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NLC416-08jh009843-8690 化學集成.pdf

From Wikimedia Commons, the free media repository
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search
Go to page
next page →
next page →
next page →

Original file(1,239 × 1,754 pixels, file size: 13.52 MB, MIME type: application/pdf, 405 pages)

Captions

Captions

Add a one-line explanation of what this file represents

Summary

[edit]
化學集成   (Wikidata search (Cirrus search) Wikidata query (SPARQL)  Create new Wikidata item based on this file)
Author
〔日〕水津嘉之一郎原著
image of artwork listed in title parameter on this page
Title
化學集成
Publisher
商務印書館[發行者] ([上海])
Description

目錄
第二編 無機化學
第一部 非金屬元素及其化合物
a 普通氣體(氧氫氮)
第一章 氧
第一節 氧
歷史
所在
製法
觸媒作用
氣體之洗滌及乾燥
氣體貯藏槽之使用法
氧之工業的製法
近時氧之製造額
勃林氏法
卡斯耐爾法
電解法
空氣液化法
氧化劑
發生機氧質
物理的性質
液態氧質
固態氧質
化學的性質
氧之用途
第二節 燃燒
火之起原
燃素說
氧質說
燃燒
溫度
發火點
溫度與反應速度之關係
第三節 臭氧
歷史
所在
臭氧之組成
臭氧之製法
物理的性質
化學的性質
工業上之用途
第二章 氫及其化合物
第一節 氫
歷史
所在
製法
工業上之製法
物理的性質
氣體之擴散
液態氫質及固態氫質
化學的性質
工業上之用途
第二節 水
歷史
所在
成分與組成
物理的性質
水之種類
化學的性質
第三節 二氧化二氫
製法
物理的性質
化學的性質
工業上之用途
第三章 氮及其化合物
第一節 氮
歷史
所在
製法
工業上之製法
物理的性質
化學的性質
氮之循環
氮化物
工業上之用途
第二節 硇精
所在
製法
工業上之製法
人尿制硇精法
物理學的性質
化學的性質
用途
第三節 氮之氧化物
氧化二氮(笑氣)
笑氣之來歷
氧化氮
三氧化二氮
二氧化氮與四氧化二氮
四氧化二氮
五氧化二氮
第四節 含氮之酸
次硝酸
亞硝酸
硝酸
硝酸之種類
過硝酸
第四章 空氣
成分及組成
空氣組成之不變
空氣之量
性質
空氣為混合物之證
呼氣
液態空氣
低溫度
b 氬族元素
第五章 氬及其他


