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NLC416-08jh012022-31963 內科診斷學.pdf

From Wikimedia Commons, the free media repository
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search
Go to page
next page →
next page →
next page →

Original file(1,239 × 1,754 pixels, file size: 23.82 MB, MIME type: application/pdf, 614 pages)

Captions

Captions

Add a one-line explanation of what this file represents

Summary

[edit]
內科診斷學   (Wikidata search (Cirrus search) Wikidata query (SPARQL)  Create new Wikidata item based on this file)
Author
趙師震編
image of artwork listed in title parameter on this page
Title
內科診斷學
Publisher
中華書局[發行者]
Description

以德國克倫貝勒所著Diagnostik der inneren krankheiten為藍本,結合譯者教學經驗增刪編譯而成

目錄
引篇
既往證及一般現在證
一 既往證
二 營養狀態
三 體質
四 體位
五 面貌
六 膚色
七 呼吸困難
八 浮腫
九 皮疹
十 皮膚溫度
十一 皮膚之乾燥與發汗
十二 脈搏
十三 顯明的特徵
第一編 呼吸器病之診斷
第一章 既往證明一般症狀
胸部及肺之局部解剖
第二章 胸部之望診
一 胸廓之構造
二 胸圍
三 呼吸之次數即調節及形式
肺量之測定
第三章 胸部之打診
一 打診概說
二 打診音之性質
三 由打診法決定肺之上下界
四 肺部之濁音
五 肺部之鼓音
六 變音之空間徵候
第四章 胸部之聽診
一 呼吸音
二 水泡音
三 肋膜摩擦音
第五章 胸部聲顫
第六章 肺之x線檢查
第七章 檢痰
一 肉眼檢查
二 顯微鏡檢查
痰之特異成分
第八章 肋腔穿刺液之檢查
一 肉眼檢查
二 顯微鏡檢查
三 化學檢查
第九章 結核素反映之檢查
一 皮膚反應
二 結膜反映
三 皮下反映
第十章 紅血球沉降速度之檢查
第十一章 重要呼吸器官之症狀
第二編 循環器病之診斷
第一章 既往證及一般症狀
第二章 望診與觸診
一 心尖搏動之位置
二 心臟搏動及心尖搏動之強弱
三 雜音之觸診
四 心臟部之膨起或凹陷
五 異常搏動
第三章 心臟之打診
一 正常心之濁音界
二 心濁音之持久的增大
三 心濁音之持久的縮小
四 血管濁音之增大
第四章 心臟之聽診
一 心音強弱之變化
二 心音之贅多
三 心音之純否
四 心雜音
五 血管之聽診
第五章 心臟及x線檢查
第六章 檢脈
一 脈之多少
二 脈之即調
三 脈之大小
四 脈之硬軟
五 脈之速度
六 脈之虛實
第七章 用器檢查法
一 動脈搏描寫法
二 靜脈搏描寫法
三 血壓測定法
四 心動電流描寫法
附 不整脈之診斷
第八章 心臟之機能檢查法
第九章 重要循環器病之徵狀
第三編 鼻咽喉病之診斷
第一章 鼻病之診斷
第二章 咽病與扁桃腺之診斷
第三章 喉病之診斷
一 喉病之一般征喉
二 望診與觸診
三 喉鏡檢查
附 喉部肌肉神經之生理大要
第四章 重要咽喉病之徵狀
第四編 消化器病之診斷
第一章 口腔病與咽病之診斷
一 唇
二 齒
三 齒齦
四 舌
五 口腔
六 咽與扁桃腺
七 唾液腺與唾液
第二章 食道病之診斷
第三章 胃病之診斷
一 既往證及一般徵狀
二 胃之打診
三 胃之觸診
四 胃液之檢查
