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NLC416-06jh009442-79257 朝陽大學法律科講義 第16卷.pdf

From Wikimedia Commons, the free media repository
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search
Go to page
next page →
next page →
next page →

Original file(847 × 1,418 pixels, file size: 12.3 MB, MIME type: application/pdf, 300 pages)

Captions

Captions

Add a one-line explanation of what this file represents

Summary

[edit]
朝陽大學法律科講義   (Wikidata search (Cirrus search) Wikidata query (SPARQL)  Create new Wikidata item based on this file)
Author
朝陽大學編
image of artwork listed in title parameter on this page
Title
朝陽大學法律科講義
Volume 第16卷
Publisher
朝陽大學
Description

目錄
緒論
第一章 刑事訴訟法與刑法之關係
第二章 刑事訴訟法及刑事訴訟法之意義
第三章 刑事訴訟法之淵源
第四章 刑事訴訟法之解釋
第五章 刑事訴訟法之地位
第六章 刑事訴訟法之效力
第一節 關於事務之效力
第二節 關於土地之效力
第三節 關於人之效力
第四節 關於時之效力
第七章 刑事訴訟法之種類
第八章 刑事訴訟法之階級
第九章 刑事訴訟法之法律關係
第十章 刑事訴訟法之條件
第十一章 刑事訴訟法之方式
第十二章 刑事訴訟法之主義
第一節 國家訴訟追主義與私人訴訟追主義
第二節 實質上之發見真實主義與形式上發見真實主義
第三節 口頭辯論主義與書面審理主義
第四節 處分主義與職權主義
第五節 當事人進行訴訟主義與職權進行訴訟主義
第六節 兩造審理主義與一造審理主義
第七節 直接審理主義與間接審理主義
第八節 厲行主義與便宜主義
第九節 當事人同等主義與當事人不同等主義
第十節 自由心證主義與法定證據主義
第十一節 審判公開主義與審判不公開主義
第十二節 當事人訴訟主義與強制代理主義
第十三節 自由序列主義與法定序列主義
本論
第一編 訴訟主體
第一章 總論
第二章 審判衙門
第一節 審判衙門之審判權
第一款 審判權之主義
第二款 審判權之種類
第三款 普通刑事審判權之範圍
第二節 審判衙門之意義
第三節 審判衙門之組織
第一項 內部組織
第一款 審判衙門之地位
第二款 審判衙門之職員與審判衙門
第三款 審判衙門職員之資格
第二項 外部組織
第一款 審判衙門之審級
第二款 審判衙門之管轄
第一目 事物管轄
第二目 土地管轄
第三目 合併管轄
第三項 管轄錯誤
第四項 指定管轄
第五項 移轉管轄
第六項 訴訟共助
第三章 當事人
第一節 總論
第一款 當事人之觀念
第二款 當事人之能力
第三款 訴訟能力
第二節 原告
第一款 檢察官
第二款 司法警察官吏
第三節 被告
第一款 被告人
第二款 辯護人
第一項 辯護制之理由
第二項 辯護制之沿革
第三項 辯護之意義
第四項 辯護之種類
第五項 辯護人之地位
第六項 辯護人辯護之內容
第七項 辯護時期
第八項 辯護人之指定及委任
第九項 辯護人之資格
第十項 辯護人之權利義務
第三款 法律上代理人
第二編 訴訟行為
前編 總論
第一章 訴訟行為之意義及其性質
第二章 訴訟行為要件
第三章 訴訟行為之形式
第四章 訴訟行為之取消
第五章 訴訟行為之無效
第六章 附條件之訴訟行為
第七章 擇一之訴訟行為
第八章 訴訟行為之時期
第九章 訴訟行為之處所
第十章 訴訟行為之種類
後編 各論
第一章 被告人之訊問
第二章 被告人之傳喚句攝及羈押
第一節 被告人之傳喚
第二節 被告人之句攝
第三節 被告人之羈押
第三章 保釋及責付
第一節 保釋
第二節 責付
第四章 證據
第一節 證據之意義
第二節 舉證之目的
第三節 舉證證明之事項
第四節 舉證之責任
第五節 證據之種類
第六節 證據之判斷
第五章 檢證搜索扣押及保管
第一節 檢證
第二節 搜索
第三節 扣押
第四節 保管
第六章 人證
第一節 證人之意義
第二節 證人之義務
第三節 傳訊證人之程序
第四節 證人之費用
第七章 鑑定及通譯
第一節 鑑定
第二節 通譯
第八章 裁判
第一節 裁判之意義
第二節 裁判之種類
第三節 裁判之成立
第四節 裁判之理由
第五節 裁判之論知
第六節 裁判之變更
第七節 裁判之確定
第九章 書狀及筆錄
第十章 送達
第三編 通常訴訟程序
前編 第一審
第一章 公訴通論
第一節 公訴及訴權
第二節 公訴之效力
第三節 公訴權之消滅
第四節 公訴之準備
第二章 偵查處分
第一節 偵查之意義
第二節 偵查之端絡
第一款 告訴及告發
第二款 自首
第三節 偵查之實行
第四節 偵查之終結
第一款 偵查終結處分之種類
第二款 偵查終結處分之知照
第三款 偵查終結處分之完成
第四款 偵查終結處分之抗議
第三章 預審處分
第一節 預審之性質
第二節 預審之案件
第三節 預審之開始
第四節 預審之實行
第五節 預審之範圍
第六節 預審之方法
第七節 預審之終結
第八節 預審制度之立法問題
第四章 急速處分
第一節 設立急速處分之理由
第二節 受急速處分之被告人
第一款 現行犯
第二款 准現行犯
第三款 特別犯人
第三節 實施急速處分之程序
第五章 提起公訴
第一節 提起公訴之主義
第二節 提起公訴之動機
第三節 提起公訴之方式
第四節 提起公訴之效果
第六章 公判
第一節 公判之性質
第二節 公判之準備
第三節 公判之開始
第四節 公判之形式
第五節 公判之指揮
第六節 公判之範圍
第七節 公判之停止
第八節 公判中之次序
第九節 公判中之調查證據
第十節 公判時之判決
第一款 判決之種類
第二款 判決之條件
第三款 判決之方式
第四款 缺席判決
第十一節 公判之完成
後編 上訴
第一章 總論
第一節 上訴之意義
第二節 上訴之權利
第三節 上訴之理由及其範圍
第四節 上訴之聲明
第五節 上訴之違法
第六節 上訴之拋棄及其撤回
第七節 上訴之維持
第八節 上訴之通知
第二章 控告
第一節 控告之意義及其制度
第二節 控告之要件
第三節 控告之聲明
第四節 控告之理由
第五節 控告之範圍
第六節 附帶控告
第七節 控告之審理
第八節 控告之判決
第三章 上告
第一節 上告之意義
第二節 上告之理由
第三節 上告之聲明
第四節 上告之審判
第一款 上告公判前之準備
第二款 上告公判中之審理
第三款 上告之判決
第四章 抗告
第一節 抗告之意義
第二節 抗告之事由
第三節 抗告之聲明
第四節 抗告之審判
第五節 再抗告及類似抗告之程序
第四編 特別訴訟程序
第一章 再理
第一節 再訴
第二節 再審
第三節 非常上告
第二章 大理院專管案件之訴訟程序
第一節 大理院專管案件之種類
第二節 大理院專管案件之偵查預審及起訴
第三節 大理院專管案件之決定及公判
第三章 感化教育及監禁處分之程序

