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NLC416-02jh001265-41388 經義述聞.pdf

From Wikimedia Commons, the free media repository
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search
Go to page
next page →
next page →
next page →

Original file(556 × 883 pixels, file size: 25.72 MB, MIME type: application/pdf, 1,410 pages)

Captions

Captions

Add a one-line explanation of what this file represents

Summary

[edit]
經義述聞   (Wikidata search (Cirrus search) Wikidata query (SPARQL)  Create new Wikidata item based on this file)
Author
〔清〕王引之著
image of artwork listed in title parameter on this page
Title
經義述聞
Publisher
商務印書館
Description

共32卷。將《周易》、《尚書》、《毛詩》、《周禮》、《儀禮》、《大戴禮記》、《禮記》、《左傳》、《國語》、《公羊傳》、《榖梁傳》、《爾雅》諸書,審定句讀、訛字、衍文、脫簡。其中訓釋大都述其父念孫之說

目錄
卷一
周易上五十四條
乾師頤坎既濟言勿用
夕惕若厲

後得主
利西南得朋東北喪朋
女子貞不字
童蒙求我
苞蒙

即命
師出以律
師或與戶
田有禽利執言
復自道
興說輹
履虎尾
幽人
包荒
得尚於中行
勿恤其孚於食有福
大人否
遲有悔
朋盍簪

先甲三日後甲三日
至於八月有凶
剝床以辨
七日來復
無祇悔
大過
樽酒簋貳用缶
只既平
壯於大與之輹
喪羊於易
康侯
用錫馬蕃庶
王假有家
匪躬之故
十朋之龜
有孚惠心
亦未繘井
舊井無禽
井谷射鮒
並受其福
小人革面
覆公餗
匕鬯
鴻漸於磬
運歸有時
豚魚吉
鳴鶴在陰
繻有衣袽
爻辰
虞氏釋貞以之正遠失經義
卷二
周易下五十二條
雲行雨施
至哉坤元
其義不因窮矣
比吉也
以此毒天下而民從之
乾行也
謙尊面光
輝光日新
甲坼
利見大人亨聚以正也
困剛拼也
異而耳目聰明
後有則也
小過小者過而亨也
果行育德
衍在中也
不速之客來敬之終吉
財成天地之道
不可榮以祿
類族辨物
同人之先以中直也
殷薦之上帝以配祖考
君子以向晦入晏息
終不可用也
積小以高大
終莫之聞也
正乎凶也
虞氏以旁通說彖象顯與經達
鼓之以雷霆潤之風雨日月運行一寒一暑
乾知大始
彌綸天地之道
旁行而不流
樞械
六爻之義易以貢
聖人以此洗心
莫大乎蓍〓
隤然
作結繩
不封不樹
力小
復小而辨於物
恆雜而不厭
噫亦
六爻發揮
嫌於無陽
莫盛乎艮
為駁馬
為決躁
為寡發
兌為羔
故受之以大壯
咸速也
卷三
尚書上五十五條
光被四表
平章百姓
宅南交
湯湯洪水方割
以孝烝烝
百揆時敘

