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NLC416-08jh013657-32385 天象談話.pdf

From Wikimedia Commons, the free media repository
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search
Go to page
next page →
next page →
next page →

Original file(2,875 × 4,362 pixels, file size: 12.6 MB, MIME type: application/pdf, 416 pages)

Captions

Captions

Add a one-line explanation of what this file represents

Summary

[edit]
天象談話   (Wikidata search (Cirrus search) Wikidata query (SPARQL)  Create new Wikidata item based on this file)
Author
〔法〕法布爾(J.H.Fabre)著
image of artwork listed in title parameter on this page
Title
天象談話
Publisher
商務印書館[發行者]
Description

分25課,講述各種行星、恆星、地球大氣以及幾何學等知識

目錄
譯者序
第一課 幾何學
1 用幾何學量天。
2 角。
3 垂直線和斜線。
3 銳角,鈍角,直角。
4 圓周,半徑,直徑,弧。
4 圓周的分度。
5 量角器。
5 測量角度。
5 經緯儀
6 多邊形外角的總和。
6 實驗證明和理論證明。
7 三角形。
7 三角形三角的總和。
8 各種不同的三角形。
8 三角形內兩銳角的總和。
第二課 測量地球
1 地球的圓形,地平線。
2 一架鐘的圓周。
3 測量地球的圓周。
4 測量地球的圓周。
5 測量地球的圓周。
4 鉛垂線。
6 切只蘋果;球形的最大圈和最小圈。
7 地球的最大圈。
7 徒步的旅行。
7 雲采翻山越嶺的疾駛。
8 世界最高峰和一粒沙。
8 海洋上的疾行。
8 大氣的厚和桃子上的毛。
9 地球的圓形並不因表面的不平而有影響。
9 關於地球的一些數值。
第三課 地球是怎樣稱的
1 物體的下落。
1 引力。
1 鉛垂線向近山處偏斜。
2 卡汾迪士秤。
3 落體自己向地心落去
3 一輛雙馬車
4 吸力的大小和質量成正比。
5 和距離的平方成反比。
6 這條定律的圖解。
7 物體的中心和吸力的集中。
8 牛頓
8 質量的比較歸成下落距離的比較。
9 地球的質量。
9 原理的槓桿。
第四課 地球的旋轉
1 什麼是下落?
1 地球為何不下落。
2 天空的視轉。
2 在火車裡所生的幻像。
3 腳向上有12小時。
3 為什麼我們不掉下去。
4 地球的速度和一粒子彈的速度。
4 蚊蟲翅膀的搏動力量。
4 地球不動所起的奇異結果。
4 永遠的經濟學。
5 擺。
5 擺的擺動面不變。
6 場車的輪。
6 由擺證明地球自轉。
7 由貿易風證明地球自轉
8 地球自轉的奇景。
第五課 離心力和慣性
1 軸和兩極。
1 赤道和緯圈。
2 一杯水顛倒不會潑出來。
2 一根線被旋轉甩斷
2 離心力。
3 油球。
3 液體球旋轉時的變形。
4 兩極的扁平和赤道的膨脹。
4 地球的液體狀況。
5 離心力和地球吸力間的抗爭。
6 一個沒有萬物引力的世界。
