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NLC416-08jh016077-38621 棉作學.pdf

From Wikimedia Commons, the free media repository
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search
Go to page
next page →
next page →
next page →

Original file(841 × 1,118 pixels, file size: 17.72 MB, MIME type: application/pdf, 568 pages)

Captions

Captions

Add a one-line explanation of what this file represents

Summary

[edit]
棉作學   (Wikidata search (Cirrus search) Wikidata query (SPARQL)  Create new Wikidata item based on this file)
Author
孫逢吉編著
image of artwork listed in title parameter on this page
Title
棉作學
Publisher
國立編譯館
Description

目錄
第一章 世界之棉業
第一節 棉之重要性與世界棉產
第二節 世界各國植棉簡史與棉業概況
第一目 印度
第二目 中國
第三目 韓國日本與南洋
第四目 西部亞洲
第五目 非洲
第六目 歐洲
第七目 美洲
第三節 我國古代植棉史
第一目 我國古代棉之名稱與形態之記載
第二目 外國關於我國植棉之記載
第三目 歷代關於植棉之褒獎
第四節 近代植棉事業之提倡與改進
四五節 我國棉區分布與棉產估計
第六節 我國紡織業之沿革與現狀
第二章 棉之形態
第一節 棉根形態
第一目 主根
第二目 旁根
第三目 美國陸地棉之根系
第四目 幼苗之根系生長
第二節 株式與莖枝之形態
第一目 生長習性
第二目 主莖
第三目 幼莖
第四目 節簡
第五目 株式
第六目 分枝
第七目 莖色
第八目 毛
第三節 棉葉之形態
第一目 子葉
第二目 葉序
第三目 真葉概狀
第四目 葉之變異
第五目 葉測量法
第六目 葉顏色
第七目 葉之毛絨
第八目 葉之解剖
第四節 棉花之形態
第一目 花柄
第二目 苞葉
第三目 花萼
第四目 花瓣
第五目 雄蕊
第六目 雌蕊
第七目 各種棉花之區別
第五節 棉鈴之形態
第一目 鈴之各部
第二目 鈴之形狀
第三目 鈴之顏色
第四目 鈴面之平凹
第五目 棉鈴室數
第六目 鈴之大小
第七目 鈴之變異
第六節 棉籽之形態
第一目 熟籽與雛籽
第二目 形狀
第三目 光毛
第四目 大小輕重
第五目 子指
第六目 棉籽之構造
第七目 棉籽種皮之脈紋
第七節 棉之腺體
第一目 密腺
第二目 油腺
第三章 棉之生理
第一節 發芽與幼苗
第一目 棉籽之壽命
第二目 發芽與溫度
第三目 發芽與水分
第四目 田間發芽之實況
第五目 出土之棉苗
第二節 水之關係
第一目 水之吸收
第二目 蒸騰作用
第三目 水與乾物質之生成
第四目 水分供給對於開花結果之影響
第五目 降雨對傳粉與受精之影響
第六目 棉珠各期之生長與水分
第三節 溫度之關係
第一目 溫度與生長
第二目 溫度與現蕾開花
第三目 細胞組織之溫度
第四節 光線之關係
第一目 日光與生長
第二目 光合作用
第三目 棉之光期性
第四目 棉之促短生長
第五節 土壤之關係
第六節 養液運行之生理作用
第七節 棉之生育期
第八節 脫落
第一目 脫落之機關
第二目 脫落之由於傷害者
第三目 正常脫落
第四目 脫落之原因
第九節 棉之生殖
第一目 花之發育
第二目 雌精子體之發育
第三目 雄精子體之發育
第四目 棉之染色體
第五目 開花傳粉與授精
第六目 棉鈴之發育
第七目 棉籽之發育
第八目 棉之早熟性與開鈴曲線
第九目 抗風雨性
第四章 棉之纖維
第一節 棉纖維之發育
第一目 伸長時期
第二目 加厚時期
第二節 棉纖維之形態構造與類別
第三節 環境對棉纖維之影響
第一目 水分
第二目 土壤
第三目 肥料
第四節 棉纖維之紡紗品質
第一目 纖維長度
第二目 棉纖維長度之整齊度
第三目 棉纖維之細度
第四目 棉纖維之強度
第五目 棉纖維之拈曲數
第六目 不同棉種棉纖維之紡紗品質
第七目 棉纖維之色澤及發育狀態
第五節 棉纖維在棉籽上之分布
第六節 衣分衣指
第五章 棉之分類與品種
第一節 棉之分類系統
第一目 科
第二目 屬
第三目 種
第二節 栽培棉種相互間之關係與來源
第三節 栽培棉之品種
第一目 棉作栽培品種之定義及由來
第二目 中國現今所有之棉種
第四節 美國陸地棉品種之分類
第五節 美棉重要品種性狀記載及來源
第六節 中棉品種分類
第七節 中棉重要品種性狀記載及來源
第六章 棉之遺傳性與相關性
第一節 棉之遺傳性
第一目 總論
第二目 全株性狀
第三目 葉之性狀
第四目 花之性狀
第五目 鈴之性狀
第六目 纖維性狀
第七目 棉籽性狀
第八目 生理之性質
第九目 棉屬遺傳因基總表
第二節 棉之聯繫遺傳
第三節 棉之相關性狀
第一目 美國陸地棉之相關性
第二目 埃及棉之相關性
第三目 亞洲棉之相關性
第四目 因基聯繫之相關性總結
第七章 棉作育種
第一節 棉作育種之歷史
第二節 育種之目的
第三節 棉作育種方法總論
第四節 棉作選擇育種法
第一目 混合選良法
第二目 單本選擇法
第三目 棉作育種田間試驗之規劃
第四目 棉作育種室內考種論
第五節 棉作雜交育種法
第一目 棉屬異種雜交之限度
第二目 棉作人工交配之技術
第三目 棉屬種間雜種之生理的培養法
第四目 親本選擇與後裔處理
第五目 自交方法及自交影響
第六目 棉花自然脫落對於工人雜交與自交結鈴百分率之影響及其補救辦法
第七目 棉之雜交旺勢
第八目 雜交育種之取材及成效
第九目 棉作雜交育種無性繁殖法
第十目 種間雜種染色體數加倍法及其成就
第六節 棉作回交育種法
第一目 回交育種之原理
第二目 棉作回交育種之實例
第七節 棉作風土馴化
第八章 棉之氣候與土壤
第一節 氣候因子對於棉珠各期發育之關係
第一目 溫度
第二目 生長季及發育單位
第三目 雨水
第二節 我國棉區之氣候
第一目 中國現今棉區之分布
第二目 中國棉區氣象紀錄
第三目 棉產與氣候之關係
第四目 長江黃河兩流域氣候之比較
第五目 宜棉之氣候
第三節 我國棉區之土壤
第一目 黃河流域
第二目 長江流域
第三目 全國棉區土壤分析結果
第三節 我國西部推廣植棉之限度
第一目 甘肅省
第二目 四川省
第三目 貴州省
第四目 廣西省
第五目 雲南省
第五節 鹽鹼土改良與植棉
第一目 中國鹽鹼土之分布與植棉之關係
第二目 棉之耐鹼性
第三目 鹽鹼土改良方法及實例
第四目 江蘇濱海鹽墾區植棉實況