正月上日
如五器
卒乃復
惟刑之邱哉
柔遠能邇
教胃子
咨女二十有二人
強而義
烝民乃粒
萬邦作乂
女為
在治忽
萬邦黎獻
股肱喜哉
九河既道
嵎夷既略
厥篚元纁璣組
蔡蒙旅平
威悔五行
誓字古文
舍我穡事而割正夏
茲猶不常事
由乃在位
相時憸民
自作弗靖
無弱孤有幼
明聽朕言
各設中於乃心
暫遇奸宄
無遺育
用宏茲賁
沈酗於酒
今爾無指告
亢才
昬棄
聰作謀
凡厥正人
於其無好德
乃命卜筮曰雨曰霽
子孫其逢
予仁若考
敷佑
啟籥見書
天大雷電以風
三監
茲不忘大功
予不敢不極卒寧王圖事
厥考翼其肯曰予有後弗棄基
卷四
尚書下五十條
惟時怙冒
紹聞衣德言
別求
應保殷民
劓刵人
泯亂
告女德之說於罰之行
遠乃獻裕
女典聽朕毖
勿辯乃司民湎於酒
厥亂為民
王其效邦君越御事
惟其陳修
〓王惟德用和懌先後迷民用懌先王受命
越若來三月
天迪從子保
面稽天若
其惟王勿以小民淫用非彝亦敢殄襲用父民若有功
小民乃惟刑用於天下
咸秩無文
子惟率〓矜爾
小人之依
惟正之共
遠怨
我道惟寧王德廷
巫咸乂王家
則商實百姓王人
滅威
咸劉厥亂
其女克敬以予監於殷喪大否
罔不率俾
義民
惟羞刑暴德之人
以並受此丕丕基
在我後之人
綏爾先公之臣服於先王
臏宮劓割頭庶剠
農殖嘉榖
惟訖於富
擇言
庶有格命
雖休勿休
輸面孚
哲人惟刑
五極
未就予忌
我尚有之
冒疾以惡之
亦尚一人之慶
伏生尚書二十九篇說
附某孝廉書
卷五
毛詩上五十一條
維葉莫莫
我馬元黃
薄言有之
翹翹錯薪
伐其條枚
振振公姓
維鳩方之
被之僮僮
素絲五緎
三五在東
如有隱憂
曷維其亡
終風如〓
深則厲
濟盈不濡軌
伊予來塈
泛泛其景
作於楚宮
匪直也人
眾稺且狂
士貳其行
能不我知
嘆其濕矣
亦莫我聞
咸林
兩服上襄
邦之司直
遵大路兮
宜言飲酒
知子之來之
子之還兮
揖我謂我儇兮
其魚魴鰥
抑若揚兮
舞則選擇射則貫兮
行役夙夜無寐
爰得我直
子有廷內
素衣朱襮
子兮子兮
王事〓盬
人之為言
奉時辰牡
有紀有堂
衡門之下
歌以訊止
猗儺其枝
一之日
七月鳴鵙
霄爾索絢
亦孔之將
卷六
毛詩中五十五條
每懷靡及
維其偕矣
是以有譽處兮
我心則休
選徒囂囂
會同有繹
謂我宣驕
夜未央
其下維蘀
君子攸芋
眾維魚矣旐維旟矣
不敢戲談
有實其猗
執我仇仇亦不我力
寧訓為乃
終踰絕險
曾是不意
哿矣富人
崒者崔嵬
既伏其辜
淪胥以鋪
雲不可使
人之齊聖
不離於里
吳天罔極
有捄棘棘
佻佻公子
日旦出
才北有斗
盡瘁以仕
〓土之濱
我從事獨賢
其德不猶
我庾維億
韎者茅搜染韋也
彼交匪敖
萬福來求
並受其福
是謂伐德
至於己斯亡
無自昵焉
苕之華雲其黃矣
何人不矜
宣昭義問
自土沮漆
〓西水滸
曰止曰時
予曰有奔奏
芃芃棫檏
作之屏之
其灌其栵
依其在京
臨沖閖閒
遹追來孝
以燕翼子
卷七
毛詩下四十四條
瓜瓞唪唪
庶無罪悔
朋友攸攝
可以灌溉
無縱詭隨
無俾正敗
無然泄泄
曾是疆御
肆皇天弗尚
四牡騤騤旟旐有翩
靡國不泯
民靡有黎
大風有隧
征以中垢
對彼雲漢
靡神不宗
則不我陽
淑旗綏章
其蔌維何
江漢浮浮武夫滔滔
明明天子
匪紹匪游
婦無公事
邦國殄瘁
維今之疚
對越在天
不顯不承
伊嘏文王
貽我嘉婺
將受厥明
亦右文母
靡有不孝
有秩斯祜
我受命溥將
在武丁孫子武丁孫子武王靡不勝
幅隕既長
受小球大球
武王載斾
裒荊之旅
勿予禍適
商邑翼翼四方之極
古詩隨處有韻
毛詩經二十九卷
劉向述韓詩
卷八
周官上五十條
府多於史
臘人無府史
解止
敘官有九嬪以下無三夫人
幣余之賦
嬪貢
和布
具修
斂弛
贊冢宰受歲會
一日正
歲終
行其秩敘
膳用六牲
賓客食
肉物
選百羞醬物珍物
〓亨煑
疕痬者
掌冰正歲十有二月

巾絮
凡王之獻
凡上之用財用
民之財
振掌事者之餘財
以作二事
夏纁元
故書綏為〓
下士十有六人
樂禮
與其地治者
九比
大故致餘子
地域
六鄉之治
興舞
祭祀役政喪紀之數
豐年則公旬用三日焉

王舉則從
內列
主友
純帛
鞭度
誑豫
斂市絘布
飾行
凡治野
與其施捨者
卷九
周官下四十六條
蒞玉〓
薦豆籩徹
若軍將有事則與祭有司將軍於四望
祭表貉
蜃或為謨
績純
柏席
邱封之度與其樹數
牲出入
帥瞽而廞作〓諡
〓讀為憂戚之戚
故書蠟為蠶

四曰會
遂御
正歲年
鄭說大歲建辰誤合二法為一
師都建旗
樹渠
大夫鴈
邦國都家縣鄙之數
幣馬
湛或為淮
岳山
物之可以封邑者
政學
硩蔟氏
旬有三日坐
五隸錯簡
誓邦之太史曰殺誓小史曰墨
故書螙為〓
則掌行人之勞辱事焉使則介之
次事上士
鉶鼎
上公鉶四十有二侯伯鉶二十有八子男鉶十有八
桯長倍之四尺者二
以象日月也
龜蛇四斿
鍾縣謂之旋蟲謂之干 附周紀 侯鍾圖
面三十六
引而信之欲其直也
淫當為涅

