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NLC416-08jh009008-8581 冶金學.pdf

From Wikimedia Commons, the free media repository
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search
Go to page
next page →
next page →
next page →

Original file(1,239 × 1,754 pixels, file size: 13.96 MB, MIME type: application/pdf, 566 pages)

Captions

Captions

Add a one-line explanation of what this file represents

Summary

[edit]
冶金學   (Wikidata search (Cirrus search) Wikidata query (SPARQL)  Create new Wikidata item based on this file)
Author
王本治編纂
image of artwork listed in title parameter on this page
Title
冶金學
Publisher
商務印書館[發行者] (上海)
Description

目錄
第一篇 金屬之物理性質
1 冶金學
2 金屬
3 密度
4 展性
5 脆性
6 延性
7 韌性
8 彈力
9 試機
10 硬度
11 金屬之流動
12 顏色
13 光澤
14 可熔性
15 硬煅,強煅,及軔煅
16 高熱對於金屬性質之影響
17 低溫對於金屬性質之影響
18 金屬之揮發
19 金屬之彌散
20 傳熱傳電
21 磁性
22 比熱
23 結晶
24 晶形組織
第二篇 燃燒及熱力
25 熱之來源
26 燃燒
27 火焰
28 燃燒所生之熱
29 燃料之熱力
30 蒸發熱力
31 熱力試測法
32 馬勒柏德樓卡計
33 高熱測定法
34 百度計與華氏計之變換法
第三篇 燃料
35 燃料之分類
36 薪柴
37 木之成分
38 木之性質
39 泥煤
40 煤
41 褐煤
42 煙煤
43 燭煤
44 無煙煤
45 木炭
46 燒木炭法
47 成炭之理
48 磚窯燒炭
49 曲頭甄制炭
50 炭之收數
51 燒煉泥煤
52 焦煤
53 蜂顆煉焦爐
54 阿頗爾特煉焦爐
55 科佩煉焦爐
56 副產物之收集
57 西門卡偉爐
58 宣美索爾未爐
59 凝集機
60 焦煤之性質
61 煤焦油及硇精液
62 焦煤之去硫
63 用散煤煉焦
64 煤餅
65 液體燃料
66 氣體燃料
67 生產爐氣
68 西門子生產爐
69 威爾遜生產爐
70 達夫生產爐
71 夢德氣
72 生產爐氣之性質
73 生產爐氣中之焦油
74 水煤氣
75 兌爾尾克夫萊瑟法
76 鼓風爐氣
第四篇 耐火材料
77 耐火材料
78 火泥
79 火泥中之雜質
80 火磚
81 火磚應具之性質
82 火星石
83 狄納斯石
84 狄納斯磚
85 石英,隧石,及石英石
86 鹽基性材料
87 中性材料
88 他種耐火材料
89 坩堝
90 陶泥坩堝
91 坩堝之形式
92 陶泥坩堝應具之性質
93 石墨坩堝
第五篇 煉爐
94 煉爐之分類
95 磚窯
96 蘇格蘭窯
97 基爾斯窯
98 大衛斯窯
99 鼓風爐
100 鼓風爐中之反應
101 裝砂
102 形式及物料
103 煉坑
104 水箱及水套
105 龍頭
106 坯模及熔渣模
107 捲揚機
108 淺爐
109 空氣之供給
110 鼓風機關
111 吹機
112 壓力之調整
113 氣壓之測量
114 循環爐
115 反焰爐
116 焙砂反焰爐
117 愛德華咨爐
118 熔砂反焰爐
119 反焰爐火氣之性質
120 氣體爐
121 西門子煉鋼循環爐
122 西門子新式循環爐
123 反焰爐之熱力
124 坩堝爐
125 烙爐
126 蒸溜磚爐
第六篇 礦砂
127 礦砂
128 礦砂之產狀
129 礦砂之形狀
130 鐵
131 銅
132 鉛
133 鋅
134 錫
135 金
136 銀
137 水銀
138 鎳與鈷
139 白金
140 銥
141 鈀
142 銻
143 鉍
144 鋁
145 鎘
146 砷
147 鎂
148 鉀
149 鈉
第七篇 制砂
150 制砂
151 手選
152 破石機
153 搗礦碓
154 圓輥機
155 淘洗
156 水簸
157 無端帶
158 適於淘洗之礦砂
159 煅燒
160 布魯刻勒煅燒爐
161 煅燒時礦砂之反應
162 磁力分離礦砂法
163 風化
164 礦砂磚
第八篇 煉法類別
165 熔煉
166 干法及濕法
167 還原
168 還原劑
169 煅燒
170 烘焙
171 柏塞麥煉法
172 鉛煅法
173 骨灰杯法
174 硫化物之還原
175 鹽焙法
176 氯化法
177 〓化法
178 蒸溜及升華
179 熔離
180 混汞
181 曇金及斯派斯
182 助熔劑
