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NLC416-09jh000175-38336 有機化學工業.pdf

From Wikimedia Commons, the free media repository
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search
Go to page
next page →
next page →
next page →

Original file(860 × 1,104 pixels, file size: 29.61 MB, MIME type: application/pdf, 918 pages)

Captions

Captions

Add a one-line explanation of what this file represents

Summary

[edit]
有機化學工業   (Wikidata search (Cirrus search) Wikidata query (SPARQL)  Create new Wikidata item based on this file)
Author
李喬苹著
image of artwork listed in title parameter on this page
Title
有機化學工業
Publisher
商務印書館[發行者]
Description

目錄
第八編 製革
第四十五章 緒論
第一節 製革工業之歷史
第二節 原料皮之種類
第三節 皮之組織性質及成分
組織
性質及成分
第四節 原料皮之狀態及保藏法
鮮皮
鹽皮
干鹽皮
干皮
第五節 原料之傷病
第六節 製革用水
第四十六章 準備工程
第一節 浸水及軟化
鮮皮浸水法
鹽皮浸水法
干鹽皮及干皮浸水法
第二節 脫毛法及去肉法
發汗法
浸灰法
脫毛法
去肉法
第三節 脫灰法
化學藥品脫灰法
鳥糞脫灰法
狗糞脫灰法
麩液脫灰法
第四節 浸酸法及淨面法
浸酸法
淨面法
第四十七章 植物鞣皮法
第一節 鞣精之化學
總說
焦性沒食子酸鞣精及其化合物
兒茶質鞣精及其化合物
第二節 鞣劑
焦性沒食子酸類鞣劑
兒茶質類鞣劑
第三節 鞣劑浸出法
原料之破碎
浸出,精製,及濃縮
鞣液比重表
第四節 植物鞣皮法之原理
第五節 鞣皮工程
厚革之鞣法
薄革之鞣法
第四十八章 礦物鞣皮法
第一節 礦物鞣皮法之原理
第二節 鉻鞣皮法
總說
單浴法
雙浴法
第三節 明礬鞣皮法
第四十九章 其他鞣皮法
第一節 油鞣皮法
第二節 醛鞣皮法
第三節 結合鞣皮法
第五十章 革之修飾法或完成法
第一節 革之乾燥
第二節 底革修飾法
第三節 裝具革之加脂法或完成法
浸漬及潤濕
刨革法及分革法
淨革法
加脂法
刷淨及壓光
第四節 革之染色法
燃料
漂白法
染色法
第五節 薄革修飾法
第六節 鉻鞣革及結合鞣革之修飾法
中和法
染色
液體加脂法
鞣革法
第五十一章 毛皮
第一節 預備工作
軟化
洗滌
石灰浸漬
第二節 鞣皮工作
明礬鞣皮法
鉻鞣皮法
油鞣皮法
第三節 完成工作
脫脂法
脫臭法
潔毛法
漂白法
染色法
加脂法
第四節 中國硝皮法
浸水
梳理
去油
硝制
鏟曬
漂白
選擇
第九編 動物膠及植物膠
第五十二章 動物膠及純膠
第一節 總說
第二節 製造法
皮膠
骨膠
魚膠
純膠
第三節 應用
膠之應用
純膠之應用
第五十三章 植物膠
樹膠
其他植物膠
第十編 醣及製法
第五十四章 醣
第一節 總說
第二節 醣之分類及其一般性質
單醣類
弍醣類
叄醣類
多醣類
第五十五章 甘蔗糖粗製法
第一節 甘蔗
甘蔗之種類
甘蔗栽培之地候
甘蔗之栽培法
甘蔗之成分
第二節 蔗汁之提出法
壓榨法
滲出法
第三節 甘蔗糖汁之成分
第四節 糖汁之清澄法
清靜法
碳酸飽充法
濾過裝置
第五節 糖汁之蒸發
第六節 煮糖法及結晶法
真空結晶罐操作法
運動結晶法
第七節 分蜜法
第八節 後生物
第九節 糖之乾燥
第五十六章 白糖製造法
第一節 總說
白糖之意義
甘蔗之色素及製糖中所生着色物
製造白糖對於甘蔗之選擇
第二節 製造法
碳酸飽充法
亞硫酸法
第五十七章 甜菜糖粗製法
第一節 甜菜
甜菜之種類
甜菜栽培之適地
甜菜之栽培及甜菜根之成分
第二節 甜菜洗滌及截斷
第三節 糖汁提出法
第四節 糖汁之成分
第五節 糖汁之清澄法
加灰法
碳酸飽充法
通硫法
第五十八章 蘆粟,槭樹,棕樹之製糖法
第一節 蘆粟製糖法
第二節 槭樹製糖法
第三節 棕樹製糖法
第五十九章 糖蜜及甘蔗榨殼
第一節 糖蜜之成分
第二節 糖蜜之應用
甘蔗糖蜜之應用法
甜菜糖蜜之回復法及應用法
第三節 甘蔗榨殼
第六十章 糖之精製法
第一節 原料糖
第二節 原料糖之預備工作
第三節 溶解及清淨
第四節 脫色
第五節 結晶,分蜜,及乾燥
第十一編 澱粉可溶性澱粉及糊精
第六十一章 緒論
第一節 澱粉之存在及生成
第二節 澱粉之一般性質
澱粉之化學的組成
澱粉之形狀
澱粉之物理的性質
澱粉之化學的性質
第六十二章 澱粉製造原料
馬鈴薯
甘薯
玉蜀黍
小麥