7 一個死的不動的地球。
8 路旁的石子。
9 物體的慣性。
10 一個在轉動的輪子。
10 地球的機械能力會消失嗎。
10 它那不變更的自轉運動。
第六課 天球兩極和緯度
1 天球在地軸上的視轉。
1 天極。
2 北極星和大熊星座。
3 怎樣尋找北極星。
3 水蛇星座。
4 兩極的名稱。
4 四個方向點。
4 各種方向的方法。
5 物體的視面積和距離的關係。
6 恆星距離的最初觀念。
7 在地球上不同地點所見的北極星。
8 天極和天頂的距離,和天極離地的高。
9 測量世界的器具。
10 平行線和同位角。
10 實驗證明。
10 極與天頂的距離和地理測量。
11 怎樣尋求緯度。
11 地球儀的構造法。
11 街道和門牌號數。
第七課 時辰和經度
1 太陽的視轉。
2 正午和子午線。
2 地球上的時計和不會錯誤的天空之鐘。
3 時表的正確和子午線
3 荒島上的時辰。
4 太陽的高低和影子的長短。
4 影子在正午時最短。
4 怎樣定正午。
5 二十四時子午線。
6 地球上二十四小時的連續。
7 零時子午線。
8 計時鐘。
8 地球子午線終結。
9 經度和緯度。
10 順着子午線的環球遊行一周記。
10 一定時刻內的世界各地的時間。
11 一定時刻內的世界各地的時間。
12 一定時刻內的世界各地的時間。
12 地球工廠的活動。
第八課 大氣的照耀
1 在早晨,中午,和夜晚時的太陽。
2 一間有灰塵的暗室內的光線。
3 空氣是日光的散布者。
3 折射光和漫射光。
4 正午時的星空。
4 光天化日下赤熱的煤。
4 為什麼白天我們看不見星。
5 天空是再也不會荒寂的。
5 白天裡在高山上或正當日蝕時所見的星。
6 煙囪和天文望遠鏡。
7 黑夜天空是充滿着光的。
7 我們為什麼看不見這個光?
8 一個無盡頭的白日。
8 在陽光中的地球。
9 朦朧影。
9 由晨昏朦影期的長短所推知的大氣高度。
9 空間的深淵。
第九課 大氣的折射作用
1 大氣對於太陽的溫度和光亮的影響。
2 傾斜對於陽光力量的影響。
3 為什麼太陽在地平線上大些。
3 在煙霧中的燈
4 距離的估計。
4 把距離欺騙你的,也把大小欺騙了你。
5 太陽沒有真正起山就可以看見了。
6 水盆和銅元。
7 眼睛的教育。
7 在光線末端所見的物體。
7 折斷的棍子。
8 空氣密度的分布。
9 大氣的折射作用。
9 恆星位置的變動。
9 為什麼太陽在地平線上變成橢圓。
不可達到的距離
1 到月球旅行去。
1 再學幾何學。
2 一付頭的圓畫。
2 相似的條件。
3 墨水漬和相似形。
3 不需要完整的樣子來畫一個相似的幾何圖形。
4 運用相似形的原理來測量不可達到的距離。
4 河那邊的塔。
5 角直徑。
5 怎樣測量一座不能近身的塔的真直徑。
6 測量從地球到月球的距離。
7 測量從地球到月球的距離。
8 關於那個距離的一些比較。
8 月球的角直徑和真直徑。
8 它的圓周和體積。
第十課 月球旅行
1 從氣球上掉下來。
2 渡過大氣。
3 空虛的空間。
4 引力的極限。
5 旅行者頭向地的下落。
5 從10,000千米高空墜下。
6 月球的表面重力。
7 月球的表面重力。
8 火山的底部。
8 月球風景一覽。
9 月球山嶽的形狀和大小。
10 比尼牛斯山的希斯環形山和月球的噴火口。
11 怎樣測量月球山嶽的高度。
12 泰可環形山。
12 條紋和月谷。
13 月球上的晝夜。
14 月掩星。
15 大氣的缺乏。
16 水的缺乏。
16 所謂海的地方。
16 地球生物不能在月球上生存。
16 溫度的極端變化。
17 天文鏡所告訴我們的。
18 羅塞伯爵的天文鏡。
18 一個800米高的巨漢的眼睛。