Language Chinese
Publication date 民國37[1948]
Source
institution QS:P195,Q732353
(民國時期文獻 民國圖書)
主題
InfoField
棉花
中圖分類
InfoField
S562
載體形態
InfoField
547頁

Licensing

[edit]
This image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because it is a mere mechanical scan or photocopy of a public domain original, or – from the available evidence – is so similar to such a scan or photocopy that no copyright protection can be expected to arise. The original itself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for the following reason:
Public domain
This image is now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hina because its term of copyright has expired.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ith legal jurisdiction in the mainland only, excluding Hong Kong and Macao), amended November 11, 2020, Works of legal persons or organizations without legal personality, or service works, or audiovisual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For photography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whose copyright protection period expires before June 1, 2021 belong to the public domain. All other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Republic of China (currently with jurisdiction in Taiwan, Penghu, Kinmen, Matsu, etc.), all photographs and cinematographic works, and all works whose copyright holder is a juristic person,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and all other applicable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Important note: Works of foreign (non-U.S.) origin must be out of copyright or freely licensed in both their home country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order to be accepted on Commons. Works of Chinese origin that have entered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S. due to certain circumstances (such as publication in noncompliance with U.S. copyright formalities) may have had their U.S. copyright restored under the Uruguay Round Agreements Act (URAA) if the work was under copyright in its country of origin on the date that the URAA took effect in that country. (For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1996. For the Republic of China (ROC),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2002.[1])
To uploader: Please provide where the image was first published and who created it or held its copyright.

You must also include a United States public domain tag to indicate why this work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nited States. Note that this work might not be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ountries that do not apply the rule of the shorter term and have copyright terms longer than life of the author plus 50 years. In particular, Mexico is 100 years, Jamaica is 95 years, Colombia is 80 years, Guatemala and Samoa are 75 years, Switzerland and the United States are 70 years, and Venezuela is 60 years.


čeština  Deutsch  English  português  română  slovenščina  Tagalog  Tiếng Việt  македонски  русский  മലയാളം  ไทย  한국어  日本語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



This tag is designed for use where there may be a need to assert that any enhancements (eg brightness, contrast, colour-matching, sharpening) are in themselves insufficiently creative to generate a new copyright. It can be used where it is unknown whether any enhancements have been made, as well as when the enhancements are clear but insufficient. For known raw unenhanced scans you can use an appropriate {{PD-old}} tag instead. For usag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scan tag.


Note: This tag applies to scans and photocopies only. For photographs of public domain originals taken from afar, {{PD-Art}} may be applicabl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Art tag.

File history

Click on a date/time to view the file as it appeared at that time.

Date/TimeThumbnailDimensionsUserComment
current20:30, 10 June 2023Thumbnail for version as of 20:30, 10 June 2023841 × 1,118, 568 pages (17.72 MB)PencakeBot (talk | contribs)Upload 棉作學 (1/1) by 孫逢吉編著 (batch task; nlc:data_416,08jh016077,38621; 民國圖書.4; 棉作學)

The following page uses this file:

Meta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