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NLC416-08jh013278-31662 道路工程學.pdf

From Wikimedia Commons, the free media repository
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search
Go to page
next page →
next page →
next page →

Original file(816 × 1,135 pixels, file size: 7.17 MB, MIME type: application/pdf, 311 pages)

Captions

Captions

Add a one-line explanation of what this file represents

Summary

[edit]
道路工程學   (Wikidata search (Cirrus search) Wikidata query (SPARQL)  Create new Wikidata item based on this file)
Author
何維華編
image of artwork listed in title parameter on this page
Title
道路工程學
Publisher
上海南華書局[發行者]
Description

附錄:關於購置築路機械的計算書,關於各種道路預算設計書例,日本東京市復興局街路設計標準等6項

目錄
緒言
道路的使命
道路與汽車及鐵路的關係
良好道路的利益
第一章 設計上一般之注意
第一節 路線的選定
第二節 交通調查
第三節 牽引阻力
一 輪軸摩擦
二 轉動阻力
三 坡度阻力
第四節 車輛的重量
第五節 公路的寬度
第六節 曲線
第七節 坡度
一 極大坡度
二 極小坡度
第八節 橫截面
第二章 路基及除水
第一節 路基
一 天然路基
二 人工路基
第二節 除水
一 除水之目的
二 除水之設備
第三章 泥路及砂粘土路
第一節 泥路
一 設計
二 建築
三 養路
四 道路築造機具
第二節 砂粘土路
一 設計
二 建築
三 養路
四 特質
第四章 砂礫路
第一節 材料
一 砂礫
二 結合物
第二節 建築
一 設計
二 建築法
三 工費
第三節 養路
第四節 鎮塵
第五章 水固碎石路
第一節 碎石
一 良好碎石的要性
二 石材的試驗法
三 選擇碎石的注意
四 碎石的大小
第二節 碎石機
一 顎式碎石機
二 旋轉式碎石機
第三節 設計
一 路寬
二 厚度
三 坡度
第四節 建築
第五節 路轆
第六節 結合物
第七節 輾壓法
第八節 養路
第六章 混凝土路
第一節 材料
第二節 配合計算法
一 fuller氏的算式
二 taylor和thomson氏的算式
三 例題
四 混凝土的配合比率
第三節 設計
一 除水
二 路寬,厚度及坡度
三 橫截面
第四節 建築
一 混凝土的調製
二 路盤的築造
三 路基的築造
四 路面的築造
五 混凝土路面完成工作
第五節 養路
第六節 硬性水泥混凝土路
第七章 瀝青路材料
第一節 地瀝清
一 解釋
二 地瀝清的種類
三 良好地瀝青的要性
第二節 瀝青材的試驗
一 泡沫試驗
二 比重
三 發火點試驗
四 稠度試驗
五 熔融點試驗
六 蒸發減量試驗
七 蒸餾
八 溶解試驗
九 固定炭素
十 延伸度
第三節 各種地瀝清品質說明表
一 texas產的oil asphalt
二 mexican產的oil asphalt
三 trinidad,califoria產的oil asphalt
四 日本產的oil asphalt
第四節 鎔劑
第五節 地瀝青膠灰
第六節 焦油
第八章 瀝青碎石路
第一節 材料
一 骨材
二 地瀝青膠灰
第二節 機具
第三節 建築
一 路基
二 磨耗層
三 輾壓方法
四 封緘層
第四節 養路
第九章 地瀝青鋪路
第一節 地瀝青版鋪路
一 材料
二 設計
三 路基
四 結合層
五 磨耗層
六 施工注意
七 失敗與修整
八 工費
第二節 地瀝青混凝土鋪路
一 地瀝青混凝土鋪路
二 amisite式鋪路
三 bitulithic式鋪路
四 topeka式鋪路
第三節 地瀝青塊鋪路
一 塊的組織與配合
二 塊的製作
三 鋪設
四 養路
五 特徵
第四節 地瀝青岩鋪路
一 材料
二 制材
三 鋪設
四 特徵
第五節 地瀝青混合機
一 良好混合機的要件
二 iroquois式瀝青混合機
三 warren式瀝青混合機
第六節 瀝青鋪路破壞的原因
第十章 鋪磚路
第一節 磚
一 磚的製造
二 磚的種類
三 良磚的要件
四 磚的試驗
第二節 建築
一 坡度及鋪路之厚
二 路盤及路基
三 褥層
四 磚的鋪置
五 接縫填充物
六 膨脹接縫
第三節 養路
第四節 工費實例
第十一章 鋪石路
第一節 鋪石路的種類
一 圓石鋪路
二 belgian式石塊鋪路
三 長方形石塊鋪路
四 嵌工鋪石路
第二節 石材
一 石塊的要性
二 石塊的製作
三 石塊的寸碼
第三節 長方形石塊鋪路
一 坡度與路基
二 褥層
三 石塊的鋪設
四 填充物
第四節 嵌工鋪石路
一 坡度與石塊之大
二 路基與褥層
三 mossaik模樣
四 施工法
第五節 養路
第六節 工費實例
第十二章 鋪木路
第一節 木材
一 使用木材
二 良好木塊的要性
三 木塊之大
四 木塊腐蝕的原因
第二節 木材的處理
一 防腐劑
二 防腐劑的滲注
三 滲注後木塊的試驗
四 滲注後的注意
五 蒸木油的滲出及其預防
第三節 建築
一 路基與褥層
二 木塊的鋪設
三 膨脹接縫
四 輾壓
五 接縫填充
第四節 養路
第五節 工費實例
第十三章 選擇道路的方針
第一節 理想鋪面的要件
第二節 對於諸要件的討究
一 初築費
二 耐久力
三 牽引阻力
四 易滑性
五 清掃
六 騷音
七 外觀
第三節 鋪面的選定
第十四章 步道與街樹
第一節 步道
一 良好步道的要性
二 寬度及坡度
三 步道鋪裝的種類
第二節 街路樹
一 良好街路樹的要件
二 適於街路樹的樹類
三 植種街路樹的得失
第十五章 欄石,旁溝,抑塵池及下水管
第一節 欄石
第二節 旁溝
第三節 抑塵池
第四節 下水管
第十六章 市街軌道
第一節 鋪設前的考慮
第二節 軌條及枕木
一 軌條
二 枕木
第三節 鋪設
第十七章 橋梁及溝橋
第一節 橋梁
一 橋梁的功用
二 設計時應調查的事項
三 橋梁位置的選定
四 橋梁的寬度
五 橋梁的種類
第二節 溝橋
第十八章 清道與灑水
第一節 清道
第二節 灑水
第十九章 街路統系與公園統系
第一節 街路統系
一 街路統系的種類
二 街路統系的選定
第二節 公園統系
一 公園的需要
二 公園用地的選定
三 公園的種類
四 公園統系
附錄
附錄一 關於購置築路機械的計算書例
附錄二 關於各種道路預算設計書例
附錄三 日本東京市復興局街路設計標準
附錄四 廣東公路處訂定全省公路建築法規
附錄五 廣東公路處訂定全省公路行車章程
附錄六 譯名對照表