第十二課 月球上所見的地球
1 地球縮小到一個大月亮。
1 一雙手大的法蘭西。
2 發亮的阿爾卑斯山山頂。
2 奧分涅山的噴火口。
2 兩極的雪。
2 赤道的雲帶。
3 地球的光。
3 月夜的光明。
4 灰紅光。
4 地球為什麼發光。
5 月球上有一半永遠看不見地球。
6 實驗證明。
7 月球的大鐘。
7 地球的位相。
第十三課 月球的位相
1 一位幾何學家在園中的沉思。
2 一顆炮彈的下落。
3 月球像顆子彈下落。
4 月球下落的原因。
4 牛頓的解釋。
5 牛頓的解釋。
5 在不變的軌道上走的天球炮彈。
6 月球的速度。
6 月球的真動怎樣確定。
6 角速率和恆星周期。
7 位相。
7 新月和望月。
8 蛾眉月和灰紅光。
8 上弦。
9 望月和新地。
9 下弦。
10 太陰月。
11 朔望周期。
11 地球繞日公轉的證據。
第十四課 月蝕和日蝕
1 光和影子。
2 地球的影錐。半影和全影。
3 月蝕和日蝕發生的條件。
3 為什麼每個太陰月中不有一次日月蝕。
4 月偏蝕和月全蝕。
5 月被蝕時月面的紅色。
6 地影的圓形證明地球是圓的。
6 月蝕是各地同時發生的。
7 日蝕必需的條件。
8 一塊黑板做日蝕的實驗。
9 日的全蝕,偏蝕和環蝕。
9 日蝕是各地依次發生的。
9 月影在地球上的大小。
10 月全蝕時的主要現象。
11 日月蝕的預告。難犯的天空定律。
11 卡爾迪人的周期。
12 月蝕和日蝕的次數。
12 前世紀的日全蝕。
第十五課 太陽
1 地球的半徑和太陽的距離。
2 塞摩島的阿利斯達基法。
3 金星凌日法。
4 太陽的距離。一個350年的旅行。
4 太陽的體積。一粒麥子和140升。
5 太陽怎樣稱的。
6 地球的下落。
7 四輪馬車上日神的馬,和太陽所負的重。
7 一列非常的馬隊。
8 太陽的表面重力。一個人被他自己的重量壓服了。
9 太陽的小密度。
9 太陽黑斑和太陽自轉。
10 太陽的氣體包圍。太陽上的颶風。
11 三菱鏡的偏光作用。
12 光色的分散。
12 太陽的光譜。
13 光譜線。
13 太陽光沒有完全的達到我們。
14 白熱球的安全光。
14 金屬汽的火焰的影響。
15 太陽的表面組織。
15 它的化學成份。
第十六課 一年和四季
1 地球的運行。
2 怎樣畫橢圓。
3 地球的軌道。近日點和遠日點。
4 太陽日和恆星日。
5 太陽日比恆星日長。
5 天空是一季一季的更新着。
5 太陽年和恆星年。
6 太陽日的變化。
6 地球以不等的速率運行。
7 輪盤和鉛塊的實驗。
8 平均太陽日。
9 地軸和它自己保持平行的地位。
9 地軸的傾斜和四季。
10 夏至的晝夜。
11 晝夜不等的原因。
12 晝夜不等的原因。
11 兩極地方的晝夜。
12 兩極地方的晝夜。
11 北極圈。
12 南極圈。
13 陽光傾斜的影響。
13 夏與冬。
14 北回歸線。
15 冬至的晝夜。
15 南回歸線。
16 春分和秋分。
17 四季的時期不等。
17 由赤道到級各地的最長白晝。
18 五帶。
19 陀螺和地球的圓錐形旋轉。
19 26,000年的大周期。
19 12,000年後的北極星。
第十七課 曆書
1 月曆
1 含糊的埃及年和它的不便。
1 狼星周期。
2 儒略氏的改正。
2 尋求閏年的方法。
3 紛亂年。
3 縮短的二月。
3 羅馬古歷。
3 算學的錯誤和致祭島。
4 格里氏的改正。
4 世紀年閏年的方法。
4 俄羅斯和希臘的曆書。
5 月份。
5 一些奇論。
6 手的曆法。
7 星期七日的名稱,迷信的錯誤。
8 固定和不固定的假日。
8 怎樣決定復活節。
9 一年的第一天。
9 羅馬建國紀元,基督紀元,回教紀元。
太陽系
1 行星和衛星。
