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NLC416-08jh011074-9751 能率的速成的物理·化學學習與受驗之秘訣 第1卷.pdf

From Wikimedia Commons, the free media repository
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search
Go to page
next page →
next page →
next page →

Original file(1,239 × 1,754 pixels, file size: 3.18 MB, MIME type: application/pdf, 130 pages)

Captions

Captions

Add a one-line explanation of what this file represents

Summary

[edit]
能率的速成的物理·化學學習與受驗之秘訣   (Wikidata search (Cirrus search) Wikidata query (SPARQL)  Create new Wikidata item based on this file)
Author
〔日〕三木喜平 〔日〕內野彥一共著
image of artwork listed in title parameter on this page
Title
能率的速成的物理·化學學習與受驗之秘訣
Volume 第1卷
Publisher
滿洲圖書文具株式會社[發行者] (奉天(遼寧))
Description

目錄
目錄
緒論
第一編 物性
基本範例
[1] 密度·比重
[1] 物理變化
[2] 液體之壓力
[2] 舉例說明化學變化
[3] 液體之浮力
應用範例
[4] 比重之測定
[1] 起化學變化之
[5] 氣體之壓力·密度
[2] 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之區別及兩者相併而起之例之說明
第二編 熱
第一篇 非金屬(其一)
[1] 溫度·比熱
第一章 空氣
[2] 融解·凝固
基本範例
[3] 氣化·液化
[1] 空氣之組織
[4] 固體液體之膨脹
[2] 知空氣組成之實驗法
[5] 氣體之膨脹
應用範例
[6] 露點·濕度
[1] 空氣為酸素·窒素之混合物而非化合物之理由
第三編 光學
[2] 空氣於化學工業上利用於何方面
[1] 照度與光度
第二章 酸素
[2] 光之反射及平面鏡
基本範例
[3] 球面鏡
[1] 問酸素之製法
[4] レンズ(透鏡)
[2] 記酸素之性質
第四編 電氣
[3] 酸素之用途
[1] 電氣抵抗
應用範例
[2] 導線之連結
[1] 問酸素之鑑識法
[3] 電池之抵抗及連結
第三章 燃燒及焰
[4] 電流之熱作用
基本範例
[5] 電力
[1] 焰之構造
[6] 電流之化學作用
[2] 何謂燃燒、燃燒時所必要之條件如何、試舉之
第五編 波動
應用範例
[1] 振動·波動·音波
[1] 發火點與引火點之差異
第六編 力及運動
[2] 增焰之光輝方法及高其溫度之方法
[1] 力的合成及分解
[2] 力的能率·槓桿
第四章 水
[3] 滑車·輪軸
基本範例
[4] 斜面·摩擦
[1] 由分解·合成兩方面說明水系由酸素及水素之二成分所組成者
[5] 速度·加速度·力·運動量
應用範例
[1] 雨水及井水含有何等的不純物
第五章 水素
基本範例
[1] 種種製造水素之方法
[2] 水素之性質·用途
應用範例
[1] 三種從水游離水素之方法
[2] 列舉種種製造水素時使用金屬之例
[3] 用ナトリウム·鐵·硫酸及水而制水素之種種方法
第六章 過酸化水素·オゾン
基本範例
[1] 過酸化水素之製法性質
[2] 過酸化水素之用途
[3] 就オゾン述之
應用範例
[1] 酸素與オゾン為同素體之證明
[2] 以比重之大小順次排列下記氣體之分子式酸素·オゾン·窒素·水素·鹽素·無水炭酸
第七章 酸
(一) 鹽酸
基本範例
[1] 鹽酸之製法·性質
[2] 鹽酸之用途
[3] 鹽酸之檢出法
應用範例
[1] 加濃硫酸於食鹽之變化
[2] 以鹽素製鹽酸之製法·方程式
(二) 硝酸
基本範例
[1] 硝酸之製法·性質·用途
