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NLC416-07jh010349-6422 世界最近之局勢.pdf

From Wikimedia Commons, the free media repository
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search
Go to page
next page →
next page →
next page →

Original file(1,239 × 1,754 pixels, file size: 13.79 MB, MIME type: application/pdf, 294 pages)

Captions

Captions

Add a one-line explanation of what this file represents

Summary

[edit]
世界最近之局勢   (Wikidata search (Cirrus search) Wikidata query (SPARQL)  Create new Wikidata item based on this file)
Author
孟憲章著
image of artwork listed in title parameter on this page
Title
世界最近之局勢
Publisher
北京師範大學史地學社[發行] (北京)
Description

分12章,評述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背景、誘因、歷年戰況、大戰造成的損失和影響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一) 大戰之富於爆烈性
(二) 大戰之四大主因及二大副因
(三) 天道百年一大變十年一小變
(四) 本卷編著之旨趣
第二章 大戰之背影
(一) 巴爾幹問題及大斯拉夫主義與大日耳曼主義之衝突
戰前巴爾幹地勢概論
巴爾幹情勢之糾紛
俄人容〓巴爾幹之由來及其欲出地中海之雄心
斯拉夫族之分布及大斯拉夫主義之源流
英俄近東之衝突及柏林會議
大日耳曼主義之由來
德人近東政策之起因
亞洲土耳其之地位及德皇籠絡土國之政策
巴格達鐵道及英俄德利害之衝突
奧塞利害之絕對衝突
波赫二州之合併
巴爾幹戰爭
(二) 英德商業與海軍之競爭及其海外政策之衝突
德國人口產業之激增及商業之猛進
英德商戰為兵戰之因
德國之地勢及威廉第二經營海軍之苦心
英國對海上之觀念
英德海軍之露骨競爭
英德海外政策之衝突
(三) 德法之宿仇及新怨
亞勞兩州之割讓
摩洛哥問題
(四) 德國之軍國主義
德國何以為眾矢之的
軍國主義之定義與內包
德國軍國主義之歷史的發展
德人之性質與軍國主義
德國之教育與軍國主義
德人之思想與軍國主義
德人之重兵尚武
德國之軍營化
德帝威廉第二之性格及野心
(五) 國際間之縱橫局面
(a) 三國同盟
三帝同盟
德奧同盟
奧意及德意同盟
(b) 兩國同盟與三國協商
法俄同盟
英法協約及英俄協約
(六) 列強之軍備競爭
(a) 軍額之競爭
陸軍競爭
海軍競爭
空中軍競爭
戰前各國國境要塞一覽
戰前各國重要軍港一覽
各國軍費之激增及其財政之枯竭
(b) 軍器之空前的進步
軍器衍進之四期
近世期中軍器衍進之三段及今次大戰損失鉅大之由
機關槍
機關炮
新式手槍
重炮
四十二生的大炮
榴霰彈
鋼爆彈
機關炮用巨徑實彈
藥彈
手擲炸彈
地雷
新式炮台
倒鈎鐵絲網
戰鬥艦戰鬥巡洋艦及巡洋艦
潛水艇
水面魚雷艇
掃雷艇
埋雷艇
驅逐艇
魚雷
水雷
海軍重炮
海底鐵網
探海燈
發光彈
氣球及飛機飛艇
水上航空機
(c) 交通機關之靈敏
交通機關為軍器之一種
電話
無線電
鐵道網
摩托車
運河
第三章 大戰之誘因
(一) 奧皇儲被刺
奧皇儲之英武及見忌於塞之原因
塞拉耶孚之變
