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NLC416-08jh013119-31847 通信教範草案.pdf

From Wikimedia Commons, the free media repository
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search
Go to page
next page →
next page →
next page →

Original file(1,239 × 1,754 pixels, file size: 5.48 MB, MIME type: application/pdf, 258 pages)

Captions

Captions

Add a one-line explanation of what this file represents

Summary

[edit]
通信教範草案   (Wikidata search (Cirrus search) Wikidata query (SPARQL)  Create new Wikidata item based on this file)
Title
通信教範草案
image of artwork listed in title parameter on this page
Publisher
[出版者不詳]
Description

目錄
總則
第一篇 線路
通則
第一章 線路材料
第一節 線料
第一款 被覆線
第二款 裸線
第二節 電杆
第一款 制式電杆
第二款 應用電杆
第三節 隔電子及其支持物
第一款 隔電子
第二款 支持物
第四節 線擔及其附件
第一款 線擔
第二款 附件
第五節 其他材料
第二章 架設工具
第一節 測量工具
第二節 穿孔工具
第三節 收放線工具
第四節 懸線工具
第五節 張線工具
第六節 扎線工具
第七節 其他工具
第三章 被覆線
要則
第一節 基本作業法
第一款 試線
第二款 接線
第三款 固定及解脫
第四款 放線及收線
第五款 架線及脫線
第二節 各種地形地物通過法
第一款 道路
第二款 河川
第三款 鐵道
第四款 高壓及強電流線路
第五款 電話電報線路
第三節 特種時機架設法
第一款 敵火下架設
第二款 陣地內架設
第四章 裸線
要則
第一節 基本作業法
第一款 接線
第二款 扎線及解脫
第三款 測定
第四款 制杆
第五款 接杆
第六款 裝杆
第七款 掘孔
第八款 植杆及拔杆
第九款 控線及撐杆
第一〇款 上下杆
第一一款 放線及收線
第一二款 張線
第一三款 線路交叉與試線夾之裝設
第二節 線路設計
第三節 線路偵察
第四節 材料之選擇計算運輸與分屯
第五節 制式電杆架撤
第六節 應用電杆架撤
第七節 借杆架設
第五章 線路巡查與修理
第一節 線路巡查
要旨
第一款 保線哨
第二款 查線所
第二節 線路修理
要旨
第一款 斷線故障
第二款 混線故障
第三款 漏電故障
第四款 入地故障
第五款 感應故障
第六款 電杆修理
第六章 線路破壞
要則
第一節 破壞種類及方法
第二節 破壞計畫
第三節 破壞實施
第二篇 電話
通則
第一章 皮機
要則
第一節 機件之構造與作用
第一款 送受話器
第二款 感應線圈
第三款 注水電池
第四款 磁石發電機
第五款 磁石電鈴
第六款 保安器
第七款 地線棒及地線板
第二節 裝置與電路
第一款 裝置與電路
第二款 電路
第三節 故障情形
第二章 交換機(箱)
要則
第一節 機件之構造與作用
第一款 表示器
第二款 夜鈴
第三款 連鎖電鍵
第四款 掛鍵
第五款 塞子塞繩及閘口
第六款 送受話器及高音電鍵
第七款 感應線圈
第八款 磁石發電機
第九款 乾電池
第十款 接線器
第一一款 撥號盤
第一二款 話局連接箱
第一三款 容電器
第一四款 扼流線圈
第一五款 轉電線圈
第一六款 保安器
第一七款 地線棒
第一八款 電壓表
第一九款 電阻表
第二節 裝置與電路
第一款 交換機之裝置與電路
第二款 交換箱之裝置與電路
第三節 連接法
第一款 交換機之連接法
第二款 交換箱之連接法
第四節 故障檢修
第一款 交換機之故障檢修
第二款 交換箱之故障檢修
第三章 通話所及交換所勤務
要則
第一節 通話所及交換所之〓設
要旨
第一款 話機裝設
第二款 交換機(箱)裝設
第三款 外線引入
第四款 地線裝設
第二節 通話勤務之管理
要旨
第一款 勤務區分及守則
第二款 守則
第三款 通話法
第四款 接轉法
第五款 電話傳報
第六款 應用圖表
第三節 通話所及交換所之掩蔽與破壞
第一款 掩蔽
第二款 破壞
第三篇 電報
通則
第一章 音響機
第一節 機件之構造與作用
第一款 單流電鍵
第二款 顯電錶
第三款 繼電錶
第四款 音響器
第二節 裝置與電路
第一款 裝置
第二款 電路
第三節 連接法
第四節 調整與檢修
第一款 機件調整
第二款 故障檢修
第二章 莫爾斯機
要則
第一節 機件之構造與作用
第一款 單流電鍵顯電錶及繼電器
第二款 印字機
第二節 裝置與電路
第一款 裝置與電路
第二款 電路
第三節 連接法
第四節 調整與檢修
第一款 機件調整
第二款 故障檢修
第三章 雙流雙工及報話同時通信
第一節 雙流裝置
第一款 應用機件
第二款 連接法
第二節 雙工裝置
第一款 應用機件
第二款 連接法
第三節 報話同時通信
第一款 應用機件
第二款 連接法
第四章 電報所勤務
要則
第一節 電報所之〓設
第一款 機器裝設
第二款 外線引入與地線裝設
第二節 通報勤務之管理
第一款 勤務區分
第二款 一般守則
第三款 通報法
第三節 勤務實施
要旨
第一款 報務
第二款 機務
第三款 警戒
第四節 電報廳之掩蔽與破壞
第五章 報務規則
要則
第一節 通信符號
第一款 數字符號
第二款 英文字母符號
第三款 國音字母符號
第四款 標點符號
第五款 通報符號
第二節 電報種類
第一款 軍電
第二款 公電
第三節 電報組成
第一款 報頭
第二款 報文
第三款 簽注
第四節 通報程序
第一款 通報開始前之呼叫與回答
第二款 電報收發之要領
第三款 通報完畢後之處置
附錄 通報簡語
收發練習
附圖
附表

