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NLC416-03jh004353-19833 歐洲近代現代史.pdf

From Wikimedia Commons, the free media repository
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search
Go to page
next page →
next page →
next page →

Original file(960 × 1,322 pixels, file size: 41.84 MB, MIME type: application/pdf, 986 pages)

Captions

Captions

Add a one-line explanation of what this file represents

Summary

[edit]
歐洲近代現代史   (Wikidata search (Cirrus search) Wikidata query (SPARQL)  Create new Wikidata item based on this file)
Author
〔美〕沙比羅(J.Salwyn Schapiro)著
image of artwork listed in title parameter on this page
Title
歐洲近代現代史
Publisher
世界書局[發行者] (上海)
Description

正文前為導言:十八世紀末葉的歐洲。後分民族主義與民主政治、政治與社會的改革、科學社會與經濟的運動、歐洲的向外發展、世界大戰的前後等5編

目錄
譯者序言
著者原序
導言 十八世紀末葉的歐洲
第一章 法蘭西革命的遺惠
第二章 農業革命
第一節 導言
第二節 新的方法
第三節 圈圍制度
第三章 產業革命
第一節 導言
第二節 家庭工業制
第三節 機器的發明
第四節 汽機
第五節 鋼鐵
第六節 運輸的革命
第七節 交通的革命
第八節 工廠制度
第九節 進步的時代
第一編 民族主義與民主政治(一八一五——一八七○)
第四章 復辟及反動
第一節 維也納會議(一八一四年九月至一八一五年六月)
第二節 神聖同盟
第三節 國際的壓制
第四節 一八三○年的革命
第五章 法國的反動與革命
第一節 法國革命的影響
第二節 路易第十八的執政
第三節 查理第十的執政
第四節 七月革命
第五節 中等階級的君主政體
第六節 產業革命
第七節 浪漫文學的運動
第六章 意大利與西班牙的復辟
第一節 意大利分裂的原因
第二節 意大利的復辟
第三節 一八二○年的起事
第四節 少年意大利黨
第五節 西班牙的復辟
第七章 德意志的復興
第一節 導言
第二節 德意志邦聯
第三節 少年德意志
第四節 關稅同盟
第五節 知識的發達
第八章 舊英格蘭
第一節 導言
第二節 英國的政治情形
第三節 英國的宗教情形
第四節 英國的社會經濟情形
第九章 近代英國的形成
第一節 英國的改革與改革家
第二節 一八三二年的選舉改革案
第三節 改革時代
第四節 英國政治史(一八三二——六七)
第五節 穀物條例的廢除
第六節 憲章運動
第七節 一八六七年的選舉改革案
第八節 外交
第九節 工業的進步
第十節 宗教運動
第十一節 維多利亞時代的浪漫文學
第十章 近東問題
第一節 土耳其帝國的民族
第二節 土耳其人
第三節 希臘的獨立
第四節 克里米亞戰爭(一八五二——五六)
第十一章 俄羅斯的反動與改革
第一節 俄羅斯的落後
第二節 亞歷山大第一朝(一八〇一——二五)
第三節 尼古拉第一朝(一八二五——五五)
第四節 亞歷山大第二朝(一八五五——八一)
第五節 俄國智識階級
第六節 革命運動
第七節 俄國小說
第十二章 一八四八年的革命
第一節 法蘭西
第二節 奧地利
第三節 普魯士
第四節 意大利
第五節 其他各地的叛變
第六節 一八四八年革命的結果
第十三章 第二次法蘭西帝國
第一節 專制時期
第二節 社會和經濟的進步
第三節 自由時期
第四節 外交政策
第五節 第二帝國時期的文學
第十四章 意大利統一
第一節 喀富爾的計劃
第二節 龍巴底的兼併
第三節 南部的合併
第四節 羅馬的合併
第十五章 德國的統一運動
第一節 普德統一
第二節 國王與國會之爭
第三節 七周戰爭
第四節 普法戰爭
第二編 政治與社會的改革(一八七○——一九一四)
第十六章 英國政治與社會的進步(一八六七——一九一四)
第一節 政制
第二節 葛拉斯吞與狄斯累利
第三節 葛拉斯吞的改革
第四節 狄斯累利的內閣
第五節 保守主義時代(一八九五——一九○六)
第六節 自由主義時代(一九○六——一六)
第一項 新領袖
第二項 社會改革
第三項 宗教教育與政治改革
第七節 土地問題
第八節 職工組合主義的進展
第九節 經濟的進展
第十節 文學
第十七章 愛爾蘭問題
第一節 導言
第二節 宗教的改革
第三節 土地改革
第四節 愛爾蘭自治
第十八章 第三法蘭西共和國
第一節 國民會議
第二節 巴黎公社
第三節 共和主義的勝利
第四節 政制
第五節 復興工作
第六節 布朗熱事件
第七節 德雷福事件
第八節 反舊教的立法
第九節 社會政策的立法
第十節 勞工運動
第十一節 經濟的進展
第十二節 政治史(一九○六——一四)
第十三節 共和政府之下的文學
第十九章 意大利西班牙與葡萄牙
第一節 意大利
第一項 政府與政黨
第二項 統一後的問題
第三項 政治史(一八七○——一九一四)