應用範例
[1] 硝酸之檢出法
[2] 王水者何
(三) 硫酸
基本範例
[1] 硫酸之製法·性質·用途
應用範例
[1] 硫酸用於工業上之性質
[2] 有酸性溶液、為硫酸或為鹽酸、問其鑑別法
[3] 以方程式述注硫酸於下記物質中之化學變化
(イ) 銅
(ロ) 鐵
(ハ) 食鹽
(ニ) 智利硝石
(ホ) 酒精
[4] 如混各項之二物質則講如何
(イ) 稀硫酸與亞鉛
(ロ) 稀硫酸與鹽化バリウム
(ハ) 濃硫酸與銅
(ニ) 濃硫酸與白金
(ホ) 濃硫酸與食鹽
[5] 硫酸及硝酸之工業上之用途
第八章 アルカリ
(一) 苛性曹達
基本範例
[1] 苛性曹達之製法·性質·用途
應用範例
[1] 於置苛性曹達於空氣中時之化學變化
(二) アンモニア
基本範例
[1] アンモニア之製法·性質·用途
應用範例
[1] 僅加熱於鹽化アンモニウム即可得アンモニア又何故加石灰而熱之
[2] 以略圖說明アンモニア易溶於水並其於水溶液呈アルカリ性之實驗方法
(三) 消石灰
基本範例
[1] 消石灰之製法·性質·用途
應用範例
[1] 問加水於酸化カルシウム(生石灰)時之方程式及生成物之應用
[2] 將石灰石強熱之殘餘之物質加水而振盪之將此濾過通呼氣於濾液而生沈澱、注鹽酸於此沉澱而認有氣體發生、順次以方程式記明上述實驗中之變化
第二篇 非金屬(其二)
第一章 炭素
基本範例
[1] 炭素之種類與用途
[2] 木炭·獸炭之特性·用途
應用範例
[1] 同素體
[2] 冶金時使用木炭·コ-クス之理由
[3] 板塀·抗之表面被燒理由
第二章 炭酸瓦斯·一酸化炭素
基本範例
[1] 炭酸瓦斯之製法·性質·鑑識法
[2] 一酸化炭素之製法
[3] 炭酸瓦斯與一酸化炭素之性質比較
應用範例
[1] 無水炭酸發生時之化學變化
[2] 無水炭酸與窒素之分離
[3] 水瓦斯
[4] 蓚酸與濃硫酸之作用
第三章 元素·化合物·同素體
基本範例
[1] 化合物·單體·元素之區別
[2] 同素體
[3] 酸素與オソン木炭與石墨同素體
第四章 化學變化之基礎定律
基本範例
[1] 質量不變之定律
[2] 定比例之定律
[3] 倍數比例之定律
[4] 氣體反應之定律
第五章 分子說·アヴオガドロ-之假說
基本範例
[1] 分子說·原子說
[2] アヴオガドロ-之假說
第六章 分子量·原子量
基本範例
[1] 分子量
[2] 氣體分子之分子量測定
[3] 瓦分子(モル)
第七章 化學式·原子價·構造式
基本範例
[1] 實驗式
[2] 原子價
[3] 化學當量
[4] 構造式
[5] 根(基)
應用範例
[1] 元素之原子價與當量之關係
[2] 硝酸·鹽化アンモニウム·メタン·エチルアルコ-ル之構造式
第八章 ハロゲン元素
(一) 鹽素
基本範例
[1] 鹽素之製法·性質·用途
應用範例
[1] 鹽素之漂白作用為酸化作用之理由
[2] 電解食鹽時生成之三種物質之名稱·狀態·用途
(二) 臭素·沃素·弗素
基本範例
[1] 沃素之製法·性質·用途
[2] 沃素·臭素·弗素之所在·性質
應用範例
[1]
(a) 加鹽素於沃化加里變化
(b) (a)加熱之變化
(c) (b)加熱之迄於沸騰變化
(d) 將(c)冷卻之變化
[2] 沃化加里臭化加里與鹽素
[3] ハロゲン元素之性狀
第九章 ハロゲン化水素
基本範例
[1] 鹽化水素之製法·鑑識
[2] 弗化水素之製法·應用
第十章 硫黃及其化合物
(一) 硫黃
基本範例
[1] 硫黃之性質·用途
[2] 硫黃之同素體
應用範例
[1] 加熱於下物質時之變化
(a) 沃素
(b) 鹽化アンモニウム
(c) 硫黃
(二) 硫化水素
基本範例
[1] 硫化水素之製法·性質
[2] 硫化水素與分析術
應用範例
[1] 硫化水素之燃燒
[2] 硝酸鉛與硫化水素之反應
[3] 以鐵·硫黃·水·鹽化水素而制硫化水素
(三) 二硫化炭素
基本範例
[1] 二硫化炭素之製法·性質·用途
(四) 無水亞硫酸(亞硫酸瓦斯)
基本範例
[1] 無水亞硫酸之製法·性質·用途
應用範例
[1] 亞硫酸瓦斯與鹽素之漂白作用之比較
(五) 無水硫酸
基本範例
[1] 由酸素與二酸化硫黃製造三酸化硫黃
應用範例
[1] 接觸作用
[2] 觸媒
第十一章 窒素之酸化物
基本範例
[1] 窒素之酸化物及其性狀
第十二章 磷及其化合物
基本範例
[1] 磷之製法·性質
[2] 黃磷與赤磷之差異·用途