其他澱粉原料
第六十三章 澱粉製造法
第一節 馬鈴薯澱粉製造法
馬鈴薯之洗滌
馬鈴薯之磨碎
澱粉乳之分離
粗製澱粉之分離
粗製澱粉之精製法
乾燥
薯渣及洗水
第二節 甘薯澱粉製造法
製造時期
甘薯之洗滌
甘薯之磨碎及澱粉乳之分離
由澱粉乳中澱粉之分離及精製
甘薯澱粉酸之乾燥
甘薯澱粉之漂白
澱粉之完成
甘薯渣及洗水之應用
第三節 玉蜀黍澱粉製造法
第四節 小麥澱粉製造法
醱酵法
非醱酵法
第五節 米澱粉製造法
第六節 其他澱粉製造法
葛粉
蕨粉,車前葉粉,山慈菇粉等
馬蹄粉
第七節 澱粉之應用
第六十四章 可溶性澱粉及糊精
第一節 可溶性澱粉
製法
性狀
應用
第二節 糊精
製法
性狀
應用
第十二編 纖維素總論
第六十五章 纖維素
組成
分類
性狀
各種纖維素之長及寬
第六十六章 纖維或化合纖維
分類
性狀
第六十七章 主要纖維之顯微鏡的狀態
木棉纖維
亞麻纖維
大麻纖維
黃麻纖維
龍鬚草纖維
藳纖維
楮纖維
三椏纖維
雁皮纖維
竹纖維
碎木纖維
化學的木纖維
第十三編 製紙
第六十八章 緒論
第一節 製紙工業之沿革
第二節 吾國之製紙舊法
竹料紙
桑料紙
第三節 製紙用纖維原料
第六十九章 原料之準備
破布之準備
藳草之準備
三椏皮及楮皮之準備
龍鬚草之準備
木材之準備
第七十章 原紙料之調製
破布原紙料
藳原紙料
三椏皮及楮皮之原紙料
破舊紙之處理法
木材原紙料(機械的木材原紙料,化學的木材原紙料)
麻類原紙料
竹及甘蔗渣原紙料
龍鬚草原紙料
第七十一章 半紙料之調製
第一節 漂白法
第二節 洗滌
第七十二章 紙料之調製
第一節 叩解
第二節 調合物之混和
填料之調合
耐水料之調合
着色料之調合
第三節 紙料之調整
第七十三章 漉紙之完成
第一節 手工漉紙法
第二節 機械漉紙法
長網式抄紙機
圓網式抄紙機
第三節 完成工作
第七十四章 特別紙類製造法
濾紙及吸墨紙
厚紙及板紙
薄葉紙
半透明紙
不透水紙
蠟紙
色紙
第十四編 賽璐瑙及其類似品
第七十五章 緒論
第一節 發明之歷史
第二節 賽璐瑙之原料
纖維素
樟腦
酒精
染色劑
安定劑
第三節 賽璐瑙之性質
第四節 賽璐瑙之應用
第七十六章 硝酸纖維素
第一節 總說
第二節 纖維素之硝化
纖維素之準備
硝化條件
硝化裝置
第三節 硝酸纖維素之精製
第四節 硝酸纖維素之除水
熱氣乾燥法
樟腦壓榨法
酒精除水法
第五節 硝酸纖維素之性質
第七十七章 塞璐瑙之製造
第一節 配和
第二節 調合
第三節 碾壓
第四節 壓榨
第五節 切斷
第六節 乾燥
第七節 修飾
第八節 賽璐瑙之染色及花紋
第七十八章 賽璐瑙之加工
第九十七章 賽璐瑙類似物質
第一節 醋酸纖維素可塑物質
醋酸纖維素之製造
醋酸纖維素之膠化
醋酸纖維素可塑物質之性質
第二節 卡那力斯
第三節 貝克來
第四節 波羅柏斯
第十五編 人造絲
第八十章 緒論
總說
沿革
性質
製法
第八十一章 人造絲製造法
第一節 硝酸纖維素制人造絲法
查敦禮氏法
黎禮爾氏法
費非爾氏法
第二節 銅銨纖維素制人造絲法
狄司普士斯氏法
鮑禮氏法
勃朗勒忒氏法
林克美雅氏法
許威左氏法
紡絲法
第三節 硫碳酸纖維素制人造絲法
硫碳酸纖維素
史同氏法
聯合人造絲製造公司之方法
米羅爾氏法
柯托達公司法
第四節 醋酸纖維素製造人造絲法
第五節 動物性人造絲
純動物膠絲
乾酪質絲
絲膠絲
第六節 人造絲之強力增加法