塞人蓄謀之陰很
(二) 奧塞國交之決裂
奧塞民情之激昂
奧國致塞之最後通牒及奧塞宣戰
(三) 德俄奧法之宣戰
俄奧宣戰
德俄宣戰
德法奧法官戰
(四) 德人破壞盧比之中立及英德宣戰
德國作戰計畫及英國密勿備兵
德軍侵犯盧比兩國之中立
英德宣戰
(五) 意大利之宣布中立
意法之關係
意英之關係
意俄之關係
意德之關係
意奧之關係
意奧締盟為緩兵手段
意大利對戰事之機心及曲釋約文
(六) 各國人民之主戰熱
戰前各國人民對戰爭之態度
開戰初各國一般人民對戰爭之態度
開戰初法德社會黨對戰爭之態度
第四章 大戰之第一年——一九一四年
(一) 西歐戰況
比利時之形勢
德軍占領比境
德軍在比境之殘暴
比軍對於今次大戰之偉大貢獻
德軍進薄巴黎
法國遷都
德軍在馬恩之敗挫
盎凡爾之陷
伊塞河之戰
德法境上之戰
(二) 東歐戰況
俄德奧國境間之形勢
俄軍一入東普
俄奧作戰計畫及加里西亞之戰
德奧軍一入波蘭
俄軍再入東普
德奧軍再入波蘭
(三) 巴爾幹戰況
奧國攻塞之里因
奧軍一次入塞
奧軍二次入塞
塞門聯軍波斯尼亞之侵入
(四) 土耳其參戰
戰前土國對英法俄德之關係及其延遲參戰之原因
土耳其參戰之價值
(五) 亞洲土耳其戰況
高加索方面俄土之戰
美索不達米亞方面英軍之活動
蘇彝土運河方面英土兩軍之對抗
(六) 日本參戰
日本參戰之里因
日德宣戰
(七) 遠東戰況
青島之攻陷
膠濟鐵路之占領
(八) 德領太平洋群島之喪失
赤道北德領太平洋群島日本之占領
赤道南德領太平洋群島英國之占領
(九) 非洲戰況
英領南非之叛亂
德領西非之占領
德領西南非之占領
德領東非之占領
(十) 北海戰況
英德兩國在北海之形勢
黑爾哥蘭島之海戰及其他兩軍活動情形
(十一) 波羅的海戰況
(十二) 黑海戰況
(十三) 亞得里亞海戰況
(十四) 達大奈爾海峽戰況
馬爾馬拉海及達大奈爾博斯破魯斯兩峽對協約國之重要
達大奈爾海峽之形勝及設備
英法艦隊封鎖達大奈爾海峽
(十五) 太平洋大西洋及印度洋戰況
德意東艦隊之覆滅
安登之戰績
(十六) 一九一四年戰局結論
第五章 大戰之第二年——一九一五年
(一) 西歐戰況
兩軍前線之設備
薩森方面之戰
克隆列木斯方面之戰
香檳州方面之戰
阿貢方面之戰
新福音堂及佛郎德方面之戰
阿拉斯北面之激戰
聯軍秋季之總攻擊
(二) 東歐戰況
布哥維那及東加里西亞方面俄奧之戰
咯爾巴阡山方面之戰
波蘭之戰
東普之戰
東普戰況
普惹米西要塞之陷落
麥肯沁將軍俄軍中央之突破
普惹米西及蘭堡之恢復
瓦薩之陷落
北部戰況
俄軍之總退卻
(三) 意大利之參戰
意大利參戰之隱衷
中立後之意大利
意大利之對奧最後通牒及宣戰
(四) 意奧國境戰況
開戰初兩國之戰略
伊松索河方面之戰
特蘭汀諾方面之戰
阿爾卑斯山方面之戰
(五) 布加利參戰
戰前布國對馬其頓之渴望及其仇俄親德之原因
布之首鼠兩端及其參戰
(六) 巴爾幹戰況
奧塞之對峙及塞愛之互攻
德奧軍大舉入塞
德奧軍轉戰塞境及柏爾格勒得之陷
布軍之轉戰塞境及尼希之陷
英法聯軍塞羅尼加之登陸及塞王之蒙塵
(七) 達大奈爾海峽及加利波里半島戰況
英法艦隊進攻達大奈爾海峽之失敗
加里波里半島之形勢及兩軍之實力
聯軍四攻克利恰
沙黎伯爾之攻擊
聯軍之撤退
聯軍戰略之倒置
(八) 亞洲土耳其及波斯戰況
高加索方面
美索不達米亞方面
蘇彝士運河方面
波斯方面
(九) 北海戰況
多加爾之海戰
英國之對德封鎖政策
德潛艇政策之橫暴及英抵制之方法
(十) 地中海戰況
攻奧英法艦隊之撤退
意奧艦隊之互襲
得得阿噶次之轟擊
同盟國潛艇之活動
(十一) 波羅的海戰況
里加灣之戰
俄潛艇之活躍
(十二) 一九一五年戰局結論
第六章 大戰之第三年——一九一六年
(一) 西歐戰況
凡爾登之形勢
凡爾登之歷史
德軍在凡爾登所占之優點及戰前雙方之準備
海伯森林之陷
稻門炮台之陷
稻門村之爭奪
死人丘及三百四高地之苦戰
枝炮台之苦戰及陷落
稻門炮台內之苦鬥
德軍之停攻
松木河畔之戰
凡爾登諸堡壘之恢復
(二) 葡萄牙參戰
(三) 東歐戰況
俄軍之大攻勢