[3] 無水磷酸之製法及其於空氣中之變化
[4] 磷及磷酸
[5] 過磷酸石灰之製法·性質
應用範例
[1] 火柴
[2] 由磷酸カルシウム製取赤磷之法
第十三章 砒素及其化合物·アンチモン
基本範例
[1] 砒素之性質
[2] 砒素檢出法
[3] 砒化水素之空氣中變化
[4] アンチモン之特性·用途
[5] 窒素·磷·砒素·アンチモン之性質
第十四章 珪素及其化合物
基本範例
[1] 石英玻璃之製法·特性·用途
[2] カ-ボランダム
應用範例
[1] 含有珪素之天然品·加工品
第十五章 硼素及其化合物
基本範例
[1] 硼酸之化學式·性質
[2] 硼砂
第十六章 酸·鹽基·鹽·中和
基本範例
[1] 酸·鹽基·鹽之性質·組成根據イオン說之定義
[2] 一鹽基酸·二鹽基酸
[3] 鹽之種類
[4] 酸性酸化物·鹽基性酸化物
[5] 中和
應用範例
[1] 何謂鹽·生鹽之一般反應
[2] 由鹽類游離檢出酸·鹽基
[3] アルカリ
[4] 下化合物之化學式(各一個)
(a) 可溶性硫化物
(b) 不可溶性水酸化物
(c) 揮發性鹽基
(d) 不揮發性酸
(e) 酸性酸化物
[5] 金屬元素酸化物與非金屬酸化物之差異
[6] 下化合物溶於水時生何物質so2·p2o5·k2o·co2·cao
第十七章 酸化·還元·漂白劑
基本範例
[1] 何謂酸化·還元酸化劑·還元劑
[2] 何謂漂白劑漂白劑之種類及作用
應用範例
[1] 酸化·還元之意義酸化·還元同時並起之例
[2]
[3] 無水亞硫酸·過酸化水素·漂白粉之化學式及其漂白作用
[4] 亞硫酸瓦斯及鹽素瓦斯之漂白作用比較
第十八章 溶液
基本範例
[1] 何謂溶液之濃度
[2] 1モル溶液者何謂
[3] 何謂規定溶液
[4] 溶解度之意義
[5] 氣化困難底物質之分子量測定法
第十九章 膠質
基本範例
[1] 何謂膠狀物質
[2] 膠狀溶液之特性
[3] 透析
第二十章 電解·電離
基本範例
[1] 舉例說明電氣分解(電解)
[2] 何謂電解質
[3] 電離(電氣解離)者何謂
[4] イオン
[5] 以電離說說明酸及鹽基之強弱
[6] 以イオン說說明食鹽之電解
[7] 以電離說說明中和
應用範例
[1] 以イオン式記下之化學變化
(イ) 硫酸銅溶液與硫化水素
(ロ) 投磨畢之鐵釘於硫酸銅溶液
(ハ) 加鹽化第二鐵溶液於苛性曹達溶液
[2] 以方程式示下物質之水溶液時之電離狀況
(1) 鹽化水素
(2) 苛性曹達
(3) 硝酸銀
(4) 硫酸銅
(5) 赤血鹽
[3] 舉例說明復鹽·錯鹽
第二十一章 元素之周期律
基本範例
[1] 何謂元素之周期律·其效用如何
第三篇 金屬
第一章 金屬之特性
基本範例
[1] 金屬與非金屬之區別
[2] 舉金屬名稱10種而記其化學記號
[3] 單純或以合金而利用之金屬名稱與化學記號
第二章 アルカリ金屬與其化合物
基本範例
[1] 入ナトリウム於水中時之變化·以方程式示之
[2] 粗製之鹽使之成為燒鹽之理由
[3] 炭酸曹達之製法·性質·用途
[4] 苛性曹達之製法·性質·用途
[5] チオ硫酸曹達之製法·性質
[6] 鹽素酸加里之製法·性質·用途
[7] アルカリ金屬之一般的性質
アルカリ金屬之著名化合物及其化學式與用途
應用範例
[1] 以食鹽為原料而製鹽素及炭酸曹達之製法與其方程式
[2] 由食鹽粉末及芒硝(硫酸曹達)粉末之混合物檢出其等之酸根(ciso4)
[3] 以重炭酸曹達制炭酸曹達之法及其方程式
[4] 以苛性曹達制重炭酸曹達之法
[5] 使起下列變化之方法食鹽→苛性曹達→炭酸曹達→金屬ナトリウム
[6] 制硝石時利用可逆變化之kci+nano3〓kno3+naci之理由
[7] 記次方程式
(イ) 放置苛性曹達於空氣中
(ロ) 加石灰水於炭酸曹達溶液中而熱之
(ハ) 注鹽酸於洗濯曹達溶液中
(ニ) 溶炭酸曹達於水
[8] 鹽素酸加里與鹽化加里之類以點·相異點
[9] 通鹽素於苛性曹達之冷水溶液次加熱之以上二段之方程式
[10] 焰色反應
第三章 アルカリ土金屬及其化合物
基本範例
[1] 酸化カルシウム(生石灰)之原料·製法·性質·用途
[2] 大理石(炭酸カルシウム)
[3] 以方程式記生石灰與水之反應·且生成物質之用途
[4] 漂白粉之製法·性質·用途
[5] 漂白粉與無水亞硫酸之漂白作用比較
[6] 硬水
[7] 軟水·硬水之區別及硬水軟化法