氖氪〓

c 造鹽族元素
概論
第六章 氯及其化合物
第一節 氯
歷史
所在
製法
工業上之製法
物理的性質
化學的性質
第二節 氯化氫
製法
工業上之製法
物理的性質
鹽酸之沸點
鹽酸之種類
化學的性質
王水
第三節 氯之氧化物
次氯酸
氧化二氯
亞氯酸
三氧化二氯
氯酸
二氧化氯
過氯酸
第七章 溴及其化合物
第一節 溴
歷史
所在
製法
性質
第二節 溴化氫
製法
性質
第三節 其他之化合物
第八章 碘及其化合物
第一節 碘
歷史
所在
製法
物理的性質
化學的性質
第二節 碘化氫
第三節 其他之化合物
第九章 氟及其化合物
第一節 氟
歷史
所在
製法
物理的性質
化學的性質
第二節 氟化氫
d 氧族元素
第十章 硫及其化合物
第一節 硫
所在
硫磺之分子式
製法
物理的性質
硫磺之同素體
硫磺因熱而起之變化
化學的性質
用途
第二節 硫化二氫
製法
性質
多硫化氫
第三節 硫磺之氧化合物
二氧化硫
三氧化硫
硫酸
鉛室內之反應
硫酸製造工場
硫酸之濃縮
硫酸之種類
硫酸結晶之融點
硫酸鹽
一硫硫酸
低亞硫酸
過硫酸
高硫酸
第四節 二氯化二硫
第十一章 硒及碲
第一節 硒
所在及發見
同素體
電送照相
第二節 碲
e 氮族元素
第十二章 磷及其化合物
第一節 磷
歷史
所在
製法
性質
黃磷中毒
赤磷
磷之分子式
金屬磷
火柴
火柴工場之情形
火柴之歷史
第二節 磷之氫化合物
磷化三氫
磷化合物
二磷化四氫
四磷化二氫
第三節 磷之氯化合物
三氯化磷
五氯化磷
三氯化磷基質
第四節 磷之氧化物
次磷酸
氧化二磷
低磷酸
四氧化二磷
亞磷酸
三氧化二磷
五氧化二磷
磷酸
磷酸鹽
硇基磷酸
磷酸之檢出法
三縮二原磷酸
三縮二原磷酸鹽
二縮原磷酸
第十三章 砷及其化合物
第一節 砷
所在
製法
性質
同素體
第二節 砷之氫化合物
砷化三氫
二砷化四氫
四砷化二氫
第三節 砷之氧化物
三氧化二砷
亞砷酸
亞砷酸鹽
亞砷酸之解毒劑
一縮亞砷酸
五氧化二砷
四氧化二砷
砷酸
砷酸鹽
三縮二原砷酸
二縮原砷酸
第四節 砷之硫化物
二硫化二砷
三硫化二砷
五硫化二砷
第十四章 銻及其化合物
第一節 銻
所在
製法
性質
同素體
第二節 銻之氫化合物
第三節 銻之造鹽族元素化合物
製法及其性質
三氯化銻
氧氯化銻
五氯化銻
第四節 銻之氧化物
三氧化二銻
亞銻酸
一縮亞銻酸
五氧化二銻
銻酸
三縮二原銻酸
二縮原銻酸
第五節 銻之硫化物
三硫化二銻
五硫化二銻
f 硼族元素
第十五章 硼及其化合物
第一節 硼
所在
製法
性質
第二節 硼之化合物
硼化三氫
三氧化二硼
硼酸
高硼酸
g 碳族元素
第十六章 碳及其化合物
第一節 碳
所在及種類
碳之分子式
碳之原子價
碳之沸點及融點
人體內之碳質
金剛石
金剛石之發見
採集金剛石之情形
金剛石之雕琢方法
世界最大之金剛石
世界著名之金剛石
金剛石之種類
人造金剛石
金剛石之成因及其爆裂
金剛石之燃燒及其變化
石墨
石墨之產地
人造石墨
無定形碳質
木炭
純粹之碳
石炭
骸炭煤氣骸炭
甑炭
油煙
獸炭
第二節 焰

焰之光
煤氣罩
本生燈
焰之構造
第三節 碳之氧化物
二氧化碳
液態及固態之二氧化碳
炭酸
高炭酸
氧化碳
水煤氣
傑希特煤氣
直立灶煤氣、盧福特煤氣、發生爐煤氣、西猛斯煤氣
混合煤氣、克拉夫特煤氣、寶遜煤氣
門特煤氣
碳氧化金屬
一氧二氯化碳
二氧化三碳
第四節 碳之硫化物及其他
二硫化碳
其他之硫化物
四氯化碳
硅化碳
第五節 〓化物

〓化氫
〓化物解毒劑
〓化氫之構造式
一硫〓酸
第十七章 硅及其化合物
第一節 硅
所在
製法
性質
第二節 硅之氫化合物及其他
硅化四氫
四氯化硅
四氟化硅
硅氟氫酸
第三節 硅之氧化物
氧化硅
二氧化硅
硅酸類
硅酸系與玻璃之成分
透析
膠質化學
第二部 金屬元素及其化合物
a 鹼金屬元素
概論
第一章 鉀及其化合物
第一節 鉀
所在
製法
性質
第二節 鉀化合物
氧化二鉀
二氧化二鉀
氫氧化鉀(苛性加里)
硫化二鉀
氫硫化鉀
多硫化鉀
氯化鉀
溴化鉀
碘化鉀
氯酸鉀
過氯酸鉀
次氯酸鉀
硫酸鉀
硫酸氫鉀
高硫酸鉀
硝酸鉀(硝石)
硝石之培造
黑色火藥
亞硝酸鉀
亞砷酸鉀
炭酸鉀
炭酸氫鉀
硅酸鉀
鉀之檢出法
第二章 鈉及其化合物
第一節 鈉
所在
製法
加斯脫奈兒法
性質
第二節 鈉化合物
氧化二納
二氧化二鈉
硫化物
氫氧化鈉(苛性蘇打)
氯化鈉(食鹽)
碘化鈉
溴化鈉
次氯酸鈉
亞硫酸鈉
亞硫酸氫納
硫酸納
一硫硫酸鈉
硝酸鈉(智利硝石)
磷酸鈉
磷酸氫二鈉
磷酸氫鈉錏(小天地鹽)
硼砂
炭酸鈉(蘇打)
魯蒲蘭法
亞硇精蘇打法
電解法
炭酸氫鈉
硅酸鈉
鈉之檢出法
第三章 鎧銣鋰及其化合物
第一節 鎧及鎵
第二節 鋰
第四章 錏及其化合物
第一節 錏
第二節 錏化合物
氧化二錏
氫氧化錏
硫化二錏
氫硫化錏
氯化錏(硇砂)
溴化錏
碘化錏
硫酸錏
高硫酸錏
硝酸錏
亞硝酸錏
磷酸錏
炭酸錏
炭酸氫錏
錏鹽之檢出法
b 鹼土金屬元素
概論
第五章 鈣及其化合物
第一節 鈣
所在
製法
性質
用途
第二節 鈣化合物
氧化鈣(生石灰)
二氫氧化鈣(熟石灰)
硫化鈣
氫硫化鈣
多硫化鈣
二氯化鈣
二氟化鈣
次氯酸鈣
漂白粉
硫酸鈣
硝酸鈣
磷酸鹽