鱗之而
九卿
則弓不發
卷十
儀禮七十四條
闎希閾外
旅占
主人戒賓
告兄弟及有司告事畢
純衣
遂以摯見於鄉大夫鄉先生
扁鼏
孝友時格
納採用雁
袘裼
布席於奧
必殽全
三族之不虞
勖帥以敬先妣之嗣
某以得為外婚姻之數
至下
若君賜之食
則曰寡君之老
宅者
蔑定
篚下
公如大夫入
服鄉服
先生君子
縮溜
乏參侯道居侯黨之一西五步
三耦拾取矢
眾賓未拾取矢
二大夫媵爵如初
為大燭
賓為苟敬
粟階
度尺而午
棚復
及期夕幣
遂以入竟
志趨
舍息
禽羞俶獻比歸大禮之日
至再拜
賓栗階升
匹馬卓上
異姓小邦
右縫
公士
櫛笄
繶〓絢純
用二鬲
鱄鮒
眾人
竹〓蓋
著用荼
猴矢
右取肝
沐浴不櫛
降階還
普淖
始虞祝辭訛文
三虞
卒哭他用剛日
屍俎所俎皆有肩臂
孝子某
薦此常事
乃朼
雨鉶芼
祝命挼祭
爾黍稷

西南
今文淳作激
主人拜送
迎屍
其脀體儀也
臘辨
卷十一
大戴禮記上八十五條
衽席之上還師
民皆有別則貞則正亦不勞矣
如灌
此之謂也
致其征
生乎今之世
盡善盡美
躬行忠信而心不置仁羲在已而不害不知
君子
然不然
利省
大路車

何以謂之為居
寒日滌
鞠則見
田魂螺也者
有鳴倉庚
其類
田鼠化為駕
鳩者
初昬大火中
時何也是食矩關面記之

辰也謂星也
初昬南門見
梁者主設罔罟者也
旦睹
固舉之體
參夙興
閖博
左視右視
脫文二十三
習貫之為常
則人於小學小者所學之宮也
功不匱
徹去膳
鼓夜誦詩工誦正諫士傅民語
有別
天子
不辭
雖有
宴瞻其學
不傅
縱上下雜采
食肉麵餕
號呼歌謠聲音不中律宴樂雅誦逆樂序
持升
出就外舍
巾車教
不跂
王左右
檀台
再為義王
異而相應
以齊至
貴其能讓也
守此勿勿
不善者
疾其過而不補也
恭而不難
惠而不檢
道遠日益雲
儉而好〓
為惡
喜之而觀冀不誣也
而能夙絕之
勿盧
致敬而不忠
可人也
加之如此
作亂
也兄事之
天下無道故若天下有道
故士執仁與義而明
白沙
庸孰
固不難
有士者
以得之
蹷穴
貸乎如入鮑魚之災
所興作
倮匈而後生
諸侯之祭牲牛
卷十二
大戴禮記中七十六條
枉者誠廢
履履
亦不可以忘
視邇所代
其禍將然
三就
顏淵
國一逢有德之君
夫子未知以文也
不懃
禮儀
不舉其貌竟其德敦其言於人也無所不信
業功
不佚可佚
顓孫
欲善則訊
天道
所親
賜得則願聞之也
自設於隱栝之中
直人
順君
在尤之外
開昬忽
祇勵
知民之憊
殺三苗
其言不貳
陶家
敷土
鮮支
高陽之孫
稱以上士
夫子
泜水
滕氏
吳回氏
于越
參已
跋而望之
通中正
殆教
千里
朽木不知
不積

情之道
服污
良上
尊嚴而絕
惜邇暢而及乎遠
不可教
致愛
貴賤有序
脫文十六
刑法
論吏德行

大吏內史
庶虞草
方夏三月於時有事享於皇祖皇考

衰濯浸
大古
地移民在今之世
吁焉其色
可以表儀

天德嗣堯
楣機
變從
下不由人
卒明

明制
仁者為聖貴次
卷十三
大戴禮記下六十條
變歷
信憚
不傷
以故自說
志不裕
執之以物
不學而性辨
營之以物而不虞
治志
此見於外
初氣主物
不隱
誠靜
生民
克易
靜而寡類〓而安人
進退工故其與人甚巧
巧名
直愍
使是
皇於四海
何一之疆辟
何世安起
及利
何器之能作
鄒大無紀
霜雪大滿
此大上之不論不議也
有神
海外
順民天心嗇地
制無
許魏
朝事第七十七
掌諸侯之儀
典命詣侯之五儀至為伯
所以明別義也
朁立禮樂
然後使諸侯世相朝交歲相問
計辭令
周知天下之政
不行禮義

