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NLC416-09jh004481-95012 曾文正公十八家詩鈔.pdf

From Wikimedia Commons, the free media repository
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search
Go to page
next page →
next page →
next page →

Original file(812 × 1,356 pixels, file size: 55.52 MB, MIME type: application/pdf, 1,346 pages)

Captions

Captions

Add a one-line explanation of what this file represents

Summary

[edit]
曾文正公十八家詩鈔   (Wikidata search (Cirrus search) Wikidata query (SPARQL)  Create new Wikidata item based on this file)
Author
葉昀標點
image of artwork listed in title parameter on this page
Title
曾文正公十八家詩鈔
Publisher
大達圖書供應社
Description

目錄
卷一
曹子建五古五十五首
阮嗣宗五古八十二首
陶淵明五古百十四首
謝康樂五古六十五首
鮑明遠五古百三十一首
謝玄暉五古百十八首
李太白五古五百六十首
杜工部五古上百六十八首
卷二
杜工部五古下九十五首
韓昌黎五古百四十二首
李太白七古百五十七首
杜工部七古百四十六首
韓昌黎七古七十八首
白香山七古一百十四首
蘇東坡七古上二百七十二首
卷三
蘇東坡七古下五十二首
黃山谷七古百六十五首
王右丞五律百四首
孟襄陽五律百三十八首
李太白五律百首
杜工部五律六百一首
杜工部七律百五十首
李義山七律百十七首
杜牧之七律五十五首
蘇東坡七律上二百五十八首
卷四
蘇東坡七律下二百八十二首
黃山谷七律二百八十六首
陸放翁七律五百五十四首
元遺山七律百六十二首
李太白七絕七十九首
杜工部七絕百五首
蘇東坡七絕四百三十八首
陸放翁七絕六百五十二首
都古近體詩六千五百九十九首
卷一 曹子建五古五十五首
箜篌引
薤露行
惟漢行
蝦飷篇
吁嗟篇
豫章行二首
蒲生行浮萍篇
野田黃雀行
門有萬里客
泰山梁甫行
怨歌行
名都篇
當欲游南山行
姜女篇
白馬篇
升天行二首
五游篇
遠遊篇
仙人篇
鬥雞篇
盤石篇
驅車篇
種葛篇
棄婦篇
公宴篇
贈徐幹
贈丁儀
贈王粲
又贈丁儀王粲
贈丁翼
贈白馬王彪七首
送應氏詩二首
三良詩
遊仙詩
雜詩六首
閨情
七哀詩
情詩
喜雨詩
七步詩
失題
阮嗣宗五古八十二首
詠懷八十二首
陶淵明五古一百十四首
形影神三首
九日間居
歸園田居五首
游斜川
示周績之和企謝景夷三郎
乞食
諸人共游周家墓柏下
怨詩楚調示龐主薄鄧治中
答龐參軍
五月旦作和戴主簿
連雨獨飲
移居二首
和劉柴桑
酬劉柴桑
和郭主簿二首
於王撫軍座送客
與殷晉安別
贈羊長史
歲暮和張常侍
和胡西曹示顧賊曹
悲從弟仲德
始作鎮軍參軍經曲阿
庚子歲五月中從都還阻風於規林二首
辛丑歲七月赴假遷江陵夜行塗口
癸卯歲始春懷古田舍二首
癸卯歲二月中作與從弟敬遠
乙巳歲三月為建威參軍使都經錢溪
還舊居
戊申歲六月遇火
乙酉歲九月九日
庚戌歲九月中於西田獲早稻
丙辰歲八月中於下潠田舍獲
責子
有會而作
蠟日
飲酒二十首
止酒
述酒
擬古九首
雜詩十二首
詠貧士七首
詠二疏
詠三良
詠荊軻
讀山海經十三首
擬輓歌辭三首
桃花源詩
謝康樂五古六十五首
述祖德詩二首
九日從宋公戲馬台集送孔令
從游京口北固應詔
永初三年七月十六日之郡初發都
鄰里相送至方山
過始寧墅
富春渚
七里瀨
晚出西射堂
登池上樓
游南亭
游赤石進帆海
登江中孤嶼
登永嘉綠嶂山詩
群東山忘溟海詩
游嶺門山詩
石室山詩
登上戍石鼓山詩
行田等海口盤嶼山
白石岩下徑行田
齋中讀書
命學士講書
種桑詩
初去郡
田南樹園激流植援
石壁精舍還湖中作
登石門最高頂
石門新營所住四面高山回溪石瀨茂林修竹
於南山往北山經湖中瞻眺
從斤竹澗越嶺溪行
過白岸亭詩
夜宿石門詩
南樓中望所遲客
廬陵王墓下作
還舊園作見顏範二中書
酬從弟惠連五首
登臨海嶠初發疆中作與從弟惠連可見羊何其和之四首
初發石首城
入東道路詩
道路憶山中
入彭蠡湖口
入華子岡是麻源第三谷
登歸瀨三瀑布望兩溪
初往新安桐廬口
擬魏太子鄴中集詩八首
石壁立招提精神舍
過矍溪山憎
七夕詠牛女
彭城宮中直感歲暮
會吟行
鮑明遠五古一百三十一首
採桑
代蒿里行
代輓歌
代東門行
代放歌行
代陳思王京洛篇二首
代門有車馬客行
代棹歌行
代白頭吟
代東武吟
代別鶴操
代出自薊北門行
代陸平原君子有所思行
代悲哉行
代陳思王白馬篇
代升天行
松柏篇
代苦熱行
代朗月行
代堂上歌行
代結客少年場行
扶風歌
代少年時至衰老行
代陽春登荊山行
代貧賤苦愁行
代邊居行
代邽街行
蕭史曲
侍宴〓舟山二首
從拜陵登京峴
蒜山被始興王命作
登廬山
從廬山望石門
從登香爐峰
從庾中郎遊園山石室
登翻車峴
登黃鶴磯
登雲陽九里埭
自礪山東望震澤
三日游南苑
贈故人馬子喬六首
答客
和王丞
日落望江贈荀丞
秋日示休上人
答休上人
吳興黃浦亭庾中郎作
與伍侍郎別
送別王宣城
送從弟道秀別
贈傅郡曹別
和傅大農與僚故別
送盛侍郎餞候亭
與荀中書別
從過舊宮
從臨海王上荊初發新渚
還都道中三首
上潯陽還都道中
還都至三山望石頭城
還都口號
行京口至竹里
發後渚
歧陽守風
髮長松遇雪
詠史
蜀四賢詠
擬古八首
紹古辭七首
學古
古辭
擬青青陵上柏
學劉公幹體五首
擬阮公夜中不能寐
學陶彭澤體
白雲
臨川王服竟還田裡
行藥至城東橋
園中秋散
觀圃人藝植
遇銅山掘黃精
見賣玉器者
懷楚人
夢歸鄉
春羈
歲暮悲
在江陵嘆年傷老
夜聽妓
玩月城西門廨中
喜雨
苦雨
詠白雪
三日
詠秋
秋夕
秋夜二首
和王護軍秋夕
和王義興七夕
冬至
冬日
望水
望孤石
山行見孤桐
詠雙燕二首
謝玄暉五古一百十八首
隋王鼓吹曲十首
江上曲
蒲生行
詠邯鄲才人嫁為廝養卒婦
鼓吹曲二首同沈右率諸公賦
秋竹曲
曲池水
銅雀台同謝諮議賦
游山
游敬亭山
將游湘水尋句溪
游東田
答王世子
答張齊興
暫使下都夜發林至京邑贈西府同僚
酬晉安王德元
郡內高齋間望答呂法曹
在群臥病呈沈尚書
別王丞僧孺
同羈夜集
新亭渚別范零陵雲
忝役湘州與宣城吏民別
懷故人
始之宣城郡
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橋
休沐重還丹陽道中
京路夜發
晚登三山還望京邑
始出尚書省
直中書省
觀朝雨
宣城郡內登望
冬日晚郡事隙
高齋視事
冬緒羈懷示蕭諮議虞田曹劉江二常侍
落日悵望
賽敬亭山廟喜雨
賦貧民田
移病還園示親屬
治宅
秋夜講解
春思
秋夜
和何議曹郊遊二首
和劉西曹望海台
和宋記室省中
和王著作融八公山
和伏武昌登孫權故城
夏始和劉孱陵
新治北窗和何從事
和王主簿季哲怨情
和徐都曹出新亭渚
和劉中書
贈王主簿二首
和蕭中庶直石頭
奉和竟陵王同沈右率過劉先生墓
和王長史臥病
和江丞北戍琅邪城
和沈祭酒行園
奉和隋王殿下十六首
和紀參軍服散得益
和王中丞聞琴
將發石頭上烽火樓
望三湖
送江水曹還遠館
送江兵曹檀主簿朱孝廉還上國
臨溪送別
後齋回望
與江水曹至於濱戲
答沈右率諸君餞別
離夜同江丞王常侍作
祀敬亭山廟
出下館
落日同何儀曹煦
夜聽妓二首
詠薔薇
詠蒲
詠兔絲
游東堂詠桐
雜詠三首
同詠樂器得琴
同詠坐上玩器得烏皮隱几
同詠坐上所見一物得席
詠竹火籠
詠風
詠竹
詠落梅
詠牆北梔子
李太白五古五百六十首
古風五十九首
俠客行
關山月
結客少年場行
長於行二首
古朗月行
上之回
獨不見
妾薄命
幽州胡馬客歌
門有車馬客行
君子有所思行
東海有勇婦
黃葛篇
白馬篇
怨歌行
塞下曲六首
塞上曲三首
玉階怨
襄陽曲四首
大堤曲
宮中行樂詞八首
鼓吹入朝曲
秦女休行
秦女卷衣
東武吟
邯鄲才人嫁為廝養卒婦
出自薊北門行
洛陽陌
北上行
短歌行
空城雀
發白馬
陌上桑
枯魚過河泣
丁都護歌
相逢行二首
千里思
樹中草
君馬黃
擬古
折楊柳
鳳凰曲
少年子
紫騮馬
少年行
豫章行
沐浴子
高句驪
靜夜思
綠水曲
鳳台曲
從軍行
秋思二首
春思
子夜吳歌四首
對酒二首
估客樂
去婦詞
長歌行
南都行
玉真仙人詞
清溪行
歷陽壯士勤將軍思齊歌
古意
贈從兄襄陽少府皓
贈張公洲革處士
淮海對雪贈傅靄
贈徐安宜
贈任城盧主簿潛
早秋贈裘十七仲堪
贈範金鄉二首
贈暇邱王少府
贈丹陽橫山周處士惟長
玉真公主別館苦雨贈衛尉張卿二首
贈韋秘書子春
贈韋侍御黃裳二首
贈薛校書
贈何七判官昌浩
讀諸葛武侯傳書懷贈長安崔少府叔封昆季
贈崔侍御
贈參寥子
贈饒陽張司務璲
贈清漳明府侄
贈臨洺縣令皓弟
鄴中贈王大勸入高鳳石門山幽居
贈盧徵君昆弟
贈新平少年
贈崔侍御
贈嵩山焦鍊師
秋日錬樂院鑷白髮贈元六兄林宗
書情贈蔡舍人雄
憶襄陽舊遊贈濟陰馬少府巨
訪道安陵遇蓋寰為予造真籙臨別留贈
贈郎中崔宗之
贈崔諮議
贈別從甥高五
贈裴司馬
敘舊贈江陽宰陸調
贈從孫義興宰銘
草創大還贈柳官迪
贈崖司戶文昆季
贈溧陽宋少府陟
戲贈鄭溧陽
贈僧崖公
游溧陽北湖亭望瓦屋山懷古贈同旅
贈秋浦柳少府
宿清溪主人
贈王判官時余歸隱居廬山屏風疊
在水軍宴贈幕府諸侍御
贈武十七諤
贈張相鎬二首
贈閭邱宿松
獄中上崔相渙
系尋陽上崔相渙二首
贈劉都使
贈常侍御
贈易秀才
經亂離後天恩流夜郎憶舊遊書懷贈江夏韋太守良宰
江夏使君叔席上贈史郎中
流夜郎半道承恩放還兼欣剋復之美書懷示息秀才
博平鄭太守廬山千里相尋入江夏北市門見訪卻只武陵立馬贈別
贈王漢陽
贈別舍人弟台卿之江南
贈盧司戶
醉後贈王歷陽
贈歷陽褚司馬時此公為穉子舞
贈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
贈宣城趙太守悅
贈從弟宣州長史昭
書懷贈南陵常贊府
於五松山贈南陵常贊府
自梁園至敬亭山見會公談陵陽山水兼期同游因有此贈
贈友人三首
陳情贈友人
贈從弟洌
贈閭邱處士
贈宣州靈源寺沖浚公
贈僧朝美
贈僧行融
贈黃山胡公邱白〓
登敬亭山南望懷古贈竇主簿
經亂後將避地剡中留贈崔宣城
獻從叔當塗宰陽冰
安陸白兆山桃花岩寄劉侍御綰
淮南臥病書懷寄蜀中趙征君〓
寄弄月溪吳山
秋山寄衛尉張卿及王徵君
望終南山寄紫閣隱者
夕霽杜陵登樓寄韋繇
秋夜宿龍門香山寺奉寄王方城十七丈奉國瑩上人從弟幼成令問
聞丹邱子於城北山營石門幽居中有高鳳遺蹟仆離群遠懷亦有栖遁之志因敘舊以寄之
淮陰書懷寄王宗城
月夜江行寄崔員外宗之
宿白鷺洲寄楊江寧
新林浦阻風寄友人
北山獨酌寄韋六
寄東魯二稚子
獨酌清溪江石上寄權昭夷
禪房懷友人岑倫南遊羅浮兼泛桂海自春徂秋不返仆旅江外書情寄之
下尋陽城汎彭蠡寄黃判官
書情寄從弟邠州長史昭
寄上吳王三首
流夜郎永華寺寄尋陽群官
流夜郎至西塞驛寄裴隱
江夏寄漢陽輔錄事
江上寄元六林宗
宣城九日聞崔四侍御與宇文太守游敬亭余時登響山不同此賞醉後寄崔侍御二首
涇溪南藍山下有落星潭可以卜築余泊舟石上寄何判官昌浩
早過漆林渡寄萬巨
游敬亭寄崔侍御
自金陵泝流過白壁山玩月達天門寄句容王主簿
秋日魯郡堯祠亭上宴別杜補關范侍御
留別魯頌
留別曹南群官之江南
留別王司馬嵩
還山留別金門知己
魏郡別蘇少府因北游
留別西河劉少府
潁陽別元丹邱之淮陽
留別廣陵諸公
感時留別從兄徐王延年從弟延陵
留別金陵諸公
金陵白下亭留別
竄夜郎於烏江留別宗十六璟
將游衡岳過漢陽雙松亭留別族弟浮〓談皓
留別賈舍人至二首
聞李太尉大舉秦兵百萬出征東南懦夫請纓冀申一刻之用半道病還留別金陵崔侍御十九韻
別韋少府
贈別王山人歸布山
送別王屋山人魏萬還王屋
送當塗王少府赴長蘆
送友人游梅湖
送崔十二游天竺寺
送楊山歸天台
送溫處士歸黃山白鵝峰舊居
送方士趙叟之東平
送韓准裴政孔巢父還山
送楊少府赴選
魯郡堯祠送吳五之瑯琊
金鄉送韋八之西京
送薛九被讒去魯
送族弟凝至晏堌單父三十里
魯城北郭曲腰桑下送張子還嵩陽
送魯郡劉長史遷弘農長史
送族弟單父主簿凝攝宋城主簿至郭南月橋卻回棲霞山留飲贈之
魯郡堯祠送張十四遊河北
送張遙之壽陽幕府
送悲十八圖南歸嵩山二首
送於十八應四子舉落第還嵩山
送梁公昌從信安王北征
送張秀才從軍
送崔度吳度故人禮部員外國輔之子
送侯十一
魯中送二從弟赴舉之西京
送紀秀才游越
送楊燕之東魯
送蔡山人
送殷淑三首
送岑徵君歸鳴皋山
送范山人歸太山
送張秀才謁高中丞
尋陽送弟昌岠鄱陽司馬作
餞校書叔雲
洞庭醉後送絳州呂使君杲流澧州
送趙判官赴黔府中丞叔幕
送郗昂謫巴中
送二季之江東
送江西友人之羅浮
宣城送劉副使入秦
涇州送族弟錞
五松山贈殷淑
送崔氏昆季之金陵
登黃山淩敲台送族弟溧陽尉濟充汎舟赴華陰
酬談少府
五月東魯行答汶上翁
答長安崔少府叔封游終南翠微寺太宗皇帝金沙泉見寄
酬崔五郎中
以詩代書答元丹邱
金門答蘇秀才
酬坊洲王司馬與閻正字對雪見贈
酬張卿夜宿南陵見贈
酬岑勛見尋就元丹邱對酒相待以詩見招
答從弟幼成過西園見贈
酬王闕惠翼荘廟宋丞泚贈別
酬裴侍御對雨感時見贈
玩月金陵城西孫楚酒樓達曙歌吹日晚乘醉著紫綺裘烏紗巾與酒客數人棹歌秦淮往石頭訪崔四侍御
江上答崔宣城
答族侄僧中孚贈玉泉仙人掌茶
酬裴侍御留屾師彈琴見寄
張相公出鎮荊州尋除太子詹事余時流夜郎行至江夏與張公相去千里公因太府丞王昔使車寄羅衣二事及五月五日贈余詩餘答以此詩
答裴侍御先行至石頭驛以書見招期月滿汎洞庭
答高山人兼呈權顧二侯
至陵陽山登天柱石酬韓侍御見招隱黃山
酬崔十五見招
游南陽白水登石激作
游南陽清泠泉
尋魯城北范居士失道落蒼耳中見范置酒摘蒼耳作
秋獵孟諸友歸置酒單父東樓觀妓
游太山六首
與從侄杭州刺史良游天竺寺
同友人舟行游台越作
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
朝下過盧郎中敘舊遊
邯鄲南亭觀妓
春陪商州裴使君游石蛾溪
春日陪楊江寧及諸官宴北湖感古作
宴鄭參卿山池
游謝氏山亭
金陵鳳凰台置酒
秋浦清溪雪夜對酒客有唱鷓鴣者
與周剛清溪玉鏡潭宴別
游秋浦白笴陂二首
汎沔州城南郎官湖
夜泛洞庭尋裴侍御清酌
與南陵常贊府游五松山
宣城清溪
游水西簡鄭明府
九日登山
九日
陪族叔當塗宰游化城寺升公清風亭
登錦城散花樓
登峨眉山
大庭庫
登單父陶少府半月台
天台曉望
早望海霞邊
焦山杳望松寥山
登太白峰
登邯鄲洪波台置酒觀發兵
登廣武古戰場懷古
登金陵冶城西北謝安墩
等梅岡望金陵僧族侄高座寺贈中孚
望廬山瀑布
江上望皖公山
望黃鶴山
九日登巴陵置酒望洞庭水軍
秋登巴陵望洞庭
登巴陵開元寺西閣贈衡岳僧方外
金陵望漢江
登敬亭北二小山余時客逢崔侍御並登此地
安州應城玉女湯作
之廣陵宿常二南郭幽居
郢門秋懷
荊門浮舟望蜀江
上三峽
自巴東舟行經瞿塘峽登巫山最高峰晚還題壁
江行寄遠
下涇縣凌陽溪至〓灘
下凌陽沿高溪三門六刺灘
宿暇湖
西施
王右軍
上元夫人
商山四皓
自廣平乘醉走馬六十里至邯鄲登城樓覽古書懷
蘇武
經下邳圯橋懷張子房
秋夜板橋浦汎月獨酌懷謝眺
金陵新亭
過彭蠡湖
望鸚鵡洲悲禰衡
宿巫山下
金陵白楊十字巷
經南陵題五松山
姑熱十詠
與元丹邱方城寺談玄作
尋高鳳石門山中元丹邱
安州般若寺水閣納涼喜遇薛員外父
月下獨酌四首
春歸終南山松龍舊隱
冬夜醉宿龍門覺起言志
尋山僧不遇作
過汪氏別業二首
待酒不至
獨酌
友人會宿
春日獨酌二首
金陵江上遇蓬池隱者
日夕山中忽然有懷
春日醉起言志
廬山東林寺夜懷
對酒
嘲王歷陽不肯飲酒
憶崔郎中宗之游南陽遺吾孔子琴撫之潛然感舊
望月有懷
春滯沅湘有懷山中
落日憶山中
憶秋浦桃花舊遊時竄夜郎
越中秋懷
效古二首
感遇二首
擬古十二首
感興八首
寓言三首
秋夕旅懷
感遇四首
翰林讀書懷呈集賢院內諸學士
尋陽紫極宮感秋作
江上秋懷
秋夕書懷
避地司空原言懷
南奔書懷
荊州賊亂臨洞庭言懷作
覽鏡書懷
江南春懷
魯東門觀刈蒲
詠鄰女東窗海石榴
南軒松
求崔山人百丈崖瀑布圖
見野草中有名白頭翁者
瑩禪師房觀山海圖
詠桂二首
宣城長史弟招贈余琴溪中雙舞鶴詩以見志
題隨州紫陽先生壁
題元丹邱山居
題元丹邱穎陽山居
題瓜洲新河餞族叔舍人賁
洗腳亭
題金陵王處士水亭
題嵩山人逸人元丹邱山居
嘲魯儒
懼讒
平虜將軍妻
嵩山采菖蒲者
金陵聽韓侍御吹笛
白田馬上聞鶯
雜詩
寄遠十二首
代贈遠
閨情
代別情人
代秋情
湖邊採蓮婦
學古思邊
折荷有贈
秋浦寄內
自代內贈
秋浦感主任歸燕寄內
送內尋廬山女道士李騰空二首
在尋陽非所寄內
自溧水道哭王炎三首
杜工部五古上百六十八首
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送高三十五書記
贈李白
游龍門奉先寺
望岳
陪李北海宴歷下亭
贈衛八處士
苦雨奉寄隴西公兼呈王徵士
同諸公登慈恩寺塔
示從孫濟
九日寄岑參
渼陂西南台
戲簡鄭廣文兼呈蘇司業
夏日李公見訪
奉同郭給事湯東靈湫作
夜聽許十損誦詩愛而有作
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白水縣崔少府十九翁高齋三十韻
三山觀水漲二十韻
大雲寺贊公房四首
晦日尋崔戢李封
雨過蘇端
喜晴
送率府程錄事還鄉
述懷
送長孫九侍御赴武威判官
送樊二十三侍御赴漢中判官
送從弟亞赴西安判官
送韋十六評事充同谷郡防禦判官
塞蘆子
彭衙行
北征
得舍弟消息
玉華宮
九成宮
羌村三首
送李校書二十六韻
留花門
義鶻
畫鶻行
新安吏
潼關吏
石壕吏
新婚別
垂老別
無家別
夏日嘆
夏夜嘆
立秋後題
貽阮隱居
遣興三首
昔游
幽人
佳人
赤谷西崦人家
西枝村尋置草堂地夜宿贊公土室二首
寄贊上人
太平寺泉眼
夢李白二首
有懷台州鄭十八司戶
遣興五首
遣興五首
遣興五首
前出塞就收
後出塞五首
別贊上人
萬丈潭
兩當縣吳十侍御江上宅
發秦州
赤谷
鐵堂峽
鹽井
寒硤
法鏡寺
青陽峽
龍門鎮
石龕
積草嶺
泥功山
鳳凰台
發同谷縣
木皮嶺
白沙渡
水會渡
飛仙閣
五盤
龍門閣
石樞閣
秸柏渡
劍門
鹿頭山
成都府
贈蜀僧閭邱師兄
泛溪
病柏
病橘
枯橘
枯〓
大雨
溪漲
戲贈友二首
遭田父泥飲美嚴中丞
喜雨
述古三首
冬到金華山觀因得故拾遺陳公學堂遺蹟
陳拾遺故宅
謁文公上方
奉贈射洪李四丈
早發射洪縣南途中作
通泉驛南去通泉縣十五里山水作
過郭代公故宅
觀薛稷少保書畫壁
通泉縣署屋壁後薛少保畫鶴
陪章留後惠義寺餞嘉州崔都督赴州
將適吳楚留別章使君留後兼幕府諸公得柳字
山寺
棕拂子
寄題江外草堂
送韋諷上閬州錄事參軍
閬州東樓筳奉送十一舅往青城縣得昏字
南池
贈別賀蘭銛
別唐十五誠因寄禮部賈侍郎
草堂
四松
水檻
破船
營屋
除草
揚旗
太子漲舍人遺織成褥段
別蔡十四著作
卷二
杜工部五古下九十五首
杜鵑
客店
客堂
石硯詩
水閣朝霽奉簡嚴雲安
贈鄭十八賁
三韻三首
鄭典設自施州歸
柴門
貽華陽柳少府


