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NLC416-02jh001649-60789 清史講義.pdf

From Wikimedia Commons, the free media repository
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search
Go to page
next page →
next page →
next page →

Original file(620 × 885 pixels, file size: 12.87 MB, MIME type: application/pdf, 456 pages)

Captions

Captions

Add a one-line explanation of what this file represents

Summary

[edit]
清史講義   (Wikidata search (Cirrus search) Wikidata query (SPARQL)  Create new Wikidata item based on this file)
Author
汪榮寶 許國英編
image of artwork listed in title parameter on this page
Title
清史講義
Publisher
商務印書館
Description

全書分4編38章,記述清王朝開創至衰亡的歷史。上冊為開創時期、全盛時期2編,共20章。下冊為憂患時期、改革時期,2編共18章

目錄
緒論
第一編 開創時期
第一章 清朝創業以前滿洲之史略
肅慎挹婁扶餘及沃沮
靺鞨七部
渤海
女眞
滿洲名稱之起原
第二章 創業之始及塞外各部之兼併
清世系之由來
當時滿洲之形勢
尼堪外蘭及滿洲五部之兼併
九國聯軍之敗
扈倫四部之滅亡
東海諸部之降附
黑龍江部之降附
清初兵政及法制之概略
第三章 遼東之戰爭
太祖仇明之原因
撫順及清河之役
明四路之師
開原鐵嶺之役
熊廷弼之才略
瀋陽之役
遼陽之役
第四章 遼西之戰爭
熊廷弼之三方布置策
經撫不和問題
廣寧之降
孫承宗袁崇煥之布置
寧遠之役
和議之相左
寧錦之攻守
毛文龍之伏誅
太宗之反間計
畿輔各路之防戰
長山之役
旅順及沿岸諸島之降服
腹地之深入
松山及錦州之降
和議不成之故
官制之改革
文學教育之概況
第五章 朝鮮及內蒙古之附屬
天聰以前滿洲與朝鮮之交涉
平山之和約
朝鮮之敗盟
親攻朝鮮之役
明中葉以後蒙古之大勢
科爾沁之起源及其降附
漠南蒙古之起源及察哈爾之滅亡
第六章 清朝之定鼎及明室之偏安
吳三桂之乞師
流寇之敗走
弘光之立
李自成之竄死
史可法之盡瘁
江南之平定
魯唐二王之建國及江南民兵之騷動
隆武之擴張及閩浙之衝突
川陝之徵
魯監國之敗
隆武之亡
贛州之攻守
第七章 明永曆帝之割據
永曆之立及廣州之降
桂林之堅守
湖南之平定
金聲桓李成棟之反正及其影響
江西湖南之再定
兩廣之復定及瞿式耜之死
山陝之復定
孫可望李定國之亂
孫李之衝突及孫可望之降
貴州之徵
雲南貴州之平定
緬甸與永曆帝之關係
吳三桂之陰謀
永曆帝之末路
航海以後之魯監國
鄭成功之沿海侵略
第八章 三藩起兵
康熙初年之大勢
三藩之起源及其勢力
撤藩之議
吳三桂之發難
湖南之陷落及其應援
陝甘響應與長沙攻守
耿精忠之叛服
尚之信之叛清
廣西之戰局
江西廣東之復定
三桂之末路
三路入滇
殺尚之信
殺耿精忠
封建藩鎮之全廢
第九章 台灣之用兵
鄭氏占領以前台灣之歷史
鄭成功與荷蘭之戰爭
鄭氏台灣之經營
福建之侵入
招撫之議
鄭氏之內亂
鄭克塽之降
施琅之建議
朱一貴之亂
林爽文之亂
第十章 中西國際之由來
古代中西之交通
印度航路之發現