諸勝者
矢八分
御車之旌
倨立
靡不息
故命者三句
辰故
故男以八月而生齒八畿而齔
五十而室
及日
獨成之道
多言去
達道德者
八月化
咀嘆
脫文八
堅土之人肥虛土之人大
卷十四
禮記上六十八條
撙節
八十九十日耄
若不得謝
三鵝不及車馬
由闑右
書致
生與來日死與往日
載青旌
載飛鴻
朱烏
效駕
謹修其法
大士
使者自稱曰某
有宰食力
腯肥
不饒富
亡則弗之忘矣
忌日不樂
不誠於伯高
哲人箕萎
亡於禮
二夫人相為服
瓦不成味
從若斧者焉
祛裼之可也
故以其旗識之
先王之所難言也
反服之禮
如不及其反而息
無苛政
美哉奐焉
陽門
並植
退然
管庫
子皋為之衰
亦弗故生也
獵祭魚
卿大夫元士之適子
圭璧金璋
祭先脾
駕倉龍
還反
布德和令
宿離不貸
措之於參保介之御閒
三公五推
雨水不時
高禖
奮木鐸
妨農之事
毋出九門
乃合累牛騰馬游牝於牧
蠶事畢
蝗蟲
養肚佼
百官靜事毋刑以定晏陰之所成
榖實鮮落
長短
雷始牧聲
毋逆大數
為來歲受朔日
北面誓之
蟄蟲成傳在內
固封疆
塋邱壟之大小高卑厚薄之度
荔挺出
卷十五
禮記中七十四條
命祝史告於社稷宗廟山川
五官
不祔於皇姑
以此若義也
葬引
不以人之親痁患
父師
孝弟睦友子愛
貴宮
公素服不舉
愛之以敬
選賢與能
燔黍捭豚
橧巢
未有麻絲
辟於其義
故聖人作則必以天地為本
故功有藝也
天不愛其道地不愛其寶人不愛其情
設於地財
與年之上下
天子之豆二十有六
父焄無容
眾之紀也
必先有事於類宮
其餘無常貨
旦明
朝覲大夫之私覿
貳君
大夫強而君殺之義也由三桓始也
天子樹瓜華
以移民也
君子不興功
壹與之齊
婦盥饙
膻薌
擇於諸母與可者
則必引而去君之黨
魚須文竹
立主人之北南面
君子之容舒遲見所尊者齊遬
蕃鬣
夏后氏之鼓足
齊衰惡笄
別之以禮義
問道藝
不旁狎
乘馬服車不齒
枕幾頴杖
呻其佔畢
多其訊言及於數進而不願其安
隱其學
有遺音者矣
物至知知
樂由中出故靜
莊敬恭順
測深厚
其移風易俗
志微噍殺
狄成
以繩德厚
律小大之稱
感條暢之氣
五色成文而不亂
八風從律而不奸
百度得數而有常
樂氣
〓雜子女
唯某之聞諸萇宏亦若吾子之言是也
名之曰建蠹
繁瘠
族長
天地之命
得其儕
卷十六
禮記下六十條
朋友虞附而退
父小功之末
長殤中殤大功之末可以冠子嫁子
諸侯使人吊其次舍襚贈臨皆同日而畢事者也其次如此也
其名者成
士與其執事
先入門右
二技用纁
曰祖考廟
享〓乃止
堯能賞均刑法以義終
文王之詩也
其立之也敬以詘
歲既單矣
置之而塞乎天地
溥之而橫乎四海
忿言不反於身
存諸長老
建陰腸天地之情
修於廟中
皆以齒
則民弗敢草也
倍死忘生
好實
則愾乎天下矣
貴不慊於上
文考
從命不忿
勞而不怨
二歲曰畲三歲曰新田
陽侯
承子以授壻
言其上下察也
慥慥
所以行之者一也
來百工也
久則微微則悠遠
文理密察
詩曰農錦尚絅
寬身之仁
則民言不危行而行不危言矣
為下可述而志也
口費而煩
毋越厥命以自覆也
苟有農必見冀敝
患邪淫
然而從之
閒以二矢半
一指案寸
居處齊難
不程勇者
錙銖
上恤孤而民不倍
尚亦有利哉
教成祭之
故聖人制之以道鄉人士君子
求反諸已
縝密以栗
〓尊象尊