Language Chinese
Publication date 民國35[1946]
Source
institution QS:P195,Q732353
(民國時期文獻 民國圖書)
主題
InfoField
軍用通信
中圖分類
InfoField
E96
載體形態
InfoField
1冊

Licensing

[edit]
This image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because it is a mere mechanical scan or photocopy of a public domain original, or – from the available evidence – is so similar to such a scan or photocopy that no copyright protection can be expected to arise. The original itself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for the following reason:
Public domain
This image is now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hina because its term of copyright has expired.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ith legal jurisdiction in the mainland only, excluding Hong Kong and Macao), amended November 11, 2020, Works of legal persons or organizations without legal personality, or service works, or audiovisual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For photography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whose copyright protection period expires before June 1, 2021 belong to the public domain. All other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Republic of China (currently with jurisdiction in Taiwan, Penghu, Kinmen, Matsu, etc.), all photographs and cinematographic works, and all works whose copyright holder is a juristic person,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and all other applicable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Important note: Works of foreign (non-U.S.) origin must be out of copyright or freely licensed in both their home country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order to be accepted on Commons. Works of Chinese origin that have entered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S. due to certain circumstances (such as publication in noncompliance with U.S. copyright formalities) may have had their U.S. copyright restored under the Uruguay Round Agreements Act (URAA) if the work was under copyright in its country of origin on the date that the URAA took effect in that country. (For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1996. For the Republic of China (ROC),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2002.[1])
To uploader: Please provide where the image was first published and who created it or held its copyright.

You must also include a United States public domain tag to indicate why this work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nited States. Note that this work might not be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ountries that do not apply the rule of the shorter term and have copyright terms longer than life of the author plus 50 years. In particular, Mexico is 100 years, Jamaica is 95 years, Colombia is 80 years, Guatemala and Samoa are 75 years, Switzerland and the United States are 70 years, and Venezuela is 60 years.


čeština  Deutsch  English  português  română  slovenščina  Tagalog  Tiếng Việt  македонски  русский  മലയാളം  ไทย  한국어  日本語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



This tag is designed for use where there may be a need to assert that any enhancements (eg brightness, contrast, colour-matching, sharpening) are in themselves insufficiently creative to generate a new copyright. It can be used where it is unknown whether any enhancements have been made, as well as when the enhancements are clear but insufficient. For known raw unenhanced scans you can use an appropriate {{PD-old}} tag instead. For usag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scan tag.


Note: This tag applies to scans and photocopies only. For photographs of public domain originals taken from afar, {{PD-Art}} may be applicabl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Art tag.

File history

Click on a date/time to view the file as it appeared at that time.

Date/TimeThumbnailDimensionsUserComment
current17:58, 10 June 2023Thumbnail for version as of 17:58, 10 June 20231,239 × 1,754, 258 pages (5.48 MB)PencakeBot (talk | contribs)Upload 通信教範草案 (1/1) by (batch task; nlc:data_416,08jh013119,31847; 民國圖書.4; 通信教範草案)

The following page uses this file:

Meta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