磷礦
湯馬斯肥料
磷酸鈣
磷酸氫鈣
磷酸四氫鈣
二碳化鈣
二碳化鈣之應用
炭酸鈣
硅酸鈣
鈉玻璃
鉀玻璃(波海米亞玻璃)克撓恩玻璃
鉛玻璃(夫林特玻璃)
愛那玻璃
模範玻璃
石英玻璃
玻璃之着色
鈣之檢出法
第六章 鍶及其化合物

氧化鍶
二氫氧化鍶
鍶鹽
鍶之檢出法
第七章 鋇鐳及其化合物

氧化鋇
二氫氧化鋇
二氧化鋇
鋇鹽
二氯化鋇
鋇之檢出法

c 鎂族元素
概論
第八章 鈹及其化合物

化合物
第九章 鎂及其化合物
第一節 鎂
所在
製法
性質
鋁鎂齊
第二節 鎂化合物
氧化鎂
二氫氧化鎂
二氯化鎂
硫酸鎂
炭酸鎂
第十章 鋅及其化合物
第一節 鋅
所在
製法
鋅華
性質
第二節 鋅化合物
氧化鋅
二氫氧化鋅
二氯化鋅
硫酸鋅
炭酸鋅
硫化鋅
第十一章 鎘及其化合物
第一節 鎘
第二節 鎘化合物
二氫氧化鎘
氧化鎘
鎘鹽
硫化鎘
d 銅族元素
第十二章 銅及其化合物
第一節 銅
所在
製法
銅之電氣精練法
性質
銅之合金
黃銅
青銅
第二節 亞銅化合物
氧化二銅
氫氧化銅
硫化二銅
亞銅鹽
第三節 銅化合物
氧化銅
二氫氧化銅
菲林溶液
休排側爾溶液
硫化銅
硫酸銅(膽礬)
銅錏鹽
亞砷酸銅
炭酸銅
第十三章 銀及其化合物
第一節 銀
所在
製法
性質
銀之同素體
銀之合金
第二節 銀化合物
氧化二銀
硫化銀
氯化銀
溴化銀
碘化銀
硝酸銀
第十四章 汞及其化合物
第一節 汞
所在
製法
性質
汞齊
第二節 亞汞化合物
氧化二汞
硫化二汞
氯化汞(甘汞)
碘化汞
硫酸亞汞
硝酸亞汞
第三節 汞化合物
氧化汞
硫化汞
二氯化汞(升汞)
氯化汞硇根質
二碘化汞
納思力試藥
硫酸汞
硝酸汞
e 土金屬元素
概論
第十五章 鋁及其化合物
第一節 鋁
所在
製法
性質
鋁之用途
鋁之合金
第二節 鋁化合物
三氧化二鋁(礬土)
三氫氧化鋁
鋁酸鹽
三氯化鋁
三氟化鋁
三硫化二鋁
硫酸鋁
硅酸鋁
群青
第十六章 鎵等及其化合物
第一節 鎵
第二節 銦
第三節 鈶
第四節 稀有土金屬元素
f 錫族元素
概論
第十七章 錫及其化合物
第一節 錫
所在
製法
性質
錫之變色
錫之合金
第二節 亞錫化合物
氧化錫
二氫氧化錫
二氯化錫
硫化錫
第三節 錫化合物
二氧化錫
四氫氧化錫
錫酸
錫酸鈉
多錫酸
四氯化錫
二硫化錫
第十八章 鉛及其化合物
第一節 鉛
所在
製法
性質
鉛之合金
第二節 鉛化合物
氧化鉛
二氫氧化鉛
二氯化鉛
二碘化鉛
碳酸鉛
硝酸鉛
硫化鉛
炭酸鉛
鹽基性炭酸鉛鹽
法蘭西法
和蘭法
二氧化鉛
原鉛酸
原鉛酸鈣
鉛丹
鉛酸
鉛酸鈉
鉛酸鉛
四氯化鉛
第十九章 鍺及其他
第一節 鍺
第二節 鐕
第三節 鋯
第四節 釷
g 鉍族元素
概論
第二十章 鉍及其化合物
第一節 鉍
所在
製法
性質
鉍之合金
第二節 鉍化合物
三氧化二鉍