卷十七
春秋左傅上七十條
鳥獸之肉不登於俎
宋衙實難
從自及也
惡之易也
發幣於公卿
宋公不王
辱在寡人
不能共億
日失其序
隰郕
登降有數
滅德立違
王亦能軍
始殺而嘗
日虞四邑之至
天之不假易
兩政
徒人費
伯父無里言
命之宥
馬三匹
正班爵之義
東關嬖五
尨涼
五侯九伯
漢水以為池
雖眾
輔軍相依
神必據我
藐諸孤
不可以貳
應乃懿德
受下卿之禮
感憂以重我
其卜貳圍也
宗邱
侄其從姑
懷公命無從亡人
波及晉國
臣之罪甚多矣
丁未朝於武宮
吊二權之不咸
以狄師攻王
子臧之服
商密
錯簡二十八字
昔趙衰以壺飱從徑餒而弗食
曰稱舍於墓
三百
以亢其〓
請與君之士戲
韅靷鞅靬
以相及也
昌歇
必親其共
必死是閒
具囿
其為死君乎
不贊孟明孤之過也

殺女而立職
卿出並聘
秦程公
表儀
秣馬蓐食
以門賞耏班
郕邽
無能為故也
克滅侯宣多
謂之饕餮
卷十八
春秋左傅中七十六條
舍於翳桑
遂自亡也
攻靈公
末出山
食大夫黿
闕榖於菟
無動
縣公
旅有施捨
卒偏之雨
薄之也
待諸乎
故使子孫無忘其章
又可以為京覲乎
亢大國之討
此物
先大夫之肅
欲於鞏伯
寘諸褚中
賴前哲以免也
絲麻菅蔽
赦罪
應且憎
疏行首
三軍萃於王卒
閒蒙甲肖
為事之故
官不易方
師不陵正旅不偪師
臣不敢及
今既耕而卜郊
親我無成鄙我是欲不可從也
焚我郊保
馮陵我城郭
范匃少於中行偃而上之
欒〓士魴上之
攝威之
荀偃將中軍
農力
多遺秦禽
射為禮乎
蔑之
越在他竟
商旅於市
遒人
官師
雍門之萩
也乎
以卒
為王御士
知不集也
則季氏信有力於臧氏矣
藥石
寢廟
沒沒
將庸何歸
一與一誰能懼我
五吏三十帥
不可億逞
鳩藪澤
數疆潦
公怨之
龍宋鄭之星也
遺民
熙熙乎
八風
天又除之
過諸廷
婦義事也
誰知所敝
與子上盟
降婁中而旦
諄諄
高其〓
繕完葺牆
威儀
卷十九
春秋左傅下七十條
不靖其能
造舟於河
露其體
是謂近女室疾如蠱
董振擇之
寡君舉羣臣
且諺曰
四方之虞
亨神人
以盟其大夫
使亂大從
議事以制
聳之以行
願與諾侯落之
寵靈
行期
黃熊
陟恪
不能相禮
聖人之後
官職不則

孤斬焉在衰絰之中
貌不道容
是四國者
形民之力
子毋勤
曰義也夫
非無賄之難
大城城父
札瘥天昬
私族於謀
棠君尚
親戚

琴張字子開名牢
齊侯疥遂痁
偏介之關
取人於萑苻之澤
古之遺愛
迋求枉反
文於介眾

用成周之寶珪於河
五牲蘭犧
季郈
宣王有志
以閒先王
官宿其業
易之亡也
若為三師以肄焉
有所有名而不如其巳
不為義疚
魯君世從其失
元年春正月辛巳晉魏舒合諸侯之大夫於狄泉將以城成周
孟懿子會城成周
備物典策
少帛
甚閒王室
以約為利
如驂之靳
彤鏤
三軍之事乎不與諜師乎師乎何黨之乎
潛師閉塗
先王
一盛
叔孫氏之車子鉏商
爭明
使處吳竟
魯人之皋
卷二十
國語上七十三條
玩則無震
厚其性
至於武王
犬戎樹
耆艾修之
險而不懟
弗震弗澰
監農不易
省風土
水土無所演
惠王三年
不舉
見神
大夫士日恪位着
保任戒懼
十六年而晉人殺懷公
禮義
十八年
陽不承獲甸
服物昭庸采飾顯明文章比象周旋序順
懇田若蓻
夫辰角見而雨畢
天根見而水涸本見而草木節解
川無舟梁
不賞善
其語迂
無謫
好盡言以招人過
簡王十一年
言教必及辯
陰令德矣
靈王二十二年
氣不沈滯而亦不散越
夭昬札瘥之憂
汨越九原
命姓受祀
少光王室
身聳
成事不貳
過慝之度
蕤賓
揚沉伏而黜散越
助宣物
文德
布憲施捨於百姓
是歲也魏戲子合諸侯之大夫於狄泉遂田於大陸焚而死
殄病
弛孟文子之宅
既其葬也焚
大寒降
講罛〓
嘗之寢廟
禁置〓
謝季文子
民旁有慝
及匏有苦葉矣
聞畏而往
淫也
百官之政事師尹維旅牧相
計過
守龜
漆姓
野處而不昵
三鄉
遂滋民
正月之朝
居處好學
選其宮之賢者而復用之
則民不憾
擇是寡功者
〓陰
餘一人之命
牛馬選具
卷二十一
國語下九十八條
君知成之從也未知其待於曲沃也
夫子誡之
蒸於武公
伯氏不出
而難三公子之徒
鮮有慢心雖其慢
濟其罪
吾秉君以殺大子
唯無忌之
申生受賜以至於死
宗國
其有勤也
桓公在殯宋人伐之
惑蠱
里丕死禍公隕於韓
不更厥貞
苟眾不說其君之不報也
若無天乎雲
敏而有文
約面不諂