五 胃之x線檢查
附 胃鏡檢查
六 重要胃病之徵狀
第四章 腸病及腹膜病之診斷
一 既往證及一般徵狀
二 檢糞
三 腹部之望診
四 腹部之觸診
五 腹部之打診與聽診
六 直腸鏡檢查
七 腸之x線檢查
八 重要腸病之腹膜病之徵狀
第五章 肝病之診斷
一 既往證及一般徵狀
二 肝臟之打診與觸診
三 肝之機能檢查
四 十二指腸探子檢查
五 膽囊之x線檢查
六 重要肝病之徵狀
第六章 胰臟病之診斷
一 既往證及一般徵狀
二 他覺檢查
三 胰臟之機能檢查
四 重要胰病之徵狀
第七章 脾病之診斷
脾腫
第五編 重要病原體及其檢查法
第一章 寄生蠕蟲
一 條蟲類
條蟲病之診斷
二 圓蟲類
三 吸蟲類
第二章 原生動物
第三章 螺旋體
第四章 細菌
第五章 芽生菌
第六章 絲菌
第七章 鏈絲菌
第六編 急性傳染病之診病
第一章 既往證及一般徵狀
第二章 體溫
第三章 診斷上特異之徵狀
第四章 細菌學的檢查
第五章 重要急性傳染病之徵狀
第七編 檢尿
第一章 尿之一般檢查
一 尿量
二 比重
三 尿之色
四 尿之渾濁
五 尿之反映
第二章 尿正常成分之化學檢查
一 尿之無機成分
二 尿之有機成分
kjeldahl氏總氮定量法
第三章 尿異常成分之化學檢查
一 蛋白質
二 糖
三 血液
四 膽汁色素
五 氨基酸
六 黑色素
七 丙酮體
八 重氮反映
九 脂肪質
附 尿中藥物之檢出法
第四章 尿沉澱之檢查
一 無機性尿沉澱
二 有機性尿沉澱
附 尿石之檢查
第八編 腎病及膀胱病之診斷
第一章 普通性腎病之診斷
一 既往證
二 一般徵狀及檢查法
三 腎病之機能診所
四 普遍性腎病之重要征侯
第二章 限局性腎病之診斷
一 腎之觸診與打診
二 腎之x線檢查
三 限局性腎病之重要徵候
第三章 膀胱病之診斷
第九編 新陳代謝病之診斷
第一章 新陳代謝之原理
一 營養素之必需量
二 營養素相互間之關係
三 營養素之新陳代謝
四 無機鹽及生活素
第二章 新陳代謝之異常及其診斷法
一 食物之計算
二 排泄物之計算
三 氣體代謝之測定
第三章 重要新陳代謝之診斷
第十編 血液病之診斷
第一章 血液之肉眼檢查
第二章 紅血球沉降速度之測定
第三章 紅血球抵抗力之測定
第四章 血液之反映
第五章 凝血時間之測定
第六章 岀血時間之測定
第七章 血液之分光鏡檢查
第八章 血球之血小板之計算
第九章 血紅素之定量
第十章 新鮮血液片顯微鏡檢查
第十一章 染色血液片之顯微鏡檢查
一 血液片之塗制及固定
二 血液片之染色
三 血球像
{附} 血球產生之生理概說
第十二章 在各種疾病時血液之續發性變化
一 紅血球之變化
二 白血球之變化
第十三章 原發性血液病之徵狀
第十四章 血型之檢查
第十一編 神經病之診斷
第一章 神經系解剖生理概說
一 大腦
二 幹部神經節
三 小腦
四 腦幹
五 脊髓
第二章 運動能力之檢查
第一節 痙攣
一 陣攣性及強直性痙攣
二 舞蹈病性痙攣
三 指強病性運動
四 震顫
五 纖維性或纖維束性之肌肉收縮
第二節 運動麻痹
一 偏癱半身不遂
二 截癱
三 各個腦脊髓神經之麻痹
第三節 運動失調
第三章 反射之檢查
一 腱反映
二 皮膚反射及黏膜反射
三 反射作用
第四章 知覺能力之檢查
一 淺部知覺
二 深部知覺
{附} 知覺性刺激現象
第五章 電性興奮之檢查
一 電性興奮之量的變化
二 電性興奮之質的變化
第六章 腦脊髓液質檢查
第七章 腦脊髓之x線檢查
第八章 重要神經病之徵候
第九章 機能性神經疾病(神經症)之診斷
一 全身神經症
二 各臟器神經症
{附} 植物神經系之檢查
第十二編 內分泌腺病之診斷
第一章 甲狀腺
一 甲狀腺之機能不足
二 甲狀腺之機能過旺
第二章 副甲狀腺
一 副甲狀腺之技能不足
二 副甲狀腺之技能過旺
第三章 副腎
一 副腎之技能不足
二 副腎皮質之機能過旺
第四章 腦垂體
一 後葉
二 前葉
第五章 生殖腺
第六章 松果腺
第七章 胸腺
附錄一 急性中毒概要
附錄二 毒藥之劇藥之最大量表
索引
插頁 第85圖 糞便內寄生蟲卵一覽