Language Chinese
Publication date 民國11[1922]
Source
institution QS:P195,Q732353
(民國時期文獻 民國圖書)
主題
InfoField
法學
中圖分類
InfoField
D90
載體形態
InfoField
22冊(5766頁)

Licensing

[edit]
This image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because it is a mere mechanical scan or photocopy of a public domain original, or – from the available evidence – is so similar to such a scan or photocopy that no copyright protection can be expected to arise. The original itself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for the following reason:
Public domain
This image is now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hina because its term of copyright has expired.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ith legal jurisdiction in the mainland only, excluding Hong Kong and Macao), amended November 11, 2020, Works of legal persons or organizations without legal personality, or service works, or audiovisual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For photography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whose copyright protection period expires before June 1, 2021 belong to the public domain. All other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Republic of China (currently with jurisdiction in Taiwan, Penghu, Kinmen, Matsu, etc.), all photographs and cinematographic works, and all works whose copyright holder is a juristic person,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and all other applicable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Important note: Works of foreign (non-U.S.) origin must be out of copyright or freely licensed in both their home country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order to be accepted on Commons. Works of Chinese origin that have entered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S. due to certain circumstances (such as publication in noncompliance with U.S. copyright formalities) may have had their U.S. copyright restored under the Uruguay Round Agreements Act (URAA) if the work was under copyright in its country of origin on the date that the URAA took effect in that country. (For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1996. For the Republic of China (ROC),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2002.[1])
To uploader: Please provide where the image was first published and who created it or held its copyright.

You must also include a United States public domain tag to indicate why this work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nited States. Note that this work might not be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ountries that do not apply the rule of the shorter term and have copyright terms longer than life of the author plus 50 years. In particular, Mexico is 100 years, Jamaica is 95 years, Colombia is 80 years, Guatemala and Samoa are 75 years, Switzerland and the United States are 70 years, and Venezuela is 60 years.


čeština  Deutsch  English  português  română  slovenščina  Tagalog  Tiếng Việt  македонски  русский  മലയാളം  ไทย  한국어  日本語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



This tag is designed for use where there may be a need to assert that any enhancements (eg brightness, contrast, colour-matching, sharpening) are in themselves insufficiently creative to generate a new copyright. It can be used where it is unknown whether any enhancements have been made, as well as when the enhancements are clear but insufficient. For known raw unenhanced scans you can use an appropriate {{PD-old}} tag instead. For usag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scan tag.


Note: This tag applies to scans and photocopies only. For photographs of public domain originals taken from afar, {{PD-Art}} may be applicabl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Art tag.

File history

Click on a date/time to view the file as it appeared at that time.

Date/TimeThumbnailDimensionsUserComment
current23:34, 21 April 2023Thumbnail for version as of 23:34, 21 April 2023847 × 1,418, 300 pages (12.3 MB)PencakeBot (talk | contribs)Upload 朝陽大學法律科講義 第16卷 (16/34) by 朝陽大學編 (batch task; nlc:data_416,06jh009442,79257; 民國圖書-PD2022.1; 朝陽大學法律科講義)

Meta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