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NLC416-08jh008846-8538 新聞學集成 第2卷.pdf

From Wikimedia Commons, the free media repository
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search
Go to page
next page →
next page →
next page →

Original file(1,239 × 1,754 pixels, file size: 10.61 MB, MIME type: application/pdf, 294 pages)

Captions

Captions

Add a one-line explanation of what this file represents

Summary

[edit]
新聞學集成   (Wikidata search (Cirrus search) Wikidata query (SPARQL)  Create new Wikidata item based on this file)
Author
管翼賢纂輯
image of artwork listed in title parameter on this page
Title
新聞學集成
Volume 第2卷
Publisher
中華新聞學院 (北京)
Description

內分總論、新聞、報紙、輿論、新聞記者、編輯、採訪、社論、宣傳、廣告、報業經營等20編。每編包括若干章節

目錄
目錄
目錄
目錄
目錄
目錄
目錄
總論篇
新聞記者篇
採訪篇
廣告篇
報社組織篇
各國新聞概況篇
報史篇
第一章 新聞學的認識目的
第一章 新聞記者的意義
第一章 新聞記者與採訪
第一章 廣告
第一章 總論
甲 日本
第一章 中國的官報
第一節 新聞在現代生活中的意義
第二章 各種新聞記者
第二章 新聞來源
第一節 廣告的起源
第二章 總務局
第一章 序言
第一節 漢代的邸報
第二節 新聞學的對象
第一節 專務新聞記者
第一節 新聞來源的分類
第二節 廣告的類別
第一節 總務局長
第二章 日本現代新聞的特質
第二節 唐代的邸報
第三節 新聞學的基礎概念
第二節 特派員
第二節 地方新聞的來源
第二章 廣告媒體
第一項 文書課
第一節 日本新聞形態的發展過程
第三節 宋代邸報
第四節 研究新聞學的三要素
第三節 從軍記者
第三節 間接取材
第一節 報紙廣告
第二項 庶務課
第二節 日本現代新聞特質
第四節 元初之邸報
第二章 現代新聞的趨勢
第一項 從軍記者的起源
第三章 採訪的部署
第二節 雜誌廣告
第三項 會計課
第三節 現代新聞是指導國民的手段
第五節 明代之禁止傳報
第一節 統制新聞
第二項 困難的任務
第一節 取材綱
第三節 無線電廣告
第四項 出版課
第四節 現代新聞的輿論代表性
第六節 清代的官報
第二節 各國的統制新聞政策
第三項 軍事當局與新聞抗爭
第二節 取材計劃
第四節 屋外廣告
第二節 計劃部
第三章 自由主義新聞的崩潰與新課題
第一項 京報
新聞篇
第四項 理想的從軍記者
第三節 取材方法
第三章 廣告原稿
第一項 計劃部的發生
第一節 現代自由主義新聞的崩潰
第二項 塘報與良鄉報
第一章 新聞的概念
第四節 記者俱樂部
第四節 對象
第一節 原稿的特性
第二項 計劃部的進行
第二節 新聞的轉變
第三項 官書局報與官書局匯報
第二章 新聞的定義
第三章 新聞記者的條件
第五節 新聞作業
第二節 說明廣告與暗示廣告
第三項 計劃部的活動
第四章 新政治體制下的新聞構想
第四項 時務官報
第三章 新聞價值
第一節 新聞覺
第四章 採訪程序
第三節 廣告原稿的的形式和效果
第四項 為社會服務可得報酬
第一節 新體制的本質與性格
第五項 官報的盛興
第一節 使讀者發生興趣的事
第二節 豐富的知識
第一節 獲得事實
第四章 廣告文字
第三節 調查部
第二節 國民啟蒙宣傳院的設置
第七節 政府公報
第二節 讀者興趣的程度
第三節 良好的判斷力
第二節 注意新聞的演變
第一節 廣告文字的使命
第一項 調查部的意義
第三節 國民文化組織的再編成