[8] アルカリ土金屬之通有性
應用範例
[1] 以石灰石制漂白粉法及其方程式
[2] 通co2於石灰水時水變為白濁且使過剩通之則又返為透明之理由及方程式
[3] 由石灰石所得之化學製品及其製法
[4] 下之カルシウム化合物之名稱及分子式
(a) 天然產者
(b) 溶水時呈アルカリ性反應者
(c) 工業上之用途甚大者
[5] 以蒸餾水及リトマス試驗紙識別炭酸カルシウム·炭酸ナトリウム·鹽化ナトリウム之方法
第四章 マグネシウム·亞鉛·水銀及其化合物
基本範例
[1] 於空氣中燃燒マグシウム時之生成物
[2] マグネシウム之性質·用途
[3] 燒鹽無潮解性與苦味之理
[4] 亞鉛之所在·製法·性質·用途
[5] 亞鉛華(zno)
[6] 水銀之鹽化物二種及其特性
[7] 以方程式記升汞之製法
[8] 曝甘汞於日光時之化學變化
[9] 於化學上アマルガム為何種物質
應用範例
[1] 從硫化水銀(hgs)硫化亞鉛(zns)游離金屬ag·zn之方法
[2] 鍍亞鉛於鐵板表面之理由
第五章 アルミニウム及其化合物
基本範例
[1] アルミニウム之製法
[2] アルミニウム之性質·用途
[3] アルミニウム與稀硫酸之作用
[4] 何謂テルミツト·及燃燒時之方程式
[5] 何謂明礬及其用途
應用範例
[1] 明礬之水溶液呈アルカリ性之理由
[2] 硫酸銅及明礬水溶液呈酸性反應之理由
[3] 加明礬於濁水時粘土等沈澱之理由
第六章 錫·鉛·蒼鉛及其化合物
基本範例
[1] 鉛之礦石·製法·性質·合金·酸化物之分子式·名稱
[2] 鹽化第一錫·鹽化第二錫之特性
應用範例
[1] 錫·亞鉛利用於日常器具之製造者基於何理
[2] 通硫化水素於醋酸鉛時之方程式
[3] 入亞鉛棒於鉛糖(醋酸鉛)時之現象
第七章 鐵·コバルト·ニツケル及其化合物
基本範例
[1] 鐵之冶金法
[2] 鐵之種類及其特性·用途
[3] 銅鐵之製法·成分·用途
[4] 特殊鋼
[5] 鐵鏽及防鏽法
應用範例
[1] 以方程式書下之變化
(イ) 加アンモニア水於硫酸第一鐵
(ロ) 加鹽化第二鐵溶液於苛性曹達
(ハ) 加黃血鹽於鹽化第二鐵溶液
[2] 復鹽·錯鹽
[3] 鹽化コバルト之特性
第八章 クロム·マンガン及其化合物
基本範例
[1] クロム之性質·用途
[2] 過マンガン酸加里·重クロム酸加里之用途及使用之理由
應用範例
[1] 鹽素及酸素製造時用二酸化マンガン之作用比較
第九章 銅·銀·金·白金及其化合物
基本範例
[1] 就硫酸銅答下事項
(イ) 結晶及水溶液之色
(ロ) 以粉末熱其結晶
(ハ) 加水於(イ)(ロ)時所生之物
(ニ) 通硫化水素於水溶液
(ホ) 入磨畢之鐵片於溶液
[2] 銅鹽(銅イオン)之鑑識法
[3] 硝酸銀之製法·用途
[4] 銀貨之變黑者為何物
應用範例
[1] 海綿狀白金
[2] 貴金屬之名稱·化學記號·共通之性質
[3] 入亞鉛屑於金鹽水溶液之變化
[4] 白金之用途
第四編 有機化合物
第一章 炭化水素
基本範例
[1] メタン瓦斯之製法·性質
[2] 石炭坑內爆發之理由及其物質之名稱·化學式
[3] アセチレン之製法·性質·用途·分子式
[4] 飽和化合物(メタン)不飽和化合物(アセチレン)
[5] 石油分溜之生成物之名稱·性質·用途
[6] クロロフオルム之構造式·性狀
[7] ヨ-ドフオルム
第二章 アルユ-ル·グリセリン
基本範例
[1] 木精(メチルアルコ-ル)之製法·性質·用途
[2] 酒精(エチルアルコ-ル)之製法·性質·構造式
[3] 木材幹溜時之生成物之名稱·用途
[4] 酒精之用途(基何性質)
[5] グリセリン之製法·性質·用途
[6] ニトログリセリン之製法·性質·用途
[7] ダイナマイト
應用範例
[1] アルコ-ル為有水酸基之物但其水溶液不呈アルカリ性
第三章 エ-テル·アルデヒド
基本範例
[1] エ-テル之製法·性質·用途
[2] フオルムアルデヒド
[3] フオルマリン
[4] アセトアルデヒド之構造式·特性·及由エチルアルコ-ル誘導之方法
應用範例
[1] 有分子式c2h6o之化合物之名稱二個及其構造式·性質之差異
第四章 有機酸
基本範例
[1] 木材幹溜生成物之名稱·性質·用法
[2] 醋酸之製法·性質·用途·構造式
應用範例
[1] エチルアルコ-ル酸化時之生成物之名稱·構造式
[2] 由米製酒·酢時之化學變化
[3] 蓚酸於濃硫酸之化學反應生成物·方程式