1 行星這字的由來。
1 恆星。
2 行星的分布。
3 行星的距離。
3 載着我們走的四輪車,以每小時110,000千米的速度走。
3 幾何學上最大的底邊。
4 波特定律。
5 海王星的距離和希臘詩人的鐵砧。
6 行星的體積。
6 太陽領導行星的威權。
7 太陽系的想象圖。
7 磨刀石和芝麻子。
8 有衛星的行星是怎樣稱的。
8 全體行星和太陽的質量。
9 行星的密度。
9 在水上浮動的球。
10 行星年和行星日。
第十九課 行星
1 行星的分類。
2 內行星和它們的位相。
3 外行星沒有位相。
4 水墨,水星上所見的太陽,水星的大氣,水星的四季。
5 啟明之星,金星;它的大氣。
6 地軸的傾斜和季候的影響。
7 金星的四季。
8 地球走錯路和生命條件的變更。
8 地軸穩定不變。
9 火星;它的色澤,它的洲洋。
10 火星的極冠。
10 從空間中所見的地球極地的雪。
11 火星極地的雪。
12 火星上所見的太陽。
12 火星被照耀的大氣。
12 極類似地球的行星。
第二十課 行星(續)
1 小行星;它們的數目。極小世界。
1 一個破碎的行星。
2 前二十個小行星的名字。
3 木星和它的形態。
3 木星上所見的地球和太陽。
3 木星年。
4 木星自轉的速度和極地的扁平。
4 兩極扁平和自轉速度的關係。
4 太陽,月球,和各行星上不易感到的兩極扁平。
5 木星的四季和晝夜。一個永久的春季。
5 雲帶和貿易風。
6 木星的月亮。木星蝕。
7 羅墨和光行速度的發現。
8 土星和它的形態。
8 土星上所見的地球和太陽。
8 土星年。它的四季。
9 土星的月亮和它的環。
9 土星上所見的環。
9 土星之夜。
第二十一課 行星(完)
1 天王星:它的發現,它的年,它的四季,它的衛星。
2 行星互相的吸引。
3 天王星的攝動。
3 一個由理論推知的行星。
3 計算之眼和海王星的發現。
4 海王星:它的距離,它的年,它的質量。
4 太陽縮成一顆小星。
4 太陽領域的邊境。
5 天體礦物學。
6 流星。星不能從天上落下。
7 八月十號和十一月十二號。
7 聖勞倫士的眼淚。
7 流星雨。
8 隕石,它們的體積和速度。
9 隕石群和隕石環。
9 誤入我們大氣中的小行星。
10 隕石的爆炸和下落。
10 125,000千克的天體石子。
10 在地球以外的物質。
第二十二課 彗星
1 彗星:它們的軌道和方向。
2 彗星的像貌。尾巴的形成。
3 1843年的彗星。它的大尾巴。
3 彗星頭的大小。
4 彗星物質。它和星光的透過。它沒有折射作用。
5 彗星在行星附近時所受的攝動。
5 走到木星系的拉克塞爾彗星(lsxell's comet)。
5 彗星的微弱質量。
6 愚笨不智的恐怖和迷信。
6 地球和彗星衝突的可能性。
6 年曆的修訂。
7 蜘蛛網和從投石器拋出的石頭。
7 不必惶懼。
8 軌道不想接的彗星,和周期彗星。
8 哈雷彗星(halley's comet)。
8 克勒魯(clairout)的計算。
8 理論和事實奇妙的一致。
9 比拉彗星(biela's comet)。
9 愛因克彗星(encke's comet)和水星的質量。
9 彗星的數目。
第二十三課 恆星
1 恆星。星光的閃動。
2 測量恆星的距離。
3 恆星距離和光的速度。
3 恆星毀滅後和它發出的光。
4 恆星的區域和大球。
4 在恆星界線里所見的地球軌道。
4 太陽縮小到一個小點,縮到看不見了。
4 只被北極星照耀的地球。
4 恆星星光的本源。
5 小到不能測量的恆星角直徑。
5 在望遠鏡中所見的恆星。
6 地球軌道都容不下的恆星。
6 參宿四的大小。
6 恆星是和我們自己的太陽一樣的太陽。
7 恆星的分類。