七月三日亭午已後較熱退晚加小涼穩睡有詩因論壯年樂事戲呈元二十一曹長
牽牛織女
毒熱寄簡崔評事十六弟
殿中楊監見示張旭草書圖
楊監又出奇畫鷹十二扇
送殿中楊監赴蜀見相公
贈李十五丈別
西閣曝日
課伐木
園人送瓜
信行遠修水筒
槐葉冷淘
行宮張望補稻畦水歸
催宗文樹雞柵
園官送菜
上後園山腳
驅豎子摘蒼耳
秋行官張望督促東渚消耗稻向畢清晨遣女奴阿稽監子阿段往問
阻雨不得西歸甘休
雨三首
晚登瀼上堂
又上後園山腳

甘林

種萵苣
暇日小園散病將種秋菜督勒耕牛兼書獨日
八哀詩八首
寫懷二首
往在
昔游
壯遊
遣懷
同元使君春陵竹行
覽柏中允兼子侄數人除官制詞因述父子兄弟四美載歌絲綸
聽楊氏歌
奉酬薛十二丈判官見贈
別李義
送高司直尋封閬州
贈蘇四徯
寄薛三郎中
宿青溪驛奉懷張員外十五兄之緒
敬寄族弟唐十八使君
北風
客從
白馬
別董〓
送重表侄王詠評事使南海
詠懷二首
送顧八分文學適洪吉州
上水遣懷
遣遇
解憂
宿鑿石浦
早行
過津口
次空靈岸
宿花石戍
早發
次晚洲
望岳
湘江宴餞裴二端公赴道州
奉送魏六丈佑少府之交廣
別張十三建封
奉贈李八丈判官
蘇大侍御訪江浦賦八韻記異
題衡山縣文宣王廟新學堂呈陸宰
入衡州
舟中苦熱遣懷奉呈楊忠誠簡台省諸公
聶耒陽以仆阻水書致酒肉療饑荒江詩得代懷興盡本韻至縣呈聶令陸路去方田驛四十里舟行一日時屬江漲泊於方田
韓昌黎五古百四十二首
南山詩
謝自然詩
秋懷詩十一首
赴江陵途中寄贈王二十補闕李十一拾遺李二十六員外
翰林三學士
暮行河堤上
夜歌
重雲一首李觀疾贈之
江漢一首答孟郊
長安交遊者一首贈孟郊
歧山下二首
北極一首贈李觀
此日足可惜一首贈張籍
幽懷
君子法天運
落葉送陳羽
歸彭城
醉後
醉贈張秘書
同寇峽
送惠師
送靈師
縣齋有懷
合江亭
陪杜侍御游湘西兩寺獨宿有題一首因獻楊常侍
岳陽樓別寶司直
送文暢師北游
答張徹
薦士
喜侯喜至贈漲籍張徹
駑驥
出門
烽火
齷齪
洞庭湖阻風贈張十一署
青青水中蒲三首
孟東野失子
縣齋讀書
新竹
晚菊
落齒
哭楊兵部凝陸歙州參
苦寒
崔十六少府攝伊陽以詩及書見投因酬三十韻
送侯參謀赴河中幕
東都遇春
酬裴十六功曹巡府驛途中見奇
燕河南府秀才
送李翔
送石處士赴河陽幕
送湖南李正字歸
辛卯年雪
招揚之罘
送無本師歸范陽
雙鳥詩
題炭谷湫祠堂
送陸暢歸江南
送進士劉師服東歸
嘲魯連子
贈張籍
調張籍
寄皇甫湜
病中贈張十八
雜詩
寄崔二十六立之
孟生詩
將歸贈孟東野房蜀客
答孟郊
從仕
送劉師服
符讀書城南
示爽
人日城南登高
病鴟
讀皇甫湜公安園池詩書其後
路旁堠
食曲河驛
過南陽
瀧吏
贈別元十八協律六首
初南食貽元十八協律
宿會江口示姪孫湘二首
答柳柳州食蝦蟆
別趙子
除官赴闕至江州寄鄂岳李夫人
南山有高樹贈李宗閔
猛虎行
山南鄭相公樊員外酬答為詩其末咸有見及語樊封以示愈依賦十四韻以獻
奉和武相公鎮蜀時詠使住宅韋太尉所養孔雀
感春三首
早赴接西行香贈廬李二中舍人
晚寄張十八助教周郎博士
題張十八所居
奉和錢七兄曹長盆池所植
南內朝賀歸呈同官
朝歸
雜詩四首
讀東方朔雜事
遣瘧鬼
示兒
庭楸
玩月喜張十八員外以王六秘書至
和李相公攝事南郊覽物與懷呈一二知舊
和裴僕射相公假山十一韻
與張十八同效阮步兵一日復一夕
送諸葛覺往隨州讀書
南溪始泛三首
城南聯句
會和聯句
鬥雞聯句
納涼聯句
秋雨聯句
征蜀聯句
同宿聯句
雨中寄孟刑部歲道聯句
還游聯句
晚秋郾城夜會聯句
李太白七古百五十七首
遠別離
公無渡河
蜀道雜
梁甫吟
烏夜啼
烏樓曲
戰城南
將進酒
行行且遊獵篇
飛龍引二首
天馬歌
行路雜三首
長相思三首
上留田
春日行
前有樽酒行二首
夜坐吟
野田黃雀行
箜篌謠
雉朝飛
上雲樂
夷則格上白鳩拂舞辭
日出入行
胡無人
北風行
獨漉篇
登高邱而望遠海
陽春歌
楊叛兒
雙燕離
山人勸酒
于闐探花
鞠歌行
幽澗泉
王昭君二首
中山孺子妾歌
荊州樂
設辟邪仗鼓吹雉子班曲辭
古有所思
久別離
採蓮曲
白頭吟
臨江王節士歌
司馬將軍歌
君道曲
結襪子
白紵辭三首
鳴雁行
鳳笙篇
清平調詞三首
白鼻騧
猛虎行
少年行二首
搗衣篇
襄陽歌
江山吟
侍從宜苑奉詔賦龍池柳色初青聽新鶯百囀歌玉壺吟
幽歌行上新平長史兄粲
西嶽雲台歌送丹邱子
元丹邱歌
扶風豪士歌
同族弟金城尉叔卿燭照山水壁書歌
白毫子歌
梁園吟
鳴皋歌送岑征君
鳴皋歌奉餞從翁清歸五崖山居
僧伽歌
白雲歌送劉十六歸山
金陵歌送別范宣
勞勞亭歌
金陵城西樓月下吟
東山吟
當塗趙炎少府粉圖山水歌
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
赤壁歌送別
江夏行
懷仙歌
酬殷佐明見贈五雲襲歌
臨路歌
草書歌行
山鷓鴣詞
和廬侍御通塘曲
贈郭將軍
駕去溫泉宮後贈楊山人
贈裴十四
上李邕
述德兼陳情上哥舒大夫
走筆贈獨孤駙馬
醉後贈從甥高鎮
贈潘侍御論錢少陽
流夜郎贈辛判官
江上贈寶長史
贈漢陽輔錄事
江夏贈韋南陵冰
贈從弟南平太守之遙
對雪醉後贈王歷陽
春日獨坐寄鄭明府
寄王山屋人孟大融
憶舊遊寄譙郡元參軍
寄韋南陵冰餘江上乘興訪之遇尋顏尚書笑有此贈
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
自漢陽病酒歸寄王明府
早春寄玉漢陽
涇洗東亭寄鄭少府諤
夢遊天姥吟留別
留別於十一兄逖裴十三游塞垣
金陵酒肆留別
南陵別兒童入京
別山僧
魯郡堯祠送寶明府薄華還西京
單父東樓秋夜送族弟況之秦時凝弟在席
灞陵行送別
送羽林陶將軍
送程劉二侍御兼獨孤判官赴安西幕府
同王昌齡送族弟襄歸桂陽
送別
送族弟綰從軍安西
送祝八之江東賦得浣紗石
送蕭三十一之魯中兼問稚子伯禽
白雲歌送友人
送舍弟
與諸公送陳郎將歸衡陽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
酬宇文少府見贈桃竹書筒
早秋單父南樓酬寶公衡
酬張司馬贈墨
酬中都小吏攜斗酒雙魚於逆旅見贈
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
醉後答丁十八以詩譏予搥碎黃鶴樓
答杜秀才五松山見贈
攜妓登梁王棲霞山孟氏桃園中
把酒問月
下途歸石門舊居
夜泊黃山聞殷十四吳吟
觀博平王志安少府山水粉圖
觀元丹邱坐巫山屏風
暖酒
對酒
怨情
思邊
代美人愁鏡
示金陵子
杜工部七古百四十六首
元都壇歌
今夕行
貧交行
兵車行
高都護驄馬行
天育驃騎歌
白絲行
秋雨嘆三首
嘆庭前甘菊花
醉時歌
醉歌行
送孔巢父謝病歸游江東兼呈李白
飲中八仙歌
曲江三首
麗人行
樂遊園歌
渼陂行
沙苑行
驄馬行
去矣行
奉先劉少府新畫山水障歌
悲陳陶
悲青坂
哀江頭
哀王孫
蘇端薛復筵簡薛華醉歌
徒步歸行
逼仄行贈畢曜
洗兵馬
病後遇王倚飲贈歌
湖城東遇孟雲卿復歸劉顥宅宿宴飲散因為醉歌
閔鄉姜七少府設鱠戲贈長歌
戲贈閔鄉秦少公短歌
李鄠縣丈人胡馬行
瘦馬行
早秋苦熱堆案相仍
乾元中寓居同谷縣作歌七首
石筍行
石犀行
杜鵑行
題壁畫馬歌
戲題畫山水圖歌
題李尊師松樹障子歌
戲為雙松圖歌
投簡成華兩縣諸子
徐卿二子歌
丈人山
百憂集行
戲作花卿歌
入秦行
栴樹為風雨所拔嘆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漁陽
黃河二首
天邊行
大麥行
苦戰行
去秋行
觀打魚歌
又觀打魚
越王樓歌
海棕行
姜楚公畫角鷹歌
相從歌贈嚴二別駕
光祿坂行
陪王侍御同登東山最高頂宴姚通泉晚攜灑泛江
春日戲題惱郝使君兄
短歌行