第二章 外人在中國的傳教新聞
第四章 新聞價值的六元素
第四節 責任的意識
第五章 個人新聞的採訪
第二節 廣告的文字
第二項 調查部的內容
第四節 全國新聞協會的使命及其組織
第一節 察世俗每月統紀傳
第一節 新聞的時間的接近性
第五節 正確
第一節 閒談就是新聞
第三節 怎樣寫動人的廣告
第三章 編輯局
第五節 日本新聞記者法的制定
第二節 東西洋考每月統紀傳
第二節 新聞的距離的接近性
第六節 工作迅速
第二節 個人消息的種類
第四節 科學的廣告文字
第一節 編輯局長
第六節 新聞社的統制
第三節 傳教新聞的態度
第三節 新聞的著名性
第七節 有思想
第三節 社會新聞
第五章 廣告費的算定
第二節 整理部
乙 德國
第四節 日報的創始
第四節 新聞的異常性
第八節 能忍耐
第六章 疾病死亡自殺新聞的採訪
第一節 廣告費的概念
第三節 政聞部
第一章 德國新聞的發生史
第三章 民報的興起
第五節 新聞的進展性
第九節 機警
第一節 疾病新聞
第二節 廣告費的算定方法
第四節 經濟部
第二章 納粹黨專政前的德國新聞界
第一節 辛亥革命前的報紙
第六節 新聞的情操性
第四章 新聞記者的修養
第二節 死亡新聞
第六章 廣告之經濟學的考據
第五節 社會部
第三章 納粹黨的新聞政策
第二節 共和時代的報紙
第五章 新聞與各方面的關係
第一節 服裝
第三節 自殺新聞
第一節 欲望的調查
第六節 副刊部
第一節 納粹新聞政策的初步
第四章 現代的報紙雜誌
第一節 新聞與社會
第二節 態度
第七章 罪惡新聞的採訪
第二節 購買動機的調查
第四章 營業局
第二節 納粹黨的新聞理想
第一節 現代的報紙
第二節 新聞與論說
第三節 知識
第一節 熱習線索
第三節 需要的測定
第一節 發行部
第三節 納粹新聞政策的建設
第二節 現代的定期刑物
第三節 新聞與廣告
第五章 新聞記者的信條
第二節 罪惡新聞的要素
第四節 需要的喚起
第二節 廣告部
第四節 國立文化院及出版局
報業名人事略篇
第四節 新聞與報紙
第一節 新聞記者的誡律
第三節 罪惡新聞的倫理
第五節 傳達觀念
第五章 印刷局
第五節 廣告法
第一章 日本方面
第六章 新聞的種類
第二節 新聞記者的信條
第八章 商業新聞的採訪
第六節 提示實物
第一節 活版
第四章 德國新聞現狀
第一節 野間清治
第一節 平面的區分
第六章 記者及其工作
第一節 商業新聞的意義
第七節 消費者的認識
第二節 印刷
丙 英國
第二節 菊池寬
第二節 立體的區分
第一節 公共機關的利用
第二節 商業新聞的範圍
第八節 廣告在社會的效果
第三節 製版
第一章 英國報史大綱
第三節 德富蘇峰
第七章 新聞與實際的關係
第二節 速記的必要
第三節 商業新聞的來源
第九節 廣告論理化
第四節 鑄字
第二章 英國的報業
第四節 村山龍平
第一節 新聞與預備知識
第三節 人名地名的注意
第四節 商業新聞的採訪
第七章 最近廣告的趨勢
第六章 報社組織之例
第一節 英國的報業組合
第五節 本山彥一
第二節 新聞與調查
第四節 隨機應變
第五節 商業新聞的倫理
第一節 廣告的限制
通信社篇
第二節 英國的八個國報
第二章 英國方面
報紙篇
第七章 記者工作上應有的注意
第六節 工業出版物
第二節 廣告的統制
第一章 緒論
第三節 報人
第一節 瓦脫第一與瓦脫第二
第一章 報紙的起源
第一節 新聞不真實的原因
第九章 科學新聞的採訪
第三節 廣告業的使命
第二章 各國通信事業概況
第四節 讀者
第二節 北岩爵士
第二章 報紙的人格
第二節 虛構事實的影響
第一節 科學新聞的重要性
第八章 戰時體制下的廣告動向
第一節 英國的路透社
第三章 英國報紙經營
第一項 略歷與事業
第三章 報紙生產原理
第三節 工作時應注意之點
第二節 科學新聞採訪人員的條件
第一節 美國廣告界的協贊國策
第二節 德國通訊社
第一節 販賣
第二項 性格與成功
第四章 報紙的學說
第八章 記者的心得
第十章 體育新聞的採訪
第二節 廣告篇幅獻納運動
第三節 美國
第二節 廣告
第三節 羅斯梅耳
第五章 報紙的定義
第九章 記者與新聞寫作
第一節 體育新聞的採訪
第三節 藝術家的參贊國策
第一項 美國通信事業的演進
第四章 倫敦泰晤士報
第四節 畢維布魯克
第六章 報紙特徵
第一節 寫作良否與新聞價值的關係
第二節 採訪人員的條件
