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NLC416-08jh009667-8954 師主神操.pdf

From Wikimedia Commons, the free media repository
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search
Go to page
next page →
next page →
next page →

Original file(1,239 × 1,754 pixels, file size: 13.42 MB, MIME type: application/pdf, 519 pages)

Captions

Captions

Add a one-line explanation of what this file represents

Summary[edit]

師主神操   (Wikidata search (Cirrus search) Wikidata query (SPARQL)  Create new Wikidata item based on this file)
Author
[巴鴻勛譯]
image of artwork listed in title parameter on this page
Title
師主神操
Publisher
[出版者不詳] (獻縣(河北))
Description

全書分「煉路」5卷。「明路」4卷,「合路」3卷。內含論除免罪惡、耶穌的善訓該如何聽從、人以領聖體合於天主等若干章

目錄
首部分 煉路
卷之一 論除免罪惡
第一章 論人生之終向。
第二章 萬物之終向。
第三章 得終向的善法。
第四章 人的心志無私情。一直該向天主。
第五章 貪求世物真是虛幻。
第六章 貪求終向。
第七章 修士不歸向天主。必得艱難疼痛。
第八章 論希望得善終。
第九章 論天神之密判。可免驕矜。
第十章 因原祖犯罪。人性敗壞。
第十一章 原祖犯罪。子孫受其流害。
第十二章 不可過於愛今世的生命。
第十三章 記念後悔自己的罪。
第十四章 人必該看透自己。
第十五章 人罪之罰。
第十六章 痛悔認罪。
第十七章 堅定志向。
第十八章 罪人回頭。
第十九章 耶穌請人領聖體。
第二十章 領聖體前當發之善情。
第二十一章 領聖體時同耶穌談話。
第二十二章 領聖體後之心情。
第二十三章 多領聖體大有神益。
第二十四章 領聖體後罪人祈求。
首部分 煉路
卷之二 論全心回頭
第一章 論自新的工夫。
第二章 除有對寵。自新的工夫成不了。
第三章 定志怎樣見功效。
第四章 論人之軟弱。
第五章 怎麼治。常犯一樣罪的毛病。
第六章 論省察。
第七章 論私省察。
第八章 做善工有時可以改變。
第九章 心中愧悔益處最大。
第十章 論保存痛悔之善法。
第十一章 論痛悔的益處。
第十二章 論敬畏天主的心。
第十三章 該在自己身上留神。
第十四章 該免懈怠。
第十五章 論治冷淡的法。
默想四末
第十六章 論默想死候。
第十七章 良心潔淨的人定不甚怕死。
第十八章 默想死候可以定什麼志向。
第十九章 到死時願意如今怎樣做。
第二十章 論人死之後。
第二十一章 論預備善終。
第二十二章 何必活大年紀。
二三章 論審判。
二四章 審判以前該怎麼預備。
二五章 誰可以不怕審判。
二六章 審判時從何事得安慰。
二七章 論地獄的苦。
二八章 默想並定志。
二九章 論煉獄。
三○章 默想四末。什麼能叫人更怕或不怕。
三一章 以默想四末得快回頭。
三二章 回頭為什麼便易或不便易呢。
首部分 煉路
卷之三 論誘感
第一章 人生在世不能全免誘感。
第二章 不論何時處。不可說受不了誘感。
第三章 受的誘感不一樣。
第四章 誘感之中先該祈禱。
第五章 退誘之善德有二。就是忍耐謙遜。