桃竹杖引
韋諷錄事宅觀曹將軍畫馬圖
丹青引
嚴氏溪放歌行
發閬中
寄韓諫議
憶昔二首
冬狩行
自平
釋悶
閬山歌
閬水歌
三絕句
莫相疑行
青絲
近聞
蠶谷行
折檻行
引水
古柏行
縛雞行
負薪行
最能行
寄裴施州
可嘆
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
李潮八分小篆歌
荊南兵馬使太常卿趙公大食刀歌
王兵馬使二角鷹
狄明府
秋風二首
久雨期王將軍不至
別李秘書始興寺所居
虎牙行
錦樹行
赤霄行
前苦寒行二首
後苦寒行二首
晚晴
復陰
夜歸
寄柏學士林居
寄從孫崇簡
醉為馬墜諸公攜酒相看
君不見簡蘇徯
大覺高僧蘭若
憶昔行
魏將軍歌
白鳧行
朱鳳行
惜別行送向卿進奉端午御衣之上都
醉歌行贈公安顏少卿請顧八題壁
夜聞箴篥
發劉郎浦
清明
風雨看舟前落花戲為新句
嶽麓山道林二寺行
暮秋枉裴道州手札率爾道興寄近呈蘇渙侍御
歲暮行
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見寄
韓昌黎七古七十八首
琴操十首
嗟哉董生行
汴州亂二首
利劍
河之水二首寄子侄老成
山石
天星送楊凝郎中賀正
汴泗交流贈張僕射
忽忽
鳴雁
龍移
雉帶箭
條山蒼
贈鄭兵曹
桃園圖
東方半明
贈唐衢
貞女峽
贈侯喜
古意
八月十五夜贈張功曹
謁衡岳廟遂宿岳寺題門樓
岣嶁山
永貞行
李花贈張十一署
杏花
感春四首
寒食日出遊
憶昨行和張十一
劉生詩
鄭群贈簟
豐陵行
游青龍寺贈崔大補闕
贈崔立之評事
送區弘南歸
三星行
剝啄行
陸渾山火和皇甫湜用其韻
和虞部盧四酬翰林錢七赤藤杖歌
感春五首
醉流東野
李花二首
寄盧仝
酬司門盧四兄雲夫院長望秋作
誰氏子
河南令舍池台
石鼓歌
贈劉師服
聽穎師彈琴
盧郎中雲夫寄示送盤穀子詩兩章歌以和之
月蝕詩效玉川子作
射訓狐
短燈檠歌
華山女
雪後寄崔二十六丞公
送僧澄觀
奉酬盧給事雲夫四兄曲江荷花行見寄並呈上錢七兄閤老張十八助教
記夢
白香山七古一百十四首
新樂府五十首
七德舞
法曲
二王后
海漫漫
立部伎
華原磬
上陽人
胡旋女
折臂翁
太行路
司天台
捕蝗
昆明春
城鹽州
道州民
馴犀
五弦彈
蠻子朝
驃國樂
縛戎人
驪宮高
百鍊鏡
青石
兩朱閣
西涼伎
八駿圖
澗底松
牡丹芳
紅線毯
杜陵叟
繚綾
賣炭翁
母別子
陰山道
時世妝
李夫人
陵園妾
鹽商婦
杏為梁
並底引銀瓶
官牛
紫毫筆
隋堤柳
草茫茫
古冢狐
黑潭龍
天可度
秦吉了
鴉九劍
采詩官
短歌行
生離別
浩歌行
王夫子
江南遇天寶樂叟
送張山人歸嵩陽
醉後走筆酬劉主簿長句之贈兼簡張太賈二十四先輩昆季
和錢員外答盧員外早春獨游曲江見寄長句
東墟晚歇
輓歌詞
山鷓鴣
放旅雁
送春歸
山石榴寄元九
畫竹歌
真娘墓
長恨歌
長安道
潛別離
隔浦蓮
寒食野望吟
琵琶引
簡簡吟
花非花
醉後狂言酬贈蕭殷二協律
夜哭李夷道
醉歌
寒食臥病
長安早春旅懷
晚秋夜
秋晚
謫居
偶然二首
喜山石榴花開
惻惻吟
席上答微之
蘇州李中丞以元日都郡齋感懷寄微之及予輒依來篇七言八韻走筆奉答兼呈微之
九日宴集醉題郡樓兼呈周殷二判官
霓裳羽衣舞歌
小童薛陽陶吹觱栗歌
啄木曲
題靈岩寺
日漸長贈周殷二判官
花前嘆
就花枝
醉題沈志明壁
勸酒
對鏡吟
耳順吟寄敦詩夢得
憶舊遊
答崔賓客晦叔十二月四日見寄
勸我酒
除官赴關留贈微之
舒員外游香山寺數日不歸兼辱尺書大誇勝事時正值坐衙慮囚之際走筆題長句以增之
秋日與張賓客舒著作同游龍門醉中狂歌凡二百三十八字
履信池櫻桃島上醉後走筆送別舒員外兼寄宗正李卿考功崔郎中
雪中晏起偶詠所懷兼呈張常侍韋庶子皇甫郎中
閒吟
詔下
池上作
詠史
哭師皋
感舊
達哉樂天行
蘇東坡七古上二百七十二首
辛丑十一月十九日既與子由別於鄭州西門之外馬上賦詩一篇寄之
和子由踏青
和子由蠶市
記所見開元寺吳道子畫佛滅度以答子由
石鼓歌
王維吳道子畫
維摩像唐楊惠之塑哉天柱寺
秦穆公墓
將往終南和子由見寄
二十七日自陽平至斜谷宿於南山中蟠龍寺
渼陂魚
司竹監燒葦園因召都巡檢柴貽勛左藏以其徙會獵園下
王頤赴建州錢監求詩及草書
石蒼舒醉墨堂
送安惇秀才失解西歸
送任伋通判黃州兼寄其兄孜
送呂希道知和州
送文與可出守陵州
送劉道原歸覲南康
歐陽少師令賦所蓄石屏
陪歐陽公宴西湖
泗州僧伽塔
十月十六日記所見
游金山寺
自金山放船至焦山
次韻子由柳湖感物
送蔡冠卿至饒州
次韻楊褒早春
臘日游孤山訪惠勤惠思二僧
李杞寺丞見和篇復用元韻答之
再和
游靈隱寺得來詩復用前韻
戲子由
越州張中舍壽樂堂
雨中游天竺靈感觀音院
和蔡准郎中見邀游西湖三首
游徑山
試院煎茶
孫莘老求墨妙亭詩
李公擇求黃鶴樓詩因記舊所聞於馮當世者
八月十日夜看月有懷子由並崔度賢良
催試官考校戲作
鹽官部役戲呈同事兼寄述谷
朱壽昌郎中少不知母所在刺血寫經求之五十年去歲得之蜀中以詩賀之
將之湖州戲贈莘老
鴉種麥行
用和人求筆跡韻寄莘老
畫魚歌
吳中田婦嘆
游道場山何山
至秀州贈錢端公安道並寄其弟惠山老
法惠寺橫翠閣
往富陽新城李節推先行三日留風水洞見待
自普照游二菴
月兔茶
薄命佳人
於潛令刁同年野翁亭
於潛女
於潛僧綠筠軒
與臨安令宗人同年劇飲
東陽水樂亭
宿海會寺
再游徑山
送杭州杜戚陳三掾罷官歸鄉
胡穆秀才遺古銅器似鼎而小上有兩柱可以覆而不蹶以為鼎則不足疑其飲器也胡有詩答之
和錢安道寄惠建茶
和柳子玉喜雪次韻仍呈述古
古纏頭曲
大風留金山兩日
無錫道中賦水車
青牛嶺高絕處有小寺人跡罕到
梅聖俞詩中有毛長官者今於潛令國華也聖俞沒十五年而君猶為令捕蝗至其邑作詩戲之
聽賢師琴
贈寫真何充秀才
潤州甘露寺彈箏
虎兒
鐵溝行贈喬太博
蘇州姚氏三瑞堂
莫笑銀杯小答喬太博
送段屯田分得於字
次韻章傅道喜雨
惜花
寄劉孝叔
張安道樂全堂
和蔣夔寄茶
薄薄酒二首
趙郎中見和戲復答之
送碧香酒與趙明叔教授
趙既見和複次韻答之
趙郎中往莒縣逾月而歸復以一壺遺之仍用前韻
留別釋迦院牡丹呈趙倅
大雪青州道上有懷東武園亭寄孔周翰
書韓干牧馬圖
和李邦直沂山祈雨有應
和子由與長道同游百步洪相地築亭種柳
送顏復兼寄王鞏
蝎虎
章質夫寄惠崔徽真
代書答梁先
河復
韓干馬十四匹
曾寫卿容妙善師
答呂梁仲屯田
答孔周翰求書與詩
送李公恕赴闕
春菜
送孔郎中赴陝郊
與梁左藏會飲傅國博家
約公擇飲是日大風
績麗人行
起伏龍行
次韻答劉涇
攜妓樂游張山人園
和子由送將官梁左藏仲通
次韻秦觀秀才見贈秦與孫莘老李公擇甚熟將入京應舉
仆曩於長安陳漢卿冢見吳道子畫佛碎爛可惜其後十餘年復見之於鮮于子駿家擇巳裝背完好子駿以見遺作詩謝之
次韻舒教授寄李公擇
次韻答舒教授觀余所藏墨
答范淳甫
次韻答王定國
芙蓉城
送將官梁左藏赴莫州
中秋見月寄子由
答王鞏
九日黃樓作
李思訓畫長江絕島圖
次韻王鞏獨眠
登雲龍山
次韻僧潛見贈
次韻潛師放魚
百步洪二首
夜過舒堯文戲作
次韻舒堯文祈雪霧豬泉
石炭
作書寄王晉卿忽憶前年寒食北城之遊走筆為此詩
雪齋
月夜與客飲杏花下
田國博見示石炭詩有鑄劍斬佞臣之句次韻答之
舟中夜起
次韻秦太虛見戲耳聾
送劉寺丞赴餘姚
王鞏清虛堂
送淵師歸徑山
與胡祠部游法華山
又次前韻贈覃耘老
趙閱道高齋
過新息留示鄉人任師中
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
次韻前篇
安國寺尋春
寓居定惠院之東雜花滿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貴也
次韻樂著作野步
王齊萬秀才寓居武昌縣劉郎洑正與伍洲相對伍子胥奔吳所從渡江也
陳季常自歧亭見訪郡中及舊州諸豪爭欲邀致之戲作陳孟公詩一首
武昌銅劍歌
石芝
與子由同游寒谿西山
五禽言五音
鐵拄杖
四時詞四首
二蟲
徐使君分新火
蜜酒歌
又一首答二猶子與王郎見和
次韻孔毅父集古人句見贈五首
上巳日與二三子攜酒出遊隨所見輒作數句明日集之為詩故詞無論次
次韻孔毅父久旱已而甚雨三首
孔毅父以詩戒飲酒問買田且乞墨竹次其韻
任師中輓辭
和蔡景繁海州石室
和琴太虛梅花
再和潛師
生日王郎以詩見慶次其韻並寄茶二十一片
過江夜行武昌山上聞黃州鼓角
自興國往筠宿石田驛南廿五里野人舍
將至筠先寄遲適遠三猶子
別子由三首兼別遲
郭祥正家醉畫竹石壁上郭作詩為謝且遺二古銅劍
龍尾硯歌
張近幾仲有龍尾子石硯以銅劍易之
張作詩送硯反劍乃和其詩卒以劍歸之
眉子石硯歌贈胡誾
送沈達赴廣南
豆粥
秦少游夢發殯而葬之者雲是劉發之柩是歲發首薦秦以詩賀之劉涇亦作因次其韻
龜山辯才師
贈潘谷
蒜山松林中可卜局余欲僦其地地屬金山故作此詩與金山元長老
蔡景繁官舍小閣
次韻王定國南遷回見寄
寄蘄簟與蒲傅正
漁父四首
觀杭州鈐轄歐育刀劍戰袍
寄吳德仁兼簡陳季常
題王逸少貼
書林逋詩後
蘇子容母陳夫人輓詞
次韻答賈耘老
送楊傑
再過超然台贈太守霍翔
海市
送戴蒙赴成都玉局觀將老焉
送陳逵知潭州
用前韻答西掖諸公見和
送表弟程六知楚州
送王伯揚守虢
虢國夫人夜遊圖
武昌西山
再用前韻
趙令晏崔白大圖幅徑三丈
次韻三舍人省上
偶與客飲孔常父見訪設席延請忽上馬馳去已而有詩戲用其韻答之
次韻子由書李伯所藏韓干馬
送宋朝散知彭迎侍二親
郭熙畫秋山平遠
贈李道士
次韻米黻二王書跋尾二首
九月十五日邇英講論語終篇賜執政講讀史官燕於東宮又遣中使就賜御書詩各一首臣軾得紫薇花絕句翌日各以表謝又進詩一篇
送喬仝寄賀君六首
次韻黃魯直畫馬試院中作
余與李廌方叔相知久矣領貢舉事而李不得第愧甚作詩送之
和王晉卿送梅花次韻
慶源宣義王丈以累舉得官為洪雅主簿雅州戶掾遇吏民如家人既謝事居眉之青神瑞草橋放懷自得有書來求紅帶既以遺之且作詩為戲
次前韻送程六表弟
戲書李伯時畫御馬好頭赤
送蹇道士歸廬山
木山
書王定國所藏煙江疊嶂圖
興隆節侍宴前一日微雪與子由同訪王定國小飲清堂定國出數詩皆佳而五言尤奇子由又言昔與孫巨源同王定國感念存歿悲嘆久之夜歸稍醒各賦一篇明日朝中以示定國也
王晉卿作煙江疊嶂圖仆賦詩十四韻晉卿和之語特奇麗因複次韻
東川青絲寄魯冀州戲贈
寄蔡子華
介亭餞楊傑次公
安州老人食蜜歌
送張嘉州
送江公著知吉州
與葉淳老侯敦夫張秉道同相視新河秉道有詩次韻二首
棕筍
次韻曹子方運判雪中同游西湖
西湖秋涸東池魚窘甚因會客呼綱師遷之西池為一笑之樂夜歸被酒不能寐戲作放魚一首
複次放魚韻答趙承議陳教授
六觀堂老人草書
聚星堂雪
喜劉景文至
送歐陽季默赴闕
用前韻作雪詩留景文
次前韻送劉景文
蠟梅一首贈趙景貺
閻立本職貢圖
次韻王滁州見寄
次韻徐仲車
在潁州與德麟同治西湖末成改揚州三月十六日湖成德麟有詩見懷次其韻
再次韻德麟新開西湖
次韻龜無咎學士相迎
聞林夫當徒靈隱寺寓居戲作靈隱前一首
送龜美叔發運右司年兄赴闕
送程德林赴真州
卷三
蘇東坡七古下五十二首
召還至都門先寄子由
近以月石硯屏獻子功中書公復以涵星硯獻純父侍講子功有詩純父未也復以月石風林屏贈之謹和子功詩並求純父數句
次韻范純父涵星硯月石風林屏詩
次韻吳傳正枯木歌
書晁說之考牧圖後
書丹元子所示李太白真
雪浪石
石芝
鶴嘆
送曾仲錫通判如京師
次韻子由清汶老龍珠丹
次韻子由書清汶老所傳秦湘二女圖
子由生日以檀香觀音像及合印香銀篆槃為壽
子由新修汝州龍興寺吳畫壁
六月七日泊金陵阻風得鐘山泉公書寄詩為謝
江西一首
秧馬歌
月華寺
游羅浮山一首示兒子過
寓居合江樓
十一月二十六日松風亭下梅花盛開
再用前韻
花落複次前韻
追餞正輔表兄至博羅賦詩為別
再用前韻
游博羅香積寺
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支
荔支嘆
同正輔表兄同游白水山
次韻正輔同游白水山
吾謫海南子由雷州被命即行了不相知至梧乃聞尚在藤也旦夕當追及作此詩示之
夜夢
聞子由瘦
獨覺
過於海舶得邁寄書酒作詩遠和之皆粲然可觀子由有書相慶也因用其韻賦一篇並寄諸子侄
真一酒歌
歐陽晦夫遺接〓琴枕戲作此詩謝之
韋偃牧馬圖
眾妙堂
虔州景德寺榮師湛然堂
張競辰永康所居萬卷堂
老翁井
黃谷山七古百六十五首
送范德孺知慶州
次韻李之純少監惠硯
次韻子瞻題郭熙畫秋山
詠李伯時摹韓干三馬次蘇子由韻簡伯時兼寄李德素
次韻子瞻和子由觀韓干馬因論時畫天馬
次韻錢穆父贈松扇
戲和文潛謝穆父松扇
次韻王炳之惠玉板紙
送王郎
送鄭彥能宣德知福昌縣
雙井茶送子瞻
和答子瞻
子瞻以子夏邱明見戲聊復戲答
省中烹茶懷子瞻用前韻
以雙井茶送孔常父
常父答詩有煎點徑須煩綠珠之句複次韻戲答
戲呈孔毅父
謝黃從善司業寄惠山泉
以團茶洮州綠石研贈無咎文潛
次韻答曹子方雜言
次韻子瞻武昌西山
謝送碾賜壑源揀芽
以小團龍及半挺贈無咎並詩用前韻為戲
送謝公定作竟陵主簿
贈送張叔和
僧景宗相訪寄法王禪航師
謝王仲至惠洮州礪石黃玉印材
次韻子瞻詠好頭赤圖
觀伯時畫馬
記夢
次韻子瞻送李豸
次韻子瞻寄眉山王宣義
聽宋宗儒摘阮歌
博士王揚休碾密雲龍同事十三人飲之戲作
答黃冕仲索煎雙井並簡揚休
再答冕仲
戲答陳元興
再答元興
演雅
戲答趙柏充勸莫學書及為蓆子澤解嘲
戲書秦少游壁
送少章從翰林蘇公餘杭
便糴王丞送碧香酒用子瞻韻戲贈鄭彥能
戲和答禽語
謝景叔惠冬筍雍酥水黎三物
再答景叔
出城送客過故人東平侯趙景珍墓
題也足軒
送石長卿太學秋補
次韻黃斌老所畫橫竹
戲詠子舟畫兩竹兩鸜鵒
題榮州祖元大師此君軒
青神縣尉應茸城頭舊屋作借景亭下瞰史家園水竹終日寂然了無人跡又當大木綠陰之間戲作長句奉承信孺明府介卿少府
戲贈家安國
和王觀復洪駒父謁陳無已長句
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枝欣然會心為之作詠
庭堅以去歲九月至鄂登南樓嘆其製作之美成長句久欲寄遠因循至今書呈公悅
題蓮華寺
送密老住五峰
武昌松風閣
次韻文潛
次韻元寶病目
花光仲仁出秦蘇詩卷思兩國土不可復見開卷絕嘆因花光為我作梅數枝及畫煙外遠山追少游韻記卷末
書磨崖碑後
太平寺慈民閣
題淡山岩二首
明遠菴
戲答歐陽誠發奉議謝予送茶歌
和范信中寓居崇寧遇雨二首
清江引
還家呈伯氏
流民嘆
次韻答張沙河
古風次韻答初和甫二首
次韻答和甫盧泉水三首
贈趙言
次韻晁補之廖正一贈答詩
再次韻呈廖明略
走達明略適堯民來相約奉謁故篇末及之
答名略並寄無咎
再次韻呈明略並寄無咎
再答明略二首
次韻謝子高讀淵明傅
次韻孔著作早行
次韻無咎閻子常攜琴入村
贈張仲謀
送薛樂道之鄖鄉
對酒歌答謝公靜
戲贈彥深
和謝公定征南謠
和答梅子明王揚休點密雲龍
送劉道純
次韻子瞻春菜
六舅以詩來覺銅犀用長句持送舅氏學古之餘復味禪說故篇末及之
次韻子瞻與舒堯文禱雪霧豬泉倡和
答王道濟寺丞觀許道寧山水圖
聽崇德君鼓琴
次韻答揚子聞見贈
答永新宗令寄石耳
寄張宜父
高至言築亭於家圃以奉親總其觀覽之富命曰溪亭乞余賦詩餘先君之敝廬望高子所築不過十牛鳴而故余未嘗登臨而得其勝處
雕陂
上權郡孫承議
奉答茂衡惠紙長句
長句謝陳適用惠送吳南雄所贈紙
和答師後黃連橋壞大水亦為秋雹所碎之作
上大蒙籠
追憶予泊舟西江事次韻
次韻郭明叔長歌
奉送時鐘攝東曹獄掾
次韻和答孔毅甫
更用舊韻寄孔毅甫
寄題安福李令愛竹堂
八月十四日夜刀坑口對月奉寄王子難聞適用
贈王環中
戲和於寺丞乞王醇老米
謝文灝元豐上文稿
寄朱樂仲
次韻子瞻書黃庭經尾付蹇道士
送曹子方福建路運判兼簡運使張仲謀
戲贈曹子方家鳳兒
題韋偃馬
和曹子方雜言
送張材翁赴秦簽
送呂知常赴太和丞
老杜浣花溪圖引
奉謝劉景文送團茶
謝景文惠浩然所作廷圭墨
贈陳師道
戲答仇夢得承制
和任夫人悟道
雜言贈羅茂衡
渡河
玉京軒
宮亭湖
阻水泊舟竹山下
別蔣穎叔
書石牛溪旁大石上
何氏悅亭詠柏
薄薄酒二章
岩下放言五首
題章和甫釣亭放言
贈元發弟放言
二十八宿歌贈別無咎
壽聖觀道士黃至明開小隱軒太守徐公為題曰快軒庭堅集句詠之
再和公擇舅氏雜言
奉送周元翁鎖吉州司法廳赴禮部試
送昌上座歸成都
題杜槃澗叟冥鴻亭
臨河道中
伯時彭蠡春牧圖
觀劉永年團練畫角鷹
戲用題元上人此君軒詩韻奉答周彥公起予之作病眼皆花句不及律書不成字
元師自榮州來追送予於瀘之江安綿水驛因復用舊所賦此君軒詩韻贈之並簡元師從弟周彥公
王右丞五律百四首
奉和聖制賜史供奉曲江宴應制
從岐王過楊氏別業應教
從岐王夜宴衛家山池應教
和尹諫議史館山池
同崔員外秋宵寓直
奉和楊駙馬六郎秋夜即事
酬虞部蘇員外過藍田別業不見留之作
酬比部楊員外暮宿琴台朝躋書閣率爾見贈之作
酬嚴少尹徐舍人見過不遇
慕容承攜素饌見過
酬慕容上
酬張少府
喜祖三至留宿
酬賀四贈葛巾之作
寄荊州張丞相
輞川閒居贈裴秀才迪
冬晚對雪憶胡居士家
山居秋暝
終南別業
歸嵩山作
歸輞川作
韋給事山居
山居即事
終南山
輞川閒居
春園即事
淇上即事田園
與盧象集朱家
過福禪師蘭若
黎拾遺昕裴迪見過秋夜對雨之作
晚春嚴少尹與諸公見過
過感化寺曇興上人山院
夏日過青龍寺謁操禪師
鄭果州相過
過香積寺
過崔駙馬山池
送李判官赴江東
送封太守
送嚴秀才還蜀
送張判官判河西
送岐州源長史歸
送張道士歸山
同崔興宗送瑗公
送錢少府還藍田
留別錢起
送邱為往唐州
送元中丞轉運江淮
送崔九興宗游蜀
送崔興宗
送平淡然判官
送孫秀才
送劉司直赴安西
送趙都督赴代州得青字
送方城韋明府
送李員外賢郎
送梓州李使君
送張五諲歸宣城
送友人南歸
送賀遂員外外甥
送楊長史赴果州
送邢桂州
送宇文三赴河西充行軍司馬
送孫二
送崔三往密州覲省
送邱為落第歸江東
漢江臨汎
登辨覺寺
涼州郊外游望
觀獵
春日上方即事
汎前陂
游李山人所居因題屋壁
登河北城樓作
登裴迪秀才小台作
被出濟州
千塔主人
使至塞上
晚春閨思
戲題示蕭氏外甥
秋夜獨坐
待儲光義不至
聽宮鶯
早朝
愚公谷三首
雜詩
過秦皇墓
故太子太師徐公輓歌四首
故西河郡杜太守輓歌三首
故南陽夫人樊氏輓歌二首
達奚侍郎夫人寇氏輓歌二首
恭懿太子輓歌五首
孟襄陽五律百三十八首
與諸子登峴山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春中喜王九相尋
歲暮歸南山
梅道士水亭
閒園懷蘇子
留別王侍御維
武陵泛舟
同曹三御史行泛湖歸越
游景空寺蘭若
陪張丞相登嵩陽樓
與顏錢塘登障樓望潮作
題大禹寺義公禪房
尋白鶴岩張子容隱居
九日得新字
除夜樂城逢張少府
舟中曉望
游精思觀回王白雲在後
與杭州薛司戶登樟亭樓作
尋天台山
宿立公房
尋陳逸人故居
姚開府山池
夏日浮舟過陳大水亭
夏日辨玉法師茅齋
與張折衝游蓍闍寺
與白明府游江
游精思題觀主山房
尋梅道士
陪姚使君題惠上人房
晚春題遠上人南亭
人日登南陽驛門亭子懷漢川諸友
游鳳林寺西嶺
陪獨孤使君同與蕭員外證登萬山亭
贈道士參寥
京還贈張維
題李十四莊兼贈綦母校書
寄趙正字
秋登張明府海亭
題融公蘭若
九日龍沙作寄劉大慎虛
洞庭湖寄閻九
秋日陪李侍御渡松滋江
秦鍾感秋寄遠上人
重酬李少府見贈
宿水嘉江寄山陰崔少府國輔
上巳洛中寄王九回
聞裴侍御胐自襄州司戶除豫州司戶因以投寄
江上寄山陰崔少府國輔
送洗然弟進士舉
夜泊廬江聞故人在東寺以詩寄之
宿桐廬江寄廣陵舊遊
南還舟中寄袁太祝
東陵遇雨率爾貽謝南池
行至汝墳寄盧徵君
寄天台道士
和張明府登鹿門作
和張三自穰縣還途中遇雪
歲除夜會樂城張少府宅
自洛之越
歸至郢中
途中遇晴
夕次蔡陽館
他鄉七夕
夜泊牛渚趁薛八船不及
曉入南山
夜渡湘水
赴京途中遇雪
宿武陽即事
同盧明府餞張郎中除義王府司馬海園作
途次望鄉
永嘉上浦館逢張八子容
送張子容進士赴舉
送張參明經舉兼向涇州省覲
訴江至武昌
唐城館中早發寄楊使君
陪李侍御訪聽上人禪局
和張丞相春朝對雪
送吳宣從事
送張祥之房陵
送桓子之郢城過禮
早春潤川送從弟還鄉
送告八從軍
送元公之鄂渚尋觀主張驂鸞
峴山餞房琯崔宗之
送王五昆季省覲
送崔遏
送盧少府使入秦
送謝錄事之越
洛中送奚三還揚州
送袁十嶺南尋弟
永嘉別張子容
送袁太祝尉豫章
都下送辛大之鄂
送席大
送賈昇主簿之荊府
送王大校書
游江西留別富陽裴劉二少府
東京留別諸公
廣陵別薛八
臨渙裴明府席遇張十一房六
盧明府早秋宴張郎中海園即事
同盧明府早秋夜宴張郎中海亭
崔明府宅夜觀妓
宴榮二山池
夏日與崔二十一同集衛明府宅
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寒衣張明府宅宴
和賈主簿弁九日登峴山
宴張別駕新齋
李氏園林臥疾
過故人莊
九日懷襄陽
初出關旅亭夜坐懷王大校書
李少府與楊九再來
尋張五回夜園作
張七及辛大見尋南亭醉作
題張野人園廬
過景空寺故融公蘭若
早寒江上有懷
南山下興老圃期種瓜
裴司士員司戶見尋
歲除夜有懷
傷峴山雲表觀主
賦得盈盈樓上女
春意
閨情
寒夜
美人分春
田家元日
宿楊子津寄潤州山長劉隱士
送丁大鳳進士赴舉呈張九齡
送吳悅游韶陽
送陳七赴西軍
洗然弟竹亭
萬山潭
澗南即事貽皎上人
晚泊潯陽望廬山
李太白五律百首
贈孟浩然
見京兆韋參軍量移東陽
溫泉侍從歸逢故人
贈郭季鷹
口號贈楊征君
膾昇州王使君忠臣
贈崔秋浦三首
望九華山贈韋青陽仲堪
贈柳圓
贈漢陽輔錄事
贈錢徵君少陽
寄淮南友人
沙邱城下寄杜甫
寄少府趙炎當塗
寄王漢陽
望漢陽柳色寄王宰
江上寄巴東故人
寄從弟宣州長史昭
三山望金陵寄殷淑
夜別張五
廣陵贈別
別儲邕之剡中
留別龔處士
贈別鄭判官
江夏別宋之悌
渡荊門送別
南陵五松山別荀七
南陽送客
送張舍人之江東
送族弟凝之滁求婚崔氏
魯郡東門送杜二甫
杭中送裴大澤時赴廬州長史
送白利登從金吾董將軍西征
送長沙陳太守二首
送楊山人歸嵩山
送通禪師還南陵隱靜寺
送友人
送別
江上送女道士褚三清游南嶽
送友人入蜀
送李青歸華陽川
送別
送曲十少府
送王孝廉省覲
同吳王送杜秀芝舉入京
送梁四歸東平
江夏送友人
江夏送張丞
葉秋與劉碭山汎宴喜亭池
觀魚潭
待從游宿溫泉宮作
春遊羅敷潭
同族侄評事黯游昌禪師山池二首
宴陶家亭子
在水軍宴韋司馬樓船覲妓
流夜郎至江夏陪長史叔及薛明府宴興德寺南閣
登新平樓
謁老君廟
與夏十二登岳陽樓
與賈舍人於龍興寺剪落梧桐枝望〓湖
掛席江上待月有懷
秋發宣城謝朓北樓
過崔八丈水亭
太原早秋
宿五松山下荀媼家
峴山懷古
金陵三首
陪宋中丞武昌夜飲懷古
謝公亭
夜泊牛渚懷古
對酒醉題屈突明府廳
月夜聽盧子順彈琴
尋雍尊師隱居
訪戴天山道士不遇
對酒憶賀監二首
聽蜀僧浚彈琴
題江夏修靜寺
題宛谿館
觀獵
觀胡人吹笛
宣城哭蔣征君華
長信宮
中丞宋公以吳兵三千赴河南軍次尋陽脫余之囚參謀幕府因贈之
春日歸山寄孟六浩然
送友人尋越重山水
送寶司馬貶宜春
金陵送張十一再游東吳
送儲邕武昌
秋日登揚州西靈塔
登瓦官閣
過西皓墓
月夜金陵懷古
秋日與張少府楚城韋公藏書高齋作
秋夜獨坐懷故山
杜工部五律六百一首
登兗州城樓
題張氏隱居二首
劉九法曹鄭瑕邱石門宴集
與任城許主簿游南池
對雨書懷走邀許主簿
已上人茅齋
房兵曹胡馬
畫鷹
過宋員外之問舊莊
天寶初南曹小司寇舅於我太夫人堂下壘土為山一匱盈尺以代彼朽木承諸焚香瓷甌甌甚安矣旁植慈竹蓋茲數峰嶔岑嬋娟宛有塵外數致乃不知興之所至而作是詩
龍門
夜宴左氏莊
重題鄭氏東亭
暫如臨邑至〓山湖亭奉懷
李員外率而成興
冬日有懷李白
春日憶李白
杜位宅守歲
李監宅二首
送韋書記赴安西
奉陪鄭駙馬韋曲二首
陪鄭廣文游何將軍林十首
重過何氏五首
陪李金吾花下飲
陪諸貴公子丈八溝攜妓納涼際遇雨二首
與鄂縣源大少府宴渼陂得寒字
送裴二虬尉永嘉
崔駙馬山亭宴集
九日曲江
寄高三十五書記
送張二十參軍赴蜀州因呈楊五御侍
送陳二補闕
故武衛將軍輓詞三首
白水明府舅宅喜雨
九日楊奉先會白水崔明府
官定後戲贈
避地
送靈州李判官
月夜
對雪
元日寄韋氏妹
得舍弟消息二首
憶幼子
一百五十夜對月
春望
喜奉行在所三首