Language Chinese
Publication date 民國20[1931]
Source
institution QS:P195,Q732353
(民國時期文獻 民國圖書)
主題
InfoField
道路工程
中圖分類
InfoField
U411
載體形態
InfoField
12,288頁

Licensing

[edit]
This image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because it is a mere mechanical scan or photocopy of a public domain original, or – from the available evidence – is so similar to such a scan or photocopy that no copyright protection can be expected to arise. The original itself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for the following reason:
Public domain
This image is now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hina because its term of copyright has expired.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ith legal jurisdiction in the mainland only, excluding Hong Kong and Macao), amended November 11, 2020, Works of legal persons or organizations without legal personality, or service works, or audiovisual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For photography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whose copyright protection period expires before June 1, 2021 belong to the public domain. All other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Republic of China (currently with jurisdiction in Taiwan, Penghu, Kinmen, Matsu, etc.), all photographs and cinematographic works, and all works whose copyright holder is a juristic person,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and all other applicable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Important note: Works of foreign (non-U.S.) origin must be out of copyright or freely licensed in both their home country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order to be accepted on Commons. Works of Chinese origin that have entered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S. due to certain circumstances (such as publication in noncompliance with U.S. copyright formalities) may have had their U.S. copyright restored under the Uruguay Round Agreements Act (URAA) if the work was under copyright in its country of origin on the date that the URAA took effect in that country. (For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1996. For the Republic of China (ROC),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2002.[1])
To uploader: Please provide where the image was first published and who created it or held its copyright.

You must also include a United States public domain tag to indicate why this work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nited States. Note that this work might not be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ountries that do not apply the rule of the shorter term and have copyright terms longer than life of the author plus 50 years. In particular, Mexico is 100 years, Jamaica is 95 years, Colombia is 80 years, Guatemala and Samoa are 75 years, Switzerland and the United States are 70 years, and Venezuela is 60 years.


čeština  Deutsch  English  português  română  slovenščina  Tagalog  Tiếng Việt  македонски  русский  മലയാളം  ไทย  한국어  日本語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



This tag is designed for use where there may be a need to assert that any enhancements (eg brightness, contrast, colour-matching, sharpening) are in themselves insufficiently creative to generate a new copyright. It can be used where it is unknown whether any enhancements have been made, as well as when the enhancements are clear but insufficient. For known raw unenhanced scans you can use an appropriate {{PD-old}} tag instead. For usag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scan tag.


Note: This tag applies to scans and photocopies only. For photographs of public domain originals taken from afar, {{PD-Art}} may be applicabl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Art tag.

File history

Click on a date/time to view the file as it appeared at that time.

Date/TimeThumbnailDimensionsUserComment
current18:15, 10 June 2023Thumbnail for version as of 18:15, 10 June 2023816 × 1,135, 311 pages (7.17 MB)PencakeBot (talk | contribs)Upload 道路工程學 (1/1) by 何維華編 (batch task; nlc:data_416,08jh013278,31662; 民國圖書.4; 道路工程學)

The following page uses this file:

Meta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