第五章 エステル·油脂
基本範例
[1] エステル
[2] 鹽與エステル之類似點·相違點
[3] 幹性油·不幹性油之區別·工業上之用途
[4] 鹼化
[5] 石鹼之製法·洗滌作用
應用範例
[1] 完結下之方程式
ch3cooh+c2h5oh〓 ch3cooc2h5+h2o〓
[2] 石油與脂肪之相違點
第六章 炭水化物
基本範例
[1] 何謂炭水化物
[2] 葡萄糖
[3] 澱粉之分子式·性質·用途·檢出法
[4] 糊精之所在·成分元素·用途
[5] 纖維素之性質·用途
[6] 由セルロ-ズ制エチルアルコ-ル之方法
[7] ニトロセルロ-ズ之製法·成分·性質·用途
[8] 人造絹絲
[9] セルロイド
第七章 コ-ルタ-ル·ベンゼン及其誘導體
基本範例
[1] 煤干溜生成物及其用途
[2] コ-ルタ-ル分溜生成物·分子式·用途
[3] ベンゼン之分子式·性質·製法
[4] ニトロベンゼン之分子式·製法·用途
[5] アニリン之分子式·製法·性質·用途
[6] 由ベンゼン制アニリン之方法·方程式
[7] 石炭酸之製法·成分·性質·用途
[8] タンニン之所在·製法·性質·用途
第八章 ナフタレン·アントラセン及其誘導體
基本範例
[1] ナフタレン之製法·性質·用途·分子式·構造式
[2] アリザリン
第九章 テルベン類·彈性ゴム·樟腦
基本範例
[1] テレビン油之採取法及用途
[2] 彈性ゴム之分子式·性質·用途
[3] エボナイト
[4] 樟腦之分子式·製法·用途
第十章 アルカロイド
基本範例
[1] アルカロイド及其種類
[2] キニン·モルフイン之成分元素·用途
第十一章 蛋白質·尿素
基本範例
[1] 蛋白質之成分元素·主要反應
[2] 尿素之構造式·性狀
[3] 人體榮養之六要素
[4] ヴイタミン
第五編 計算問題
第一章 重量問題
第二章 氣體重量與容積之關係問題
第二章 氣體重量與容積之關係問題
第三章 溶液之濃度問題
(一) 無機化學之部
第一章 固體·氣體·液體之各論
[1] 由硫酸·硝酸·鹽酸·亞鉛·銅·大理石能制何種氣體瓦斯試述其瓦斯之製法及性質
[2] 欲使炭酸瓦斯·鹽素及アンモニア各個乾燥、使濃硫酸、鹽化カルシウム及生石灰之中何種適當並試述其理由
[3] 放置下記物質於空氣中、則生如何之變化、試述之
(イ) 消石灰
(ロ) 鹽化カルシウム
(ハ) 生石灰
(ニ) 濃硫酸
(ホ) 水酸化ナトリウム
(ヘ) 結晶炭酸曹達
(ト) 臭化銀
(チ) 黃磷
(リ) 苛性曹達
[4] 試述下記物質之主要成分之化學的名稱並記其化學記號
(1) 水晶
(2) 窗硝石
(3) 石灰乳
(4) 白砂
(5) 金剛石
(6) カ-バイド
(7) 黑鉛筆之心
(8) カ-ボランダム
(9) 石膏
(10) 大理石
(11) 鐵瓶之水鹼
(12) 木灰
(13) 骨灰
(14) ブリキ
(15) トタン
(16) 真鍮(黃銅)
(17) 明礬
(18) 朱
(19) 漂白粉
(20) 王水
[5] 分置下記物質之水溶液。試使其中之任何之二種互相混合而生難溶於水之物質五種、並以方程式記各個於其時之反應
炭酸ナトリウム
硫酸アルミニウム
鹽化カルシウム
硝酸銀
硫酸銅
アンモニア
硝酸鉛
重クロム酸加里
硫化水素
水酸化ナトリウム
[6] 試述下記各物質之外觀(色·狀態等)並保存及使用上之注意(附記理由)
赤磷
黃磷
臭素
漂白粉
過酸化水素
ナトリウム
二硫化炭素
カ-バイド
第二章 酸·アルカリ·鹽
[1] 試將下記物質之溶於水者或不溶於水者分別之、且以電離說試說明溶於水者所呈示之酸性·中性或アルカリ性之反應
(イ) アンモニア瓦斯
(ロ) 水酸化第二鐵
(ハ) 食鹽
(ニ) 無水亞硫酸
(ホ) 炭酸曹達
(ヘ) 硫黃
(ト) 鹽化銀
[2] 試將下記物質被溶於水時所生之イオン以式記之
(イ) 二酸化炭素
(ロ) アンモニア
(ハ) 二酸化硫黃
(ニ) 生石灰
(ホ) 硫酸
(ヘ) 膽礬
(ト) 食鹽
(チ) 明礬
[3] 試述下記金屬イオン特殊反應
(イ) 銅
(ロ) 銀
(ハ) 鉛
(ニ) 水銀
(ホ) 第二鐵
第三章 化學反應
[1] 試說明接觸作用並舉於現今補應用之例三項
[2] 加以酸而不生水素之金屬屬於何種類試述之、又試舉該金屬之一種與濃硫酸之反應
[3] 欲溶解下記物質於鹽酸、試將其時之化學反應以方程式記之