哭長生侍御
奉贈嚴八閣老
留別賈嚴二閣老兩院遺補諸公得聞字
晚行口號
獨酌成詩
收京三首
奉贈王中允維
春宿左省
晚出左掖
送賈閣老出汝州
送翰林張司馬南海勒碑
奉答岑參補闕見贈
贈畢四曜
端午日賜衣
酬孟雲卿
至德二載甫自金光門出閒道歸鳳翔乾元初從左拾遺移華州掾與親故別因出此門有悲往事
獨立
寄高三十五詹事
贈高式顏
觀安西兵過赴闕中待命二首
觀兵
路逢襄陽楊少府入城戲題四韻附呈楊四員外綰
憶弟二首
得舍弟消息
不歸
秦州雜詩二十首
送人從軍
示侄佐
佐還山後寄三首
宿贊公房
秋日阮隱居致薤三十束
從人覓小胡孫許寄
遺懷
寓目
野望
雨晴
日暮
東樓
山寺
天河
初月
搗衣
歸燕
促織
螢火
蒹葭
苦竹
除架
廢畦
夕峰
秋笛
空囊
病馬
蕃劍
銅瓶
月夜憶舍弟
天末懷李白
所思
即事
送遠
酬高使君相贈
王十五司馬弟出郭相訪遺營草堂貲
梅雨
江漲
為農
賓至
田舍
雲山
遣興
北鄰
過南鄰朱山人水亭
出郭
散愁二首
奉簡高三十五使君
和裴迪登新津寺寄王侍郎
村夜
西郊
寄楊五桂州譚
寄贈王十將軍承俊
奉酬李都督表丈早春作
題新津北橋樓得郊字
游修覺寺
後游
遣意二首
漫成二首
春夜喜雨
春水
江亭
早起
落日
可惜
獨酌
徐步
寒食
贈別何邕
石鏡
琴台
水檻遣心二首
朝雨
晚晴
高栴
惡樹
一室
聞斛斯六官未歸
赴青城縣出成都寄陶王二少尹
野望因過常少仙
送裴五赴東川
逢唐興劉主簿第
敬簡王明府
重簡王明府
不見
草堂即事
徐九少尹見過
范二員外邈吳十侍御郁特枉駕闕展待聊寄此作
王竟攜酒高亦同過
觀作橋成月夜舟中有述還呈李司馬
得廣州張判官叔卿書使還以詩代意
魏十四侍御就敝廬相別
贈別鄭煉赴襄陽
廣州段功曹到得楊五長史譚功曹卻歸聊寄此詩
送段功曹歸廣州
江頭五詠
畏人
屏跡三首
嚴公廳宴同詠蜀道畫圖得空子
奉濟驛重送嚴公四韻
題玄武禪師屋壁
悲秋
客秋
客亭
九日登梓州城
九日奉寄嚴大夫
戲題寄上漢中王三首
玩月呈漢中王
陪王侍御宴通泉東山野亭
舍弟占歸草堂檢校聊示此詩
春日梓州登樓二首
送司馬入京
遠遊
酆城西原送李判官兄武判官弟赴成都府
涪江泛舟送韋班歸京得山字
泛舟送魏十八倉曹還京因寄岑中允參范郎中季明
泛江送客
雙燕
百舌
登牛頭亭子
上牛頭寺
望牛頭寺
上兜率寺
望兜率寺
甘園
陪李梓州王閬州蘇遂州李果州四使君登惠義寺
數陪李梓州泛江有汝樂在諸舫戲為艷曲二首贈李
送何侍御歸朝
江亭送眉州辛別駕昇之得蕪字
行次鹽亭縣聊題四韻奉簡嚴遂州蓬州兩使君諮議諸昆季
倚杖
陪王漢州留杜綿州泛房公西湖
舟前小鵝兒
送韋郎司直歸成都
台上得涼字
章梓州亭水
有感五首
送元二適江左
薄游
薄暮
放船
贈韋贊善別
警急
王命
征夫
西山三首
對雨
歲暮
送李卿曄
城上
江亭王閬州筵餞蕭遂州
陪王使君晦日泛江就黃家亭子二首
泛江
暮寒
遊子
膝王亭子
玉台觀
渡江
寄賀蘭銛
別房太尉墓
自閬州領妻子卻赴蜀山行三首
歸來
過故斛斯校書莊二首
寄邛州崔錄事
嚴鄭公階下新松得沾字
嚴鄭公宅同詠竹得香字
軍中醉歌寄沈八劉叟
村雨
獨坐
倦夜
晚秋陪嚴鄭公摩訶池泛舟得溪字
送舍弟穎赴齊州三首
懷舊
初冬
觀李固請司馬弟山水圖三首
送王侍御往東川放生池祖席
正月三日歸溪上有作簡院內諸公
春日江村五首
春遠
承聞故房相公靈櫬自閬州啟殯歸葬東都有作二首
宴戎州楊使君東樓
喜雨
渝州侯嚴六侍御不到先下峽
宴忠州使君侄宅
聞高常侍亡
禹廟
題忠州龍興寺所居院壁
哭嚴僕射歸櫬
旅夜書懷
雲安九日鄭十八攜酒陪諸公晏
別常征君
長江二首
懷錦水居止二首
將曉二首
遣憤
又雪

南楚
子規
船下夔州郭宿雨涇不得上岸別王十二判官
移居夔州郭
曉望白帝城鹽山
上白帝城
灩澦堆
憶鄭南
奉寄李十五秘書文嶷二首
熱三首
晚晴

白鹽山
送十五弟侍御使蜀
中宵
不寐
中夜
垂白
草閣
江月
月圓
宿江邊閣
西閣雨望
雨四首
江上
雨晴
西閣夜

西閣三度期大昌嚴明府同宿不到
巫峽敝廬奉贈侍御四舅別之灃朗
第五弟豐獨在江左近三四載寂無消息覓使寄此二首
九日諸人集於林
洞房
宿昔
能畫
鬥雞
歷歷
洛陽
驪山
提封
覆舟二首
送李功曹之荊州充鄭侍御判官重贈
夜宿西閣曉呈元二十一曹長
西閣口號呈元二十一
不離西閣二首
覽鏡呈柏中丞
陪柏中丞觀晏將士二首
峽口二首
瞿塘兩崖
送鮮于萬州遷巴州
奉送十七舅下邵桂
寄杜位
瀼西寒望
江梅
庭草
鸚鵡
孤雁