第四節 廣告與間諜
第二項 聯合通信社
第一節 創辦時期
第三章 美國方面
第一節 報紙與社會
第二節 新聞寫作者應有的基本條件
第十一章 意外事件的採訪
第五節 二次歐戰與廣告
第三項 合眾通信社
第二節 發達時期
第一節 普利茲
第二節 批評的表現
第三節 寫作前應有的準備
第一節 具有興趣的要素
報業經營篇
第四項 國際新聞社
第三節 歐戰前後
第一項 普利茲的少年
第三節 指導性
第四節 寫作時應有的注意
第二節 意外事件新聞的寫作
第一章 報紙的販賣部數
第四節 日本同盟社
第四節 今日的泰晤士
第二項 普利茲的辦報
第四節 報紙的威力
第五節 新聞寫作的方法
第十二章 人物訪問
第一節 發行部數
第五節 法國哈瓦斯通信社
第五章 曼哲斯特衛報
第三項 普利茲的特殊供獻
第五節 報紙的黃色新聞
編輯篇
第一節 為事實而訪問
第二節 依用紙量推定部數
第六節 蘇聯塔斯社
第一節 沿革
第二節 赫斯特
第六節 民眾公立的機關
第一章 新聞編輯的意義
第二節 為意見而訪問
第三節 印刷部數
第七節 意國斯丹法尼通信社
第二節 言論
第一項 幼年時代
第七節 兩種報紙
第一節 編輯的概念與工作的程序
第三節 為特寫文字而訪問
第四節 發送部數
第八節 滿洲國通信社
第三節 聲譽
第二項 從事新聞事業
第七章 報紙形態
第二節 編輯法的派別
第四節 訪問記的寫作
第五節 分配部數
第九節 波蘭及其他
丁 美國
第三項 政治活動
第一節 報紙題號
第二章 編輯部的組織及運動
第十三章 會見
第六節 廣義販賣部數
第三章 中國通信事業
第一章 美國小版型新聞
第四項 家庭
第二節 報紙的形狀
第一節 編輯部
第一節 會見的重要性
第七節 真正販賣部數
第四章 通信社的組織
第一節 美國小版型新聞的出現
第三節 威廉博士
第四章 中國方面
第二節 小版型新聞與諾斯克力夫卿
第二節 會見十誡
第二節 編輯部機能的運用
第五章 通信稿的種類
第八章 優良報紙的條件
第八節 販賣部數表示法
第一節 徐寶璜
第三節 皮利茲
第十四章 名人講演
第三章 新聞的取捨
第一節 普通通信
第一節 紀載翔實
第九節 部數的增加率
第二節 戈公振
第四節 哈斯特
第一節 演講消息的採訪
第一節 人類興趣在新聞中之地位
第二節 電報通信
第二節 報道迅速
第二章 販賣部數與廣告
第三節 林白水
第五節 創刊時代的日報
第二節 演講新聞的寫作
第二節 如何決定讀者歡迎何種新聞
第一項 電報通信的由來
第九章 報紙道德
第一節 部數對廣告費率算定的影響
第四節 邵振青
第二章 華盛頓新聞現狀
第十五章 其他
第三節 讀者對編輯政策的影響
第二項 電報通信的種類
第一節 新聞的正確性
第二節 強制迫銷新聞的弊害
第五節 張季鸞
第一節 華盛頓新聞不振的原因
第一節 法庭新聞的採訪
第四節 性的新聞之處理
第三項 電報通信的必要條件
第二節 報紙倫理
第三節 達姆遜氏對販賣部數的意見
第六節 成舍我
第二節 華盛頓新聞的內容
第二節 照像
第五節 照片中的聲色主義
宣傳篇
輿論篇
第四節 廣告費率增減的因素
新聞教育篇
第三節 猶太新聞佛瓦特
第十六章 外勤記者必備的條件
第六節 編輯人員的判斷
第一章 戰爭與宣傳
第一章 輿論與意見
第五節 英國新聞廣告最近的趨勢
第一章 緒言
戌 法國
社論篇
第一項 新聞的選擇
第一節 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失敗的原因
第一節 輿論與意見
第三章 新聞經營形態
第二章 各國新聞教育概況
第一章 大革命的前後
第一章 社論的意義與沿革
第二項 新聞的捨棄
第二節 宣傳是愛國的武器
第二節 輿論是時事的意見
第一節 以資金構成種類區分
第一節 美國
第一節 大革命前的報紙
第一節 社論的意義
第四章 標題
第三節 道德宣傳
第三節 共通意見
第二節 以背景關係區分
第二節 日本
第二節 大革命後的報紙
第二節 社論的沿革
第一節 標題的理論
第四節 宣傳是國民精神動員的基調
第四節 數的集群
第三節 以經營目的區分
第三節 德國
第二章 法報的經營
第二章 社論的性格
第二節 標題的內容
第二章 謀略宣傳與正確報道
第二章 輿論的性格
第四節 新聞企業形態的變遷
第四節 英國
第三章 法國之各報紙
