美利堅
亞拉斯加半島
墨西哥
西印度諸島
第七篇 南亞美利加洲
圭內瑞那
委內瑞那
科侖比亞
厄瓜多爾
秘魯
巴西
波利維亞
智利
巴拉圭
阿根遷
鳥拉圭
算術科
何謂算術
自一至九
常用數字與算用數字
數之組成
鐘表面之數字
羅馬數字記數法之四定則
加算
愚騃之算術
減算
應用問題
無名之數
有名之數
精密之思考
同名之數
乘算
乘算之九九
乘數
密柑數之計算
乘得答數之名
若干倍之意義
桃之算術
除算
除算之九九
被除之數
一箱所裝之數
一圓與五角
算術之基礎
加法之記號
減法之記號
乘法之記號
除法之記號
剩與餘
除數之名稱
記號之研究
有趣味的眼光所觀察之記號
算術與他科學
算術之重要
理科
生物編(合動植物而言)
生物
薔薇科植物

芸台
十字科植物

變態
昆蟲

松柏科植物
蜘蛛


禾本乎植物



鳥類

魚類
蝸牛

爬蟲類
牽牛花

章魚


獸類


蚯蚓
海膽
珊瑚
海藻
無生物編(礦物)
礦物

三態
雨與雪
空氣
空氣之必要
石炭
石油
硫黃
食鹽





水銀
金剛石
琥珀
火成岩與水成岩
花崗岩
安山岩
石烣岩

生理衛生編
生理與衛生


齒之衛生

胃之衛生

腸之衛生
血之必要
血液循壞
心臟
心臟之衛生
肺臟
呼吸
肺之衛生
排泄
腎臟
皮膚
皮膚之衛生
筋骨
神經
腦髓脊髓
眼之衛生
耳之衛生
發之衛生
物理化學編
物理
化學
重力
梃子
物體之膨脹
寒暑表
熔融與凝固

熱之傳導

發光體
光之直射
光線之反射
光線之分解

樂器
磁石
磁石之兩極
電氣
電導體
二種電氣
雷與電
有機物與無機物
化合與分解
元素與單體
空氣之成分
酸素與窒素
水素
水之成分
有機物之成分
鹽酸瓦斯
鹽素
食鹽
硫磺
硫酸
炭素
硅酸
實業科
農業
農夫與作物
作物之種類
選種
土壤
肥料
耕地整理
作物之疾病及害蟲
殼類與蔬菜
果樹與造林
養蠶與養雞
養魚與家畜
工業
工業之種類
火車之發明
軌道之敷法
何謂機關車
何謂馬力
水力電氣
發電機與電氣發動機
電車轉動之理
弧光電燈
火柴之製法
商業
何謂商業
固有商業
補助商業
商人之資格
何謂公司
資本與商品
商號與商標
廣告與樣本
商會之特色
軍事大意
第一章 陸海空軍通論
軍政
訓練總鹽部
參謀本部與軍事參議院
陸海軍官制
第二章 陸軍之部
軍政部
陸軍編制
兵等及兵種
步兵
馬兵
工兵
工兵
輜重兵
憲兵
吾國現有陸軍
第三章 海軍之部
海軍部
海軍區
海軍要務
軍艦種類
戰艦
巡洋艦
海防艦
通報艦
炮艦
驅逐艦
水協艇
潛水艇
艦內組織
吾國現有海軍
圖書科
圖書之利益
圖之解釋
書之解釋
自在書
用器書
繪書用具
圖書之精神
圖書之位置
輪廓法
圖書之骨格
遠近法
遠近法之三原則
遠近法這四現象
三原色
四間色
複色
臨書
臨書之心得
寫生書
臨書與寫生書
看取書
記憶書
考案書
考案書之方法
考案書之二種
用器圖書
用器圖書之種類
唱歌科
果樹
賣花
雁字
花園
春遊
運動會
四季樂
雪中行軍
自修法
概論
慎選書報
選擇之法
規定時間
記憶之法
修身自修法
國文自修法
歷史自修法
地理自修法
博物科自修法
物理化學自修法
算術自修法
英語自修法

Language Chinese
Publication date 民國20[1931]
Source
institution QS:P195,Q732353
(民國時期文獻 民國圖書)
館藏信息
InfoField
MG/Z228
主題
InfoField
科學知識
中圖分類
InfoField
Z228
載體形態
InfoField
[480]頁

Licensing

[edit]
This image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because it is a mere mechanical scan or photocopy of a public domain original, or – from the available evidence – is so similar to such a scan or photocopy that no copyright protection can be expected to arise. The original itself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for the following reason:
Public domain
This image is now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hina because its term of copyright has expired.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ith legal jurisdiction in the mainland only, excluding Hong Kong and Macao), amended November 11, 2020, Works of legal persons or organizations without legal personality, or service works, or audiovisual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For photography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whose copyright protection period expires before June 1, 2021 belong to the public domain. All other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Republic of China (currently with jurisdiction in Taiwan, Penghu, Kinmen, Matsu, etc.), all photographs and cinematographic works, and all works whose copyright holder is a juristic person,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and all other applicable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Important note: Works of foreign (non-U.S.) origin must be out of copyright or freely licensed in both their home country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order to be accepted on Commons. Works of Chinese origin that have entered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S. due to certain circumstances (such as publication in noncompliance with U.S. copyright formalities) may have had their U.S. copyright restored under the Uruguay Round Agreements Act (URAA) if the work was under copyright in its country of origin on the date that the URAA took effect in that country. (For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1996. For the Republic of China (ROC),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2002.[1])
To uploader: Please provide where the image was first published and who created it or held its copyright.

You must also include a United States public domain tag to indicate why this work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nited States. Note that this work might not be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ountries that do not apply the rule of the shorter term and have copyright terms longer than life of the author plus 50 years. In particular, Mexico is 100 years, Jamaica is 95 years, Colombia is 80 years, Guatemala and Samoa are 75 years, Switzerland and the United States are 70 years, and Venezuela is 60 years.


čeština  Deutsch  English  português  română  slovenščina  Tagalog  Tiếng Việt  македонски  русский  മലയാളം  ไทย  한국어  日本語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



This tag is designed for use where there may be a need to assert that any enhancements (eg brightness, contrast, colour-matching, sharpening) are in themselves insufficiently creative to generate a new copyright. It can be used where it is unknown whether any enhancements have been made, as well as when the enhancements are clear but insufficient. For known raw unenhanced scans you can use an appropriate {{PD-old}} tag instead. For usag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scan tag.


Note: This tag applies to scans and photocopies only. For photographs of public domain originals taken from afar, {{PD-Art}} may be applicabl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Art tag.

File history

Click on a date/time to view the file as it appeared at that time.

Date/TimeThumbnailDimensionsUserComment
current06:53, 11 June 2023Thumbnail for version as of 06:53, 11 June 2023831 × 1,252, 478 pages (12.61 MB)PencakeBot (talk | contribs)Upload 青年寶鑑 (1/1) by 吳明浩編輯 (batch task; nlc:data_416,11jh001800,54367; 民國圖書.6; 青年寶鑑)

The following page uses this file:

Meta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