7 一等星的星錄。
8 肉眼所見和用望遠鏡所見的星的數目。
9 恆星的運動。
9 所謂恆星的速度。
9 太陽系向武仙星座移動。
9 將來的天空。
第二十四課 恆星(完)
1 聚星
1 太陽饒太陽公轉。
2 聚星的色澤。
2 多種顏色的白天。
2 單星的顏色。
3 周期變星。
3 鯨魚座的蒭藳增二和天舟第七星。
3 變星和將消失的太陽。
4 新星。
4 1572,1604,等等年的新星。
4 再出現的恆星。
5 我們國家的星空。
6 拱極星座。
7 尋找主要星座的方法。
8 冬季的星座。
9 夏季的星座。
第二十五課 星雲
1 銀河
1 銀河的形狀和位置。
2 赫瑟爾的銀河研究。
3 由一場霧所生的現象。霧氣沉沉的地平線。
4 太陽們做成的磨刀石。銀河的解說。
5 測量天球。
9 我們的星雲的形狀和大小,它們的距離。
9 光走百萬年的旅行。
9 不可分解的星雲。
9 製造太陽的工廠。
插圖目錄
第一圖 角
第二圖 相等角
第三圖 銳角和鈍角
第四圖 直角
第五圖 圓
第六圖 圓的畫分
第七圖 量角器
第八圖 經緯儀
第九圖 多邊形
第十圖 外角
第十一圖 外角的總和
第十二圖 三角形
第十三圖 三角形的外角
第十四圖 內角的總和
第十五圖 等邊三角形
第十六圖 等腰三角形
第十七圖 直角三角形
第十八圖 測量地球
第十九圖 切線
第二十圖 測量引力
第二十一圖 平方的反比定律
第二十二圖 佛科擺
第二十三圖 擺和輪
第二十四圖 靜止的液體球
第二十五圖 旋轉的液體球
第二十六圖 大熊星座和小座星座
第二十七圖 恆星的地平緯度
第二十八圖 天頂距
第二十九圖 緯圈
第三十圖 同位角
第三十一圖 緯度
第三十二圖 影子所示太陽的高度
第三十三圖 被照耀的半球
第三十四圖 緯度
第三十五圖 地球的影子
第三十六圖 晨昏朦朧的解釋
第三十七圖 在地平線上和當頂的太陽
第三十八圖 光的折射作用
第三十九圖 折射作用所見的物體
第四十圖 彎曲的棍子
第四十一圖 大氣的折射作用
第四十二圖 要縮小的樣子
第四十三圖 長度依比例縮小
第四十四圖 縮小一半的圓
第四十五圖 測量不可近身的物體的距離
第四十六圖 測量不可近身的物體的距離
第四十七圖 測量不可近身的物體的距離
第四十八圖 測量不可近身的物體的距離
第四十九圖 測量不可近身的物體的大小
第五十圖 測量不可近身的物體的大小
第五十一圖 測量不可近身的物體的大小
第五十二圖 測量月球的距離
第五十三圖 測量月球的距離
第五十四圖 炮彈的軌道
第五十五圖 月球在它的軌道上下落
第五十六圖 月球的位相
第五十七圖 朔望周期
第五十八圖 地球的影錐
第五十九圖 半影和全影
第六十圖 月蝕
第六十一圖 阿里斯達基法
第六十二圖 三菱鏡的折射作用
第六十三圖 太陽的光譜
第六十四圖 光譜線
第六十五圖 橢圓形
第六十六圖 恆星日
第六十七圖 四季
第六十八圖 六月二十二日的地球
第六十九圖 十二月二十三日的地球
第七十圖 抽陀螺
第七十一圖 內行星
第七十二圖 在夏至時的金星
第七十三圖 光行速度:羅墨方法
第七十四圖 測量恆星的距離
銅圖目錄
行星大小的比較圖
第一圖 北半球的星
第二圖 南半球的星
第三圖 天空的方位(自下向上看)
第四圖 月球風景
第五圖 月球山脈
第六圖 月球環形山
第七圖 哥白尼和刻白爾的亮光
第八圖 泰可的光暈
第九圖 上弦的月亮
第十圖 巴黎天文台的大望遠鏡
第十一圖 1905年8月30日的月蝕
第十二圖 一個150,000千米寬的大黑子
第十三圖 太陽和行星
第十四圖 太陽系
第十五圖 火星的兩半球
第十六圖 1910年的哈雷彗星
第十七圖 仙女星座大星雲
第十八圖 彗星和星雲