第一節 社論的構成
第三節 標題的趨勢
第一節 戰時宣傳的特質
第一節 輿論表徵多數性
第四章 日本新聞社營業局的組織及活動
第三章 中國各大學之新聞學系
第一節 政治性的報紙
第二節 社論的形式
第五章 新聞的排列與拼版
第二節 虛偽宣傳的危機
第二節 基本心性
第一節 營業局的地位
第一節 平民大學
第三節 新世紀的報道陣
第二節 法國五大報紙
第一節 拼版的重要
第二節 販賣部的組織
第三章 輿論的表現
第三節 社論的性格
第二節 燕京大學
第三章 德國宣傳中隊的出現
第三節 其他報紙
第二節 拼版的不同
第三節 會計部的組織
第一節 輿論的現象
第三章 社論的責任
第三節 復旦大學
第一節 德國宣傳中隊的母胎
第四章 法國報人
第三節 拼版的準備
第四節 庶務部的組織
第二節 輿論兩階段
第一節 啟發人民思想
第四節 民國大學
第二節 通信機關的進步與宣傳戰
第一節 法國的記者
第四節 應注意之點
第五節 廣告部的組織
第四章 輿論生成的條件
第二節 維護言論自由
第四章 中國之新聞專門學校概況
第三節 電影報道的進步
第六章 校對
第四章 社論政策
第六節 營業局的活動
第二節 留法的外國記者
第一節 北平新聞專科學校
第四節 科學的戰況
副頁篇
第五章 社論的寫作
第七節 經營的活動
第五章 法報的特質
第二節 中華新聞學院
第五節 立體科學報道的新宣傳戰
第一章 文藝版
第八節 公益的活動
第一節 政府對報業的態度
第四章 宣傳中隊的組織
第一節 文藝版的重要性
第九節 朝日新聞社的航空與社會事業
第二節 法報的特點
第一節 國家總力宣傳的體系
第二節 文藝寫作與文藝版的編輯
第十節 營業局的使命
已 滿洲國
第二節 宣傳中隊的青少年兵
第二章 家庭版
第五章 美國新聞社販賣部的組織與活動
第一章 滿洲國的弘報新體制
第三節 宣傳技術兵團的出現
第一節 家庭版的意義
第一節 販賣部組織的發展
第二章 國務院弘報處的機構
第四節 科學技術者的動員
第二節 家庭版的範圍
第二節 販賣擴張論
第三章 弘報三法之公布
第五章 宣傳部隊的任務
第三節 家庭版的材料
第三節 販賣部數的擴張競爭手段
第一節 關於通信社,新聞社,記者的規定
第一節 搜集戰爭中科學的綜合資料
第四節 家庭版的編寫
第二節 經營事業之資本及其範圍
第二節 在戰線發揮最高的技術精神
第三章 青年版
第三節 國內外通信社,新聞社組織之規定
第三節 發揮報道的確實性
第一節 青年版的意義
第四節 監督統制機關
第五節 記者資格之限定
第四節 供給後方國民教育資料
第二節 青年版的編寫
第六節 業務上之限制
第五節 供給明日的作戰素材
第四章 兒童版
第六章 宣傳部隊的機構
第四章 滿洲國通信社之史的發展
第一節 新聞紙與兒童
第一節 宣傳部隊的訓練
第五章 日滿新聞通信的交流
第二節 兒童版的內容
第二節 宣傳部隊的配屬情況
第三節 兒童版的寫作與編輯
庚 蘇聯
第五章 婦女版
辛 中國
第三節 德國的宣傳部隊與國防軍
第一節 為什麼要有婦女版
第一章 事變前全國各地的新聞紙
第四節 國防軍指令下的宣傳部隊
第二章 北京報紙小史
第五節 宣傳部隊報道的總括
第二節 婦女版的內容
第三節 怎樣寫作
第七章 宣傳中隊在戰線上的活動
第一節 守舊時期
第二節 發軔時期
第一節 沒有武器的新中隊
第六章 遊藝版
第三節 進展時期
第一節 遊藝版的意義
第二節 特殊的活動中隊
第三節 超人的偵察行動
第二節 遊藝新聞的特殊性
第四節 繁盛時期
第四節 報界故事
第四節 宣傳部隊為戰鬥員的慰安隊
第三節 遊藝版內容的分析
第六節 報紙之小說,戲劇與社會事業
第五節 伸入最前線的宣傳部隊
第四節 遊藝版稿件整理與編寫
第八章 德國國民與宣傳部隊的關係
第三章 事變後之報紙
第一節 傳達前線活動的宣傳中隊
第四章 北京報紙之現況
第一節 大報
第二節 傳達後方日常生活的宣傳中隊
第一項 新民報
第三節 國民對於宣傳中隊的信賴
第四節 宣傳中隊的報道為國民的教科書
第二項 晨報
第五節 宣傳中隊為戰爭的真正教育者
第二節 小報
第九章 宣傳中隊今後的發展
第一項 實報
第一節 機械化宣傳部隊的出現
第二項 新北京報
第二節 新的戰爭分析解剖者
第三項 時言報
第三節 改造戰史的宣傳部隊
第四節 戰事現象的研究家
第五節 發揮高度國防文化的新威力