183 熔渣
第九篇 合金
184 合金
185 熔融
186 加壓
187 電沉結
188 熔離及分離
189 電流對於合金熔時之作用
190 合金在不同熱度時之傳電
191 雜質對於合金性質之影響
192 合金中金屬互生之影響
193 熱度對於合金力量之效果
194 低熱度對於合金性質之效果
195 稀金屬及其合金
196 稀金屬之工業用途
197 合金之色
198 工業上重要之合金
199 合金之溶液學說
200 合金之構成
第十篇 鐵生鐵
201 純鐵之性質
202 鐵之種類
203 生鐵中之碳素
204 生鐵之種類
205 生鐵之成分
206 別種生鐵
207 變級
208 結晶對於鑄造物之影響
209 生鐵中雜質之影響
210 生鐵合金
211 煉生鐵所用之物料
212 煉爐之布置
213 鼓風爐中之變化
214 熔渣
215 熔渣之用途
216 灰塵
217 火氣
218 煤焦油及硇精之凝集法
219 鼓風爐之形式及大小
220 礦砂與燃料之配合
221 熱風之利益
222 冷爐生火
223 鑄造廠
224 熔鐵爐
225 模
第十一篇 熟鐵
226 熟鐵
227 熟鐵之短處
228 熟鐵之張強
229 熟鐵之製法
230 煉鐵
231 變化之理
232 煉法所用之生鐵
233 干煉法
234 煉法之改良
235 白鐵爐
236 露火爐煉熟鐵法
237 煉礦砂成熟鐵法
238 卡塔拉泥亞淺爐
239 美國塊鐵爐
240 高塊鐵爐
241 傳司加夫高塊鐵爐
242 興祿煉法
243 布雷耳法
244 西門子直接煉法
245 榨鐵
246 掀錘
247 柄錘
248 汽錘
249 榨機
250 列輥
251 三聯輥及來復輥
252 商品鐵條
253 鐵板鐵片
254 煅接
255 電煅接
第十二篇 鋼
256 鋼
257 鋼之硬煅及強煅
258 生鋼硬煅及強煅之理
259 歲門特法
260 泡鋼
261 熟鐵成鋼之變化
262 箱硬法
263 有展性之鑄造物
264 泡鋼之處理
265 坩堒生鋼
266 坩堝鋼之整作法
267 鋼之性質
268 印度鋼
269 煉鋼
第十三篇 熟鋼
270 熟鋼
271 熟鋼中雜質之影響
272 熟鋼之煉法
273 柏塞麥法
274 迴轉爐
275 機器之布置
276 鼓風
277 變化之理
278 柏塞麥生鐵
279 熔煉之久暫
280 迴轉爐之形式
281 鹽基性柏塞麥法
282 煉法
283 變化之理
284 所需之生鐵
285 爐中之出產物
286 鐵爐之形式
287 西門子法
288 煉爐
289 煉法
290 需用之物料
291 西門子馬丁法
292 鹽基性西門子法
293 煉綱之物料
294 爐中之出產物
295 爐式之變更
296 柏特龍退爾法
297 托爾波特法
298 各法之比較
299 需用鐵錳之理
300 鑄造鋼錠
301 煖鋼穴
302 輥壓鋼錠
303 鋼錠之缺陷
304 去硫
305 鎢鋼
306 鉻綱
307 錳鋼
308 硅鋼
309 鋁鋼
310 鎳鋼
311 高碳鋼
第十四篇 銅
312 物理性質
313 化學性質
314 商品銅
315 銅之提煉
316 氧化銅礦砂
317 硫化銅礦砂
318 煉銅干法
319 烘焙
320 烘焙硫化銅礦砂之反應
321 整砂之普通烘焙
322 細礦砂及精選砂之普通烘焙
323 鼓風烘焙法
324 反焰爐熔煉法
325 衛爾士煉法
326 精選銅
327 用大反焰爐熔煉細礦沙及精選砂法
328 鼓風爐熔煉法
329 鼓風爐之形式
330 圓爐
331 用圓爐熔煉氧化銅礦砂
332 福洽公司煉氧化銅砂之圓爐
333 直角形爐
334 直角形爐之普通建築法
335 鼓風爐之工作法
336 硫鐵熔煉法
337 硫鐵熔煉法之反應
338 曇金之柏塞麥迴轉爐法
339 酸性爐之胎襯法
340 酸性爐中煉法之進行
341 爐中之反應
342 鹽基性迴轉爐
343 迴轉爐法中銀銅之損失及雜質之除去
344 精煉法
345 精煉法之進行
346 精煉生銅為陽極銅法
347 電解精煉法
348 平結式之進行
349 用電解法處理銅曇金
350 濕法提綱
351 工作法
352 焦砂中提銅濕法
第十五篇 鉛
353 物理性質
354 化學性質
355 氧化鉛
356 硅酸鉛
357 硫酸鉛
358 炭酸鉛
359 硫化鉛
360 鉛礦砂
361 煉鉛法之分類
362 空氣還原法
363 變化之理
364 煉法之變更
365 鐵還原法
366 爐中反應
367 煉法之變更
368 氧化鉛之還原
369 渣滓爐法
370 爐中反應
371 水套爐
372 烘焙之反應
373 鼓風烘焙法或鐵〓烘焙法
374 爐中之反應
375 煉法之變更
376 蘇格蘭鉛砂淺爐
377 美國鉛砂淺爐
378 使鉛變軟
379 鉛中分銀
380 結晶法或帕丁生法
381 鋅法
382 盧羅二氏法
383 結晶法與鋅法之比較
384 鉛中去鋅
385 骨灰杯提銀法
386 蜜陀僧之還原
387 德國骨灰杯爐
388 鉛之電解精煉法
389 煙道灰塵及鉛煙
390 鉛煙之還原
391 鉛皮
392 鉛管
393 鉛彈
394 蜜陀僧片
395 蜜陀僧粉
396 紅鉛
397 橙鉛
第十六篇 鋅鎘錫