第十六編 醱酵總論
第八十二章 醱酵理論之歷史
第八十三章 酵素
第一節 酵素一般之性質
存在及化學的組成
酵素之化學的性質
酵素之物理的性質
酵素之生成
第二節 酵素之分類
第三節 釀酒工業之主要酵素
糖化酵素
酒化酵素
第八十四章 微生物
第一節 微生物之化學成分
第二節 營養物之需要
第三節 微生物之物理的影響
光之影響
溫度之影響
水與濕氣之影響
空氣或氧之影響
第四節 微生物之化學的影響
無機性殺菌劑
有機性殺菌劑
第八十五章 微生物各類
第一節 細菌
醋酸菌
乳酸菌
酪酸菌
第二節 霉
第三節 酵母
酵母之發育及繁殖
酒精醱酵
酵母中之酵素
酵母之化學成分
酵母之構造及其生活條件
酵母之種類
第八十六章 醱酵微生物純粹培養法
第一節 殺菌
第二節 培養料
液體培養料
固體培養料
第三節 純粹培養法
平面培養法
小點滴培養法
純粹酵母培養法
第十七編 麥酒
第八十七章 原料
第八十八章 麥芽之製造
第一節 浸漬
第二節 發芽
發芽時之變化
發芽裝置及方法
糖化能力
第三節 麥芽之乾燥
乾燥及炒燥之目的
炒燥法及裝置
炒燥時之變化
精製
第八十九章 麥芽汁製造法
第一節 麥芽之破碎
第二節 糖化法
煮出法
浸出法
第三節 清澄濾過
第四節 葎草花之加入及煮沸
第五節 冷卻
第六節 麥芽汁之成分
第九十章 醱酵
第一節 底面醱酵
設備
主醱酵
後醱酵
流出及濾過
第二節 表面醱酵
第九十一章 麥酒之成分
第九十二章 裝酒及殺菌
第十八編 葡萄酒及果酒
第九十三章 葡萄樹
第九十四章 葡萄汁之製法
第一節 葡萄之採取及壓榨
葡萄之採取
果梗之除去
葡萄之壓碎
壓碎葡萄之壓榨
第二節 葡萄汁之成分
第三節 葡萄汁之改良
減壓蒸發法
卡爾氏法
查彼托氏法
白迪阿提氏法
酒精混和法
第九十五章 葡萄汁醱酵法
第一節 白葡萄酒釀造法
第二節 紅葡萄酒釀造法
第九十六章 酒之貯藏及澄清
第九十七章 殺菌及裝瓶
第九十八掌 葡萄酒之種類
第一節 香檳酒
醱酵法
碳酸吹入法
第二節 甘味葡萄酒
由含有多量糖分葡萄之製造法
由人工的乾燥葡萄製造法
由濃縮葡萄汁之製造法
加酒精或蔗糖之方法
混合蔗糖於葡萄酒之方法
第九十九章 葡萄酒之成分
第一百章 果酒
第一節 蘋果酒
蘋果
製造法
蘋果酒之成分
第二節 他種果酒
莓酒(覆盆子酒)懸鈎酒
梨酒
枇杷酒
梅酒
杏酒及桃酒
溫朴酒,桑果酒,香蕉酒,柿酒,櫻桃酒
第三節 果酒之成分
第十九編 酒精及強性酒
第一百一章 原料
第一百二章 糖化法
第一節 麥芽製造法
第二節 原料之蒸煮法
馬鈴薯之蒸煮
玉蜀黍及其他殼類之蒸煮
第三節 糖化法
第一百三章 醪之醱酵
第一節 人工酵母或酵母培養液
第二節 一般醱酵法
第三節 連續的醱酵法
第一百四章 應用絲狀菌製造酒精法
第一百五章 糖蜜製酒精法
第一百六章 木材製造酒精法
第一百七章 酒精蒸餾法
第一節 總說
第二節 簡單蒸餾法
第三節 連續蒸餾法
第一百八章 酒精之精製法或精餾法
第一節 簡單精餾法
第二節 連續精餾法
第三節 混合蒸餾精餾法
第四節 絕對酒精
第一百九章 蒸餾殘渣
第一百十章 強性酒
第一節 白蘭地酒糖蜜酒及胡士克酒
第二節 燒酎及味淋
第三節 燒酒
高粱酒
紹興燒酒
第一百十一章 酒精之應用及變性
第一節 酒精之應用
飲料用酒精
工業用酒精
第二節 酒精之變性
第二十編 紹興酒
第一百十二章 原料