Language Chinese
Publication date 民國32[1943]
Source
institution QS:P195,Q732353
(民國時期文獻 民國圖書)
主題
InfoField
新聞學
中圖分類
InfoField
G210
拼音題名
InfoField
xin wen xue ji cheng
載體形態
InfoField
7冊([1622]頁)

Licensing

[edit]
This image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because it is a mere mechanical scan or photocopy of a public domain original, or – from the available evidence – is so similar to such a scan or photocopy that no copyright protection can be expected to arise. The original itself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for the following reason:
Public domain
This image is now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hina because its term of copyright has expired.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ith legal jurisdiction in the mainland only, excluding Hong Kong and Macao), amended November 11, 2020, Works of legal persons or organizations without legal personality, or service works, or audiovisual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For photography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whose copyright protection period expires before June 1, 2021 belong to the public domain. All other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Republic of China (currently with jurisdiction in Taiwan, Penghu, Kinmen, Matsu, etc.), all photographs and cinematographic works, and all works whose copyright holder is a juristic person,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and all other applicable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Important note: Works of foreign (non-U.S.) origin must be out of copyright or freely licensed in both their home country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order to be accepted on Commons. Works of Chinese origin that have entered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S. due to certain circumstances (such as publication in noncompliance with U.S. copyright formalities) may have had their U.S. copyright restored under the Uruguay Round Agreements Act (URAA) if the work was under copyright in its country of origin on the date that the URAA took effect in that country. (For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1996. For the Republic of China (ROC),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2002.[1])
To uploader: Please provide where the image was first published and who created it or held its copyright.

You must also include a United States public domain tag to indicate why this work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nited States. Note that this work might not be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ountries that do not apply the rule of the shorter term and have copyright terms longer than life of the author plus 50 years. In particular, Mexico is 100 years, Jamaica is 95 years, Colombia is 80 years, Guatemala and Samoa are 75 years, Switzerland and the United States are 70 years, and Venezuela is 60 years.


čeština  Deutsch  English  português  română  slovenščina  Tagalog  Tiếng Việt  македонски  русский  മലയാളം  ไทย  한국어  日本語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



This tag is designed for use where there may be a need to assert that any enhancements (eg brightness, contrast, colour-matching, sharpening) are in themselves insufficiently creative to generate a new copyright. It can be used where it is unknown whether any enhancements have been made, as well as when the enhancements are clear but insufficient. For known raw unenhanced scans you can use an appropriate {{PD-old}} tag instead. For usag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scan tag.


Note: This tag applies to scans and photocopies only. For photographs of public domain originals taken from afar, {{PD-Art}} may be applicabl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Art tag.

File history

Click on a date/time to view the file as it appeared at that time.

Date/TimeThumbnailDimensionsUserComment
current08:38, 10 June 2023Thumbnail for version as of 08:38, 10 June 20231,239 × 1,754, 294 pages (10.61 MB)PencakeBot (talk | contribs)Upload 新聞學集成 第2卷 (2/7) by 管翼賢纂輯 (batch task; nlc:data_416,08jh008846,8538; 民國圖書.4; 新聞學集成)

The following page uses this file:

Meta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