黃魚
白小
老病

晴二首
奉送韋中丞之晉赴河南
別崔潩因寄薛掾孟雲卿
送王十六判官
王十五前閣會
懷灞上游
熟食日示宗文宗武
又示兩兒
入宅三首
卜居
暮春題瀼西新賃草屋五首
過客相尋
豎子至
得舍弟觀書自中都已達江陵今茲暮春月末行李合到夔州悲喜相兼團圓可待賦詩即事情見乎詞
喜觀即到復題短篇二首
舍弟觀歸藍天迎新婦送示兩篇


聞惠二過東溪特一送
月三首
晨雨
夜雨
更題
溪上
樹間
白露
吾宗
秋日寄題鄭監湖上亭三首
杜日兩篇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
十六夜玩月
十七夜對月
九月一日過孟十二倉曹十四主簿兄弟
孟氏
孟倉曹步趾領新酒醬二物滿器見遺老夫
送孟十二倉曹赴東京選
馮孟倉曹將書覓土婁舊莊
秋野五首
課小豎鋤斫舍北果林枝蔓荒穢淨訖移床三首
秋季蘇五弟纓江樓夜晏崔十三評事韋少府侄三首
戲寄崔評事表侄蘇五表弟韋大少府諸侄
季秋江村
小園
自瀼西荊扉且移居東屯茅屋四首
東屯北崦
從驛次草堂復至東屯茅屋二首
暫住白帝復還東屯
茅堂檢校收稻二首
刈稻了詠懷
晚晴吳郎見過北舍
九日二首
秋峽
秋清
峽隘
曉望
搖落
日暮
耳聾
大曆二年九月三十日
十月一日
孟冬
獨坐二首

反照
向夕





朝二首
夜二首
戲作徘諧體遣悶二首
謁真諦寺禪師
奉送卿二翁統節度鎮軍還江陵
送田四弟將軍將夔州柏中丞命起居江陵節度使陽城郡王衛公幕
玉腕騮
題柏大兄弟山居屋壁二首
白帝樓
白帝城樓
有嘆
江漲
人日
巫山縣汾州唐使君十八弟宴別兼諸公攜酒樂相送率題小詩留於屋壁
遠遊
歸雁
春夜峽州田侍御長史津亭留宴
泊松滋江亭
乘雨入行軍六弟宅
上已日徐司錄林園宴集
宴胡侍御書堂
和江陵宋大少府暮春雨後同諸公及舍弟宴書齋
暮春陪李尚書李中丞過鄭監湖亭泛舟得過字
夏日楊長寧宅送崔侍御常正字入京得深字
江邊星月二首
舟月對驛近寺
舟中
江漢
地隅
移居公安山館
重題
哭李常侍嶧二首
官亭夕坐戲簡顏十少府
公安縣懷古
宴王使君宅題二首
公安送李二十九弟晉肅入蜀餘下沔鄂
久客
冬深
泊岳陽城下
纜船苦風戲題四韻奉簡鄭十三判官泛
登岳陽樓
陪斐使君登岳陽樓
登白馬潭
南征
歸夢
宿青草湖
宿白沙驛
湘夫人祠
祠南夕望
野望
發潭州
雙楓浦
入喬口
官銅渚守風
衡州送李大夫七丈勉赴廣州
江閣對雨有懷行營裴二端公
江閣臥病走筆寄呈崔盧兩侍御
潭州送韋員外迢墓韶州
酬韋韶州見寄
樓上
晚秋長沙蔡五侍御飲筵送殷六參軍歸灃州覲省
北風
舟中夜雪有懷盧十四侍御弟
對雪
歸雁二首
送趙十七明府之縣
奉酬寇十侍御錫見寄四韻復寄寇
暮秋將歸秦留別湖南親友
杜工部七律百五十首
鄭駙馬宅宴洞中
題張氏隱居
城西陂泛舟
贈田九判官梁邱
贈獻納使起居田舍人澄
送鄭十八虔貶台州司戶傷其臨老陷賊之故闕為面別情見於詩
臘日
奉和賈至舍人早朝大明宮
宣政殿退朝晚出左掖
紫宸殿退朝口號
題省中壁
曲江陪鄭八丈南史飲
曲江二首
曲江對酒
曲江對雨
因許八奉寄江寧旻上人
題鄭縣亭子
望岳
九日藍田崔氏莊
崔氏東山草堂
至日遣興奉寄北省舊閣老兩院故人二首
卜居
蜀相
有客
狂夫
江村
恨別
野老
南鄰
至後
和裴迪登蜀州東亭送客逢早梅相憶見寄
暮登四安寺鐘樓寄裴十迪
客至
江上值水如海勢聊短述
進艇
所思
寄杜位
送韓十四江東省覲
王十七侍御掄許攜酒至草堂奉寄此詩便請邀高三十五使君同到
陪李七司馬皁江上觀造竹橋即日成往來之人免冬寒入水聊題短作簡李公
野望
堂成
奉酬嚴公寄題野亭之作
嚴中丞枉駕見過
野人送朱櫻
嚴公仲夏枉駕草堂兼攜酒饌得寒字
秋盡
野望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送路六侍御入朝
涪城縣香積寺官閣
又送
送王十五判官扶侍還黔中得開字
章梓州橘亭餞程度寶少尹得涼字
九日
膝王亭子
玉台觀
寄奉張十侍御
奉寄別馬巴州
將赴荊南寄別李劍州
奉待嚴大夫
將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嚴鄭公五首
題桃樹
奉寄高常侍
登樓
宿府
院中晚晴懷西郭茅舍
撥悶
十二月一日三首
寄常征君
示獠奴阿段
白帝城最高樓
峽中覽物
返照
白帝
黃草
諸將五首

秋興八首
吹笛
詠懷古蹟五首
閣夜
見王監兵馬使說近山有黑白二鷹羅者久取竟未能得王以為毛骨有異他鷹恐臘後春生騫飛避暖勁翮思秋之甚眇不可見請余賦詩二首
冬至
小至
奉送蜀州柏二別駕將中丞命赴江陵起居衛尚書太夫人因示從弟行軍司馬位
立春

崔評事弟許相迎不到應慮老夫見泥雨怯出必愆佳期走筆戲簡
遣悶戲呈路十九曹長
畫夢
暮春
即事
赤甲
雨江有懷鄭典設
雨不絕
灩澦
季夏送鄉弟韶陪黃門從叔朝謁
七月一日題終明府水樓二首
見瑩火
送李八秘書赴杜相公幕
簡吳郎司法
又呈吳郎
九日
登高
覃山人隱居
即事
題柏學士茅屋
舍弟觀赴藍田取妻子到江陵喜寄三首
人日
宇文晁尚書之甥崔彧司業之孫尚書之子重泛鄭監前湖
多病執熱奉懷李尚書
江陵節度使陽城郡王新樓成王請嚴侍御判官賦七字句同作
又作此奉衛王
墓歸
公安送韋二少府匡贊
留別公安大易沙門
晚發公安
酬郭十五判官
贈韋七贊善
燕子來舟中作
小寒食舟中作
長沙送李十一
李義山七律百十七首
錦瑟
重過聖女祠
題僧壁
潭州
贈司戶劉蕡
南朝
送崔珏往西川
飲席戲贈同舍
令狐八拾憶見招送裴十四歸華州
寄令狐居士
哭劉蕡
荊門西下
少年
藥轉
隋宮
二月二日
杜工部蜀中離席
梓州罷吟寄同舍
無題二首
昨日
汴上送李郢之蘇州
贈鄭讜處士
復至裴明府所居
覽古
子初郊墅
漢南書事
當句有對
井絡
寫意
隨師東
宋玉
韓同年新居餞西迎家室戲贈
奉和太原公送前楊秀才戴兼招楊正字戎
聖女祠
臨發崇讓宅紫薇
及第東歸次灞上卻寄同年
野菊
過伊僕射舊宅
中元作
銀河吹笙
與同年李定言曲水間話戲作
聞歌
贈華陽宋真人兼寄清都劉先生
楚宮
和友人戲贈二首
題二首後重有戲贈任秀才
重有感
春雨
楚宮
宿晉昌亭聞驚禽
深宮
題白石蓮花寄楚公
安定城樓
隋宮守歲
利州江潭作
茂陵

十字水期韋潘侍御同年不至時韋寓居水次故郭汾寧宅
流鶯
出關宿盤豆館對業蘆有感
和韓錄事送宮人入道
七月二十九日崇讓宅宴作
贈從兄閬之
行至金牛驛寄興元渤海尚書
籌筆驛
即日
九成宮
詠史
無題
無題二首
赴職梓潼離別畏之員外同年
王十二兄興畏之員外相訪見招小飲時予以悼亡日近不去因寄
曲池
留贈畏之
無題
碧城三首
對雪二首