第六章 勝誘感之第四法。
第七章 第五及第六借光拔根。
第八章 誘感的雙根原。
第九章 論誘感之益。
一○章 誘感中所有特別之益。
一一章 誘感中該當怎樣。
一二章 論相反信德的誘感。
一三章 相反聖體道理的誘感。
一四章 侮辱天主的誘感。
一五章 論相反潔德的誘感。
一六章 論減少領聖體的誘感。
一七章 論別的法為推辭少領聖體的誘感。
一八章 誘感前後該怎樣作。
一九章 因枯窘無味不可丟下神業。
二○章 有無神慰。心情向主。
二一章 心內有神味及乾枯之變換。
二二章 乾枯無味的時候更該倚靠天主。
二三章 乾枯時候耶穌向忠僕說的話。
二四章 愁悶之時托己於主之誦句。
二五章 受神慰時不可驕矜自誇。
二六章 沒有當過神慰便易上世俗的當。
二七章 懶惰僕人被主責訓。
二八章 真福不在乎多得世上的財物。
二九章 不該過於結計肉身之要需。
三○章 世俗的福樂不足滿人心。
三一章 世俗的安慰不滿心且能有害。
三二章 天主之神慰大大超過人世之安樂。
三三章 不可過於望求神慰。
三四章 論缺少神樂時當甘心忍耐。
首部分 煉路
卷之四 論拔除惡習偏情
一章 別人的事不必察問。
二章 不可圖名譽。
三章 論好看間事的毛病。
四章 新聞事業不可貪戀。
五章 不好事不愛聽新聞有大益處。
六章 天主的行為不可妄查考。
七章 不可愁心查考自己能恆心到死。
八章 論聖人們的功德。不可辯論誰比誰大。
九章 論罪人向聖人們該怎樣作。
一○章 效法聖人比查考其功德更好。
一一章 不許說閒話。
一二章 為何彼此喜愛閒談呢。
一三章 愛在清靜地方獨自守靜默。
一四章 好遊玩閒散之害。
一五章 不當輕信人的言語。
一六章 不可向不拘何人告知你的密事。
一七章 論勿妄斷人是非。
一八章 勿貪虛榮。
一九章 申明前章。
二○章 不當倚靠世人。
二一章 倚靠朋友是無益無用。
二二章 離開良朋取聖芳表。
二三章 與誰可以親近。
二四章 當棄絕私意。
二五章 論人說我們是非。不必介意。
二六章 論人言傷我。當靠着天主。
二七章 善人被人妄斷能有什麼安慰。
二八章 熱心的人也不可自寬自大。
二九章 論世俗學問之虛假。
三○章 除了愛慕事奉天主。其餘全是虛幻。
三一章 讀聖書求虛名。其中也有不得救靈魂。
三二章 博學人當慎思三樣道理
三三章 什麼為最高最有益的學問。
三四章 要長神學問求耶穌指示。
三五章 論耶穌教訓之高超。
三六章 耶穌的道理比世俗的道理尊貴多多。
首部分 煉路
卷之五 論克治偏情
一章 不克治偏情使靈魂被大害。
二章 該當克治私慾偏情。
三章 勝偏情大有效果。
四章 得勝自己幾樣效果。
五章 向天主誦求得勝私慾。
六章 論過於愛自已的毛病。
七章 論戀愛世物之害。
八章 論忍耐之緊要。
九章 論私情之害。
一○章 欲定志向審慎斟酌。
一一章 論心之無恆。
一二章 論世俗的歡樂。
一三章 不必空空的憂愁。
一四章 論倚靠世物及世人之虛望。
一五章 論被誘感時不當失望。
一六章 不該害怕後來之事。
一七章 論自滿自恃的危險。
一八章 論壓伏忿怒之要。
一九章 論聖寵與人慾萌動大不相同。
二○章 聖寵與人慾萌動不同(續)
二一章 聖寵與人慾萌動不同(續)
二二章 聖寵與人慾萌動不同(續)
二三章 聖寵與人慾萌動不同(續)
二四章 聖寵之貴重緊要。
中部分 明路
卷之一 耶穌的善訓該如何聽從
一章 論效法耶穌輕看世俗。
二章 耶穌的道理超過眾聖人的道理。
三章 耶穌教訓與世俗的學問大有分別。
四章 論聆主聖訓務要切望。
五章 論除非全棄己不能為耶穌的徒弟。
六章 論耶穌的真徒所當有之心意。
七章 論領受耶穌聖訓之福。
八章 忠僕領聖訓後感謝天主。
九章 要得益處以領受天主聖訓。一法是看聖書經。
一○章 領了耶穌的聖訓後。前進之法是祈禱。
一一章 要善行祈禱。該怎樣呢。
一二章 論求天主相幫為最要緊的。
一三章 論對越天主行祈禱該怎麼樣。
一四章 論祈禱時推分心走意的誘感。