葡人通中國之始
澳門互市之起源
西班牙人之渡來
李馬奔之斐律賓戰爭
中國與西班牙交涉之始
荷蘭之經略南洋
荷人與清朝之交涉
英人之東漸
中英交涉之起源
基督教之傳來
利瑪資之布教事業
明末天主教傳布之概況
清初天主教之廢興
第二編 全盛時期
第十一章 東北經略及中俄交涉
俄羅斯之東侵及雅克薩城之建設
中俄之衝突
中俄通使之起源
雅克薩之第一次攻擊
第二次攻擊
和議之開始
兩使之會議
和約之成
條約之大要
第十二章 準噶爾之戰敗
厄魯特蒙古之起源
準噶爾之勃興
當時喀爾喀之形勢
准喀之關係
噶爾丹之侵入
烏蘭布通之戰
喀爾喀之安置
親征之役
昭莫多之戰
戰後之噶爾丹
噶爾丹之末路
第十三章 西藏之平定
古代之西藏及佛教之傳來
僧侶之權勢
黃教之起源及其勢力
紅黃教之競爭
桑結與噶爾丹之關係
中國與桑結之交涉
達賴六世轉生之紛議
策妄阿布坦之侵略主義
准兵之入藏及清之遠征軍失敗
兩路入藏
第十四章 康熙之政要
文學之獎勵
理學之表章
南巡治河
滋生人丁永不加賦之制
聖祖勤於政治及留心文學
算術及地理之進步
莊廷鑨及戴名世之文字獄
儲位之廢立
第十五章 青海及准部之兵事
准部之乞和
羅卜藏丹津以前之青海
丹津之稱兵
西邊之防戰
岳鍾琪之成功
准部之反覆
和通泊之大敗
蒙古之防務
三音諾顏部之起源
西路之防戰
額爾德尼昭之大捷
准部第二次之請和
第十六章 雍正之內治及外交
儲位密建法之由來
允禩允禟之罪狀
查陸放胡等之文字獄
曾靜之文字獄
官制之增改
貴族之裁製及其教育
朋黨之禁
奴隸階級之削除
明後之封
尼布楚條約以後之中俄交涉
恰克圖條約之締結
當時外交界之狀況
第十七章 准部之兼併
乾隆初年中國與准部之形勢
准部之內亂
阿睦撒納之來降
伊犂之平
阿睦撤納之反謀
前後官軍之失機
喀爾喀撤台之變及其影響
兆惠之成功
准部之虐恰殺
土爾扈特之歸化
烏梁海之內部
第十八章 回部之平定
天山南路之沿革及回教之由來
蒙回勢力之消長
準噶爾與回部之關係
霍集占之獨立意見
庫車之圍攻
黑水軍之戰功
回部之平定
烏什之變
中國與中亞諸國之關係
第十九章 苗族之剿殺及西南諸國之服屬
苗族土司之由來
改土歸流之成功
貴州苗族之叛
大金川之初定
兩金川之聯合
小金川之徵定
大金川之再定
金川征討困難之理由及其善後事件
乾隆初中國與緬甸之關係
桂家事件
中緬衝突之起因
清軍之失敗
征緬第一役
征緬第二役
緬甸之服屬
中國與暹羅之關係
大越廣南之對立及清朝與大越之關係
安南之大騷亂
清軍入東京
安南形勢之一變
廓爾喀之興起
泥泊爾遠征軍
西藏善後策
第二十章 乾隆朝之政治
專制主之寬嚴妙用
鄂爾泰張廷玉門戶之見
胡中藻之案
和珅之專政
和珅之家財
稽古右文
當時之外國觀
恰克圖市場之開閉
增訂市約
英人推廣商利之計劃
馬戛爾尼伯之渡來
高宗之內禪
第三編 尤患時期
第二十一章 嘉慶朝各省之亂事
大亂之原因
湖貴苗地之沿革
苗民與清軍相持之狀況
苗亂之鎮定及傳鼐之善後事業
白蓮教案
湖北教徒之初起
川教徒之起及襄陽之教徒北進
川楚教徒之會合
襄教徒之東西馳突
襄教徒自陝西渡漢及齊王氏姚之富之死
分定責成之諭
川教徒首領之被殺
和珅敗後清廷之政策
勒保經略時期
明亮與永保之互訐及額勒登保之任經略
甘肅及川西之騷亂
川西之肅清
甘肅之鎮定及教主劉之協之緝獲
教徒之末劫
第一次奏報戡定
第二次奏報戡定
寧陝新兵之變
海寇之起原
李長庚與蔡牽之海上角逐
李長庚之戰死
海寇之滅亡
天理教徒之謀變
禁門之變
天理教徒及箱亂之平定
基督教之嚴禁
鴉片戰爭以前中英互市之概況
第二十二章 回疆之騷動
回疆之亂源
開釁之始
西四城之失守
阿克蘇之防戰
西四城之克復
捐西守東之議
張格爾之就擒
善後策
敖罕之入寇
中國與敖罕之議和
七和卓木之亂
第二十三章 鴉片戰爭
鴉片輸入之沿革
東印度會社之鴉片貿易