辛未七夕
玉山
牡丹
一片
酬崔八蚤梅有贈兼示之作
促漏
馬嵬
可嘆
富平少侯
題趙協律皙
正月崇讓宅
曲江

九日
贈司動杜十三員外
天平公座中成令狐令公時蔡京在座京曾為僧徒故有第五句
題道靜院院在中條山故王顏中丞所置虢州刺史拾官居此今寫真存焉
題小松
行次昭應縣道上送戶部李郎中充昭義攻討
水齋
奉同諸公題河中任中丞新創河亭四韻之作
過故府中武威公交城舊莊感事
贈田叟
贈別前蔚州契芯使君
和人題真娘墓
人日即事
春日寄懷
和劉評事永樂間居見寄
和馬郎中移白菊見示
喜聞太原同院崔侍御台拜兼寄在台三二同年之什
無題
回中牡丹為雨所敗二首
杜牧之七律五十五首
長安雜題長句六首
河湟
李給事中敏
今皇帝陛下一詔徵兵不日功集河湟諸郡次第歸降臣獲睹聖功輒獻歌詠
奉和白相公聖德和平致茲休運歲終功就合詠盛明呈上三相公長句四韻
聞慶州趙縱使君與党項戰中箭身亡死輒書長句
街西長句
李侍郎於陽羨里富有泉石牧亦於陽羨〓有薄產敘舊述懷因獻長句四韻
贈李處士長句四韻
送國基王逢
道一大尹存之學士庭美學士簡於聖明自致霄漢皆與舍弟昔年還往牧支離窮〓竊於一麾書美歌詩兼自言志因成長句四韻呈上三君子
洛陽長句二首
洛中監察病假滿送韋楚老拾遺歸朝
故洛陽城有感
潤州二首
西江懷古
題宣州開元寺水閣閣下宛夾溪居人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時牧欲赴官歸京
自宣城赴官上京
登池州九峰樓寄張祜
齊安郡晚秋
九日齊安登高
池州李使君沒後十一日處州新命始到後見歸妓感而成詩
見劉秀才與池州妓別
即事
寄李起居四韻
八月十二日得替後移居雲溪館因題長句四韻
柳長句
早雁
送劉秀才歸江陵
湖南正初招李郢秀才
懷鐘陵舊遊四首
商山麻澗
商山富水驛
題武關
詠歌聖德遠懷天寶因題關亭長句四韻
寄浙東韓父評事
書懷寄中朝往還
初春雨中舟次和州橫江裴使君見迎李趙二秀才同來因書四韻兼寄江南許渾先輩
寄灃州張舍人笛
籌張祜處士見寄長句四韻
寄宣州鄭諫議
寄題甘露寺北軒
題青雲館
正初奉酬歙州刺史邢群
蘇東坡七律上二百五十八首
和子由澠池懷舊
留題延生觀後山上小堂
留題仙遊潭中興寺東有玉女洞洞南有馬融讀書石室過潭而南山石益奇潭上有橋畏其嶮不敢渡
石鼻城
樓觀
九月二十日微雪懷子由弟二首
病中聞子由得告不赴商州三首
和子由寒食
七月二十四日以久不雨出禱磻溪是日宿虢縣渡渭宿於僧舍曾閣閣故曾氏所建夜久不寐見壁有前縣令趙薦留名有懷其人
二十六日五更起行行至磻溪未明
周公廟
樓觀
五郡
十二月十四日夜微雪明日早往南溪小酌至晚
和子由木山引水二首
寄題興州龜太守新開古東池
華陰寄子由
和董傳留別
次韻柳子玉見寄
次韻王誨夜坐
傅堯俞濟源草堂
陸龍圖溪詵輓詩
胡完夫母周夫人輓詞
次韻柳子玉過陳絕糧二首
出穎口初見淮山是日至壽州
壽州李定少卿出餞城東龍潭上
龜山
次韻柳子玉二首
姚屯田輓詞
和劉道原見寄
和劉道原詠史
和子由柳湖久涸忽有水開元寺山茶舊無花今歲盛開二首
是日宿水陸寺北山清順僧二首
送張軒民寺丞赴省試
和邵同年戲贈賈收秀才三首
莘老葺天慶觀小園有亭北向倒是山宗說乞名興詩
秀州報本禪院鄉僧文長老方丈
宋叔達家聽琵琶
祥符寺九曲觀燈
正月二十一日病後述古邀往城外尋春
有以官法酒見餉者因用前韻求述古為移廚飲湖上
新城道中二首
寒食未明至湖上太守未來兩縣令先在
次韻孫莘老見贈時莘老移廬州因以別之
李鈴轄坐上分題戴花
自昌化雙谿館下步尋谿源至治平寺二首
會客有美堂周邠長官與數僧同泛湖往北山湖中聞堂上歌笑聲以詩見寄因和二首時周有服
立秋日禱雨宿隱靈寺同周徐二令
病中獨游淨慈謁本長老周長官以詩見寄仍邀游靈隱因次韻答之
病中游祖塔院
癸丑春分後雪
孤山二詠
與述古自有美堂乘月夜歸
有美堂暴雨
登玲瓏山
宿九仙山
海會寺清心堂
汪賈秀才久留山中以詩見寄次其韻
洞霄宮
初自徑山歸述古召飲介亭以病不赴
明日重九亦以病不赴述古會再用原韻
九日尋臻闍黎遂泛小舟至勤師院二首
次韻周長官壽星院同餞魯少卿
次韻述古過周長官夜飲
述古以詩見責屢不赴會複次前韻
賀陳述古弟章生子
曾治易僧智周
張子野年八十五尚聞買妾述古令作詩
寶山新開徑
李欣秀才善畫山以兩軸見寄仍有詩次韻答之
夜至永樂文長老院文時臥病退院
錢安道席上令歌者道服
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
元日過丹陽明日立春寄魯元翰
刁同年草堂
惠山謁錢道人烹小龍團登絕頂望太湖
和蘇州太守王規父侍太夫人觀燈之什余時以劉道原見訪滯留京口不及赴此會二首
常潤道中有懷錢塘寄述古五首
刁景純賞瑞香花憶先朝侍宴次韻
同柳子玉游鶴林招飲醉歸呈景純
景純見和複次韻增之二首
柳子玉亦見和因以送之兼寄其兄子璋道人
子玉家宴用前韻見寄復答之
景純復以二篇其亡凶與伯父同年之契一言今者唱酬之意仍次其韻
書普慈長老壁
刁景純席上和謝生二首
留別金山寶覺圓通二長老
杭州牡丹開時仆猶在常潤周令作詩見寄次其韻複次一首送復闕
蘇州閭邱江君二家雨中飲酒二首
過永樂文長老已卒
贈張刁二老
八月十七日天竺山送桂花分贈元素
捕蝗至浮雲嶺山行疲苦有懷子由弟二首
與毛令方尉游西菩提寺二首
平山堂次王居卿祠部韻
次韻陳海州書懷
次韻陳海州乘槎亭
次韻孫職方蒼梧山
雪後書北台壁二首
謝人見和前篇二首
游廬山次韻章傳道
和子由四首
孔長源輓詩二首
寄呂穆仲寺丞
余主簿母輓詩
張文裕輓詞
和梅戶曹會獵鐵溝
祭常山回小獵
和章七出守湖州二首
寄題刁景純藏春塢
玉盤盂二首
聞喬太傅挽左藏知欽州以詩招飲
喬將行烹鵝鹿出刀劍以飲客以詩戲之
次韻劉貢父李公擇見寄二首
寄黎眉州
同年王中甫輓詞
次韻周邠寄雁盪山圖二首
蘇潛聖輓詞
和蛙同年九日見寄
送喬施州
雪夜獨宿柏仙菴
董儲郎中嘗知眉州與先人游過安邱訪其故居見其子希甫留詩屋壁
劉貢父見余歌詞數首以詩見戲聊次其韻
至濟南李公擇以詩相迎次其韻二首
和孔君亮郎中見贈
次韻子由送蔣夔赴代州學官
宿州次韻劉涇
次韻李邦直感舊
次韻答邦直子由四首
次韻呂梁仲屯田
王鞏累約重九見訪既而不至以詩送將官梁交且見寄次韻答之
台頭寺雨中送李邦直赴史館分韻得憶字兼寄孫巨源二首
九日邀仲屯田為大水所隔以詩見寄次其韻
有言郡東北荊山下可以溝畎積水因與吳正字王戶曹同往相視以地多亂石不果還游聖女山二子有詩次其韻二首
送鄭戶曹
坐上賦戴花得天字
夜飲次韻畢推官
和孫莘老次韻
游張山人園
杜介熙熙堂
答仲屯田次韻
次韻王定國馬上見寄
次韻答頓起二首
九日次韻王鞏
次韻王鞏顏復同泛舟
次韻張十七九日贈子由
與舒教授張山人參寥詩同遊戲馬台書西軒壁兼簡顏長道二首
次韻王庭老和張十七九日見寄
與參寥師行園中得黃耳蕈
十月十五日觀月黃樓席上次韻
答王定民
次韻王庭老退居見寄二首
次韻顏長道送傅倅
台頭寺步月得人字
台頭寺送宋希元
次韻曹九章見贈
余去金山五年而復至次舊詩韻寶覺長老
贈惠山僧惠表
與秦太虛參寥會於松江而關彥徐安中適至分韻得風字二首
次韻孫秘丞見贈
仆去杭五年吳中仍歲大飢疫故人往往逝去聞湖上僧舍不復往日繁麗獨淨慈本長老學者益盛作詩寄之
舶〓風
丁公默送蝤蛑
泛舟城南會者五人分韻賦詩得人皆苦炎字四首
送表忠觀倒是錢歸杭
次韻答孫侔
重寄
陳州與文郎逸民飲別攜手河堤上作此詩
萬松亭
張先生
初到黃州
今年正月十四日與子由別於陳州五月子由復至齊安以詩迎之
次韻答子由
觀張師正所蓄辰砂
正月廿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於女王城東禪莊院
與潘三失解後飲酒
侄安吉遠來夜坐三首
樂全先生生日以鐵拄杖為壽二首
送牛尾狸與徐使君
太守徐君猷通守孟亨之皆不飲酒以詩戲之
雪後到乾明寺遂宿
三朵花
正月二十日與潘郭二生出郊尋春忽記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詩乃和前韻
是日偶至野人汪氏之居有神降於其室自稱天人李全字德通善篆字用筆奇妙而字不可識雲天篆也與余言有所會者復作一篇仍用前韻
紅梅三首
和子由寄題孔平仲草菴
次韻答元素
謝陳季常惠一揞巾
贈黃山人
六年正月二十日復出東門仍用前韻
食甘
二月三日點燈會客
次韻子由種衫竹
徐君猷輓詞
別黃州
四月二十日晚宿圓通禪院
次韻道潛留別
次韻葉致遠見贈
次韻杭人裴維甫
次韻段縫見寄
次韻騰元發許仲途少游
次韻蔣穎叔
王仲父哀辭
卷四
蘇東坡七律下二百八十二首
和王斿二首
次韻張琬
贈梁道人
泗州南山監倉蕭淵東軒二首
泗州除夜雪中黃師是送酥酒二首
章錢二君見和複次韻答之二首
書劉君射堂
留題蘭皋亭
和人見贈
和田仲宣見贈
記夢
與歐育等六人飲酒
和仲伯達
送竹几與謝秀才
次韻許遵
送穆越州
贈葛葦
次韻送徐大正
次韻徐積
過密州次韻趙明叔喬禹功
登州孫氏松堂
次韻趙令鑠
次韻王定國得穎倅二首
次韻王震
次韻周邠
次韻胡完夫
次韻錢穆父
次韻穆父舍人再贈之什
再次韻答完夫穆父
次韻答滿思復
和人假山
次韻子由送千之侄
次韻錢舍人病起
次韻朱光庭初夏
送賈訥倅眉二首
次韻李修孺留別二首
和周正孺墜馬傷手
潘推官母李氏輓辭
玉堂栽花周正孺有詩次韻
杜介送魚
送杜介歸揚州
次韻張昌言給事省宿
送錢承制赴廣西路分都監
次韻曾子開從駕二首
再和二首
次韻貢父省上
再和
和昌言喜雨
次韻劉貢父西省種竹
次韻劉貢父獨直省中
次韻張昌言喜雨
次韻孔常父送張天覺河東提刑
次韻王定國倅揚州
次韻張舜民自御史出倅虢州留別
次韻劉貢父所和韓康公憶持國二首
次韻劉貢父叔侄扈駕
次韻韓康公置酒見留
次韻王都尉偶得耳疾
和宋肇游西池次韻
仆領貢舉未出錢穆父雪中作詩見及三月二十日同游金明池見其詩次韻為答
次韻子由五月一日同轉對
次韻許沖元程度高士敦鈐轄
臥病逾月請郡不許復直玉堂十一月一日鎖院是日苦寒詔賜官燭法酒書呈同院
次韻王定國會飲清虛堂
夜直玉堂攜李之儀端叔詩百餘首讀至夜半書其後
范景仁和賜酒燭詩複次韻謝之
次韻劉貢父春日賜幡勝
再和
葉公秉王仲至見和次韻答之
再和
王鄭州輓辭
送呂昌廟知嘉州
次韻黃魯直寄題郭明父府推潁州西齋二首
次韻秦少章和錢蒙仲
次韻錢越州
去杭州十五年復游西湖歐陽察判韻
送子由使契丹
次韻答劉景文左藏
坐上復借韻送岢嵐軍通判葉朝奉
始於文登海上得白石數升如芡實可作枕聞梅丈嗜石故以遺其子子明學士子明有詩次其韻
次韻錢越州見寄
次韻劉景文周次元寒食同游西湖
新茶送簽判程朝奉以饋其母有詩相謝次韻答之
次韻送張山人歸彭城
次韻林子中王彥祖唱酬
壽星院寒碧軒
贈善相程傑
次韻林子中蒜山亭見寄
再和並答楊次公
次韻曹輔寄壑源試焙新芽
次韻袁公濟謝芎椒
次韻楊次公惠徑山龍井水
次韻林子中見寄
次韻蘇伯固主簿重九
送李陶通直赴清谿
聞錢倒是與越守穆父飲酒送一壺
次韻劉景文西湖席上
次韻答馬忠玉
次韻答黃安中兼簡林子中
次韻子由書王晉卿畫山水一首而晉卿和二首
和劉景文見贈
次韻陳履常
次陳傳道雪中觀燈
次韻林子中春日新堤書事見寄
雙石
王文玉輓辭
行宿泗閒見徐州張天驥次舊韻
次韻劉景文贈傅義秀才
在彭城日與定國為九日黃樓之會今復以是日相遇於宋凡十五年憂樂出處有不可勝言者而定國學道有得君百念灰冷二顏益壯顧予衰病心形俱瘁感知之作詩
次韻蔣穎叔錢穆父駕景靈宮二首
次韻穆父尚述侍祠郊邱瞻望天光退而相慶引滿醉吟
錢穆父蔣穎叔王仲至見和仇池複次韻答之
玉津園
次韻王仲至喜雪御筵
次韻天字答岑岩起
次韻蔣穎叔扈從景靈宮
程德孺惠海中柏石兼辱佳篇輒復和謝
次秦少游韻增姚安世
次韻穎叔觀燈
次韻王晉卿奉詔押高麗燕射
呂與叔學士輓詞
表弟程德儒生日
次韻曾仲錫承議食蜜漬生荔支
再和曾仲錫荔支
次韻騰大夫雪浪石
次韻膝大夫沈香石
和錢穆父送別並邱頓遞酒
寄餾合刷瓶與子由
次韻劉熹撫句蜜漬荔支
次韻曾仲錫元日見寄
次韻李端叔送保倅翟安常赴闕兼寄子由
中山松醪守雄守王引進
次韻王雄州還朝留別
次韻王雄州送侍其涇州
贈清涼寺和長老
壺中九華詩
八月七日初入贛過惶恐灘
天竺寺
舟行至清遠縣見顧秀才極談惠州風物之美
廣州蒲澗寺
贈蒲澗長老
浴日亭
十月二日初到惠州
朝雪詩
新釀桂酒
惠守詹君見和複次韻
詹守攜酒見過用前韻作此詩聊復和之
正月二十六日偶與數客野步嘉佑僧舍東南野人家雜花盛開扣門求觀主人林氏媼出應白髮青裙少婦獨居三十年矣感嘆之餘作詩記之
贈王子直秀才
真一酒
二月十九日攜白酒鱸魚過詹使君食槐葉冷淘
連雨漲江二首
桄榔杖寄張文潛一首時初聞黃魯直遷黔南范淳父九疑也
答周循州
六月十二日灑醒步月理髮而寢
十一月九日夜夢與人論神仙道術因作一詩八句既覺頗句記其語錄呈子由弟後四句不甚明了今足成之耳
章質夫送酒六壺書至而酒不達戲作小詩問之
和子由盆中石菖蒲忽生九花
悼朝雲
白鶴峰新居欲成夜過西鄰翟秀才二首
吳子野絕粒不睡過作詩戲之芝上人陸道士皆和予亦次其韻
次韻惠循二守相會
又次韻二守許過新居
又次韻二守同訪新居
循守臨行出小鬟復用前韻
客俎經句無肉又子由勸不讀書蕭然清坐乃無一事
次韻子由三首
十二月十七日夜坐達曉寄子由
上元夜過赴儋守召獨坐有感
海南人不作寒食而以上巳上冢予攜酒尋諸生皆出矣獨老符秀才再因與飲至醉
庚辰歲人日作時間黃河已復北流老臣舊數論此今斯言乃驗二首
庚辰歲正月十二日天門冬酒熟予自漉之且漉且嘗遂以大醉二首
追和戊寅歲上元
汲江煎茶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次韻王鬱林
送鮮于都曹歸蜀灌口舊居
送邵倒是彥肅還都嶠
題馮通直明月湖詩後
次韻鄭介夫二首
昔再九江與蘇伯固唱其略曰我夢扁舟浮震澤雪浪橫江千頃白覺來滿眼是廬山倚天無數開青碧蓋實夢也昨日又夢伯固手執乳香嬰兒示余覺而思之蓋南華賜物也豈復與伯固相見於此耶今得來書知己再南華相待數日矣感嘆不已故先寄此詩
次韻韶守狄大夫見贈二首
次韻韶倅李通直二首
李伯時畫其弟亮功舊隱宅圖
過嶺二首
留題顯聖寺
贈虔州術士謝晉臣
王子直去歲送子由北歸往返百舍今又相逢贛上戲用舊韻作詩留別
次韻江晦叔兼呈器之
寒食與器之游南塔寺寂照堂
永和清都觀道士童顏鬢髮問其年生於丙子蓋與予同求此詩
贈詩僧道通
予昔作壺中九華詩其後八年復過湖口則石已為好事者取去乃和前韻以自解雲
次舊韻贈清涼長老
予以事系御史台獄獄吏稍見侵自度不能堪死獄仲不得一別子由故作二詩授獄卒梁成以遺子由
十二月二十八日蒙恩責授檢校水部員外郎黃州團練副使復用前韻二首
十二月二十日恭聞太皇太后升遐以軾罪人不能承服欲哭則不敢欲泣則不可故作輓詞二章
趙成伯家有麗人仆忝鄉人不肯開樽徒吟雪美句次韻一笑
贈虔州慈雲寺鑒老
觀開西湖次吳左丞韻
渝州寄王道祖
聞洮西捷報
已未十月十五日獄中恭聞太皇太后不豫有赦作詩
謝人惠雲巾方鳥二首
被命南遷塗中寄定武同僚
次韻王定國得晉卿酒相留夜飲
秋晚客興
陳伯比和回字複次韻
留別登州舉人
過嶺寄子由二首
歇白塔鋪
西蜀楊耆二十年前見之甚貧今見之亦貧頃宿長安驛舍聞泣者甚怨問之乃昔富而今貧者乃作一詩以贈楊君
贈人
觀湖二首
寄高令
寄子由
詩送交代仲達少卿
次韻馬元賓
第五橋
次韻完夫再贈之什某已卜居毗陵與完夫有廬里之約雲
和林子中待制
九日袁公濟有詩次其韻
和吳安持使者迎駕
鹿鳴宴
次韻張甥棠美畫眠
真興寺閣禱雨
惠州近城數小山類蜀道春與進士許毅野步會意處飲之且醉作詩以記示西湖諸友
送蜀僧去塵
曾元恕游龍山呂穆仲不至
黃河
壬寅重九不預會獨游普門寺僧閣有懷子由
小飲公瑾舟中
和子由次王鞏韻如囊之句可為一噱
儋耳
答李端叔
立春日病中邀安國仍請率禹功同來仆雖不能飲當請成伯主會某當杖策倚幾於其閒觀諸公觀諸公醉笑以撥滯悶也兩首
和參寥見寄
東園
奉和陳賢良
秋興三首
夜直密閣呈王敏甫
次韻參寥寄少游
謝曹子方惠新茶
題潭州徐氏春暉亭
贈仲勉子文
講武台南有感
題寶雞縣斯飛閣
重遊終南子由以詩見寄次韻
次韻子由欲驪山沈泥硯
次韻子由彈琴
黃山谷七律二百八十六首
贈鄭郊
和游景叔月報三捷
贈惠洪
崇寧二年正月已丑夢東坡先生於寒溪西山之間予誦寄元明觴字韻詩數篇東坡笑曰公詩更進於曩時因和予一篇語意清奇予擊節賞嘆東坡亦自喜於九曲領道中連誦數過遂得之
王聖美三子補中廣文生
次韻柳通叟寄王文通
次韻王定國揚州見寄
寄黃幾復
次韻幾復和答所寄
同子瞻韻和趙伯充團練
送顧子敦赴河東三首
寄上叔父夷仲三首
詠雪奉呈平公
次韻宋楙宗僦居甘泉坊雪後書懷
次韻宋楙宗三月十四日到西池都人盛觀翰林公出遨
次韻張昌言給事喜雨
次韻奉酬劉景文河上見寄
和答元明黔南贈別
贈黔南賈使君
次韻黃斌老晚游池亭二首
次韻楊君全送酒長句
次韻少激甘露降太守居桃葉上
次韻奉答少激紀贈二首
次韻文少激推官祈雨有感
次韻馬荊州
贈李輔聖
和高仲本喜相見
和中玉使君晚秋開天寧節道場
自巴陵略平江臨湘入通城無日不雨至黃龍奉謁清禪師繼而晚晴邂逅禪客戴道純款語作長句呈道純
新喻道中寄元明用觴字韻
湖口人李正臣蓄異石九峰東坡銘曰壺中九華並為作詩崇寧元年五月二十日庭堅繫舟湖口李正臣持此詩來東坡已下世矣感嘆不足因次前韻
追和東坡題李亮功歸來圖
次韻雨絲雲鶴二首
次韻文安國紀夢
次韻德孺五丈惠貺秋字之句
宜陽別元明用觴字韻
廖致平送綠荔支為戎州第一王公權荔支綠酒亦為戎州第一
次韻李任道晚飲鎖江亭
再次韻兼簡履中南玉三首
罷姑熟寄元明用觴字韻
胡逸老致虛菴
送劉季展從軍雁門二首
徐孺子祠堂
送徐隱父宰餘干二首
答德甫弟
何造誡作浩然堂陳義甚高然頗喜度世飛昇之術築屋飯方士顧乘六氣游天地閒故作浩然詞二章贈之
池口風雨留三日
思親汝州作
次韻戲答彥和
沖雪宿新寨忽忽不樂
郭明父作西齋於穎尾請予詩賦二首
戲詠江南土風
和答孫不愚見贈
次韻裴仲謀同年
次韻寄滑州舅氏
病起次韻和稚川進叔倡酬之作
稚川約晚過進叔次前韻贈稚川並呈進叔
和答登封王晦之登樓見寄
伯氏到濟南寄詩頗言大守居有湖山之勝同韻和
同世弼韻作寄伯氏濟南兼呈六舅祠部學士
世弼惠詩求順泉輒欲以長安酥共泛一杯次韻戲答
次韻蓋郎中率郭郎中休官二首
和張沙河招飲
閏月訪同年李夷伯子真於河上子真以詩謝次韻
次韻郭右曹
次韻元日
次韻答柳通叟求田問舍之詩
過平與懷李子先時再并州
謝送宣城筆
寄懷公壽
讀曹公傳
楙宗奉議有佳句詠冷庭叟野居庭堅於庭叟有十八年之舊故次韻贈之
李濠州輓詞二首
衛南
奉送劉君昆仲
勸交代張和父酒
次韻寅菴四首
附大臨詩四首
次韻秘校喜雪三首
和師厚郊居里仲諸君
和師厚秋半時復分司西都
次韻外舅謝師厚喜王正仲三丈奉詔禱南嶽回至襄陽拾驛馬就舟見過三首
以十扇送徐天隱
聞致政胡朝請多藏書以詩借書目
汴岸置酒贈黃十七
題落星寺三首
叔父釣亭
次韻胡彥明同年羈旅京師寄李子飛三章
元豐癸亥經行石潭寺見舊和棲蟾詩甚可笑因減柎減稿別和一章
出迎使客質明放船自瓦窯歸
次韻奉寄子由
再次韻奉答子由
再次韻寄子由
附大臨奉寄子由元唱
次韻寄上七兄
吉老受秋租輒長成句
再次韻和吉老
寄黃從善
登快閣
題息軒
題安福李令朝華亭
寄舒申之戶曹
和七兄山蕷湯
弈棋二首呈任公漸
次韻吉老寄君庸
寄袁守廖獻卿
廖袁州次韻見答並寄靖國再生傳次韻寄之
袁州劉司法亦和摩宇詩因次韻寄之
次韻奉答吉老並寄何君庸
次韻奉答廖袁州懷舊隱之詩
觀王主簿家酴醾
次韻元翁從王夔玉借書
去歲和元翁重到雙澗寺觀余兄弟題詩之篇總忘收錄病中記憶成此詩
登贛上寄余洪笵
同韻和元明兄知命弟九日相憶二首
題槐安閣
子笵儌巡諸鄉捕逐群盜幾盡輒作長句勞苦行李
喜太守畢朝散致政
戲贈南安倅柳朝散
次韻君庸寓慈雲寺待詔惠錢不至
次韻奉答存道主簿
題神移仁壽塔
送高士敦赴成都黔轄
次韻漢公招七兄
題李十八知常軒
次韻奉答吉鄰機宜
送曹黔南口號
清明
二月丁卯喜雨吳體為北門留守文潞公作
漁父二首
古漁父
題楊道人黔軒
用幾複韻題伯氏思堂
贈別幾復
趙令許載酒見過
和答趙令同前韻
趙令答約攜山妓見訪
次韻賞梅
次韻答李端叔
戲題葆真閣
戲贈惠南禪師
寄別說道
李大夫招飲
南康席上贈李二君
光山道中
過方城尋七叔祖舊題
新息渡淮
初望淮山
宿廣惠寺
初至葉縣
和答王世〓
陳氏園詠竹
哀逝
迎醇甫夫婦
河舟晚飲呈陳說道
次韻任君官舍秋雨
題樊侯廟二首
和答任仲微贈別
和仲謀夜中有感
書睢陽事後
漫書呈仲謀
登南禪寺懷裴仲謀
次韻答任仲微
夏日夢伯兄寄江南
同孫不愚過昆陽
寄頓二主簿時在縣界首部夫鎜石塘河
次韻答蒲元禮病起
春祀分得葉公廟雙鳧觀
送陳氏女弟至石塘河
戲贈頓二主簿
孫不愚引開元故事請為移春檻因而贈答
答和孔常父見寄
次韻伯氏謝安石塘蓮花酒
題雙鳧觀
從陳季張求竹竿引水入廚
呈王明復陳季張
陳季張有蜀芙蓉長飲客至開輒翦去作詩戲之
在贈陳季張拒霜花二首
送杜子卿歸西淮
雪中連日行役戲書同僚
呈雪卿
六月閔雨
即作閔雨詩是夕遂澍雨夜中喜不能寐起作喜雨詩
予既不得葉遂過濱洛醉游累日
曹村道中
秋懷二首
次韻伯氏寄贈蓋郎中喜學老杜詩
蓋郎中惠詩有二強攻一老不戰而勝之嘲次韻解之
雨晴過石塘留宿贈大中供奉
次韻奉和仲謨夜話唐史
答龍門盤秀才見寄
寄張仲謨次韻
客自潭府來稱明因寺僧作靜照堂求予作
飲韓三家醉後始和夜雨
張仲謨許送河鯉未至戲督以詩
和答張仲謨泛舟之詩
食瓜有感
道中寄公壽
去賢齋
粹老家隔簾聽琵琶
道中寄景珍兼簡庾元鎮
次韻景酴醾
呈馬粹老范德孺
雨過至城西蘇家
謝仲謀示新詩
紅蕉洞獨宿
春雪呈仲謀
和答劉太傅攜家游廬山見寄
次韻伯氏戲贈韓正翁花開時家有美酒
答李康文
送彭南陽
送鄧慎思歸長安
景珍太傅見示舊倡和蒲萄詩因而次韻
喜念四念八至京
和呂秘丞
次韻子高即事
次韻寄藍六在廣陵
再和寄藍六
戲書效樂天
講武台南有感
孫不愚索飲九日酒已盡戲答一篇
辱粹道兄弟寄書久不作報以長句謝不敏
秋思
希仲招飲李都尉北園
贈謝敞王博諭
和答郭監簿詠雪
題司門李文園亭
南屏山
七台峰
疊屏岩
靈壽台
仙橋洞
靈椿台
雲溪石
群玉峰
夜觀蜀志
行役縣西喜雨寄任公漸大夫
戲題水牯菴
癸亥立春日煮茗於石屯寺見庚戌中盛二十舅中叔為縣詩題名嘆此寺不日而成哀縣學弊而不能復
次韻答任仲微
何主簿蕭齋郎贈詩思家戲和答之
南安試院無酒飲周道輔自贛上攜一榼時時以酌惟恐盡試畢僕夫言尚有餘樽木芙蓉盛開戲呈道輔
贈清隱持正禪師
奉答周蓮
奉答聖思講論語長句
次韻清虛同訪李園
次韻清虛
次韻清虛喜子瞻得常州
次韻公秉子由十六夜憶清虛
和王明之雪
與黔倅張茂宗
史天休仲散輓詞
宋夫人輓詞
四月末天氣陡然入秋遂御筴衣游北沙亭觀江漲
陸放翁七律五百五十四首
二月十二四日作
新夏感事
留題雲門草堂
寄陳魯山二首
渡浮橋至南台
出縣
還縣
雨晴游洞宮山天慶觀坐間復雨
送杜起莘殿院出守遂寧
聞武均州報已復西京
送七兄赴揚州帥幕
送梁諫議
出都
晨起偶題
病中簡仲彌性唐克明蘇訓直
秋夜讀書每以二鼓盡為節
望江道中
去年余佐京口遇王嘉叟從張魏公督師過焉魏公道免相嘉叟亦出守莆陽近辱書報魏公已葬衡山感嘆不已因用所遺柱頰亭詩韻奉寄
自詠示客
燒香
寒食臨川道中
寄別李德遠二首
示兒子