398 物理性質
399 化學性質
400 氧化鋅
401 硅酸鋅
402 硫酸鋅
403 硫化鋅
404 烘焙
405 鋅餅鋅板
406 鋅之用途
407 熔煉法
408 比國法
409 爐內之出產
410 煉法之改良
411 英國法
412 西利西亞法
413 舊法之改良
414 萊因法或比國西利西亞法
415 鋅之精煉
416 鋅消失之原因
417 電解鋅
418 鋅砂之電熔煉法
419 鋅白

420 鎘
421 鎘之提煉法

422 錫
423 制砂
424 康瓦爾熔煉黑錫法
425 生錫之精煉
426 變化之反應
427 鼓風爐煉錫法
428 從洋鐵層及舊洋鐵器取錫法
429 錫之用途
第十七篇 鎳附鈷

430 物理性質
431 化學性質
432 氧化鎳
433 硅酸鎳
434 鎳化炭基質
435 硫化鎳
436 砷化鎳
437 鎳礦砂
438 提煉法
439 從硫化物礦砂提鎳法
440 硫化鎳礦砂含銅者之提煉法
441 銅鎳合金
442 金屬鎳
443 奧福德法
444 夢德法
445 從加尼爾礦石取鎳
446 從砷化物礦砂取鎳
447 由斯派斯制煉金屬鎳之濕法
448 赫倫土密特氏取鎳濕法
449 氧化鎳之還原
450 制立方鎳法
451 制海棉狀鎳法
452 制熔解之鎳
453 鎳之電冶法

454 鈷
455 鈷礦砂
456 制煉氧化鈷及金屬鈷
第十八篇 金
457 金
458 金之產狀
459 淺沙金
460 深沙金
461 脈金
462 淺沙金採取法
463 淘盆
464 淘金搖床
465 淘金溝
466 淘金槽
467 浮金
468 河底採金
469 深沙金採取法
470 水力沖洗法
471 脈金採取法
472 游離金之混汞法
473 氯化法
474 普拉特湼法
475 變化之理
476 退斯法
477 池溶液法
478 〓化法
479 〓化法之化學反應
480 精選砂之處理法
481 金之精煉法
482 硝酸法
483 硫酸法
484 谷次科法
485 用綠氣分離之密勒法
486 洛茲法
487 電解法
488 包金鍍金
第十九篇 銀
489 銀
490 銀礦砂
491 水銀池法
492 堆中反應
493 熱混汞法
494 蒸溜
495 圓桶法
496 桶中反應
497 圓鍋法
498 帕忒喇法
499 變化之理
500 羅素法
501 鉛之沉澱法
502 用額外溶劑處理法
503 奧古斯丁法
504 克羅對法
505 齊服格爾法
506 〓化法
507 本法之反應
508 銀與銅分離法
509 電鍍銀
第二十篇 白金附銥鈀
510 白金
511 白金之提取
512 武拉斯吞法
513 石灰坩堝爐
514 得微爾法
515 純淨白金之制煉法
516 白金之用途
517 銥
518 鈀
第二十一篇 水銀
519 水銀
520 空氣還原法
521 易德里亞法
522 易德里亞新法
523 阿爾瑪丁法
524 舊金山連續鍊汞爐
525 格刺奈察爐
526 石灰法
527 攸爾蒸溜甑爐
528 鐵法
529 水銀之提淨
530 用途
531 玻璃鏡之製法
第二十二篇 鋁鎂鉀鈉

