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NLC416-10jh002793-50030 英德法美國民性與教育.pdf

From Wikimedia Commons, the free media repository
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search
Go to page
next page →
next page →
next page →

Original file(860 × 1,372 pixels, file size: 20.44 MB, MIME type: application/pdf, 461 pages)

Captions

Captions

Add a one-line explanation of what this file represents

Summary

[edit]
英德法美國民性與教育   (Wikidata search (Cirrus search) Wikidata query (SPARQL)  Create new Wikidata item based on this file)
Author
朱叔源 趙南編譯
image of artwork listed in title parameter on this page
Title
英德法美國民性與教育
Publisher
江蘇省教育會[印行者]
Description

本書為原書《國民性之訓練》為主編譯

目錄
緒論
(一) 觀察論
(二) 訓育之理論與實際
(三) 英美德法國民性之比較
(四) 各國訓育法之通觀
(五) 各國學者關於英國訓育之研究
第一編 英國之部
第一章 英國教育之特色(自訓育上觀察)
第一節 人格主義
(一) 陸克氏之教育說
(二) 士君子理想之內容
第一 誠實
第二 正義
第三 親愛
第四 禮節
第五 勇氣
第六 沉着
第七 平易
第八 自重心與自信力
(三) 英國國民性
(一) 重人格
(二) 活動性
(三) 務實行
(四) 崇實質
(五) 富常識
(六) 獨立自營
(七) 重秩序
(八) 平和
(九) 樸素
(十) 重禮節
(十一) 好運動競技
(十二) 信仰本國風
第二節 訓練法之特徵
(一) 宗教精神
(二) 習慣勢力
(三) 校風勢力
(四) 教員感化
(五) 寄宿制
(一) 統一訓育之主義
(二) 訓練團體內之共同生活
(三) 學生間之切瑳琢磨
(六) 自治制
(一) 信用學生人格鼓舞其自重自信心
(二) 令學生得特權與自由自覺其責任心
(三) 量學生之所長而適用之
(四) 尊重輿論
(五) 尊重代表者之意見
(六) 尊重所屬團體之面目
(七) 獎勵學生間之良感化撲滅其惡感化
(八) 獎勵學生間之互相制裁
(九) 重個人之特性
(十) 尊自已之意識
(七) 運動競技
(一) 訓練個人性格
(二) 訓練團體生活
(三) 開拓交友機會
(八) 賞罰
(九) 餘暇之指導
第一 學生修養之事
第二 練習交際之事
第三 嗜好娛樂之事
第二章 各種學校訓育之概況
第一節 特式中學校
(一) 特式中學校之特色
(二) 特式中學校與亞諾特博士
(三) 上級生
(四) 寄宿舍
(五) 運動競技
(六) 學生經營之諸團體
甲 討論會
乙 文學會
丙 學校報紙及學校雜誌
丁 博物學會
戊 地質學會
已 氣象學會
庚 照相協會
辛 腳踏車會
壬 樂隊及音樂會
癸 消防隊
(七) 學校之風氣
(八) 特色中學校之實例
甲 伊東學校
乙 哈羅學校
丙 臘格皮學校
(九) 男女共學之特式中學校
甲 聖喬治學校
乙 君亞夫列學校
(十) 特式中學校之日程
甲 文吉斯丹學校
乙 哈羅學校
丙 聖喬治學校
第二節 半寄宿制之學校
第三節 預備學校
第四節 中學校
第一種 特式中學校
第二種 交法學校
第三種 公立或市立者
第五節 高等女學校
(一) 英國之女子
(二) 高等女學校
(一) 通學制
(二) 宗教信仰
(三) 自治制
(四) 運動競技
(五) 野外課業
(六) 校內集會
(七) 社會事業
維康阿培學校
聖列那士學校
北倫敦高等學校
曼理學院
諾德騰高等女學校
第一種
第二種
第三種
第六節 師笵學校
黎治師範學校
利佛浦范學校
聖加勃連學校
諾德騰師範學校
第七節 小學校
第三章 英國大學之訓育
第一節 古式大學(牛津劍橋兩大學)
第二節 倫敦大學
第三節 女子大學院
第四章 學校訓育上之設備
第一節 校地之選擇
第二節 校舍
第三節 運動競技上之設備
第四節 娛樂上之設備
第五節 圖書館
第五章 學校以外訓育之勢力
第一節 家庭
第二節 宗教
第三節 社會
(一) 輿論
(二) 報紙
(三) 運動競技與長幼上下之接近
(四) 男女關係
(五) 社會事業諸團體
(六) 少年隊
第四節 結論
第二編 德國之部
第一章 德國之勃興與其根柢
第二章 德意志之國民性
(一) 忠實
(二) 意志鞏固
(三) 沈着冷靜
(四) 研究精神
(五) 規律主義
(六) 獨義立割據之風
(七) 精神思想之自由
(八) 勤勉
(九) 節儉
第三章 德國教育之特色
第一節 鮑成博士之意見
第二節 明希博士之意見
第三節 德國教育特色之自我觀
(一) 教育之尊重
(二) 國家主義之教育
(三) 教育制度之完備
(四) 教育之普及
甲 教育思想之普及
乙 教育機關之普及
丙 學校教育之效果
丁 社會教育之普及
戊 書籍出版物之普及
(五) 教育學及教授法之研究
(六) 學問藝術之尊崇
(七) 校長教員之精勤
(八) 學生之勤勉與義務心
(九) 紀律與秩序之訓練
第四章 英德訓育之比較
(一) 訓育主義
(二) 宗教精神
(三) 習慣之勢力
(四) 校風之勢力
(五) 教員感化
(六) 寄宿制
(七) 自治制
(八) 運動競技
(九) 賞罰
(十) 餘暇之指導
(十一) 大學生之訓育
(十二) 家庭
(十三) 社會
(十四) 女子
(十五) 社會教育之諸團體
甲 修學旅行團
乙 派特芬達
丙 青年德意志
(十六) 結論
第三編 法國之部
第一章 法蘭西之國民性
(一) 愛國精神
(二) 名譽與勇氣
(三) 多感性
(四) 合群性
(五) 博愛性
(六) 自由平等
(七) 合理性
(八) 優美性
(九) 勤儉貯蓄
第二章 法國教育之特色
(一) 教育之尊重
(二) 教育制度之完備
(三) 職業與藝術教育之尊重
(四) 幼稚教育之發達
(五) 道德教育之獨立
(六) 共和國民之教育
(七) 大學教育之普及
第三章 法英訓育之比較
(一) 訓育主義
(二) 宗教精神
(三) 習慣勢力
(四) 校風勢力
(五) 教員感化
(六) 寄宿制
(七) 自治制
(八) 運動競技
(九) 賞罰
(十) 餘暇之指導
(十一) 大學生之訓育
(十二) 家庭
(十三) 社會
第四編 美國之部
第一章 美利堅之國民性
(一) 自由與自主
(二) 自尊與自信
(三) 公平
(四) 殖產性能
(五) 自發自動之精神
(六) 維新進步之精神
(七) 自修自全之精神
(八) 平等精神
(九) 率直簡捷偉大
第二章 美國教育之特色
(一) 尊重教育之觀念
(二) 平等之學制
(三) 自治主義
(四) 實用主義
(五) 速成主義
(六) 教育學之研究
(七) 學生之勤奮
(八) 學生之自活
(九) 移民之同化
(十) 男女共學主義
(十一) 女子教育之進步
(十二) 女教員之多
第三章 英美訓育之比較
(一) 訓育主義
(二) 宗教精神
(三) 習慣勢力
(四) 校風勢力
(五) 教員感化
(六) 寄宿制
(七) 自治制 喬治小共和國
(八) 運動競技
(九) 賞罰
(十) 餘暇之指導
(十一) 家庭
(十二) 社會 男女之關係

