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NLC416-02jh005164-14857 中日關係及其現狀.pdf

From Wikimedia Commons, the free media repository
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search
Go to page
next page →
next page →
next page →

Original file(1,239 × 1,754 pixels, file size: 8.75 MB, MIME type: application/pdf, 249 pages)

Captions

Captions

Add a one-line explanation of what this file represents

Summary[edit]

中日關係及其現狀   (Wikidata search (Cirrus search) Wikidata query (SPARQL)  Create new Wikidata item based on this file)
Author
許德珩著
image of artwork listed in title parameter on this page
Title
中日關係及其現狀
Publisher
中山文化教育館
Description

講述日本侵略中國的史實,中日關係及中日戰爭現況,展望抗戰前途與中日關係的未來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本書的意義
一 追溯歷史的教訓
二 剖析現存的事實
三 加強我們對於抗戰的認識與力量
第二節 本書的範圍
一 近代中日關係之分期的敘述
二 敘述的範圍與方式
三 民族抗戰的性質、意義、與前途之述說
第三節 構成近代中日關係的主要因素
一 社會環境的因素
二 自然環境的因素
三 國際環境的因素
第四節 作為侵略基礎的大陸政策
一 大陸政策之歷史的發展
二 大陸政策與中日關係
第二章 甲午戰爭以前的中日關係及中日戰爭
第一節 甲午戰爭以前的中日關係
一 中日第一次通商條約
二 琉球、台灣、及琉球之喪失
三 朝鮮之被侵略
甲 政治的陰謀
(一) 分離中韓宗屬關係
(二) 以韓製韓
乙 軍事的陰謀
(一) 甲申暴動
(二) 協議撤兵
(三) 東學黨叛亂
第二節 甲午中日之戰
一 戰爭的形勢及馬關和約
(一) 中國陸軍的戰
(二) 中國海軍的戰
二 馬關和議及條約
(一) 義和前後
(二) 和約內容與我們的損失
三 三國干涉還遼及其影響
第三節 甲午戰敗的原因及其影響
一 甲午戰敗的原因
1 反動而頑固的封建政治敵不過進步的資本主義
2 沒有抗戰的決心與知已知彼的認識
3 朝野上下的不和協
二 戰後的影響
甲 戰敗給予中國的影響
1 國際地位之低落
2 國內的窮困與紛亂之加強
3 政治改革運動之興起
乙 戰勝給予日本的影響
1 產業資本主義之發展
2 侵略者的欲望之增大
第四節 第一期中日關係之總結
第三章 甲午戰後至歐戰期間的中日關係
第一節 日俄戰爭與中國的關係
一 日俄大戰的原因
二 日俄大戰與滿清政府的態度
三 朴資茅斯條約與中國的損失
四 所謂中日對滿洲的善後協約
五 日本之吞併朝鮮
第二節 日俄戰後日本侵略南滿洲的方法與日俄協約
一 侵略的機構之建立
a 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
b 關東洲都督府
c 關東軍司令部
二 強迫訂立侵略的條約
三 日俄協調共同支配全滿
1 日俄修好的原因
2 共同壟斷滿洲的事實
第三節 歐洲大戰中的中日關係
一 日本利用歐戰來侵略中國
a 以英日同盟名義對德宣戰
b 出兵攻占山東
c 拒絕撤兵與軍事布置
二 日本向中國提出二十一條要求
1 二十一條的內容及其侵略中國的程度
2 二十一條交涉的經過
a 日本方面
b 中國方面
三 日本在外交上包圍中國
1 日俄同盟
2 五國對山東問題的密約
3 蘭辛石井協約
四 參戰前後日本操縱中國內亂與大借款
1 日本誘袁稱帝與參加倒袁運動
a 經過
b 原因
2 日本對北洋軍閥的大借款
a 大借款的原因
b 大借款的內容
五 巴黎和會與中國的「五四運動」
1 中國在巴黎和會的失敗
2 「五四」反日運動的經過
六 第二期中日關係之總結
第四章 華盛頓會議後十年間的中日關係
第一節 華府會議的重要收穫
1 華盛頓海軍公約
2 華盛頓四國公約
3 九國遠東公約
4 中日魯案協約
二 華府會議對中日兩國的影響
第二節 日本破壞中國的革命運動
一 「五卅」慘案的前前後後
1 日本帝國主義壓迫中國勞工
2 青島大屠殺
3 槍殺顧正紅
4 南京路慘案
5 中國空前的反帝運動
6 日本在「五卅」慘案里所演的角色
二 日本出兵山東干涉北伐
1 日本出兵山東的透視
2 日本第一次出兵
3 日本第二次出兵
4 「五三」慘案之真相
5 日本第三次出兵與占領濟南
6 中日濟案交涉之經過
三 北伐中日本在東三省之行動
1 出兵東北
2 炸死張作霖
3 干涉易幟
第三節 幣原外交與中日關係
一 幣原外相的對華政策與濱口內閣對華措施
二 幣原時代的中日關係
三 幣原對華外交之檢討
第四節 第三期中日關係之總結
第五章 從「九一八」到蘆溝橋事變
第一節 震撼世界和平的「九一八」事變
一 決定「九一八」事變的因素
1 日本經濟的大恐慌
2 東北民族資本之躍進
3 國際形勢的有利
4 中國在水深火熱之中
二 「九一八」事變的序幕
1 萬寶山事件
2 中村太尉事件
三 「九一八」事變之經過與擴大
1 瀋陽之失陷
2 遼、吉、黑之相繼淪亡
四 「九一八」事變後的國際形勢
1 英美的不合作
2 國際聯盟的敷衍
第二節 淞滬抗戰與上海停戰協定
一 日本在上海挑釁的陰謀
1 威脅中國放棄東北
2 壓制中國抵貨運動
3 要挾英美默認其在東北之行動
二 淞滬駐軍的光榮抗戰
1 淞滬駐軍的戰績
2 淞滬駐軍抗戰的影響
三 中日上海停戰協定
1 日本終止冒險行為的原因
2 中日停戰協定內容要點
第三節 日本武力造成之偽「滿洲國」
一 傀儡國之製造與承認
1 製造經過
2 首先承認
二 「日滿議定書」的內容與作用
第四節 熱河失陷與長城察哈爾抗戰
一 放棄之熱河
二 長城抗戰之經過
1 英勇的長城抗戰
2 忍辱的塘沽協定
三 察哈爾同盟軍之抗戰
1 抗戰之經過
2 抗戰之結果
第五節 東北義勇軍的發展與抗戰經過及東北抗日聯軍
一 南北滿的義勇軍
二 義勇軍堅苦抗戰
第六節 廣田三原則支配下的中日關係
一 滅亡中國的廣田三原則
二 河北事件後的華北情狀
1 中央勢力退出了冀察
2 華北自治運動的抬頭
a 冀東「防共自治」政府
b 冀察政務委員會
3 增兵與走私
a 華北駐屯軍的建立與強化
b 武裝走私
第七節 綏遠抗戰與國內團結
一 傅作義綏遠抗戰
二 空前的民族大團結
第八節 第四期中日關係之總結
第六章 中日戰爭現狀
第一節 中日大戰的爆發與展開
一 蘆溝橋事變
1 事變的經過及原因
2 蔣委員長廬山談話
3 廿九軍抗戰與平津失陷
二 「八一三」全面抗戰序幕
第二節 第一期抗戰
一 第一抗戰戰之分段的敘述與檢討
1 從「七七」到南京首都失陷
2 從濟寧血戰到徐州退出
3 從大江南北血戰到廣州失陷武漢退師
二 武漢退師的意義與第一期抗戰的總結
1 武漢退師的意義
2 第一期抗戰的總結
第三節 第二期抗戰
一 第二期抗戰之開始
1 近衛敵閣的聲明與我蔣委員長之駁斥
2 敵人進攻的新形勢
3 我們第二期抗戰的方策
二 敵我情勢之比較的觀察
甲 抗戰以後的中國
1 國內狀況
2 國際形勢
乙 侵略戰發動以後的日本
1 國內狀況
2 國際形勢
第四節 結論
抗戰前途與未來的中日關係

