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NLC416-05jh000900-736 尺牘新鈔.pdf

From Wikimedia Commons, the free media repository
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search
Go to page
next page →
next page →
next page →

Original file(1,239 × 1,754 pixels, file size: 9.44 MB, MIME type: application/pdf, 374 pages)

Captions

Captions

Add a one-line explanation of what this file represents

Summary

[edit]
尺牘新鈔   (Wikidata search (Cirrus search) Wikidata query (SPARQL)  Create new Wikidata item based on this file)
Author
〔明〕周亮工綦
image of artwork listed in title parameter on this page
Title
尺牘新鈔
Publisher
上海雜誌公司[發行] (上海)
Description

選錄明末清初名家尺牘

目錄
卷之一
高攀龍
答吳安節年伯
答袁寧鄉
與葉同適
答劉心統侍御
與華潤庵鄒荊璵忠餘
與鄒荊璵
與黃鳳衢
與卞子靜
答劉念台
與徐檢老房師
陳衍
與何季穆
與何彥季
與鍾儀部
與王彥升
上董夫子
與俞少卿
與鄧彰甫
答李明六
曾異撰
復潘昭度師
與趙十五
答曾長修書
復會叔祈書

與黃東崖先生書
與卓珂月
答陳石丈
問余希之足疾
與丘小魯
與施辰卿書
與施漁仲書
王志遠
與徐耀玉職方
與陳眉公
曹學佺
與友

與徐興公
與陳開仲

與徐存永
答吳方伯
王熙
著述緣公啟
謝肇浙
寄鄭孟〓
寄徐興公
京邸與人書
林之蕃
與周減齋
宋珏
與邦衡書
宋祖謙
與胡元潤

與盛丹
與胡元青
與郭去問

與陳章侯
與周櫟園先生



與吳菌次
與林鐵崖先生
與羅星子
與陳伯璣
與張子京
與王壽格先生
與黎愧曾
與吳冠五

與高雲客
韓廷錫
與李明六
與友人論文
答林九還
山中寄衡之伯兄
山中答孟韓妹
王鐸
答牧齋
與質公
答玉涵
答石齋
與李君
與友
何楷
答冒辟疆
魏裔介
與紀伯紫
楊思聖
與紀伯紫
張如蘭
與劉生
熊文舉
與康小范
與紀伯紫
與減齋
王士禎
與汪苕文
將出都與苕文
答陳其年
與程崑崙
復張友鴻
與顧修遠
與友
與減齋

紀映鍾
與周減齋
卷之二
徐世溥
上虔撫潘昭度先生辭薦辟書
答黃商侯論保舉書
答錢牧齋先生論古文書
答楊維節博士論著述書
寄侍御李匡山先生書
與錢牧齋先生書
與陳伯璣
與友人

宋懋澄
與樊一
與周五
與劉二
答蔣孝廉勸禁酒
簡袁先生
簡周
與鄭二


與楊大


與酒人
與洪二
與卜十
與皇甫七
與顧八

與吳大
戲陸三

與范大
與麻二
與戚五


與龐千里
與段二
與唐七
與鹿三

與荀二
顧夢遊
與梅杓司

與龔野遺
與就園先生
與周雪客
杜浚
復王於一
與蔣前民

答某公
與范仲暗
與茅止生
答王雪蕉
金聲
與譚友夏
告邑人送何二尹書
與友人
莫廷韓
與徐麓庵
復璇敏仲
寄歐侖山
又與殷無美
與客
與王元楨
與劉與可
與黃望洲
與徐文卿
與曹芝亭
與友人




張風
與偶遂堂主人
與張瑤星論畫
與鄭汝器
與程幼洪
陳翰
與薛箬園
與雪舫先生
嵇永仁
與黃俞邰
薛所蘊
與某
黃經
答因樹屋主人

卷之三
周嬰
與黃若木
重答黃光
與陽春令黃兆修
謝譚海澄
陳際泰
復張天如
寄韓求仲太史
答閩中羅美中
甲戌登第後家報
陳孝逸
與羅杓庵
柬某
答朱子強
柬蕭伯玉大行
答劉孝若
與陶堯生
答管子敬
寄李力負
與鄧止仲
答黃子師
寄徐仲光太史
柬竺庵
答魏宜子
柬孔登小
與蕭明彝
與傅平叔
寄王於一
答無生
陳孝威
與吳次尾
與傅平叔
章世純
示門人劉士雲