三氫氧化鉍
一縮原亞鉍酸
四氧化二鉍
五氧化二鉍
一縮原鉍酸
鉍酸
鉍之鹽類
鹽基性鉍鹽
次硝酸鉍
第二十一章 釩等
第一節 釩
第二節 鈮及鉭
h 鉻族元素
概論
第二十二章 鉻及其化合物
第一節 鉻
所在
製法
性質
活性及非活性之路
鉻之合金
第二節 鉻化合物
二氫氧化路
二氯化路
三氧化二鉻
三氫氧化鉻
鉻鹽
鉻鉀礬
二氧化鉻
三氧化鉻
鉻酸
多鉻酸
過鉻酸
鉻酸鈉
鉻酸鉀
鉻酸鉛
一縮二鉻酸鉀
一縮二鉻酸鈉
第二十三章 鉬鎢鈾及其化合物
第一節 鉬
所在
鉬之單體
第二節 鉬化合物
二氧化鉬
三氧化鉬
鉬酸
磷鉬酸
鉬酸錏
第三節 鎢
所在
鎢之單體
第四節 鎢化合物
二氧化鎢
三氧化鎢
鎢酸
鎢酸鈉
鎢酸鈣
磷鎢酸
第五節 鈾
所在
含有放射性元素之礦石
製法
性質
第六節 鈾化合物
二氧化鈾
氧化鈾基質
鈾酸
磷酸鈾基質
硫化鈾基質
鈾酸鹽
i 鐵族元素
概論
第二十四章 錳及其化合物
第一節 錳
所在
製法
性質
錳之合金
第二節 亞錳化合物
氧化錳
二氫氧化錳
硫化錳
二氯化錳
硫酸亞錳
炭酸亞錳
第三節 錳化合物
三氧化二錳
四氧化三錳
三氫氧化錳
三氯化錳
硫酸錳
第四節 多價之錳化合物
二氧化錳
亞錳酸類
三氧化錳
錳酸
七氧化二錳
高錳酸
高錳酸鉀
高錳酸鈣
第二十五章 鐵及其化合物
第一節 鐵
所在
製法
性質
第二節 鐵之種類及其製法
鐵及碳
粗鐵鑄鐵銑鐵
灰銑鐵
白銑鐵
鍛鐵
鋼鐵
軟鐵
銑鐵之製法
鍛鐵之製法
第三節 亞鐵化合物
氧化鐵
二氫氧化鐵
硫化鐵
二氯化鐵
二碘化鐵
硫酸亞鐵(綠礬)
磷酸亞鐵
炭酸亞鐵
第四節 鐵化合物
三氧化二鐵
三氫氧化鐵
三硫化二鐵
三氯化鐵
硫酸鐵
鉀鐵礬
鐵錏礬
炭酸鐵
四氧化三鐵
三聚三硫〓酸鐵
第五節 其他之鐵化合物
鐵酸鹽
碳氧化鐵
黃色血鹵鹽
亞鐵〓氫酸
赤血鹽(赤色血鹵鹽)
第二十六章 鈷及其化合物
第一節 鈷
所在
製法
性質
第二節 亞鈷化合物
氧化鈷
二氫氧化鈷
硫酸亞鈷
二氯化鈷
硝酸亞鈷
硅酸鈷
第三節 鈷化合物
三氧化二鈷
四氧化三鈷
三氫氧化鈷
鈷鹽
鈷鹽之錯鹽
第二十七章 鎳及其化合物
第一節 鎳
所在
製法
性質
第二節 鎳化合物
氧化鎳
二氫氧化鎳
硫化鎳
亞鎳鹽
三氧化二鎳
三氫氧化鎳
鎳鹽
j 金族元素
概論
第二十八章 金及其化合物
第一節 金
所在
製法
性質
金之合金
第二節 金化合物
氧化二金
氯化金
硫化二金
三氧化二金
四硇三氧化二金(爆鳴金)
三氫氧化金(金酸)
三氯化金
金氯氫酸
三硫化二金
第二十九章 鉑及其化合物
第一節 鉑
所在
製法
性質
第二節 鉑化合物
氧化鉑
二氫氧化鉑
二氯化鉑
亞鉑氯氫酸
二氧化鉑
四氫氧化鉑(鉑酸)
四氯化鉑
鉑氯氫酸
第三十章 其他之鉑族元素及化合物
第一節 鈀及其化合物