Language Chinese
Publication date 民國28[1939]
Source
institution QS:P195,Q732353
(民國時期文獻 民國圖書)
館藏信息
InfoField
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中心 國家圖書館
主題
InfoField
抗日戰爭-中日關係 中日關係-抗日戰爭
中圖分類
InfoField
D829.313
拼音題名
InfoField
zhong ri guan xi ji qi xian zhuang
載體形態
InfoField
222頁

Licensing[edit]

This image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because it is a mere mechanical scan or photocopy of a public domain original, or – from the available evidence – is so similar to such a scan or photocopy that no copyright protection can be expected to arise. The original itself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for the following reason:
Public domain
This image is now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hina because its term of copyright has expired.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ith legal jurisdiction in the mainland only, excluding Hong Kong and Macao), amended November 11, 2020, Works of legal persons or organizations without legal personality, or service works, or audiovisual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For photography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whose copyright protection period expires before June 1, 2021 belong to the public domain. All other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Republic of China (currently with jurisdiction in Taiwan, Penghu, Kinmen, Matsu, etc.), all photographs and cinematographic works, and all works whose copyright holder is a juristic person,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and all other applicable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Important note: Works of foreign (non-U.S.) origin must be out of copyright or freely licensed in both their home country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order to be accepted on Commons. Works of Chinese origin that have entered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S. due to certain circumstances (such as publication in noncompliance with U.S. copyright formalities) may have had their U.S. copyright restored under the Uruguay Round Agreements Act (URAA) if the work was under copyright in its country of origin on the date that the URAA took effect in that country. (For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1996. For the Republic of China (ROC),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2002.[1])
To uploader: Please provide where the image was first published and who created it or held its copyright.

You must also include a United States public domain tag to indicate why this work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nited States. Note that this work might not be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ountries that do not apply the rule of the shorter term and have copyright terms longer than life of the author plus 50 years. In particular, Mexico is 100 years, Jamaica is 95 years, Colombia is 80 years, Guatemala and Samoa are 75 years, Switzerland and the United States are 70 years, and Venezuela is 60 years.


čeština  Deutsch  English  português  română  slovenščina  Tagalog  Tiếng Việt  македонски  русский  മലയാളം  ไทย  한국어  日本語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



This tag is designed for use where there may be a need to assert that any enhancements (eg brightness, contrast, colour-matching, sharpening) are in themselves insufficiently creative to generate a new copyright. It can be used where it is unknown whether any enhancements have been made, as well as when the enhancements are clear but insufficient. For known raw unenhanced scans you can use an appropriate {{PD-old}} tag instead. For usag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scan tag.


Note: This tag applies to scans and photocopies only. For photographs of public domain originals taken from afar, {{PD-Art}} may be applicabl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Art tag.

File history

Click on a date/time to view the file as it appeared at that time.

Date/TimeThumbnailDimensionsUserComment
current18:57, 19 June 2023Thumbnail for version as of 18:57, 19 June 20231,239 × 1,754, 249 pages (8.75 MB)PencakeBot (talk | contribs)Upload 中日關係及其現狀 (1/1) by 許德珩著 (batch task; nlc:data_416,02jh005164,14857; 民國圖書.1; 中日關係及其現狀)

Meta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