酒藥
第一百十三章 燒酒釀造法
第一節 制麴法
第二節 酒釀之製造
米之精白
米之浸漬
米之蒸熟
釀製法
第三節 釀酒法
米之調製
糖化及醱酵
酒液之榨取
殺菌,貯藏,及後熟
第四節 副產物
第二十一編 醬酒,醋,及調味粉
第一百十四章 日本醬油製造法
第一節 原料

大豆
小麥
食鹽
第二節 麴之製造
小麥之熱炒及破碎
大豆之蒸煮
大豆及小麥之混合
制麴
麴之性質及作用
第三節 醪之釀造法
第四節 壓榨
醱酵醪之壓榨
壓榨液之處理及醬油之成分
第一百十五章 中國舊式制醬制油
第一節 原料
第二節 制麴
第三節 制醪
第四節 壓榨
第一百十六章 醬油速釀法
第一節 溫釀法
第二節 梅野氏式速釀法
大豆之浸漬及蒸熟
制曲
釀醪
壓榨,完成,及成分
第三節 戊糖類式速釀法
第一百十七章 醋
第一節 總說
第二節 釀造法
英國釀醋法或速釀法
歐洲舊法
日本釀醋法
中國釀醋法
第三節 醋之成分
第一百十八章 調味粉
第一節 總說
第二節 製法
第二十二編 石油
第一百十九章 石油之根源
無機根源說
植物根源說
動物根源說(動植物根源說)
第一百二十章 石油之性狀
第一節 物理的性狀
色,臭,及螢光
粘度
比重
溶解法
光線屈折性
引火點
旋旋光性
比熱
發熱量
第二節 化學的性狀
空氣之作用
鹵素之作用
硫酸之作用
熱之作用
第一百二十一章 原油之元素的組成
第一百二十二章 原油之成分
原油之分類
原油烴
原油之含氧量及含氧物
原油中之氮化物及硫化物
原油中之無機物
第一百二十三章 原油採取法
手掘法
竹弓掘法
機械掘法
第一百二十四章 石油輸運法
簡單輸運法
油槽車輸運法
油槽船輸運法
輸送管輸運法
第一百二十五章 石油精製法(制油法)
第一節 總說
第二節 原油之分餾法
不連續蒸餾法
連續蒸餾法
分解蒸餾法
冷卻器
第三節 揮髮油
總說
揮髮油製造法
第四節 燈油
總說
硫酸洗滌
鹼溶液洗滌,水洗滌,及脫水
第五節 機械油
總說
機械油製造法
第六節 石蠟
總說
石蠟製造法
性狀及成分
第一百二十六章 石油各製品之用途
揮髮油
燈油
機械油
石蠟
柏油
重油
第二十三編 地瀝青及地蠟
第一百二十七章 地瀝青
第一節 地瀝青之意義及分類
第二節 地瀝青之成分及性狀
地瀝青之元素的組成
地瀝青之成分
地瀝青之性狀
第三節 地瀝青之應用
第一百二十八章 地蠟(封蠟)
總說
地蠟之精製(封蠟之製造)
封蠟之性狀
封蠟之應用
第二十四編 煤氣
第一百二十九章 緒論
第一節 煤氣製造之沿革
第二節 煤氣用煤炭
第三節 煤氣製造中之化學變化
第四節 煤氣製造之主產物及副產物
煤氣之成分
煤焦油之成分
氣液之成分
焦炭之成分
第五節 煤氣中之不純物
第一百三十章 乾餾法
第一節 碳化器及煤氣爐
水平式乾餾罐
傾斜式乾餾罐
直立式乾餾罐
發生爐
第二節 乾餾罐及煤氣爐之操作
第一百三十一章 煤氣之冷卻及精製
第一節 煤氣之冷卻
冷液槽
空氣冷卻裝置
冷水冷卻裝置
第二節 煤氣之吸引
第三節 煤氣之精製
焦油之除去
萘之除去
氮化物之除去
硫化物之除去
第一百三十二章 煤氣容器及煤氣計量器
煤氣容器
煤氣計量器
第二十五編 煤焦油
第一百三十三章 總論
第一節 煤焦油之成分
煤氣焦油
焦炭焦油
第二節 霉焦油之生成理論
第一百三十四章 煤焦油之脫水
第一百三十五章 煤焦油之蒸餾
第一節 蒸餾裝置
蒸餾釜
冷卻裝置
餾出物受器
貯藏器
第二節 蒸餾操作
第一百三十六章 焦油蒸餾生成物
第一節 輕油
總說
90%苯
溶劑萘油
第二節 中油
總說
石炭酸