一五章 論祈求熱心之恩。
一六章 修德前進第三法就是熱心。
中部分 明路
卷之二 主前的本分
一章 論發信德。
二章 論望德。
三章 論愛德。
四章 論倚靠天主之心。
五章 論倚靠天主就把自己全交給天主。
六章 論天主聖旨全然承行。
七章 在各事上專務悅樂天主的心。
八章 論全然脫離自己一心倚賴天主。
九章 論奉事天主。
一○章 修會中奉事天主。
一一章 論修士的本分。
一二章 論專務進修。
一三章 該當專務熱心事主。
一四章 論事奉天主要恆心。
一五章 論忠僕在苦難中所有的安慰。
一六章 論領受主恩宜當感謝。
中部分 明路
卷之三 向他人並向自己的本分
一章 論愛人。
二章 論向他人當用的外行。
三章 論在外做事在內當如何。
四章 論真實的明智。
五章 論聽命。
六章 論謙遜。
七章 人做了不論什麼善不該歸功於自己。
八章 謙遜怎樣發並得什麼賞。
九章 論神貧。
一○章 論輕看世物。
一一章 論忍耐。
一二章 論忍耐之緊要。
一三章 論甘心忍耐的方法。
一四章 善靈求甘心忍耐之情。
一五章 論艱難苦楚之大益。
一六章 論當愛受艱難。
一七章 論人之妄斷。
一八章 論受輕慢凌辱不可報怨。
一九章 論我們受輕慢心裡該怎麼樣。
二○章 只求從天主來的光榮。
二一章 論艱難中當記念耶穌的苦難。
二二章 論愛慕聖十字架。
二三章 好信德的忠僕向十字架該怎樣。
二四章 論背十字架之大益。
二五章 忠僕求跟耶穌背十字架之善情。
中部分 明路
卷之四 論演習神武
一章 論該常預備着戰爭。
二章 論得勝自己。
三章 論死於自己活於天主。
四章 論全然克勝自己。
五章 論怎麼能成全德的人。
六章 論進修實際。
七章 論真平安。
八章 論得平安的方法。
九章 論得心內平安有什麼阻擋。
一○章 論心內的神慰。
末部分 合路
卷之一 人以領聖體合於天主
一章 耶穌請人熱切領聖體。
二章 論聖體的尊貴。
三章 論聖體聖事之奇蹟。
四章 論聖體之品味是如何甘飴。
五章 論聖體聖經最要於人。
六章 論善領聖體所受恩惠真其無數。
七章 論欲領聖體當盡心預備。
八章 論要善領聖體該及早預備。
九章 論省己冷淡定志改過。
一○章 論預備領主求主指示。
一一章 論領聖體當時該怎樣預備。
一二章 論預備領聖體要心無大罪。
一三章 論謙信聖體勿究厥理。
一四章 論切願領主聖體。
一五章 論激發熱情預備領聖體。
一六章 論聖體台前當有的敬畏之情。
一七章 論熾愛切願與主結合。
一八章 論領主後感謝聖體。
一九章 論領聖體後讚美主。
二○章 論善領聖體受益良多。
二一章 論領聖體後收斂己心。
二二章 論多次勤領聖體。
二三章 論神領聖體。
二四章 論彌撒聖祭至尊。鐸德地位至貴。
二五章 論鐸德本分之貴重。
二六章 論做彌撒祭獻天主。
二七章 論鐸德要如何潔淨。
二八章 論鐸德該求天主相幫。
二九章 論苦架祭主人當自獻。
三○章 論自獻心身。
三一章 論獻眾人的善功並為眾人祈禱。
末部分 合路
卷之二 論用望行愛德結合與天主
一章 論神配願同你契合。
二章 論怎樣同耶穌契合。
三章 論同耶穌親熱。
四章 論同耶穌交好熱心密談。
五章 論默想天主之大恩。
六章 論感謝天主的恩典。
七章 論於我生死願天主得光榮。
八章 論心內的平安。
九章 論安樂於天主之心情。
一○章 論耶穌見愛太少。
一一章 論純心真愛耶穌的實據。
一二章 論為愛耶穌克苦自己也是真愛德。
一三章 論愛德使人為主能勇敢辦大事。
一四章 愛主之人輕厭世福。
一五章 論愛耶穌於萬有之上得的福樂。
一六章 論信友仰望聖人安歇在熱愛主的情中。
一七章 論熾愛切願在現世同天主結合。
一八章 論欲尋安居當在主懷。
一九章 論忠僕願把愛世物的情全驅淨了。
二○章 論盼望永福賞報重多。
二一章 論盼望永福賞報該全為光榮天主。
二二章 論升天之真正道路。
二三章 忠僕向望天福的心情。
二四章 在世流從善靈祈求。