第四項 經濟與社會的進展
第二節 西班牙
第一項 王朝之爭
第二項 政治史(一八八五——一九一四)
第三節 葡萄牙
第二十章 德意志帝國(一八七一——一九一四)
第一節 政府
第二節 政黨
第三節 俾士麥首相
第四節 文化戰爭
第五節 對於社會主義者的攻擊
第六節 社會改革
第七節 經濟的進步
第八節 德皇的時代
第一項 導言
第二項 新政策
第三項 非德國人問題
第四項 民權運動
第九節 文學
第二十一章 奧匈帝國
第一節 複合王國的建設
第二節 種族問題
第三節 奧地利(一八七八——一九一四)
第四節 匈牙利(一八六七——一九一四)
第二十二章 弱小民族
第一節 導言
第二節 斯干的那維亞
第三節 斯干的那維亞文學
第四節 荷蘭與比利時
第五節 瑞士
第二十三章 舊俄羅斯
第一節 導言
第二節 帝國的種族
第三節 亞歷山大第三治下的反動
第四節 政府制度
第五節 產業革命
第二十四章 一九〇五年的俄國革命
第一節 新革命運動
第二節 反革命運動
第三節 專制政治的崩潰
第四節 國會
第五節 革命失敗之原因
第二十五章 奧托曼帝國之瓦解
第一節 俄土戰爭(一八七七——七八)
第二節 保加利亞(一八七八——一九一二)
第三節 羅馬尼亞(一八七八——一九一二)
第四節 希臘(一八三二——一九一二)
第五節 塞爾維亞與蒙特尼格羅(一八七八——一九一二)
第六節 土耳其(一八七八——一九一二)
第七節 巴爾幹半島戰爭(一九一二——一九一三)
第三編 科學社會和經濟的運動
第二十六章 科學的進步
第一節 科學革命
第二節 科學昌明在文化上的意義
第三節 天文學與普通力學
第四節 光學
第五節 電學與磁學
第六節 熱學與能學
第七節 化學與科學的原子論
第八節 地質物理學與地質學
第九節 生物學——進化論
第二十七章 新產業革命與新農業革命
第一節 導言
第二節 新能力
第三節 運輸
第四節 交通
第五節 生產
第六節 新資本主義
第七節 新農業革命
第二十八章 革命的勞工運動
第一節 社會主義
第一項 烏托邦社會主義
第二項 馬克斯派社會主義
第三項 社會主義的批評
第二節 無政府主義
第三節 工團主義
第四節 修正派社會主義
第五節 多數派主義
第六節 社會主義的第一與第二國際
第二十九章 女權運動
第一節 婦女在社會上的地位
第二節 女權運動的起源
第三節 婦女的參政權
第四節 婦女的進步
第四編 歐洲的向外發展
第一節 緒論
第二節 發現與探險
第三節 帝國主義的結局
第三十章 歐洲在亞洲的擴張
第一節 導言
第二節 中國
第一項 社會與國家
第二項 中國的開放
第三項 不平等條約
第四項 外國的侵奪
第五項 中國的覺醒
第三節 日本
第一項 日本的開放
第二項 西洋化
第四節 日俄戰爭(一九○四年二月至一九○五年九月)
第五節 亞洲中部的問題
第六節 小亞細亞
第三十一章 歐洲在非洲的擴張
第一節 發現與探險的時期
第二節 南非洲的瓜分
第三節 中非洲的發現
第四節 中非洲的瓜分
第五節 北非洲的瓜分
第一項 阿爾幾利亞與突尼斯
第二項 埃及與蘇丹
第三項 摩洛哥與的黎波里
第三十二章 英帝國
第一節 導言
第二節 加拿大
第三節 澳大利亞與新西蘭
第四節 南非洲
第五節 印度
第六節 埃及
第七節 政制
第八節 帝國主義的復興
第九節 新帝國的合作
第五編 世界大戰的前後
第三十三章 世界大戰的外交背景(一八七○——一九一四)
第一節 三國同盟
第二節 二國同盟
第三節 三國協約
第一項 英國與德國
第二項 英國與法國
第三項 英國與俄國
第四節 海陸軍的準備
第五節 和平運動
第六節 歐洲的危機
第三十四章 世界大戰的原因
第一節 遠因
第二節 近因
第三十五章 世界大戰(一九一四——一八)
第一節 陸軍與海軍
第二節 德國對於比法的侵襲
第三節 東線的戰爭
第四節 戰爭新方法
第五節 西線的戰爭
第六節 巴爾幹之役
第七節 亞洲與非洲的戰爭
第八節 海軍戰爭
第九節 美國加入聯軍
第十節 俄國單獨講和
第十一節 三月的進攻
第十二節 聯軍的反攻
第三十六章 巴黎和會
第一節 各國代表及問題
第二節 聯軍向德國提出的條件
第三節 國際聯盟
第四節 對德國同盟國訂立的條約
第五節 大戰的結果
第三十七章 一九一七年的俄國革命
第一節 三月革命
第二節 臨時政府
第三節 克倫斯基的執政
第四節 十一月革命
第五節 蘇維埃制度
第三十八章 大戰後的國際情形
第一節 賠款
第二節 聯軍間的債務
第三節 國際聯盟
第四節 外交關係
第五節 新和平運動
第三十九章 大戰後的各國
第一節 大不列顛
第一項 獲得與損失
第二項 愛爾蘭問題的解決
第三項 工黨執政
第四項 保守黨執政
第五項 英帝國
第二節 法國
第一項 損失與獲得
第二項 財政問題
第三項 普恩賚內閣(一九二六——一九二九)
第三節 德意志共和國
第一項 德國革命
第二項 共和政體的憲法
第三項 德國的復興
第四節 意大利
第五節 西班牙
第六節 後起國家
第一項 奧國
第二項 匈牙利
第三項 捷克斯拉夫
第四項 波羅的海諸國
第五項 波蘭
第七節 近東各國
第一項 土耳其
第二項 希臘
第三項 巨哥斯拉夫
第四項 羅馬尼亞
第五項 保加利亞
第八節 俄羅斯
第一項 新經濟政策
第二項 托拉斯基的反對黨
第九節 新東方各國
第一項 波斯的獨立
第二項 埃及的獨立
第三項 印度的有限自治
第四項 中國的民族運動
第四十章 國際近況
第一節 大不列顛
第二節 法國
第三節 德國
第四節 意大利
第五節 倫敦海軍會議
附錄一 法蘭西革命後歐洲國家之元首表
附錄二 漢譯外國人名地名表