第三節 木油或重油
第四節 蒽油
第五節 柏油
第二十六編 木材乾餾
第一百三十七章 木材
一般成分
纖維素
成分
第一百三十八章 熱對於木材之影響
第一百三十九章 木乾餾主要產物之性質
第一節 木氣
第二節 木炭
第三節 酸液
第四節 木焦油
第五節 各種主要產物之產量
第一百四十章 炭燒法
第一節 堆積炭燒法
第二節 窯爐炭燒法
第三節 乾餾罐炭燒法
水平式乾餾罐
直立式乾餾罐
鋸屑乾餾裝置
第一百四十一章 乾餾法
第一百四十二章 酸液之處理
第一節 醋酸製造法
酸液中和法
不中和蒸餾法
醋酸製造法
第二節 木精精製法
第一百四十三章 木焦油之處理
第一百四十四章 丙酮及主要醋酸鹽
丙酮
醋酸鋁
醋酸鉻
醋酸銅
醋酸鈣
醋酸亞鐵
木醋酸鐵
醋酸鐵
醋酸鈉
醋酸鉛
第二十七編 染料
第一百四十五章 緒論
第一節 染料之構造及理論
第二節 人造染料之歷史
第一百四十六章 天然染料
藍靛
洋蘇木
茜草
紅花
胭脂蟲
紅木
海草染料或蘚苔染料
石蕊染質
黃木
橡樹染料
澀木,桃皮,楊梅樹
薑黃(鬱金)
兒茶
第一百四十七章 人造染料
第一節 三苯基甲烷染料
薔薇苯胺染料
苯二甲酸染料
第二節 偶氮苯染料
鹼性及酸性偶氮菕染料
媒染染料
二胺染料
顯色染料
第三節 蒽染料
二羥蒽醌染料
三羥蒽醌染料
四羥,五羥,及六羥蒽醌染料
酸性茜精
茜精藍
雙蒽醌藍
第四節 藍靛及藍靛類染料
藍靛類染料
西巴紫類染料
紫靛類染料
硫靛猩紅類染料
西巴猩紅類染料
第五節 硫化染料
第六節 雜類
硝基染料
醌亞胺染料
喹啉類染料
第二十八編 染色法
第一百四十八章 染色及色之理論
染色之理論
色之理論
第一百四十九章 染料及染色用藥品
染料
染色用藥品
第一百五十章 精練及漂白
第一節 棉之精煉及漂白
棉紗之精練及漂白
棉布之精練及漂白
第二節 羊毛之精練及漂白
羊毛之洗滌
羊毛之精練
毛紗之精練
毛纖物之精練
羊毛製品之漂白
第三節 絲綢之精練及漂白
絲綢之精練
絲綢之漂白
第一百五十一章 浸染法
第一節 浸染用器械及一般操作法
染色之預備操作
染料之溶解
布匹之染色
紗之染色
疏鬆纖維之染色
洗滌
乾燥
第二節 直接染料浸染法
棉之染法
絲及羊毛之染法
顯色法
雙合染法
直接染料染色物之後處理法
硫化染料之染法
第三節 鹼性染料浸染法
木棉之染法
羊毛之染法
絲之染法
第四節 酸性染料浸染法
木棉之染法
羊毛之染法
絲之染法
第五節 煤染染料浸染法
木棉之染法
羊毛之染法
絲之染色法
茜精
染棉法
第六節 植物性染料浸染法
靛染法
洋蘇木染法
第七節 礦物性染料浸染法
鉻黃
鉻橙
錳褐
鐵黃
土褐色
普魯士藍
第八節 雜屬染料浸染法
氧化染料
不溶性偶氮苯染料或冰染料
第一百五十二章 印染法
第一節 印染用器械及染糊
印染用器械及其用法
染糊
第二節 印染之方法
直接印染法
拔染法
防染法
型染法
第二十九編 墨及墨水
第一百五十三章 墨及墨水之分類
第一百五十四章 書寫用墨及墨水
第一節 書寫用墨及墨水之歷史
第二節 墨及墨汁
墨之製造法
墨汁製造法
第三節 墨水之化學
生成墨水物質之組成
鐵與鞣酸之化合物(鞣酸鐵)
第四節 製造墨水用之鞣酸原料
鞣酸(鞣精)
沒食子鞣酸
五倍子