Language Chinese
Publication date 1937
publication_date QS:P577,+1937-00-00T00:00:00Z/9
Source
institution QS:P195,Q732353
(民國時期文獻 民國圖書)
主題
InfoField
神修-羅馬公教 羅馬公教-神修
中圖分類
InfoField
B976.1
拼音題名
InfoField
shi zhu shen cao
載體形態
InfoField
483頁

Licensing[edit]

This image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because it is a mere mechanical scan or photocopy of a public domain original, or – from the available evidence – is so similar to such a scan or photocopy that no copyright protection can be expected to arise. The original itself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for the following reason:
Public domain
This image is now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hina because its term of copyright has expired.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ith legal jurisdiction in the mainland only, excluding Hong Kong and Macao), amended November 11, 2020, Works of legal persons or organizations without legal personality, or service works, or audiovisual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For photography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whose copyright protection period expires before June 1, 2021 belong to the public domain. All other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Republic of China (currently with jurisdiction in Taiwan, Penghu, Kinmen, Matsu, etc.), all photographs and cinematographic works, and all works whose copyright holder is a juristic person,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and all other applicable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Important note: Works of foreign (non-U.S.) origin must be out of copyright or freely licensed in both their home country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order to be accepted on Commons. Works of Chinese origin that have entered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S. due to certain circumstances (such as publication in noncompliance with U.S. copyright formalities) may have had their U.S. copyright restored under the Uruguay Round Agreements Act (URAA) if the work was under copyright in its country of origin on the date that the URAA took effect in that country. (For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1996. For the Republic of China (ROC),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2002.[1])
To uploader: Please provide where the image was first published and who created it or held its copyright.

You must also include a United States public domain tag to indicate why this work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nited States. Note that this work might not be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ountries that do not apply the rule of the shorter term and have copyright terms longer than life of the author plus 50 years. In particular, Mexico is 100 years, Jamaica is 95 years, Colombia is 80 years, Guatemala and Samoa are 75 years, Switzerland and the United States are 70 years, and Venezuela is 60 years.


čeština  Deutsch  English  português  română  slovenščina  Tagalog  Tiếng Việt  македонски  русский  മലയാളം  ไทย  한국어  日本語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



This tag is designed for use where there may be a need to assert that any enhancements (eg brightness, contrast, colour-matching, sharpening) are in themselves insufficiently creative to generate a new copyright. It can be used where it is unknown whether any enhancements have been made, as well as when the enhancements are clear but insufficient. For known raw unenhanced scans you can use an appropriate {{PD-old}} tag instead. For usag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scan tag.


Note: This tag applies to scans and photocopies only. For photographs of public domain originals taken from afar, {{PD-Art}} may be applicabl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Art tag.

File history

Click on a date/time to view the file as it appeared at that time.

Date/TimeThumbnailDimensionsUserComment
current10:10, 10 June 2023Thumbnail for version as of 10:10, 10 June 20231,239 × 1,754, 519 pages (13.42 MB)PencakeBot (talk | contribs)Upload 師主神操 (1/1) by [巴鴻勛譯] (batch task; nlc:data_416,08jh009667,8954; 民國圖書.4; 師主神操)

The following page uses this file:

Meta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