與門人饒子正








曾文饒
問友人病
與蕭伯玉
文德翼
與陳石丈
艾南英
答楊淡雲書
陳弘緒
與馮躋仲
答梅惠連
與巨源書
復嚴子岸書
再上司理李公墾辭薦辟書
與劉伯宗書
上督師閣部書
與楊維節書
與周櫟園書
與黃俞邰
再與櫟園書
傅汝舟
與廖傅生
卷之四
張九徵
與王阮亭
與陳伯璣
董黃
答吳錦雯書
盛於斯
與減齋
與力園
與金冶王
與傅遠度
與吳賓賢
與周園客
與汪舟次
倪元璐
答卓蓮甸

王猷定
與周減齋
唐堂
與高康生
與馮伯宗
與減齋舅氏
與吳冠五
與周雪客
與程石門
卓發之
上葉曾城師
與顏美司理
與丁叔潛水部

與金台法師
與管乾三
與李太虛太史
與某
與湯海若先生
與洪戴之
與黃海岸公祖
與薛歲星



與徐野君
答葉曾城師

與倪鴻寶先生
答寒氏侄
家書
與大兒書


與羅瑕公
卓人月
答詹曰至
答曾弗人
與薛諧孟
與辛吊
與吳來之
陸彥龍
報苕溪吳舜舉書
報鯤庭書
報〓川吳旦生
茅維
與王宇泰太史書
與愚陽和尚書
寄葉相公
與李本寧先生書
與周季侯明府書
與湯冷〓宿父兄弟書
與陳眉公
與李玄白書
答朱大復
沈守正
與柴延喜
寄凌巨光
與王獻叔



支大綸
示兒
出京辭同年
聞啟祥
示子弟
嚴調御
與蕭伯米
汪汝謙
與周靖公
卷之五
王鐸
答秋濤
答拙存
答吳隆嫩
答圖南
答親友
答九陽
答後予睡足
與房海客
答粹然
與藐山
答益吾
答季重
答觀水嚴六衷原
答舍白
答存我
答石憲
答孫北海
答周元亮
唐時升
與王澹生吏部書
楊於庭
與李鵬岳少參
楊希淳
與吳幼安
李逢陽
與黃龍岡年兄
秦鎬
與邑人
辭建坊
錢栴
與友
李流芳
與夏華甫
高兆
與周減齋先生
與紀伯紫
張鹿徵
與程端伯先生
答劉元夫
與董樵
與劉公勇
上紫淀老人
答姚寒玉
茅元儀
與紀竹遠
胡介
與康小范
錢謙益
與冒辟疆
與減齋
金人瑞
答王道樹
與家伯長文昌
楊嘉祚
與蕭伯玉
張燮
與黃俞言
蕭士瑀
與兄

李盤
與李仲休
與唐宜之
與張雨唯
張幼學
與客
孫弘祖
答沈甥君善
答馮茂遠賀兒入學
答沈德瑜
答歸彥先
示後人
周容
與史立庵
於弈正
與顧與治
艾寧
與王玉式
高岑
與羅星子
與吳遠度
孫枝蔚
與王貽上
范驤
與就園
江念祖
與減齋
胡介
與陳平遠札
與孫玄襄扎
復王鐵山師
與扣冰和尚書
答龔總憲書
復唐中翰祖命書
與龔半千論詩書
招減齋
復龍中丞定山書
留啟戇叟
與櫟園司農
堵廷棻
與櫟園



與吳冠五
與高蔚生
陳士奇
與陳昌箕
申涵光
與馬頎公
金堡
辛巳與同年生
黃端伯
與黃子安
卷之六
李陳玉
與錢爾斐孝廉
與同年
復諸縉紳為謝鳳老舉名宦
複錢孝廉爾斐
復門人吳求履
與廬陵劉廣如父母
復座主朱茂翁老師
復友人
復沈孝廉臨秋
復友人
復友人
與錢孝廉彥林
與門人廖田生
復友人
與某友
復友人
復支比部寧瑕
復曹太史允大
復楊扶曦年兄
復支曰旦年兄
與魏子一
徐芳
與湯惕庵
答蕭明彝
答劉子淳