律勞卑羅頻孫義律之渡來
經濟上之影響
林則徐之查辦
鴉片新例
開戰之始
廣東之防戰及定海之失守
天津之和議
廣東和議之破裂
英軍之攻擊虎門
廣州之和議
平英團之奮起
廈門定海鎮海寧波之失守
浙東恢復之師
乍浦寶山上海之失守
鎮江之失守
江寧之和議
條約之要項
台灣俘虜事件
廣州續約之成立及粵民之排外氣焰
英法和約之成立及鴉片問題之究竟
第二十四章 太平天國之勃起
上帝人之緣起
廣西之亂源及金田之發難
咸豐之初政及林則徐之道歿
官軍主帥之更迭
永安之驟破
桂林之攻守
太平軍入湖南
長沙之圍攻
武昌之失守
太平軍之東下
江寧之失守
太平天國之制度
江南江北大營
太平軍入河南
太平軍自山西入直隸
南昌之攻守
湘軍之起及曾國藩之提倡
田家鎮之敗
盧州之破及江忠源之死
吳文鎔之戰死
湖南水師之起源
湘軍第一次報捷
曾國藩之出湖南
僧格林沁勝保之肅清直隸山東
湖北略定
國藩初援江西
武昌三次失守
江西援軍之困難
胡林翼與羅澤南合軍向武昌
江西之大騷亂
羅澤南之戰死
江南大營潰敗之原因
盧州方面之平定
武漢之大定
江西軍務之起色
瓜洲鎮江之克復
江西粗定
太平軍之中衰
第二十五章 英法同盟軍之入寇
廣州紳民之排外
葉名琛之外交政策
亞羅船事件
英法同盟之成立
葉名琛與額爾金之交涉
廣州之陷落及葉名琛之被虜
四國軍艦集天津
換約抅釁
英法聯軍入都
俄訂愛琿天津條約
俄訂北京條約
第二十六章 太平天國之結果
湘軍三河之敗
起復曾國藩援浙援閩援皖
湘軍肅清江西進攻安慶
湖南寶慶之警
清軍入皖苦戰
江南大營之進逼與分援旁地
江南大營之再潰
國藩初任江督之規劃
祁門督師之困難
清軍克復安慶
左鮑兩軍肅親江西
清軍克復安慶後之規劃與戰事
浙江省城之失陷及左宗棠擢任浙撫
上海官紳之乞師與洋兵之會防
同治初年任曾國藩之專
陳玉成之被擒
曾國荃連下濱江要地與雨花台之戰守
金柱關寧國水陸之捷金陵圍師之穩固
左軍初入浙之規劃與戰事
淮軍抵滬後之戰事
太平扶正陳得才之略河南陝西湖北
石達開之侵略西南各省
石達開之擒獲
淮軍收復甦屬各州縣進圍蘇州
湘軍攻克金陵城外各要隘水師肅清江面
蘇州之克復
蘇省各屬之收復
浙江列城之恢復
金陵大功之告成
江西擒獲太平幼主
陝西湖北境之肅清與川寇之撲滅
清軍肅清福建
太平軍走廣東全部覆亡
結論
第四編 改革時期
第二十七章 日俄之動機
中日台灣之交涉
伊犂收回條約
第二十八章 回亂平定及新疆之建行省
捻兵之殲滅及陝甘回之平定
天山南北路回亂之平定
新疆改建行省
第二十九章 雲南回亂及教黨之平定
雲南蒙化回起兵
諸軍攻克回兵
蘇開先之起事及滅亡
第三十章 安南邊事與中法戰爭
安南與法人齟齬之原因
清軍助越南政法又締結和約
第三十一章 中英緬甸暹羅之交涉
緬甸受英人保護之原因
滇緬界務
暹羅受英之保護得獨立
第三十二章 光緒初年之政府態度
光緒初當局諸公之政見
初會之迷誤
第三十三章 朝鮮交涉及中日戰爭
因朝鮮事與日本交涉之原因
中日開戰情形
清陸軍平壤之敗
清海軍黃海之敗
清海陸軍敗後之情形
馬關條約
三國索還遼東
中日戰爭之結論
第三十四章 光緒親政及戊戌之變
光緒親政變法
戊戌之變
載漪等用事
第三十五章 拳匪亂事及八國聯軍入京
拳亂前清廷態度
拳亂緣起
聯軍破天津
聯軍入北京
那拉太后挾帝西奔
俄軍大擾東三省
和議情形
南省未遭拳禍
和議後撤兵情形
拳亂中之秘密會黨
第三十六章 日俄激戰與清廷中立
日俄有違言
清韓中立
日俄大戰爭之情狀
議和始末
第三十七章 考察政治後之預備立憲及改革態度
派五大臣出洋考察
改革之始
考察情形及回國後舉動
新官制
徐錫麟暗殺恩銘
預備立憲九年期限之頒定
當時之外交
當時之學務
當時之財政
當時之海陸軍
第三十八章 革命軍起及清帝退位
預備立憲縮短年限
革命緣起
武漢大舉
清軍北來之大戰爭
議和態度
南京臨時政府之成立
清帝退位及南北統一