(四) 意奧國境戰況
特蘭汀諾方面奧軍之攻勢
伊松索河方面意軍之攻勢
意德宣戰
(五) 羅馬尼亞參戰
(六) 巴爾幹戰況
門國之覆滅
愛國北境之陷落
塞國南境之恢復
羅國之蹂躪
(七) 亞洲土耳其戰況
亞美尼亞方面
美索不達米亞方面
蘇彝士方面
(八) 北海及地中海戰況
日特蘭之海戰
地中海戰況
(九) 一九一六年戰局結論
第七章 大戰之第四年——一九一七年
(一) 西歐戰況
興登堡線之退卻
加不來之戰
馬爾買松之役及西明得達木之占領
(二) 俄國革命與東歐戰況
第一次革命與前敵狀況
第二次革命與德俄休戰條約
(三) 意奧國境戰況
伊松索河方面意軍之攻勢
德奧軍之大攻勢
(四) 巴爾幹戰況
塞羅尼加及愛國方面兩軍之對峙
羅馬尼亞方面
(五) 亞洲土耳其戰況
美索不達米亞方面
巴勒士登方面
亞美尼亞方面
(六) 北海及波羅的海戰況
德驅逐艦之活動及英國之封鎖
里加灣之占領
(七) 美國參戰
美國參戰之里因
路斯他尼亞之擊沉及美國第一次對德通牒
德奧在美之陰謀及美國第二第三通牒
蘇塞克號之擊沉
德國之講和提議及協約國之答覆
德國新潛艇戰之通牒及美德宣戰
美國參戰後在兵力上之供獻
美國參戰後在財力上之供獻
美國紅十字會之活動
美國參戰對於美洲各國之影響
(八) 中國參戰
中國之盲目參戰
中立期間之中國
對德之抗議及絕交
政府與國會之衝突及段祺端之免職
張〓復辟及馬廠誓師
中德宣戰
南北分裂及段祺瑞去職
督辦參戰事務處及參戰軍教練處之設立
華工之成績
(九) 希臘參戰
(十) 一九一七年戰局結論
第八章 大戰之第五年——一九一八年
(一) 東歐戰況及俄羅之單獨媾和
德軍之東進
俄之單獨媾和
羅之單獨媾和
(二) 西歐戰況
德軍第一次大攻擊
福煦被舉為聯軍總司令
德軍第二次大攻擊
德軍第三次大攻擊
德軍第四次大攻擊
德軍第五次大攻擊
聯軍之反攻
德軍之敗績
(三) 北海及地中海戰況
北海最末次之大封鎖
地中海戰況
奧斯丹及西不魯日之封鎖
(四) 巴爾幹戰況及布之降服
布之敗退及降服
塞國之恢復
(五) 亞洲土耳其戰況及土之降服
(六) 意奧國境戰況及奧之降服
奧軍之攻勢
意軍之攻勢
奧國之降服
奧國之瓦解
(七) 德國之降服
(八) 一九一八年戰局結論
第九章 大戰中之歐洲中立國
(一) 各國中立各有其歷史上及地理上之原因
(二) 瑞典之中立
(三) 挪威之中立
(四) 丹麥之中立
(五) 荷蘭之中立
(六) 西班牙之中立
(七) 瑞士之中立
第十章 戰場情況綜述
(一) 參戰團體及人物
參戰國及其宣戰日期一覽表
參戰民族
戰場之老將帥
婦女服務概況
童子軍
戰犬
軍用鴿
(二) 戰術叢論
馬隊戰
炮戰
炮台之價值
塹壕戰
隧道戰
海戰
潛艇之活動及效力
飛機之種類及活動
齊伯林飛艇之活動及氣球之工作
疲敞戰爭
(三) 交通給養及軍火補充概況
電話
摩托車
餉糈之供獻
炮火之補充
(四) 大戰中新發明之軍器
槍榴彈
迫擊炮
毒氣
催淚彈
具潛望鏡照准機小槍
坦克炮
陸地有輪魚雷
約翰海斯氏新彈碼
燃燒液
發火流質彈
空中自裂爆彈
潛艇追逐艦
追擊魚雷
無線魚雷艦
(五) 潛艇飛機在大戰期中質量兩面之進步
潛艇
飛機
第十一章 大戰之損失
(一) 生命之損失
美德兩報之酸楚語
各交戰國軍士傷亡一覽表
戰前各大戰役與今次大戰死傷數比較表
因大戰所生之間接生命損失
(二) 財產之損失
黃金與彈丸之戰爭
彈藥消耗量之估算
大戰期中各國軍費表
今次戰役與戰前各大戰役所用軍費之比較
休戰時各國國債一覽
大戰期中各國紙幣陡增情形
大戰所生之直接財產損失
大戰所生之間接財產損失
(三) 船隻之損失
軍艦及商船之總失數
各交戰國海軍損失表
第十二章 大戰之影響
(一) 對政治影響
民治主義戰勝專制主義
民族國家主義戰勝帝國主義
(二) 對國際之影響
戰後國際間新局勢
連姻政策〓統戰爭之日即消滅
國際聯盟之成立
(三) 對經濟之影響
影響於全歐經濟現狀者
影響於全世界經濟革命者
(四) 對社會之影響
勞動問題
婦女參政問題
(五) 對思潮之影響