Language Chinese
Publication date 民國4[1915]
Source
institution QS:P195,Q732353
(民國時期文獻 民國圖書)
館藏信息
InfoField
MG/G417
主題
InfoField
國民教育
中圖分類
InfoField
G417
載體形態
InfoField
2冊 (436頁)

Licensing

[edit]
This image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because it is a mere mechanical scan or photocopy of a public domain original, or – from the available evidence – is so similar to such a scan or photocopy that no copyright protection can be expected to arise. The original itself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for the following reason:
Public domain
This image is now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hina because its term of copyright has expired.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ith legal jurisdiction in the mainland only, excluding Hong Kong and Macao), amended November 11, 2020, Works of legal persons or organizations without legal personality, or service works, or audiovisual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For photography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whose copyright protection period expires before June 1, 2021 belong to the public domain. All other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Republic of China (currently with jurisdiction in Taiwan, Penghu, Kinmen, Matsu, etc.), all photographs and cinematographic works, and all works whose copyright holder is a juristic person,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and all other applicable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Important note: Works of foreign (non-U.S.) origin must be out of copyright or freely licensed in both their home country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order to be accepted on Commons. Works of Chinese origin that have entered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S. due to certain circumstances (such as publication in noncompliance with U.S. copyright formalities) may have had their U.S. copyright restored under the Uruguay Round Agreements Act (URAA) if the work was under copyright in its country of origin on the date that the URAA took effect in that country. (For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1996. For the Republic of China (ROC),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2002.[1])
To uploader: Please provide where the image was first published and who created it or held its copyright.

You must also include a United States public domain tag to indicate why this work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nited States. Note that this work might not be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ountries that do not apply the rule of the shorter term and have copyright terms longer than life of the author plus 50 years. In particular, Mexico is 100 years, Jamaica is 95 years, Colombia is 80 years, Guatemala and Samoa are 75 years, Switzerland and the United States are 70 years, and Venezuela is 60 years.


čeština  Deutsch  English  português  română  slovenščina  Tagalog  Tiếng Việt  македонски  русский  മലയാളം  ไทย  한국어  日本語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



This tag is designed for use where there may be a need to assert that any enhancements (eg brightness, contrast, colour-matching, sharpening) are in themselves insufficiently creative to generate a new copyright. It can be used where it is unknown whether any enhancements have been made, as well as when the enhancements are clear but insufficient. For known raw unenhanced scans you can use an appropriate {{PD-old}} tag instead. For usag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scan tag.


Note: This tag applies to scans and photocopies only. For photographs of public domain originals taken from afar, {{PD-Art}} may be applicabl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Art tag.

File history

Click on a date/time to view the file as it appeared at that time.

Date/TimeThumbnailDimensionsUserComment
current19:40, 22 April 2023Thumbnail for version as of 19:40, 22 April 2023860 × 1,372, 461 pages (20.44 MB)PencakeBot (talk | contribs)Upload 英德法美國民性與教育 (1/1) by 朱叔源,趙南編譯 (batch task; nlc:data_416,10jh002793,50030; 民國圖書-PD2022.2; 英德法美國民性與教育)

Meta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