畏黷敬也
十月
迎公
甲午軍於廬柳
干二命
公懼
匡困賚無
宋眾無乃疆乎
誾瘖不可使言聾瞶不可使聽
惠慈二蔡
矇瞍修聲
以為大政
冀缺耨

余病喙
以憖御人
使勿兜
是先主覆露子也
過由大
君臣不相聽
圍公
刑史
二月乙酉
使品宣子佐下軍至故以彘季屏其宗
子孫
聰敏肅給
道逆
使佐新軍
此義
女工妾
厚其外交而勉之
及為成師
置茅蕝設望表
木楗
文錯其服
五日
諄趙鞅
尋飯
是天啟之心也
淳爠
民煩
若合而函吾中
〓庶
吾不服諸夏而獨事晉
廷見
師長士
懿戒
右執殤富
象夢
心類德音
自誥
光遠宣朗
齊肅
滯久而不震
勤民以自封
聞一善
憲臧否
既能得人
從逸
於其心也戚然
不敢左右
獵震也
奮其朋勢
士卒
官帥
嘩扣
天子
許諾
蒲贏
遷軍接龢
載稱與脂
是故敗吳於囿又敗之於沒又郊敗之
天地之刑
四年
上帝不考
至於元月
用人無藝往從其所
卷二十二
春秋名字解詁上一百五十五條
卷二十三
春秋名字解詁下一百三十五條
卷二十四
春秋公羊傅五十四條
會猶最也
如勿與而已矣
昉適也
食正朔也
以吾愛與夷則不若愛女
吾為子口隱矣
俶甚也
元年春王正月
非有卽爾
大閱者何簡車徒也
則突可故出而忽可故反
是不可得則病
二月丙午
此非怒與
必無紀者
然則齊紀無說焉
臂撥
此未有言伐者
弟也
序績也
吾雖喪國之餘
出不正反戰不正勝
未得乎取榖也
通可以已也
爾卽死必於殽之嶔岩
或曰往矣或曰反矣
一本又作易輪
二月癸亥朔
雲災
以人心為皆有之
以為周公主
魯公用騂稱
其意也
赫然
勝乎皇門
茅旌
而微至乎此
潞子之為善也躬
是則土齊也
蓋舅出也
往殆乎晉
莒女有為鄫夫人者
歲在己卯
乙未
終身無巳也
叔孫舍至自晉
且夫牛馬維婁委己者也而柔焉
君無多辱焉
睋而曰
三月辛巳
色然
夏一本作廉
涕沾袍
公羊災異
卷二十五
春秋穀梁傅六十一條
其志不及事也
不貳之也
舞夏
始厲樂矣
誅不填服
苞人民
或說曰故眨之也
電霆也
所以治桓也
討數日以賂
食正朔也