Language Chinese
Publication date 民國26[1937]
Source
institution QS:P195,Q732353
(民國時期文獻 民國圖書)
主題
InfoField
天文學
中圖分類
InfoField
P1-49
載體形態
InfoField
374頁

Licensing

[edit]
This image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because it is a mere mechanical scan or photocopy of a public domain original, or – from the available evidence – is so similar to such a scan or photocopy that no copyright protection can be expected to arise. The original itself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for the following reason:
Public domain
This image is now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hina because its term of copyright has expired.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ith legal jurisdiction in the mainland only, excluding Hong Kong and Macao), amended November 11, 2020, Works of legal persons or organizations without legal personality, or service works, or audiovisual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For photography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whose copyright protection period expires before June 1, 2021 belong to the public domain. All other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Republic of China (currently with jurisdiction in Taiwan, Penghu, Kinmen, Matsu, etc.), all photographs and cinematographic works, and all works whose copyright holder is a juristic person,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and all other applicable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Important note: Works of foreign (non-U.S.) origin must be out of copyright or freely licensed in both their home country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order to be accepted on Commons. Works of Chinese origin that have entered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S. due to certain circumstances (such as publication in noncompliance with U.S. copyright formalities) may have had their U.S. copyright restored under the Uruguay Round Agreements Act (URAA) if the work was under copyright in its country of origin on the date that the URAA took effect in that country. (For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1996. For the Republic of China (ROC),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2002.[1])
To uploader: Please provide where the image was first published and who created it or held its copyright.

You must also include a United States public domain tag to indicate why this work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nited States. Note that this work might not be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ountries that do not apply the rule of the shorter term and have copyright terms longer than life of the author plus 50 years. In particular, Mexico is 100 years, Jamaica is 95 years, Colombia is 80 years, Guatemala and Samoa are 75 years, Switzerland and the United States are 70 years, and Venezuela is 60 years.


čeština  Deutsch  English  português  română  slovenščina  Tagalog  Tiếng Việt  македонски  русский  മലയാളം  ไทย  한국어  日本語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



This tag is designed for use where there may be a need to assert that any enhancements (eg brightness, contrast, colour-matching, sharpening) are in themselves insufficiently creative to generate a new copyright. It can be used where it is unknown whether any enhancements have been made, as well as when the enhancements are clear but insufficient. For known raw unenhanced scans you can use an appropriate {{PD-old}} tag instead. For usag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scan tag.


Note: This tag applies to scans and photocopies only. For photographs of public domain originals taken from afar, {{PD-Art}} may be applicabl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Art tag.

File history

Click on a date/time to view the file as it appeared at that time.

Date/TimeThumbnailDimensionsUserComment
current18:43, 10 June 2023Thumbnail for version as of 18:43, 10 June 20232,875 × 4,362, 416 pages (12.6 MB)PencakeBot (talk | contribs)Upload 天象談話 (1/1) by (法)法布爾(J.H.Fabre)著 (batch task; nlc:data_416,08jh013657,32385; 民國圖書.4; 天象談話)

The following page uses this file:

Meta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