寄綏安聶桂侯
寄郄陸弈
答逸庵
答張蕙〓
答鄧日生
與陳伯璣
答傅瀛濱
答蕭明彝
答傳平叔
答竺庵
崔嵸
武夷與黃帥先
吳宏
與減齋
與吳冠五
丘象隨
與慕鶴嗚大令書
吳國對
與王貽上
劉榮嗣
與成先生
答盧德水
回王受人
又與陳眉公
與楊昆岑總漕
與路皓月
與張恆山
與惲道生
回練任鴻
陳周政
答王普瞻書
與杜六符書
再與王普瞻書
姜圖南
與張繡虎
李雯
答陳大樽

與吳子遠書
何謙
與張公亮
卷之七
萬時華
答李復初
與李龍侯
蘇桓
上馬劬思先生書
報陳能媒
與梅朗三
黃虞龍
別蘇何蘇
與陳眉公
與廖傅生
與鄒公履
示俞平
與李君
與客
與繆太質
與宋比玉
與俞平弟
與聞子將
與宋比玉
與客
與傅達度
與葛震甫
與劉今度
與鄒滿字
與顧與治
郝敬
與王百穀
寄繆大質茂才
與田肖玉
吳懋謙
與張友鴻

上伍國開師
李繼白
與同社
與張曉人
惲向
與櫟園
伍瑞隆
寄王喜賡


上葛介龕直指
範文熒
刻李鍾合選與友人

與張文寺
陸〓
為外母與外父書
梁以樟
與龔半千
胡從中
與龔半千
諸九鼎
與胡彥遠
黎士弘
與曾弗人
俞琬綸
與姚孟長
與周玉繩

與繆當時

與客
與陳古白
與王太玉
與林若撫
答友人
答友人
唐時
答錢彥林書

與友
與友
與袁州平
答張夢澤先生書
與徐穆公
答方孟旋書


與友
答薛更生書
與李仲章
與友人論詩
與沈雨公
周積賢
與弟西臨
鍾震陽
與某
張賁孫
與周減齋論詩

康范生
與周減齋論王於一古文
卷之八
丁雄飛
與劉生三
邀六羽叔賞玉蘭
邀六羽叔泛秦淮
復徐儀明
與張行秘

蕭士瑋
與錢牧齋
與李懋老
與次公
廣陵與故人
與萬茂先
與弟
與萬吉人
與聞子將
初度日與弟
與楊寨雲
與次公
與聞子將
與何非鳴
與潘昭度
與次公

與馬季房論詩
林增志
與李小有
張可度
與周櫟園

塗伯昌
與客論詩
與幼晉
李如一
與繆西溪

劉夢震
與李小有
陳龍正
與友
與胡剛中
與高匯旃儀部

複錢仲馭
與友
復塞庵庵老
與人
與友
陸培
與王右白
與姚純甫
與驤武
與吳天署
洪吉臣
與李小有
胡澄
除夕與顧與治
顧錫疇
與李小有
張元輔
與李小有
王光承
與吳六益
趙明鑣
答周五溪
臧懋循
與吳左兆
上潘司馬
陳子壯
柬孫念先
與凌茗柯
余大成
答友人
答心燈
雷士俊
與鄭廷直書
與周盛際
再答周盛際
劉廷諫
與繆西溪先生
與倪鴻寶

與孫北海
與劉簡齋
徐增
與〓庵


張芳
與黃俞邰



與陳伯璣
與李小有
卷之九
龔鼎孳
與紀伯紫



與方與三
張民表
與閻審今
與周元亮
與鍾蟠庵
與秦京
孫承澤
與梁玉立

王厈
與薛諧孟太守
再與薛諧孟太守
與某
答座師潘昭度中丞
復鍾百里令君
劉繪
答李給事同野書
與吳太守勸除酒禁書
侯方域
答張西銘
答孫生書
與陳定生論詩書
與任王谷論文
葉秉敬
寄吳賓墀
答沈玄海
寄鄭冏卿崢陽
與姜神超
啟黃鳴谷座師
與永平程羅陽
答張參戎明初
方應祥
柬李衷一
答費無學
徐日久
柬吳伯霖先生
與聞子將
與譚友夏
復聞子將
復友人
與方孟旋
復翁子遠
與本學王廣文
與王遂東
與韓鵬南
與黃經甫
與兩學師
復陳子金
王相說
覆鹽台鄧
答道學辛全
嚴首升
答江陵詩社八子
與王明〓