其不地於紀也
以為唯未易災之餘而嘗可也志不敬也
十八年春王正月
始人之也
躬君
稱人以殺大夫
宋萬之獲也
如往月致月
天子諸侯黝堊
三鼓三兵
倚諸桓也
諸侯不得專封諸侯
一國之後
宮之奇諫曰語曰
勤雨也
哆然
諸侯相見曰朝
塊然
是何與我之深也
春王正月
出惡正也
其為主乎救齊
無幸焉
何以為道
亡乎人之辭也
進不能守
下關
故士造辟而言
無君之辭也
不以難介我國也
地而後伐鄭
橐彈
孰為
周災不志也
季孫行父禿至必自此始矣
不可
粱山
是以知其上為事也
上雖失之下孰敢有之
薦其美也
是大夫張也
恥不能據鄭也
汲鄭伯
非國而曰圍齊有大焉
車軌塵
一事注乎志
奔而又奔之
此皆無公也
退而廚其二三大夫
卷二十六
爾雅上六十四條
釋詁
林烝天帝皇王后辟公侯君也
晊大也
〓有也
來懷至也
貢賜也
〓善也
業敘也
惟基謀也
則刑職常也
粵於愛日也
愛粵於那都繇於也
合對也
綏繼也
湮落也
達遠也
引順薦劉陳也
屍職主也屍宷也宷寮官也
績宜事也
犯克捷功肩堪勝也
孟勉也
餞迪進也
尚右也
篤固也
禕美也
從神崇重也
罄盡也
搜摟聚也
肅疾也肅速也
裒多也
虺頹無黃瘽逐病也
寫繇憂也
倫敕偷庸勞也
勞來強事肅勤也
悠傷憂思也
礂福也
頭竢贊戾底止傒待也
噊幾烖殆危也
〓故令也
載謨食詐偽也
哉延言閒也
徹止也
功績明成也
梗較道直也
豫安也
均弟易也
儀干也
昌敝強應丁當也
迪俶厲作也
苦息也
郡臻仍乃侯乃也
艾歷〓胥相也
神治也
俾拼抨使從也
享孝也
縱縮亂也
存察也
烈余也
元良首也
薦摯臻也
揚績也
即尼也
妥安坐也
猷假已也
就終也
卷二十七
爾雅中九十四條
釋言
齊中也
誃離也
遹述也
疾齊壯也
桄熲充也
婁昵亟也
翦齊也
饙餾稔也
矜苦也
潛深測也
誥誓謹也
畯農夫也
藎割裂也
支載也
漠察清也
朁滅也
髦選也
凌栗也
栗戚也
猶若也
稱好也
坎銓也
窕〓也
〓力也
獵虐也
師人也
硈鞏也
謀心也
振古也
〓較也
烝麈也
窕閒也
畛殄也
曷盍也
展適也
服整也
豎明也
振訊也
〓恨也
越揚也
懊忨也
廩靡也
訊言也
〓姡也
辟歷也
釋訓
繩繩戒也
慔慔勉也
夢夢訰訰亂也
速速蹙蹙惟逑鞠也
不遹不跡也不徹不道也
每有雖也
暨不及也
恂慄也
〓餷口柔也戚施面柔也
釋宮
連謂之簃
所以止扉謂之閣
三達謂之劇旁
五達謂之康
釋器
甌瓿謂之瓿
絇謂之救律謂之分
與革前謂之鞎
環謂之捐
鑣謂之钀載轡謂之轙
款足者謂之鬲
百羽謂之緷
旄謂之〓
不律謂之筆
以蜃者謂之珧
革中絕謂之辨革中辨謂之〓
釋天
在戊曰箸雍
風與火為庉
咮謂之柳
慧星為欃槍
錯革烏曰旗
釋地
其名謂之鰈
邑外謂之郊郊外謂之牧牧外謂之野野外謂之林林外謂之坷
釋邱
方邱胡邱
當途梧邱
水出其左營邱
邱背有邱為負邱
望厓灑而高岸
夷上灑下不浚
厓內為隩外為隈
畢堂牆
涘為厓窮〓汜谷者澈
釋山
山小而高岑
重〓隱
左右有岸厒
山上有水埒
釋水
氿泉穴出穴出仄出也
瀵大出尾下
以衣涉水為厲
繇膝取下為揭
紼蕬也
卷二十八
爾雅下六十條
釋草
葵蘆葩
蒚營
芑白苗秬黑黍
蓾蔖
爵蒘藕衣
蕢赤莧
苄地黃
莣杜榮
蕭荻
葦丑芀
筠菱荄根
釋木
棧落
味荎着
藲荎
朹盤梅枓者聊
杬魚毒
楓欇欇
朴枹者謂櫬採薪採薪即薪
唐棣栘常棣棣
檄朴
榮桐木
蔽者翳
梢梢擢
如木楸曰喬
釋蟲
蜒蚞螇螰
蜆縊女
壟朾蟻
釋魚
鯉鱣鰋鯰鱧鯇
鱊鮬鱖鯞
魵鰕
〓〓蟾諸
元貝貽貝
镻堊
鯢大者謂之鰕
釋烏
鴗天狗
鶨鵲老為鴳
嶲周燕燕鳦
鷯鶉其雄鵠牝庳
萑老鷠
亢鳥嚨其粻嗉
釋獸
鹿牡〓
其跡速
豕子豬
虎藕毛謂之虢貓
貘自豹
貔白狐其子榖
〓大麃
魋如小熊藕毛而黃
猱蝯善援〓父善顧威夷長脊而泥
麔〓短脰
鼣鼠
〓鼠
獸曰寡
釋畜
膝上皆白惟馵
白州驠
牡曰〓
驕白駁黃白騜
青驪繁鬣騥
一目白〓二目白魚
犤牛
卷二十九
太歲考上八條
弟一論太歲之名有六名異而實同
弟二論太歲歲星相應之法有二
顓頊數元乙卯兼甲寅表
漢數丙子元出殷數甲寅元表
弟三諭太歲建辰之二法法分而名不分
弟四諭漢志太歲在子當為在寅
弟五諭司馬遷劉歆所據殷數之不同
弟六論數術甲子篇之誤
弟七論甲寅元始有二
弟八論夏正秦正紀歲相錯
卷三十
太歲考下二十條
弟九論太歲紀歲其來已久
弟十論歲星晨出東方之月
弟十一論張晏孟康漢書注誤釋太陰
弟十二論淮南子建除所主文有訛脫
弟十三論鄭氏周官注誤合二法為一
弟十四論漢志上元泰初至元封七年四千六百一十七歲當為四千五百六十歲
弟十五論建武元年歲在鶉尾之誤
弟十六論洪範傅上元甲子歲當為甲寅
弟十七論公羊傅注歲在己卯為般數
弟十八論黃帝數元辛卯魯數元庚子
弟十九論夏數元丙寅卽乙丑
弟廿論爾雅太歲戊已之號傳寫舛誤
弟廿一論甲子篇太歲之名當出般數
弟廿二論三統數上元丙子卽庚戌
弟廿三論太歲超辰之法古今所不用
弟廿四論績漢志夭紀歲名首庚申不首甲子
弟廿五論黃帝數及殷數蔀首所值之歲名
弟廿六論大衍數議誤以應星日同次之太歲當應歲星晨見之太歲
弟廿七論說文誤解歲字
弟廿八論埤雅鵲巢向天一而背歲之誤
附歲星與日隔次晨見說
卷三十一
通說上四十一條