寄龔實之正言
游山西村
殘春
家園小酌二首
上虞逆旅見舊題歲月感懷
舜廟懷古
霜風
獨學
春日
僧房假榻
送芮國器司業二首
晚泊
吊李翰林墓
黃州
武昌感事
哀郢二首
塔子磯
水亭有懷
蝦蟆碚
新安驛
秭仲歸懷都下諸示公坐客
憩歸州光孝寺寺後有楚冢近歲或發之得寶玉劍佩之類
巴東令廨白雲亭
登江樓
雪晴
玉笈齋書事二首
山寺
寒食
鄉中每以寒食立下之間首墳客夔適逢此時悽然感懷二首
自詠
初夏懷故山
晚晴聞角有感
夜登白帝城樓懷少陵先生
假日書事
追懷曾文清公呈趙教授趙近常示詩
初冬野興
醉中到白崖而歸
過廣安吊張才叔諫議
柳林就加小樓
送劉戒之東歸
寄鄧公壽
簡章德茂
閬中作二首
驛亭小憩遣興
自笑
三泉驛舍
嘉川鋪得檄遂行中夜次小柏
歸次漢中鏡上
書事
長木晚興
赴成都泛舟自三泉至益昌謀以明年下三峽
宿武連縣驛
縣州魏成縣驛有羅江東詩云芳草有情皆礙馬好雲無處不遮樓戲用其韻
即事
登荔支樓
獨游城西諸僧舍
晚登望雲二首
醉中感懷
送客至江上
深居
八月二十二日嘉州大閱
曉出城東
游休覺寺
湖上筍盛出戲作長句
宿杜氏晨起遇雨
東湖新竹
讀胡基仲舊詩有感
寓驛舍
宴西樓
離成都後卻寄壽子友德稱
秋思三首
觀長安城圖
夜讀了翁遺文有感
蜀州大閱
秋夜懷吳中
暮歸馬上作
自上清延慶歸過丈人觀少留
宿江原縣東十里張氏亭子未明而起
戍卒說沈黎事有感
西樓夕望
晚登橫溪閣
夏日過摩訶池
喜雨
寓舍書懷
成都大閱
書懷
成都書事二首
自警
馬上偶成
春晚書懷
春殘
武擔東台晚望
行武擔西南村落有感
飯昭覺寺抵莫乃歸
卜居二首
書嘆
次韻範文淵
過野人家有感
閒中偶題二首
病起書懷二首
客自鳳州來言歧雍間事悵然有感
月下醉題
蒙恩奉祠桐柏
和范待制秋興三首
歲莫感懷
萬里橋江上習射
和范舍人病後二詩末章兼呈張正字
登劍南西川門感懷
宿上清宮
野步至青羊宮偶懷前年嘗劇飲於此
感秋
絕勝亭
獵罷夜飲示獨孤生三首
秋晚登城北門
夜飲
病酒迷懷
江樓醉中作
曳策
醉中出西門偶書
嘆息
客愁
倚樓
南定樓遇急雨
風順舟行甚疾戲書
峽州東山
初發夷陵
泊公安縣
南樓
黃鶴樓
舟中偶書
舟行蘄黃間雨霽得便風有感
初見廬山
六月十四日宿東林寺
過採石有感
登賞心亭
將至京口
歸雲門
湖村秋曉
夢至成都悵然有作二首
衢州道中作
宿魚梁驛五鼓起行有感二首
夜作偶書
自詠
客意
憶山南二首
追感梁益舊遊有作
奏乞奉祠留衢州皇華館待命
寓館晚興
二月二十一日作
與黎道士小飲偶言及曾文清公慨然有感
夜意
初秋
別楊秀才
行至嚴州壽昌縣得請許免入奏仍除外官感恩述懷
新築山亭戲作
自詠
感秋
冬暖頗有春意追憶成都昔游悵然有作
冬夜不寐至四鼓起作此詩
夜飲示坐中
獨孤生策字景略河中人工文善射喜擊劍一世奇士也有自峽鍾來者言其死於忠涪間感涕賦詩
夜泊水村
夜步亭下有感
題酒家壁
幽居感懷
自若耶溪舟行杭鏡湖而歸
游山歸偶賦
苦寒
冬夜月下作
感憤
塞上
囚山
夏日小宴
聞虜致衰亂掃蕩有期喜成口號二首
山寺
野飲
獨酌有懷南鄭
夜步
偶讀山谷老境五十六翁之句六十二翁吟
書憤
臨安春雨初霽
小舟過御園
還家二首
夜行玉笥樵風之閒宿龍瑞
題齋壁四首
官居戲詠三首
登北榭
秋夜聞雨
自詠
醉仲戲作
安流亭俟客不至獨坐成詠
秋雨北榭作
病起小飲
燈下閱吏牘有感
從筆三首
雪夜有感
讀書
夜登千峰榭
登千峰榭
秋夜登千峰榭待曉
嚴州大閱
曉游東園
寓嘆二首
寒夜移疾二首
述懷二首
到嚴十五晦朔郡釀不佳秋於都下既不時至欲借書讀之而寓公多秘不肯出無以度日殊惘惘也
北窗閒詠
感憤秋夜作
反感憤
舟中大醉偶成賦長句
新晴泛舟至近村偶得雙钁而歸
歲晚感懷
因鼓出嘉會門赴南郊齋宮
馬上作
送霍監丞出守盱眙
和周元吉右司過敞追懷南鄭相從之作
醉中浩歌罷戲書
故山四首
宿野人家
有感
舟過梅塢胡氏居愛其幽邃為賦一詩
自東涇度小嶺聞有地可卜庵喜而有賦
王給事餉玉友
晚興
遣懷
新秋感事二首
秋思六首
遣懷
冬夜讀書
冬夜讀書忽聞雞唱
閒戶
落魄
入城至郡圃及諸家園亭遊人甚盛
蓬萊館午憩
夢遊散關渭水之間
病臥
晚眺
感舊
睡覺聞兒子讀書
步至近村
默坐
遣興
題老學庵壁
親舊來多問近況以詩答之
二子
感舊
餘年四十六入峽忽復二十三年感懷賦長句
書嘆
醉題
書憤
秋興
夢至洛中觀牡丹繁麗溢目覺而有賦
自嘲
老懷
初寒病中有感
寄天封明老
溪上作二首
詠史
春夜讀書
春晚村居
書嘆
題陽關圖
閒中
晨起
自詠
畫室明煖終日婆娑其間倦則扶杖至小園戲作長句二首
冬夜獨酌
郊行夜歸書觸目
十一月五日夜半偶作
閒中書事二首
感昔二首
登東山
記九月三十日夜半夢
蜀僧宗傑來乞詩三日不去作長句送之
老學庵
枕上偶成
雨夜有懷張季長少卿
憶昔
春思
六月二十四日夜分夢范致能李知幾尤延之同集江亭諸公請予賦詩記江湖之樂詩成而覺忘數字而已
七月二十四日作
秋夜示兒輩
自嘲
夜坐
初拜在領祠宮之命有感
書憤二首
病中夜賦
書感
雪夜感舊
憶昔
自規
學書
書喜三首
病中排悶
吳體寄張季良
書感
舍北晚步
予數年不至城府丁乙火發後今始見之
五月七日拜致仕敕口號二首
書懶
村東晚眺
陳阜卿先生為兩浙轉運司考試官時秦丞相孫以右文殿修撰來就試直欲首送阜卿得予文卷擢置第一秦氏大怒予明年既顯黜先生亦幾蹈危機偶秦公薨遂已予碗歲料理故書得先生手貼追感平昔作長句以識其事不知衰涕集也
曉賦
游近山
示兒子
初冬有感二首
齊中弄筆偶書示子聿
北望感懷
白髮
病退頗思遠遊信筆有作
自嘲
寄贈湖中隱者
觀畫山水
枕上作二首
初寒
早涼熟睡
倚樓
西村
閉戶
長飢
題齋壁
畫臥初起書事
偶作夜雨詩明日讀而自笑別賦一首
晚涼述懷
梅市
秋思
秋望
天涼時往來湖山間有作
雨夜嘆
讀史
客去追記坐閒所言
生日子聿作五字詩十首為壽追懷先親泫然有作
江上
冬朝
冬莫
書喜
有道流過門留與之語頗異口占贈之
小飲梅花下作
送施武子通判
散步湖堤上時方浚湖水面稍渺彌矣
舍外彌望皆青秧白水喜而有作
雨夜觀史
自局中歸馬上口占
秋思二首
史院晚出
懷故山
訪客至北門抵莫乃歸
寄題儒榮堂
送任夷仲大監
孤坐無聊每思江湖之適
武林
立春後十二日命駕至郊外戲書觸目三首
出謁晚歸
東軒花時將過感懷二首
舟行錢清柯橋之間
子韋至湖上待其歸
對酒示坐中
北窗
冬夜對書卷有感
寄題王才臣山居
讀書有感
春晚雨中作
野步至近村
遣興二首
溪上避暑二首
湖上
書事
野興二首
秋興
風雨夜坐
月夕幽居有感
寒夜將旦作
舟中作
元日讀易
書嘆
夜興
讀趙昌甫詩卷
醉題
秋望
秋夜思南鄭軍中
湖上
自規
枕上作
懷舊
晚秋書懷二首
憶昔
蜀漢
唐虞
忘永思陵
閉戶
秦皇酒翁下垂釣偶賦
初夏出遊三首
暑夜泛舟二首
觀邸報感懷
對酒
感事
秋思
閒遊
記夢
書幾試筆
幽居遣懷
湖上晚歸
醉中作
感老
冬夕閒詠
自述
十一月二十七日夜分披衣起坐神光自兩皆初若初日室中皆明作詩志之
歲暮遣興
冬晴
幽事
初春幽居二首
春遊
春感
幽居二首
五月二十一日風雨大作
即事
晚興
聞蜀盜已平獻馘廟社喜而有述
霜風
閒遊所至少留得長句五首
晚思
秋感
紹興辛未至丙子六年間予年方壯每遇重九多興一時名士登高於蕺山宇泰閣距開禧丁卯六十年憂患契闊何所不有追數同游諸公乃無一人在者而予猶強健慘愴不能已賦詩識之
哭季良二首
戊辰立春日二首
石帆山下作
書嘆
恩封渭南伯唐詩人趙嘏為渭南尉當時謂之趙渭南後來將以予為陸渭南乎戲作長句
題蘇虞叟岩壑隱居
初夏雜興
浴罷閒步門外而歸
夏夜納涼
初秋驟涼
新涼
寓嘆二首
舟中醉題二首
感舊
東園
秋夜
故里
訪村老
書感
書劍
莫春龜堂即事
書意
即事
漁扉
江樓夜望
夏夜晚泛溪至南莊復回湖桑歸
雨後殊有秋意
晚興
郊行
聖門
病少愈偶作二首
書生
元遺山七律一百六十二首
秋懷
帝城二首
僕射陂醉歸即事
春日
橫波亭
野菊座主間間公命作
度太白嶺往昆陽
寄希顏二首
懷益之兄
昆陽二首
寄西溪相禪師
葉縣雨中
寄答趙宜之兼簡溪南詩老
穎亭
山中寒食
楚漢戰處
懷叔能
寄辛老子
後灣別業
劉杖仲通哀輓
李屏山挽章二首
內鄉縣齋書事
白菊潭丹水還寄崧前故人
北檄夜赴鄧州幕府
除夜
劉光甫內鄉新居
十月
送吳子英之官東橋且為解嘲
張主簿草堂賦大雨
獨峰楊氏幽居
渡湍水
十月登豐山
岐陽三首
圍城病中文舉相過
讀靖康僉言
雨後丹鳳門登眺
京居辛卯八月六日作
浩然師出圍城賦鶴詩為送
追用座主間間公韻上致政馮內翰二首
懷秋林別業
壬辰十二月車駕東狩後即事五首
永寧南原秋望
癸已四月二十九日出京
喜李彥深過聊城
與張杜飲
秋夕
夢歸
徐威卿相過留二十許日將往高唐同李輔之贈別二首
即事
秋夜
甲午除夜
杏花落後分韻得歸字
送杜子
眼中
有寄
鎮州與文舉百一飲
別王使君丈從之
寄汴禪師
衛州感事二首
懷州子城晚望少室
別覃懷幕府諸君二首
羊腸坂
太原
外家南寺
十二月十六日還冠氏十八日雪
別康顯之
寄楊飛卿
雨夜
出東平
再到新衛
四哀詩四首
過詩人李長源故居
醉後
〓亭同麻知幾賦
應州寶宮寺大殿
感事
華山注山
晨起
感事
春寒
即事
出都二首
與同年敬鼎臣宿順天天寧僧舍
呂國材家醉飲
洛陽
過三鄉望女幾村追懷溪南詩老辛敬之二首
寄英上人
追錄洛中舊作
十一月五日暫住西張
石嶺關書所見
晉溪
汴梁除夜
與馮呂飲秋香亭
哀武子告
甲辰秋留別丹陽
龍興寺閣
別緯文兄
哭樊師
寒食
送樊順之
過翠屏口
追錄舊詩二首
送端甫西行
讀李狀元朝宗禪林記
同嚴公子大用東園賞梅
清明日改葬阿辛
寄謝常君卿
送武誠之往渼陂
送劉子東遊
十日作
贈答普安師
孝純宛邱遷秦
追懷趙介叔
追懷友生石裕卿
挽雁門劉克明
贈答平陽仇舜臣
賈漕東城中隱堂
約嚴侯汎舟
送曹干臣
國醫王澤民詩卷
感寓
存沒
人日有懷愚齋張兄緯文
送仲希兼簡大方
送郭大方
送李甫之官青州
答吳天益
答郭仲通二首
送奉先從軍
壽趙益之
贈馮內翰二首
贈李文伯
贈玉峰魏丈邦彥
贈答趙仁甫
鬱郁
秋日載酒光武廟
寄劉光甫
過皋州寄聶侯
丙辰九月二十六日挈家游龍泉
病中感寓贈徐威簡卿兼簡曹益甫高聖舉
李太白七絕七十九首
橫江詞六首
永王東巡歌十一首
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
峨眉山月歌
東魯見狄博通
贈畫軸王司士
巴贈陵賈舍人
贈汪倫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送賀賓客歸越
送外甥鄭灌從軍三首
送韓侍御之廣德令
山中答俗人
答湖州迦葉司馬問白是何人
酬崔侍御
魯東門汎舟二首
陪族叔刑部侍郎曄及中書賈舍人至游洞庭五首
與謝良輔游涇川陵嚴寺
望廬山五老峰
望天門山
客中作
早發白帝城
秋下荊門
蘇台覽古
越中覽古
廬江主人婦
山中與人對酌
與史郎中飲聽黃鶴樓中吹笛
白湖桃
巫山枕障
庭前晚開花
軍行
從軍行
春夜洛城聞笛
流夜郎聞酺不預
宣城見杜鵑花
長門怨二首
春怨
陌上贈美人
口號吳王舞人半醉
贈段七娘
別內赴征三首
南流夜郎寄內
哭晁卿衡
杜工部七絕百五首
贈李白
蕭八明府實處覓桃栽
從韋二明府續處覓綿竹
憑何十一少府邕覓愷木栽
詣徐卿覓果栽
還韋少府班覓松樹子
又於韋處乞大邑瓷碗
絕句漫興九首
春水生二絕
少年行二首
少年行
贈花卿
李司馬橋了承高使君自成都回
重贈鄭煉絕句
中丞嚴公雨中垂寄見憶一絕奉答二絕
謝嚴中丞送青城山道士乳酒一瓶
三絕句
戲為六絕句
答楊梓州
得房公池鵝
官池春雁二首
投簡梓州幕府兼簡韋十郎官
戲作寄上漢中王二首
黃河二首
絕句四首
奉和嚴公軍城早秋
三絕句
存沒口號二首
夔州歌十絕句
解悶十二首
承聞河北諸道節度入朝歡喜口號絕句十二首
上卿翁請修武侯廟遺像缺落時崔卿權夔州
喜聞盜賊總退口號五首
漫成一絕
書堂飲既夜復邀李尚書下馬月下賦絕句
江南逢李龜年
蘇東坡七絕四百三十八首
郿塢
授經台
九月中曾題二小詩於南溪竹上既而忘之昨日再游見而錄之
濠州七絕
初到杭州寄子由二絕
吉祥寺賞牡丹
吉祥寺僧求閣名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五首
夜泛西湖五絕
沈諫議召游湖不赴明日得雙蓮於北山下作一絕持獻沈既見何又別作一首因永其韻
望海樓晚景五絕
八月十七赴登望海樓自和前篇是日牓出與試官兩人復留五首
和陳述古拒霜花
和沈立之留別二首
鹽官絕句四首
六和寺沖師閘山溪為水軒
冬至日獨游吉祥寺
後十餘日至
戲贈
和人求筆跡
贈孫莘老七絕
王復秀才所居雙檜二首
上元過祥符僧可久房蕭然無燈火
飲湖上初晴後雨二首
富陽妙庭觀董雙成故宅發地得丹鼎覆以銅盤承以玻璃盆盆既破碎丹亦為人爭奪持去今獨盤鼎在耳二首
山村五絕
贈別
次韻代留別
吉祥寺花將落而述古不至
述古聞之明日即來坐上復用前韻同賦
寶山畫睡
席上代人贈別三首
唐道人言天目山俯視雷雨每大雷電但聞雲中如嬰兒聲殊不聞雷震也
追和子由去歲試舉人洛下所寄五首
佛日山榮長老方丈五絕
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絕
臨安三絕
陌上花三首
九日舟中望見有美堂上魯少卿飲以詩戲之二首
游諸佛舍一日飲釅茶七盞戲書勸師壁
金門寺中見李西台與二錢唱和四絕句戲用其韻跋之
書雙竹湛師房二首
和述古冬日牡丹四首
吊天竺海月辯師三首
柳氏二外甥求筆跡二首
錢道人有詩云直須認取主人翁作兩絕戲之
成都進士杜暹伯升出家名法通往來吳中
監洞霄宮俞康直郎中所居四詠
次韻沈長官二首
戲書吳江三賢畫像三首
回先生過湖州東林沈氏飲醉以石榴皮書其家東老菴之壁雲西鄰已富憂不足東老雖貧樂有餘白酒釀來因好客黃金散盡為收書西蜀和仲聞而次其韻三首東老沈氏之老自謂也湖人因以名之其子偕作詩有可觀者
李行中醉眠亭三首
單同年德興俞氏聚遠樓詩三首
次韻孫巨源寄漣水李盛二著作並以見寄五絕
王莽
董卓
送趙寺丞寄陳海州
答陳述古二首
和張子野見寄三絕句
和文與可洋川園池三十首
和孔密州五絕
和趙郎中見戲二首
子由將赴南都與予會宿於逍遙堂作兩絕句讀之殆不可為懷因和詩以自解余觀子由自少曠達天資近道又得至人養生長年之訣而余亦竊聞其一二以為今者宦遊相別之日淺而異時退休想從之日長既以自解且以慰子由雲二首
陽關詞三首
和孔周翰二絕
登望洪亭
虔州八境圖八首
寒食日答李公擇三絕次韻
聞李公擇飲傅國博家大醉二首
文與可有詩見寄雲待將一段鵝雞絹掃取寒稍萬尺長次韻答之
次韻參廖師寄秦太虛三絕句時秦君舉進士不得
次韻田國博部夫南京見寄二首
送蜀人張師厚赴殿試二首
再次韻答田國博部夫還二首
次韻關令送魚
梅花二首
陳季常所蓄朱陳村嫁娶圖二首
少年時嘗過一村院見壁上有詩云夜涼疑有雨院靜似無僧不知何人詩也宿黃州禪智寺寺僧皆不在夜半雨作偶記此詩故作一絕
次韻樂著作送酒
次韻樂著作天慶觀醮
南堂五首
子由作二頌頌石台長老問公手寫蓮經字如黑蟻且誦萬遍脅不至席二十餘年予亦作二首
橄欖
海棠
東坡
子由在筠作東軒記或戲之為東軒長老其婿曹煥往筠余作一絕句送曹以戲子由曹過廬山以示圓通慎長老慎欣然亦作一絕送客出門歸入室趺坐化去子由聞之仍作二絕一以答餘一以答慎明年余過圓通始得其詳乃追次慎韻
余過溫泉壁上有詩云直待眾生總無垢我方清冷混常流問人云長老可遵作遵已退居圓通亦作一絕
世傳徐凝瀑布詩云一條界破青山色至為塵陋又偽作樂天詩稱羨此句有賽不得之語樂天雖涉淺易然豈至是乃戲作一絕
書李公擇白石山房
贈東林總長老
題西林壁
次荊公韻三首
題孫思邈真
戲作〓魚一絕
次韻答寶覺
以玉帶施元長老以衲群相報次韻二首
金山夢中作
和王勝之三首
春日
歸宜興留題竹西寺三首
孟震同游常州僧舍三首
贈常州報恩長老二首
溪陰堂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戲周正孺二絕
軾以去歲春夏侍立邇英而秋冬之交子由相繼入侍次韻絕句四首各述所懷
書皇親扇
書李世南所畫秋景二首
次韻宋肇惠澄心紙二首
郭熙秋山平遠二首
謝王澤州寄長松兼簡張天覺二首
和子由除元日省宿致齋三首
次韻答張天覺二首
書艾宣畫四首
送錢穆父出守越州二首
書林次中所得李伯時歸去來陽關二圖後二首
題李伯時畫趙景仁琴鶴圖二首
王晉卿所藏著色山二首
次韻王晉卿惠花栽所寓張退傅第中
書王定國所藏王晉卿畫著色山
同秦仲二子雨中游寶山
與莫同年雨中飲湖上
次韻王忠玉游虎邱三首
和錢四寄其弟和
次韻子由使契丹至涿州見寄四首
又和景文韻
西湖壽星院此君軒
菩提寺南漪堂杜鵑花
次韻錢穆父紫薇花二首
次韻楊公濟梅花十首
贈劉景文
謝關景仁送紅梅栽二首
游寶雲寺得唐彥猷為杭州日送客舟中手書一絕句明日送彥猷之子坰赴鄂州因和其韻作兩首送之且歸其書唐氏
再和楊公濟梅花十絕
次韻參廖同前
書渾令公燕魚朝思圖
惠淨師以丑石贈行作三絕句
書王晉卿畫四首
題王晉卿畫後
贈武道士彈賀若
元祐六年六月自杭州召還汶公我於東堂閱舊詩卷次諸公韻三首
送歐陽主簿赴官韋城四首
臂痛謁高作三絕句示四君子
西湖戲作
次韻趙德麟雪中昔梅且餉柑酒三首
淮上早發
次韻德麟西湖新成見懷絕句
予少年頗知種鬆手植數萬株皆中梁柱矣都梁山中見杜輿秀才求學其法戲贈二首
次韻秦少游王仲至元日立春三首
上元侍飲樓上三首呈同列
再送蔣穎叔帥熙河二首
次韻錢穆父馬上寄蔣穎叔二首
七月九月自廣陵召還復館於浴室東堂八年六月乞會稽將去汶公乞詩乃復用前韻三首
題毛女真
三月二十日開園三首
臨城道中作
紹聖元年六月舟行赴嶺外熱甚
慈湖夾阻風五首
宿建封寺曉登盡善亭望韶石三首
食荔枝二首
三月二十九日二首
從筆三首
次韻子由贈吳子野先生二首絕句
被酒獨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覺四黎之舍三首
題過所畫枯木竹石三首
澄邁驛通潮閣三首
合浦愈上人以詩名嶺外將訪道南嶽留詩壁上東坡居士過其精舍戲和其韻
書韓干二馬
跋王普叔所藏畫
趙昌四季四首
題靈峰寺壁
贈龍光長老
贈嶺上老人
贈嶺上梅
予初謫嶺南過田氏水閣東南一峰豐下銳里人謂雞籠山予更名獨秀峰今復過之戲留一絕
畫車二首
次韻郭功甫二首
次韻法芝舉舊詩
睡起聞米元章冒熱到東園送麥門冬飲子
洗兒
戲作賈梁道詩
戲孫公素
劉監倉家煎米粉作餅子潘邠老家造逡巡酒余攜家飲郊外作小詩戲劉公求之
元祐元年二月八日朝退獨在起居院讀漢書儒林傳感申公故事作小詩一絕
過子忽出新意以山芋作玉糝羹色香味皆奇絕天上酥陀則不可知人間決無此味也
擷菜
陸放翁七絕六百五十二首
東陽道中
以石芥送劉韶美禮部劉比釀酒勁甚因以為戲二首
買魚二首
悲秋
七月十四日夜觀月
十月苦蠅二首
重陽
秋風亭拜寇萊公遺像二首
倚闌
謝張廷老司理錄示山居詩二首
大安病酒留半日王守復來招不往送酒解酲因小飲江月館
和高子長參議道中二絕
自三泉泛嘉陵至利州
仙魚鋪得仲高兄叔
劍門道中遇微雨
劍門城北回望劍關諸峰青入雲漢感蜀亡事慨然有賦
越王樓二首
和譚德稱送牡丹二首
思政堂東軒偶題
荔枝樓小酌二首
醉中作四首
池上見魚躍有懷姑熟舊遊
秋夜讀書戲作
太平花
次韻周輔道中二首
高秋亭
九日試霧中僧所贈茶
花時遍游諸家園十首
題直舍壁
觀華嚴閣僧齋
寺樓月夜醉中戲作三首
江漬池納涼
讀書二首
寺居睡覺二首
海棠二首
雜詠四首
夜坐
城北青蓮院方丈壁間有畫燕子者過客多題詩予亦戲作二絕句
雙流旅舍三首
文君井
山中小雨得宇文使君簡問嘗見張遷翁乎作一絕
雨中山行至松風亭忽澄霽
夜寒二首
記夢二首
江上散步尋梅偶得三絕句
看梅歸馬上戲作二首
敘州三首
龍興寺吊少陵先生寓居
歸州重五
楚城
小雨極涼舟中熟睡至夕
過靈石三峰二首
梅花絕句六首
建安遣興二首
秋懷二首
黃亭夜雨
紫谿驛二首
臥興
夜作
月岩
聞雁
燈夕有感
感舊絕句七首
畫臥聞百舌
觀蔬圃
焚香畫睡比覺香猶未散戲作二首
薙庭草
夏日畫寢夢遊一院闃然無人簾影滿堂惟燕蹋箏弦有聲覺而聞鐵鐸風響璆然殆所夢也邪因得絕句
書李商叟秀才所藏曾文清詩卷後
社日小飲
杭頭晚興二首
予欲自嚴買船下七里灘謁嚴光祠而歸會灘淺陸行至桐廬始能泛江因得絕句
漁浦二首
小園四首
夜坐獨酌
湖村月夕四首
蔬圃絕句七首
蔬園雜詠五首
秋雨漸涼有懷興元三首
秋夜觀月二首
枕上
月下
寄題朱元晦武夷精舍五首
無題
遊仙五首
湖村野興二首
中夜雨霽月色入戶起飲酒一杯作絕句
溪上醉吟
鄉人或病予詩多道蜀中遨樂之盛適春日游鏡湖共請賦山陰風物遂即杯酒問作四絕句卻當持以夸西州故人也四首
柯橋客亭二首
曉枕
晨起閒步
送紫霄女道士四明謝君二首
夜中起讀書戲作二首
初冬雜題六首
題海首座井客像
曾仲躬見過適遇予出留小詩而去次韻二首
雜興三首
舟中感懷三絕句
飲張功父園戲題扇上
宿石帆山下二首
倦眼
拜旦表
病中夜半
即事
園中絕句二首
雪中忽起從戎之興戲作四首
餘年二十時嘗作菊枕詩頗傳於人今秋偶復採菊縫枕囊悽然有感二首
寒夜讀書二首
楊庭秀寄南海集二首
假中閉戶中日偶得絕句
雨中獨坐
塞上曲四首
寓蓬萊館二首
拄杖
北望
估客有自蔡州來着感悵彌日二首
夜歸偶懷故人獨孤景略
從筆二首
練塘
五雲橋
雲門獨坐
東關二首
詠史
湖上小閣
道石三首
秋晚思梁益舊遊三首
小舟自紅橋之南過吉澤歸三山二首
雜題六首
嘆俗
觀梅至花涇高端叔解元見尋二首
小市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二首
秋日郊居八首
示兒
舍北水鄉風物戲作絕句
畫眠
夜讀范致能攬轡錄言中原父老見使者多揮涕感其事作絕句
村東
雨晴
病起
松下縱筆四首
山園遣興
雨夕焚香
排悶六首
繫舟二首
連日風雨寒甚夜忽大風名旦遂晴
晚興
記夢三首
讀史
夜讀呂化光文章拋盡愛功名之句戲作
泛舟觀桃花二首
小僧乞詩
看鏡二首
三峽歌九首
望永思陵二首
霜夜二首
贈道友五首
示子聿
紙閣午睡二首
春晚懷山南四首
初夏八首
舍北晚眺二首
小舟游近村舍舟步歸四首
讀易二首
一壺歌五首
懷舊六首
讀杜詩
半文紅盛開
感事四首
題韓運鹽竹隱堂絕句
北園雜詠六首
雜感十首
戲作治生雜句
龜堂雜題四首
太息四首
梅花三首
沈園二首
致仕後即事六首
冬晴與子坦子聿游湖上六首
龜堂雜興八首
庚申元日口號五首
枕上口占
喜晴
枕上二首
對酒戲詠
食晚
小舟白竹蓬蓋保長所乘也偶借至近村戲作二首
稻飯
追感往事五首
雨晴風日絕佳徙依門外三首
海上作
夏日雜題二首
出門與鄰人笑談久之戲作
夜歸二首
錢道人不所須飯及囊中不蓄一錢所須飯及草履二物皆臨時乞錢買之非此雖興不取也二首
秋日雜詠三首
倚樓
除夕
梅花絕句六首
別嚴和之二首
夏初湖村雜題三首
夜吟二首
感舊贈超師
謝韓實之直閣送燈二首
紹興癸亥余以進士來臨安年十九明年上元從舅光州通守唐公仲俊招觀燈後六十年嘉泰壬戌被命起造朝明年癸亥復見燈夕遊人之盛感嘆有作
夢遊三首
聞蛩三首
湖上秋夜
秋思
雜興三首
書事四首
雨後
甲子秋八月偶思出遊八首
感昔五首
莫秋六首
晚歸
太息三首
柳橋