Language Chinese
Publication date 民國14[1925]
Source
institution QS:P195,Q732353
(民國時期文獻 民國圖書)
主題
InfoField
國際形勢 第一次世界大戰
中圖分類
InfoField
K14
拼音題名
InfoField
shi jie zui jin zhi ju shi
載體形態
InfoField
254頁

Licensing

[edit]
This image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because it is a mere mechanical scan or photocopy of a public domain original, or – from the available evidence – is so similar to such a scan or photocopy that no copyright protection can be expected to arise. The original itself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for the following reason:
Public domain
This image is now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hina because its term of copyright has expired.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ith legal jurisdiction in the mainland only, excluding Hong Kong and Macao), amended November 11, 2020, Works of legal persons or organizations without legal personality, or service works, or audiovisual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For photography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whose copyright protection period expires before June 1, 2021 belong to the public domain. All other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Republic of China (currently with jurisdiction in Taiwan, Penghu, Kinmen, Matsu, etc.), all photographs and cinematographic works, and all works whose copyright holder is a juristic person,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and all other applicable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Important note: Works of foreign (non-U.S.) origin must be out of copyright or freely licensed in both their home country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order to be accepted on Commons. Works of Chinese origin that have entered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S. due to certain circumstances (such as publication in noncompliance with U.S. copyright formalities) may have had their U.S. copyright restored under the Uruguay Round Agreements Act (URAA) if the work was under copyright in its country of origin on the date that the URAA took effect in that country. (For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1996. For the Republic of China (ROC),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2002.[1])
To uploader: Please provide where the image was first published and who created it or held its copyright.

You must also include a United States public domain tag to indicate why this work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nited States. Note that this work might not be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ountries that do not apply the rule of the shorter term and have copyright terms longer than life of the author plus 50 years. In particular, Mexico is 100 years, Jamaica is 95 years, Colombia is 80 years, Guatemala and Samoa are 75 years, Switzerland and the United States are 70 years, and Venezuela is 60 years.


čeština  Deutsch  English  português  română  slovenščina  Tagalog  Tiếng Việt  македонски  русский  മലയാളം  ไทย  한국어  日本語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



This tag is designed for use where there may be a need to assert that any enhancements (eg brightness, contrast, colour-matching, sharpening) are in themselves insufficiently creative to generate a new copyright. It can be used where it is unknown whether any enhancements have been made, as well as when the enhancements are clear but insufficient. For known raw unenhanced scans you can use an appropriate {{PD-old}} tag instead. For usag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scan tag.


Note: This tag applies to scans and photocopies only. For photographs of public domain originals taken from afar, {{PD-Art}} may be applicabl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Art tag.

File history

Click on a date/time to view the file as it appeared at that time.

Date/TimeThumbnailDimensionsUserComment
current03:39, 22 April 2023Thumbnail for version as of 03:39, 22 April 20231,239 × 1,754, 294 pages (13.79 MB)PencakeBot (talk | contribs)Upload 世界最近之局勢 (1/1) by 孟憲章著 (batch task; nlc:data_416,07jh010349,6422; 民國圖書-PD2022.1; 世界最近之局勢)

The following page uses this file:

Meta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