猶豫
從容
無盧









乎呼皆通作於
朝廷謂之本朝
〓鳶不同字


孝慈



黎老


南面







虎賁
吉月
五色之名

古韻二十一部
卷三十二
通說下十二條
經文假借
語詞誤解以實義
經義不同不可強為之說
經傳平列二字上下同義
經文數句平列上下不當歧異
經文上下兩義不可合解
衍文
形訛
上下相因而誤
上文田下而省
增字解經
後人改註疏釋文

Language Chinese
Publication date 民國25[1936]
Source
institution QS:P195,Q732353
(民國時期文獻 民國圖書)
館藏信息
InfoField
041.1/10
主題
InfoField
經學-訓詁 訓詁-經學 經學-文字學 文字學-經學
中圖分類
InfoField
H131.6
載體形態
InfoField
3冊(1320頁)

Licensing

[edit]
This image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because it is a mere mechanical scan or photocopy of a public domain original, or – from the available evidence – is so similar to such a scan or photocopy that no copyright protection can be expected to arise. The original itself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for the following reason:
Public domain
This image is now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hina because its term of copyright has expired.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ith legal jurisdiction in the mainland only, excluding Hong Kong and Macao), amended November 11, 2020, Works of legal persons or organizations without legal personality, or service works, or audiovisual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For photography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whose copyright protection period expires before June 1, 2021 belong to the public domain. All other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Republic of China (currently with jurisdiction in Taiwan, Penghu, Kinmen, Matsu, etc.), all photographs and cinematographic works, and all works whose copyright holder is a juristic person,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and all other applicable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Important note: Works of foreign (non-U.S.) origin must be out of copyright or freely licensed in both their home country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order to be accepted on Commons. Works of Chinese origin that have entered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S. due to certain circumstances (such as publication in noncompliance with U.S. copyright formalities) may have had their U.S. copyright restored under the Uruguay Round Agreements Act (URAA) if the work was under copyright in its country of origin on the date that the URAA took effect in that country. (For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1996. For the Republic of China (ROC),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2002.[1])
To uploader: Please provide where the image was first published and who created it or held its copyright.

You must also include a United States public domain tag to indicate why this work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nited States. Note that this work might not be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ountries that do not apply the rule of the shorter term and have copyright terms longer than life of the author plus 50 years. In particular, Mexico is 100 years, Jamaica is 95 years, Colombia is 80 years, Guatemala and Samoa are 75 years, Switzerland and the United States are 70 years, and Venezuela is 60 years.


čeština  Deutsch  English  português  română  slovenščina  Tagalog  Tiếng Việt  македонски  русский  മലയാളം  ไทย  한국어  日本語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



This tag is designed for use where there may be a need to assert that any enhancements (eg brightness, contrast, colour-matching, sharpening) are in themselves insufficiently creative to generate a new copyright. It can be used where it is unknown whether any enhancements have been made, as well as when the enhancements are clear but insufficient. For known raw unenhanced scans you can use an appropriate {{PD-old}} tag instead. For usag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scan tag.


Note: This tag applies to scans and photocopies only. For photographs of public domain originals taken from afar, {{PD-Art}} may be applicabl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Art tag.

File history

Click on a date/time to view the file as it appeared at that time.

Date/TimeThumbnailDimensionsUserComment
current15:41, 21 April 2023Thumbnail for version as of 15:41, 21 April 2023556 × 883, 1,410 pages (25.72 MB)PencakeBot (talk | contribs)Upload 經義述聞 (1/1) by (清)王引之著 (batch task; nlc:data_416,02jh001265,41388; 民國圖書-PD2022.1; 經義述聞)

The following page uses this file:

Meta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