黃櫨
地費地費
洋訶子
槲椀
槲皮
沒食子酸
第五節 黑色墨水
總說
製造法
第六節 有色墨水
紅色墨水
藍色墨水
紫色墨水
黃色墨水
綠色墨水
第七節 書寫用墨水墨汁及墨之必要條件
第一百五十五章 印刷墨
第一節 印刷墨之歷史
第二節 印刷墨之製法
總說
印刷墨用假漆之一般製法
印刷墨用假漆之種類及品質
媒煙或其他顏料與假漆之混和及研磨
第一百五十六章 複寫墨水
第一節 直接複寫墨水
第二節 間接複寫墨水[膠版墨水]
第一百五十七章 標記墨水
第三十編 工業用有機化學藥品
第一百五十八章 有機性溶劑
第一節 乙醚
總說
性狀
用途
製造法
精製法
第二節 氯仿
總說
性狀及用途
製造法
第三節 二硫化碳
總說
性狀及用途
製造法
精製法
第四節 四氯化碳及乙炔之氯素衍生物
四氯化碳
四氯乙烷
第一百五十九章 消毒劑及防腐劑
第一節 甲醛液
總說
性狀及用途
製造法
第二節 水楊酸
總說
性狀及用途
製造法
第一百六十章 有機酸及有機鹽
第一節 酒石酸
總說
性狀及用途
製造法
第二節 草酸
總說
性狀及用途
製造法
第三節 檸檬酸
性狀及用途
製造法
第四節 醋酐
總說
製造法
用途
第五節 蟻酸
總說
性狀及用途
製造法
第六節 乳酸
總說
粗製乳酸法
精製乳酸法
乳酸之性狀及應用
第七節 安息香酸
總說
製造法
性狀及應用
第八節 酒石,吐酒石及羅息爾鹽
酒石
吐酒石
羅息爾鹽