亞鉛
アルミニウム
[4] 試述某合金為cu和ag之合金之證明之實驗方法
第四章 鑑別·比較
[1] 試述各置於容器中之下記物質之適切容易之鑑別之實驗法
(イ) 酸素水素オゾン炭酸ガス硫化水素アンモニア
(ロ) 稀硫酸稀硝酸稀鹽酸
[2] 試舉下記事項之實例以比較之
(イ) 電離與電解
(ロ) 蒸溜與干溜
(ハ) 潮解與風解
(ニ) 復鹽與錯鹽
(ホ) 同素體與異性體
(ヘ) 鹽素與鹽素イオン
(二) 有機化學之部
第一章 差異反應
[1] 如何能知某物質為有機化合物或無機化合物、試述之
[2] 脂肪族化合物與芳香族化合物於化學的性質上有如何差異試述之
[3] 試將下記物質之左側物質為原料而制右側物質之方法說明之
(a) ベンゼン——→アニリン
(b) エチルアルコ-ル——→エチルエ-テル
(c) フエノ-ル——→ビクリン酸
[4] 試述以澱粉為原料而制エチルアルコ-ル時之化學變化、並欲制醋酸エチル時當如何、試述之
[5] 將下記物質以濃硝酸及濃硫酸處理之時之反應式及生成物之名稱及用途試述之、且說明於此時之硫酸之作用
(イ) ベンゼン
(ロ) 石炭酸
(ハ) 纖維素
(ニ) グリセリン
第二章 基
[1] 試舉含有下記基之有機化合物一種、並記其名稱·化學式·主要之用途
(イ) -oh
(ロ) -cho
(ハ) -cooh
(ニ) -no2
(ホ) -nh2
(ヘ) -co-
(ト) -o-
[2] 將下記語句說明之
アルキル基
カルボキシル基
アルデヒド基
ケトン基
アルコ-ル基
(三) 化學方程式之部
化學方程式之重要問題72題