與王季豹

與陳子貞

答華藩
與高匯旃
與黎耳庵
與魏織仙
與陳斗翔
與陳小有
與錢彥林
梅磊
與周櫟園
與兒耘

與周櫟園
余懷
與周櫟園
顧源
答太初索畫
寄雲溪枯木寒泉圖
劉城
與陳伯璣
凌世韶
與羅瑕公
沈顥
與羅瑕公
卷之十
顧若璞
示諸兒
與張夫人
與弟
周庚
與仲嫂
其二
其三
其四
其五
其六
其七
與兄無聲
與夫子
其二
其三
其四
其五
陳鍾琠
畣黃若木書
畣孫木芝公祖書
游英州觀音岩示弗人
與慧林和尚
與曾弗人
與友人
與友
與友
與同社
與張士弼
王思任
與冒辟疆

簡徐玄仗
簡趙履吾
簡米仲詔
與許伯倫論文
施閏章
與蔣虎臣
蔡復一
與劉侍御
與黃石齋吉士
與楊衡毓
與畢東郊鄖撫

與孫玉陽楚撫

與王昆璧中丞
與顧桐柏
與長沙府
答劉學憲
鄭昆貞
與減齋
林章
答黃序賓太守
與李如真書
與何維聖將軍
與丙卿大來
答許參軍
與某

慰友
林嵋
與張公亮
寄楊復師書
與張公亮第二書
劉體仁
與紀伯紫
廖孔悅
與紀伯紫
張惣
寄周屺公
與周櫟園
與友論歷下竟陵書
龔賢
與胡元潤
程正揆
與惲香山
與胡元潤
林嗣環
與紀伯紫
與胡元潤
梁以楠
與紀伯紫
吳介
與紀伯紫
張二嚴
與侄瑤星
與房大生
汪緯
與紀伯紫
翁德洪
與丁大聲
王鐸
與櫟園
蓮池大師
答王弱生
答錢養淳
與嚴天池
答孫無高
與秦任南
與蔡坦如
與黃彭池
朱吾弼
示弟
張鼐
與姜箴勝門人
劉達生
與余集生
王若之
柬友
柬友
倪元璐
與甥徐雲吉
與某
卷之十一
宋之楨
柬劉肖華
答顧惺涵
寄真存古
柬吳中陽年兄
復李劬雲
柬路帶河
柬陳父母
柬王赤江
復何六陽
柬許青畝
招王鹿柴
柬胡見可
葉甲
與方八公書
與家太守書
再寄方八公書
與周無聞
方〓
寄永陽黃維乙書
林簡
寄周無聲






周聞
復許又米書
張壬則
復王穀子書
朱泰楨
報曾長修書
與某同年書
上施四明公祖書
方拱乾
與陳伯璣
吳山濤
致周減齋墨
徐延壽
與周減齋
許友
與周減齋先生










陳允衡
復朱遂初先生書
張可仕
與姚寒玉
答龍芝翁
韓詩
除夕與伯紫
黃景昉
與黃明立
答周減齋
與周減齋
宋徵輿
與張薇〓
陳台孫
與陶庵
陳焯
與姑孰同人書
答王涓來

范印心
都門別友
與周減齋
萬代尚
答林可任
答王伯馭
約友人
羅孚尹
復聶能之長者第二書
袁於令
與安公
卷之十二
王亦臨
與羅瑕公

周坼
與王壽格
與毛文山
與李小有
與高康生




與王先生
與濟叔論印章






答黃濟叔


與林鐵崖

與胡元潤
客張罽筏
答範文白
復余澹心
與梅杓司
與胡元潤論畫

與張宗緒

侯玄泓
與友人論詩書
林弘衍
與就園
宮偉鏐
與黃維章
張纘孫
正同學書
王仕雲
與羅星子
與高康生
與某
宗灝
與黃與權老伯
王琯
與紀伯紫
鍾文明
與閔伯宗
葛一龍
與鄒滿字
失名