夢中作
自詠絕句八首
新制小冠二首
秋懷四首
秋思絕句五首
老學庵北窗雜書二首
秋興七首
道室即事四首
憶昨三首
出遊歸臥得雜詩八首
煙波即事十首
見鵲補巢戲作
春晚即事四首
雜詠
夏日雜題五首
秋晚雜興十二首
二友
歲晚二首
曉起折梅
新春感事五首
記閒
春遊三首
書憂
門外獨立
書感二首
秋暑夜起追涼二首
秋思八首
感事
仲秋書事八首
溪上小雨
聞新雁有感二首
初冬雜詠五首
得子虞言明春可歸
雜賦二首

春日雜興五首
花下小酌二首
夏日七首
即事二首
嘉定已巳立秋得膈上疾近寒露乃小愈
梅市書事
示兒

Language Chinese
Publication date 民國24[1935]
Source
institution QS:P195,Q732353
(民國時期文獻 民國圖書)
主題
InfoField
古典詩歌
中圖分類
InfoField
I222.7
載體形態
InfoField
4冊[1336]頁

Licensing

[edit]
This image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because it is a mere mechanical scan or photocopy of a public domain original, or – from the available evidence – is so similar to such a scan or photocopy that no copyright protection can be expected to arise. The original itself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for the following reason:
Public domain
This image is now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hina because its term of copyright has expired.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ith legal jurisdiction in the mainland only, excluding Hong Kong and Macao), amended November 11, 2020, Works of legal persons or organizations without legal personality, or service works, or audiovisual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For photography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whose copyright protection period expires before June 1, 2021 belong to the public domain. All other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Republic of China (currently with jurisdiction in Taiwan, Penghu, Kinmen, Matsu, etc.), all photographs and cinematographic works, and all works whose copyright holder is a juristic person,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and all other applicable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Important note: Works of foreign (non-U.S.) origin must be out of copyright or freely licensed in both their home country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order to be accepted on Commons. Works of Chinese origin that have entered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S. due to certain circumstances (such as publication in noncompliance with U.S. copyright formalities) may have had their U.S. copyright restored under the Uruguay Round Agreements Act (URAA) if the work was under copyright in its country of origin on the date that the URAA took effect in that country. (For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1996. For the Republic of China (ROC),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2002.[1])
To uploader: Please provide where the image was first published and who created it or held its copyright.

You must also include a United States public domain tag to indicate why this work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nited States. Note that this work might not be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ountries that do not apply the rule of the shorter term and have copyright terms longer than life of the author plus 50 years. In particular, Mexico is 100 years, Jamaica is 95 years, Colombia is 80 years, Guatemala and Samoa are 75 years, Switzerland and the United States are 70 years, and Venezuela is 60 years.


čeština  Deutsch  English  português  română  slovenščina  Tagalog  Tiếng Việt  македонски  русский  മലയാളം  ไทย  한국어  日本語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



This tag is designed for use where there may be a need to assert that any enhancements (eg brightness, contrast, colour-matching, sharpening) are in themselves insufficiently creative to generate a new copyright. It can be used where it is unknown whether any enhancements have been made, as well as when the enhancements are clear but insufficient. For known raw unenhanced scans you can use an appropriate {{PD-old}} tag instead. For usag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scan tag.


Note: This tag applies to scans and photocopies only. For photographs of public domain originals taken from afar, {{PD-Art}} may be applicabl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Art tag.

File history

Click on a date/time to view the file as it appeared at that time.

Date/TimeThumbnailDimensionsUserComment
current23:46, 10 June 2023Thumbnail for version as of 23:46, 10 June 2023812 × 1,356, 1,346 pages (55.52 MB)PencakeBot (talk | contribs)Upload 曾文正公十八家詩鈔 (1/1) by 葉昀標點 (batch task; nlc:data_416,09jh004481,95012; 民國圖書.5; 曾文正公十八家詩鈔)

Meta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