Language Chinese
Publication date 民國24[1935]
Source
institution QS:P195,Q732353
(民國時期文獻 民國圖書)
主題
InfoField
有機化學
中圖分類
InfoField
TQ2
載體形態
InfoField
881頁

Licensing

[edit]
This image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because it is a mere mechanical scan or photocopy of a public domain original, or – from the available evidence – is so similar to such a scan or photocopy that no copyright protection can be expected to arise. The original itself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for the following reason:
Public domain
This image is now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hina because its term of copyright has expired.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ith legal jurisdiction in the mainland only, excluding Hong Kong and Macao), amended November 11, 2020, Works of legal persons or organizations without legal personality, or service works, or audiovisual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For photography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whose copyright protection period expires before June 1, 2021 belong to the public domain. All other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Republic of China (currently with jurisdiction in Taiwan, Penghu, Kinmen, Matsu, etc.), all photographs and cinematographic works, and all works whose copyright holder is a juristic person,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and all other applicable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Important note: Works of foreign (non-U.S.) origin must be out of copyright or freely licensed in both their home country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order to be accepted on Commons. Works of Chinese origin that have entered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S. due to certain circumstances (such as publication in noncompliance with U.S. copyright formalities) may have had their U.S. copyright restored under the Uruguay Round Agreements Act (URAA) if the work was under copyright in its country of origin on the date that the URAA took effect in that country. (For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1996. For the Republic of China (ROC),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2002.[1])
To uploader: Please provide where the image was first published and who created it or held its copyright.

You must also include a United States public domain tag to indicate why this work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nited States. Note that this work might not be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ountries that do not apply the rule of the shorter term and have copyright terms longer than life of the author plus 50 years. In particular, Mexico is 100 years, Jamaica is 95 years, Colombia is 80 years, Guatemala and Samoa are 75 years, Switzerland and the United States are 70 years, and Venezuela is 60 years.


čeština  Deutsch  English  português  română  slovenščina  Tagalog  Tiếng Việt  македонски  русский  മലയാളം  ไทย  한국어  日本語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



This tag is designed for use where there may be a need to assert that any enhancements (eg brightness, contrast, colour-matching, sharpening) are in themselves insufficiently creative to generate a new copyright. It can be used where it is unknown whether any enhancements have been made, as well as when the enhancements are clear but insufficient. For known raw unenhanced scans you can use an appropriate {{PD-old}} tag instead. For usag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scan tag.


Note: This tag applies to scans and photocopies only. For photographs of public domain originals taken from afar, {{PD-Art}} may be applicabl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Art tag.

File history

Click on a date/time to view the file as it appeared at that time.

Date/TimeThumbnailDimensionsUserComment
current21:04, 10 June 2023Thumbnail for version as of 21:04, 10 June 2023860 × 1,104, 918 pages (29.61 MB)PencakeBot (talk | contribs)Upload 有機化學工業 (1/1) by 李喬苹著 (batch task; nlc:data_416,09jh000175,38336; 民國圖書.4; 有機化學工業)

The following page uses this file:

Meta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