與東鄉令同年孫養沖
尤侗
遺亡友湯卿謀書
上沈旭輪師
與周星曙
與錢紫韜
與友
謝人饋藥書
與友
來集之
與呂范伯韓重生同年
胡宗仁
與鍾伯敬
胡玉昆
與櫟園
唐際
與王鍾淑書
與徐聞復書
張明弼
侯蔣八公座主
李昌祚
與易曦侯
彭而述
與就園
與某
丁遂
示兒


與蔣養庵父母
吳第
竟陵署中以詩代書寄弟
沈光裕
與友
與友
吳宗信
與櫟園


與周雪客
吳晉
復汪舟次
與林鐵崖先生
與林茂之前輩
與周園客
魏學洢
答唐宜之
周體觀
答池州劉德輿修志書
朱徽
與張修崖
魏大中
答吳生白
答方孩未
答王中訒
答游肩生
付洢兒
答蕭元恆

Language Chinese
Publication date 民國24[1935]
Source
institution QS:P195,Q732353
(民國時期文獻 民國圖書)
館藏信息
InfoField
856.16/818
主題
InfoField
名人-書信集 書信集-名人
中圖分類
InfoField
I264.8
拼音題名
InfoField
chi du xin chao
載體形態
InfoField
326頁

Licensing

[edit]
This image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because it is a mere mechanical scan or photocopy of a public domain original, or – from the available evidence – is so similar to such a scan or photocopy that no copyright protection can be expected to arise. The original itself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for the following reason:
Public domain
This image is now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hina because its term of copyright has expired.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ith legal jurisdiction in the mainland only, excluding Hong Kong and Macao), amended November 11, 2020, Works of legal persons or organizations without legal personality, or service works, or audiovisual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For photography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whose copyright protection period expires before June 1, 2021 belong to the public domain. All other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Republic of China (currently with jurisdiction in Taiwan, Penghu, Kinmen, Matsu, etc.), all photographs and cinematographic works, and all works whose copyright holder is a juristic person,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and all other applicable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Important note: Works of foreign (non-U.S.) origin must be out of copyright or freely licensed in both their home country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order to be accepted on Commons. Works of Chinese origin that have entered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S. due to certain circumstances (such as publication in noncompliance with U.S. copyright formalities) may have had their U.S. copyright restored under the Uruguay Round Agreements Act (URAA) if the work was under copyright in its country of origin on the date that the URAA took effect in that country. (For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1996. For the Republic of China (ROC),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2002.[1])
To uploader: Please provide where the image was first published and who created it or held its copyright.

You must also include a United States public domain tag to indicate why this work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nited States. Note that this work might not be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ountries that do not apply the rule of the shorter term and have copyright terms longer than life of the author plus 50 years. In particular, Mexico is 100 years, Jamaica is 95 years, Colombia is 80 years, Guatemala and Samoa are 75 years, Switzerland and the United States are 70 years, and Venezuela is 60 years.


čeština  Deutsch  English  português  română  slovenščina  Tagalog  Tiếng Việt  македонски  русский  മലയാളം  ไทย  한국어  日本語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



This tag is designed for use where there may be a need to assert that any enhancements (eg brightness, contrast, colour-matching, sharpening) are in themselves insufficiently creative to generate a new copyright. It can be used where it is unknown whether any enhancements have been made, as well as when the enhancements are clear but insufficient. For known raw unenhanced scans you can use an appropriate {{PD-old}} tag instead. For usag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scan tag.


Note: This tag applies to scans and photocopies only. For photographs of public domain originals taken from afar, {{PD-Art}} may be applicabl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Art tag.

File history

Click on a date/time to view the file as it appeared at that time.

Date/TimeThumbnailDimensionsUserComment
current13:52, 10 June 2023Thumbnail for version as of 13:52, 10 June 20231,239 × 1,754, 374 pages (9.44 MB)PencakeBot (talk | contribs)Upload 尺牘新鈔 (1/1) by (明)周亮工綦 (batch task; nlc:data_416,05jh000900,736; 民國圖書.2; 尺牘新鈔)

The following page uses this file:

Meta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