Language Chinese
Publication date 民國3[1914]
Source
institution QS:P195,Q732353
(民國時期文獻 民國圖書)
館藏信息
InfoField
艹958/5
中圖分類
InfoField
K249
載體形態
InfoField
2冊(226,217頁)

Licensing

[edit]
This image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because it is a mere mechanical scan or photocopy of a public domain original, or – from the available evidence – is so similar to such a scan or photocopy that no copyright protection can be expected to arise. The original itself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for the following reason:
Public domain
This image is now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hina because its term of copyright has expired.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ith legal jurisdiction in the mainland only, excluding Hong Kong and Macao), amended November 11, 2020, Works of legal persons or organizations without legal personality, or service works, or audiovisual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For photography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whose copyright protection period expires before June 1, 2021 belong to the public domain. All other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Republic of China (currently with jurisdiction in Taiwan, Penghu, Kinmen, Matsu, etc.), all photographs and cinematographic works, and all works whose copyright holder is a juristic person,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and all other applicable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Important note: Works of foreign (non-U.S.) origin must be out of copyright or freely licensed in both their home country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order to be accepted on Commons. Works of Chinese origin that have entered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S. due to certain circumstances (such as publication in noncompliance with U.S. copyright formalities) may have had their U.S. copyright restored under the Uruguay Round Agreements Act (URAA) if the work was under copyright in its country of origin on the date that the URAA took effect in that country. (For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1996. For the Republic of China (ROC),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2002.[1])
To uploader: Please provide where the image was first published and who created it or held its copyright.

You must also include a United States public domain tag to indicate why this work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nited States. Note that this work might not be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ountries that do not apply the rule of the shorter term and have copyright terms longer than life of the author plus 50 years. In particular, Mexico is 100 years, Jamaica is 95 years, Colombia is 80 years, Guatemala and Samoa are 75 years, Switzerland and the United States are 70 years, and Venezuela is 60 years.


čeština  Deutsch  English  português  română  slovenščina  Tagalog  Tiếng Việt  македонски  русский  മലയാളം  ไทย  한국어  日本語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



This tag is designed for use where there may be a need to assert that any enhancements (eg brightness, contrast, colour-matching, sharpening) are in themselves insufficiently creative to generate a new copyright. It can be used where it is unknown whether any enhancements have been made, as well as when the enhancements are clear but insufficient. For known raw unenhanced scans you can use an appropriate {{PD-old}} tag instead. For usag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scan tag.


Note: This tag applies to scans and photocopies only. For photographs of public domain originals taken from afar, {{PD-Art}} may be applicabl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Art tag.

File history

Click on a date/time to view the file as it appeared at that time.

Date/TimeThumbnailDimensionsUserComment
current15:44, 21 April 2023Thumbnail for version as of 15:44, 21 April 2023620 × 885, 456 pages (12.87 MB)PencakeBot (talk | contribs)Upload 清史講義 (1/1) by 汪榮寶,許國英編 (batch task; nlc:data_416,02jh001649,60789; 民國圖書-PD2022.1; 清史講義)

The following page uses this file:

Meta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