Language Chinese
Publication date [1940]
Source
institution QS:P195,Q732353
(民國時期文獻 民國圖書)
主題
InfoField
內科學:診斷學
中圖分類
InfoField
R504
載體形態
InfoField
596頁

Licensing

[edit]
This image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because it is a mere mechanical scan or photocopy of a public domain original, or – from the available evidence – is so similar to such a scan or photocopy that no copyright protection can be expected to arise. The original itself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for the following reason:
Public domain
This image is now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hina because its term of copyright has expired.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ith legal jurisdiction in the mainland only, excluding Hong Kong and Macao), amended November 11, 2020, Works of legal persons or organizations without legal personality, or service works, or audiovisual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For photography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whose copyright protection period expires before June 1, 2021 belong to the public domain. All other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Republic of China (currently with jurisdiction in Taiwan, Penghu, Kinmen, Matsu, etc.), all photographs and cinematographic works, and all works whose copyright holder is a juristic person,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and all other applicable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Important note: Works of foreign (non-U.S.) origin must be out of copyright or freely licensed in both their home country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order to be accepted on Commons. Works of Chinese origin that have entered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S. due to certain circumstances (such as publication in noncompliance with U.S. copyright formalities) may have had their U.S. copyright restored under the Uruguay Round Agreements Act (URAA) if the work was under copyright in its country of origin on the date that the URAA took effect in that country. (For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1996. For the Republic of China (ROC),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2002.[1])
To uploader: Please provide where the image was first published and who created it or held its copyright.

You must also include a United States public domain tag to indicate why this work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nited States. Note that this work might not be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ountries that do not apply the rule of the shorter term and have copyright terms longer than life of the author plus 50 years. In particular, Mexico is 100 years, Jamaica is 95 years, Colombia is 80 years, Guatemala and Samoa are 75 years, Switzerland and the United States are 70 years, and Venezuela is 60 years.


čeština  Deutsch  English  português  română  slovenščina  Tagalog  Tiếng Việt  македонски  русский  മലയാളം  ไทย  한국어  日本語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



This tag is designed for use where there may be a need to assert that any enhancements (eg brightness, contrast, colour-matching, sharpening) are in themselves insufficiently creative to generate a new copyright. It can be used where it is unknown whether any enhancements have been made, as well as when the enhancements are clear but insufficient. For known raw unenhanced scans you can use an appropriate {{PD-old}} tag instead. For usag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scan tag.


Note: This tag applies to scans and photocopies only. For photographs of public domain originals taken from afar, {{PD-Art}} may be applicabl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Art tag.

File history

Click on a date/time to view the file as it appeared at that time.

Date/TimeThumbnailDimensionsUserComment
current15:56, 10 June 2023Thumbnail for version as of 15:56, 10 June 20231,239 × 1,754, 614 pages (23.82 MB)PencakeBot (talk | contribs)Upload 內科診斷學 (1/1) by 趙師震編 (batch task; nlc:data_416,08jh012022,31963; 民國圖書.4; 內科診斷學)

The following page uses this file:

Meta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