Language Chinese
Publication date 康德10[1943]
Source
institution QS:P195,Q732353
(民國時期文獻 民國圖書)
主題
InfoField
物理學 化學
中圖分類
InfoField
O4 O6
拼音題名
InfoField
neng lu^ de su cheng de wu li· hua xue xue xi yu shou yan zhi mi jue
載體形態
InfoField
152頁

Licensing

[edit]
This image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because it is a mere mechanical scan or photocopy of a public domain original, or – from the available evidence – is so similar to such a scan or photocopy that no copyright protection can be expected to arise. The original itself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for the following reason:
Public domain
This image is now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hina because its term of copyright has expired.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ith legal jurisdiction in the mainland only, excluding Hong Kong and Macao), amended November 11, 2020, Works of legal persons or organizations without legal personality, or service works, or audiovisual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For photography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whose copyright protection period expires before June 1, 2021 belong to the public domain. All other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Republic of China (currently with jurisdiction in Taiwan, Penghu, Kinmen, Matsu, etc.), all photographs and cinematographic works, and all works whose copyright holder is a juristic person,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and all other applicable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Important note: Works of foreign (non-U.S.) origin must be out of copyright or freely licensed in both their home country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order to be accepted on Commons. Works of Chinese origin that have entered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S. due to certain circumstances (such as publication in noncompliance with U.S. copyright formalities) may have had their U.S. copyright restored under the Uruguay Round Agreements Act (URAA) if the work was under copyright in its country of origin on the date that the URAA took effect in that country. (For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1996. For the Republic of China (ROC),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2002.[1])
To uploader: Please provide where the image was first published and who created it or held its copyright.

You must also include a United States public domain tag to indicate why this work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nited States. Note that this work might not be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ountries that do not apply the rule of the shorter term and have copyright terms longer than life of the author plus 50 years. In particular, Mexico is 100 years, Jamaica is 95 years, Colombia is 80 years, Guatemala and Samoa are 75 years, Switzerland and the United States are 70 years, and Venezuela is 60 years.


čeština  Deutsch  English  português  română  slovenščina  Tagalog  Tiếng Việt  македонски  русский  മലയാളം  ไทย  한국어  日本語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



This tag is designed for use where there may be a need to assert that any enhancements (eg brightness, contrast, colour-matching, sharpening) are in themselves insufficiently creative to generate a new copyright. It can be used where it is unknown whether any enhancements have been made, as well as when the enhancements are clear but insufficient. For known raw unenhanced scans you can use an appropriate {{PD-old}} tag instead. For usag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scan tag.


Note: This tag applies to scans and photocopies only. For photographs of public domain originals taken from afar, {{PD-Art}} may be applicabl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Art tag.

File history

Click on a date/time to view the file as it appeared at that time.

Date/TimeThumbnailDimensionsUserComment
current14:07, 10 June 2023Thumbnail for version as of 14:07, 10 June 20231,239 × 1,754, 130 pages (3.18 MB)PencakeBot (talk | contribs)Upload 能率的速成的物理·化學學習與受驗之秘訣 第1卷 (1/2) by (日)三木喜平,(日)內野彥一共著 (batch task; nlc:data_416,08jh011074,9751; 民國圖書.4; 能率的速成的物理·化學學習與受驗之秘訣)

Meta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