二碘化鈀
二氯化鈀
四氯化鈀
第二節 鎇及其化合物

四氧化鎇
鎇酸鉀
二氯化鎇及四氯化鎇
第三節 銥銠及釕



銥銠釨之化合物

Language Chinese
Publication date [1923]
Source
institution QS:P195,Q732353
(民國時期文獻 民國圖書)
主題
InfoField
無機化學
中圖分類
InfoField
O61
拼音題名
InfoField
hua xue ji cheng
載體形態
InfoField
26,350,16頁

Licensing

[edit]
This image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because it is a mere mechanical scan or photocopy of a public domain original, or – from the available evidence – is so similar to such a scan or photocopy that no copyright protection can be expected to arise. The original itself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for the following reason:
Public domain
This image is now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hina because its term of copyright has expired.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ith legal jurisdiction in the mainland only, excluding Hong Kong and Macao), amended November 11, 2020, Works of legal persons or organizations without legal personality, or service works, or audiovisual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For photography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whose copyright protection period expires before June 1, 2021 belong to the public domain. All other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Republic of China (currently with jurisdiction in Taiwan, Penghu, Kinmen, Matsu, etc.), all photographs and cinematographic works, and all works whose copyright holder is a juristic person,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and all other applicable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Important note: Works of foreign (non-U.S.) origin must be out of copyright or freely licensed in both their home country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order to be accepted on Commons. Works of Chinese origin that have entered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S. due to certain circumstances (such as publication in noncompliance with U.S. copyright formalities) may have had their U.S. copyright restored under the Uruguay Round Agreements Act (URAA) if the work was under copyright in its country of origin on the date that the URAA took effect in that country. (For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1996. For the Republic of China (ROC),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2002.[1])
To uploader: Please provide where the image was first published and who created it or held its copyright.

You must also include a United States public domain tag to indicate why this work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nited States. Note that this work might not be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ountries that do not apply the rule of the shorter term and have copyright terms longer than life of the author plus 50 years. In particular, Mexico is 100 years, Jamaica is 95 years, Colombia is 80 years, Guatemala and Samoa are 75 years, Switzerland and the United States are 70 years, and Venezuela is 60 years.


čeština  Deutsch  English  português  română  slovenščina  Tagalog  Tiếng Việt  македонски  русский  മലയാളം  ไทย  한국어  日本語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



This tag is designed for use where there may be a need to assert that any enhancements (eg brightness, contrast, colour-matching, sharpening) are in themselves insufficiently creative to generate a new copyright. It can be used where it is unknown whether any enhancements have been made, as well as when the enhancements are clear but insufficient. For known raw unenhanced scans you can use an appropriate {{PD-old}} tag instead. For usag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scan tag.


Note: This tag applies to scans and photocopies only. For photographs of public domain originals taken from afar, {{PD-Art}} may be applicabl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Art tag.

File history

Click on a date/time to view the file as it appeared at that time.

Date/TimeThumbnailDimensionsUserComment
current17:35, 21 April 2023Thumbnail for version as of 17:35, 21 April 20231,239 × 1,754, 405 pages (13.52 MB)PencakeBot (talk | contribs)Upload 化學集成 (1/1) by (日)水津嘉之一郎原著 (batch task; nlc:data_416,08jh009843,8690; 民國圖書-PD2022.2; 化學集成)

The following page uses this file:

Meta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