532 鋁
533 得微爾煉法
534 電熔煉法
535 拜厄制三氧化二鋁法
536 考爾斯法
537 鋁之用途

538 鎂
539 普通熔煉法
540 電熔煉法

541 鉀
542 卡斯特湼煉鉀法
543 電解法

544 鈉
545 鐵筒煉鈉法
546 卡斯特湼法
547 電解法
548 波歇斯法
第二十三篇 銻
549 銻之物理性質
550 銻之化學性質
551 氧化銻
552 硫化銻
553 商品銻
554 用途
555 合金
556 礦砂
557 由礦砂中取銻
558 熔離法
559 沉澱法或鐵還原法
560 坩堝沉澱法
561 用反焰爐沉澱法
562 烘焙法
563 單純烘焙
564 揮發烘焙
565 沙提永法
566 赫倫士密特法
567 煉氧化銻還原為金屬銻
568 精煉不純之銻
569 濕法提煉銻砂
570 電解法提煉銻砂
第二十四篇 砷及鉍

571 砷之物理性質
572 砷之化學性質
573 砷之氧化物
574 砷之硫化物
575 合金
576 砷礦砂
577 煉砷
578 金屬砷
579 白砒
580 精煉
581 雄黃(黃色砒玻璃)
582 雌黃(紅色玻玻璃)

583 鉍
584 鉍礦砂
585 鉍之提煉
586 干法
587 坩堝法
588 反焰爐法
589 濕法
590 鉍之精煉
附錄
第一節 還原
第二節 金屬氧化物之製法
第三節 硫化物之製法
第四節 硫化物之還原
第五節 烘焙
第六節 反應繁雜之還原法
第七節 合金之製法
第八節 硅酸鹽之製法
第九節 骨灰杯法
第十節 金屬之精煉
第十一節 沉澱法
第十二節 耐火材料及燃料
第十三節 雜題
索引
英漢譯名對照表

Language Chinese
Publication date [1927]
Source
institution QS:P195,Q732353
(民國時期文獻 民國圖書)
主題
InfoField
冶金
中圖分類
InfoField
TF
拼音題名
InfoField
ye jin xue
載體形態
InfoField
551頁

Licensing

[edit]
This image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because it is a mere mechanical scan or photocopy of a public domain original, or – from the available evidence – is so similar to such a scan or photocopy that no copyright protection can be expected to arise. The original itself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for the following reason:
Public domain
This image is now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hina because its term of copyright has expired.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ith legal jurisdiction in the mainland only, excluding Hong Kong and Macao), amended November 11, 2020, Works of legal persons or organizations without legal personality, or service works, or audiovisual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For photography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whose copyright protection period expires before June 1, 2021 belong to the public domain. All other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Republic of China (currently with jurisdiction in Taiwan, Penghu, Kinmen, Matsu, etc.), all photographs and cinematographic works, and all works whose copyright holder is a juristic person,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and all other applicable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Important note: Works of foreign (non-U.S.) origin must be out of copyright or freely licensed in both their home country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order to be accepted on Commons. Works of Chinese origin that have entered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S. due to certain circumstances (such as publication in noncompliance with U.S. copyright formalities) may have had their U.S. copyright restored under the Uruguay Round Agreements Act (URAA) if the work was under copyright in its country of origin on the date that the URAA took effect in that country. (For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1996. For the Republic of China (ROC),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2002.[1])
To uploader: Please provide where the image was first published and who created it or held its copyright.

You must also include a United States public domain tag to indicate why this work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nited States. Note that this work might not be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ountries that do not apply the rule of the shorter term and have copyright terms longer than life of the author plus 50 years. In particular, Mexico is 100 years, Jamaica is 95 years, Colombia is 80 years, Guatemala and Samoa are 75 years, Switzerland and the United States are 70 years, and Venezuela is 60 years.


čeština  Deutsch  English  português  română  slovenščina  Tagalog  Tiếng Việt  македонски  русский  മലയാളം  ไทย  한국어  日本語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



This tag is designed for use where there may be a need to assert that any enhancements (eg brightness, contrast, colour-matching, sharpening) are in themselves insufficiently creative to generate a new copyright. It can be used where it is unknown whether any enhancements have been made, as well as when the enhancements are clear but insufficient. For known raw unenhanced scans you can use an appropriate {{PD-old}} tag instead. For usag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scan tag.


Note: This tag applies to scans and photocopies only. For photographs of public domain originals taken from afar, {{PD-Art}} may be applicabl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Art tag.

File history

Click on a date/time to view the file as it appeared at that time.

Date/TimeThumbnailDimensionsUserComment
current02:57, 10 June 2023Thumbnail for version as of 02:57, 10 June 20231,239 × 1,754, 566 pages (13.96 MB)PencakeBot (talk | contribs)Upload 冶金學 (1/1) by 王本治編纂 (batch task; nlc:data_416,08jh009008,8581; 民國圖書-PD2022.2; 冶金學)

The following page uses this file:

Meta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