Language Chinese
Publication date 民國22[1933]
Source
institution QS:P195,Q732353
(民國時期文獻 民國圖書)
館藏信息
InfoField
740.27/739
主題
InfoField
近代史-歐洲 現代史-歐洲
中圖分類
InfoField
K504
拼音題名
InfoField
ou zhou jin dai xian dai shi
載體形態
InfoField
[35],915,17頁

Licensing

[edit]
This image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because it is a mere mechanical scan or photocopy of a public domain original, or – from the available evidence – is so similar to such a scan or photocopy that no copyright protection can be expected to arise. The original itself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for the following reason:
Public domain
This image is now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hina because its term of copyright has expired.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ith legal jurisdiction in the mainland only, excluding Hong Kong and Macao), amended November 11, 2020, Works of legal persons or organizations without legal personality, or service works, or audiovisual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For photography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whose copyright protection period expires before June 1, 2021 belong to the public domain. All other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Republic of China (currently with jurisdiction in Taiwan, Penghu, Kinmen, Matsu, etc.), all photographs and cinematographic works, and all works whose copyright holder is a juristic person,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and all other applicable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Important note: Works of foreign (non-U.S.) origin must be out of copyright or freely licensed in both their home country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order to be accepted on Commons. Works of Chinese origin that have entered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S. due to certain circumstances (such as publication in noncompliance with U.S. copyright formalities) may have had their U.S. copyright restored under the Uruguay Round Agreements Act (URAA) if the work was under copyright in its country of origin on the date that the URAA took effect in that country. (For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1996. For the Republic of China (ROC),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2002.[1])
To uploader: Please provide where the image was first published and who created it or held its copyright.

You must also include a United States public domain tag to indicate why this work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nited States. Note that this work might not be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ountries that do not apply the rule of the shorter term and have copyright terms longer than life of the author plus 50 years. In particular, Mexico is 100 years, Jamaica is 95 years, Colombia is 80 years, Guatemala and Samoa are 75 years, Switzerland and the United States are 70 years, and Venezuela is 60 years.


čeština  Deutsch  English  português  română  slovenščina  Tagalog  Tiếng Việt  македонски  русский  മലയാളം  ไทย  한국어  日本語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



This tag is designed for use where there may be a need to assert that any enhancements (eg brightness, contrast, colour-matching, sharpening) are in themselves insufficiently creative to generate a new copyright. It can be used where it is unknown whether any enhancements have been made, as well as when the enhancements are clear but insufficient. For known raw unenhanced scans you can use an appropriate {{PD-old}} tag instead. For usag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scan tag.


Note: This tag applies to scans and photocopies only. For photographs of public domain originals taken from afar, {{PD-Art}} may be applicabl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Art tag.

File history

Click on a date/time to view the file as it appeared at that time.

Date/TimeThumbnailDimensionsUserComment
current08:54, 10 June 2023Thumbnail for version as of 08:54, 10 June 2023960 × 1,322, 986 pages (41.84 MB)PencakeBot (talk | contribs)Upload 歐洲近代現代史 (1/1) by (美)沙比羅(J.Salwyn Schapiro)著 (batch task; nlc:data_416,03jh004353,19833; 民國圖書.2; 歐洲近代現代史)

The following page uses this file:

Meta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