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NLC416-01jh006383-78465 晦庵先生朱文公集 第1卷.pdf

From Wikimedia Commons, the free media repository
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search
Go to page
next page →
next page →
next page →

Original file(635 × 914 pixels, file size: 100.18 MB, MIME type: application/pdf, 1,808 pages)

Captions

Captions

Add a one-line explanation of what this file represents

Summary

[edit]
晦庵先生朱文公集   (Wikidata search (Cirrus search) Wikidata query (SPARQL)  Create new Wikidata item based on this file)
Author
〔宋〕朱子撰
image of artwork listed in title parameter on this page
Title
晦庵先生朱文公集
Volume 第1卷
Publisher
商務印書館
Description

目錄
第一卷


琴操

盧帝廟迎送神崇歌詞
白鹿洞賦
感春賦
空同賦
招隱操
遠遊篇
疑古八首
題謝少卿榮園二首
邵武道中
黃子衛欲之上癢以詩留行
〓丘子野
丘子野郊園五詠
古意
送劉句甫
晨起對雨二首
殘臘
客舍聽雨
宿武夷觀妙堂二首
社日諸人集西岡
又雨齊居誦經
新竹
雨中示魏惇夫兼懷黃子厚二首
夜聞子規
杜門
宿山寺聞蟬作
晨登雲際閣
池上示同游者
過黃塘嶺
宿白芒畬
濯足澗水二首
自溪口買舟至順昌示同行者
宿筫簹鋪
倒水坑作
夏日二首
對雨
齋居聞磬
聞琴
讀道書六首
秋雨
秋夕懷子厚二首
病中呈諸友
川上見月歸示同行者
月夜述懷
冬雨不止
贈仰上人
即事偶賦
擬步虛辭
寄題咸清精舍清暉堂
冬日二首
春日即事
誦經
春日言懷
晚步
懷友
山館觀海棠二首
題畫
過武夷作
同安官舍夜二首
寄山中舊知十首
述懷
釋奠齋居
試院雜詩五首
岩桂
秋懷
喜晴
夜賦
曉步
書事
八月十七夜月
憶齋中二首
秋夕
夢山中故人
懷子厚
南安道中
垂澗藤
臨流石
懸崖水
穿林徑
九日
督役城樓
再至
晚望
苧溪道中
十月朔且懷先隴
步虛詞二首
民安道中
西郊遊步
寄黃子衡
濯足萬里流
孤鶴思太清
與諸同僚謁奠北山
懷山田二首
夜雨二首
將理西齋
寄題金元鼎面山亭
冬至陰雨
安溪道中
留安溪
安溪書事
梅花兩絕句
柚花
病告齋居作
感事有嘆
夏日
聞蟬
秋夜歡
茅舍獨飲
宿傳舍見月
寄諸同僚
登羅漢峰
登面山亭
雙髻峰
涉澗水作
試院即事
王嘉叟所藏畫二首
雜記草木九首
觀黃德美兩圖二首
祠事齋居聽雨呈劉子晉
卷第二

送王季山赴龍溪
宿劇頭鋪夜聞杜宇
次韻傅丈題呂少衛藏書閣
次旬父韻
次祝澤之韻
次祝澤之韻送劉子晉歸省
送祝澤之還鄉
九日山夜泛舟弄月二首
教思堂作示諸同志
再得古木
示諸同志
示四弟
還家即事
小盈道中
題囊山寺
題九日山石佛院亂峰軒二首
題可老所藏徐明叔畫卷二首
再至同安示諸生
詣水公庵雨作
茉利
謝人送蘭

秋蘭已悴以其根歸學古
尋蘭花前約
秋夕二首
秋夜聽雨懷子厚
對月思故山夜景
步東橋玩月二首
梵天聽雨
兼山閣雨中
登閣
秋懷二首
中元雨中呈子晉
秋暑
秋李伯玉用東坡韻賦梅花
賦梅花有懷元履
挽劉寶學二首
寄題梅川溪堂
和劉抱一
再和
送芮國器二首
梅花開盡不及吟賞二首
紅梅臘梅
呈黃子厚
酬子厚詠雪
送籍溪胡丈赴館供職二首
寄籍溪胡丈及劉恭父二首
挽范直閣二首
讀大學誠意章有感
仁術
聞善決江河
仰思二首
困學二首
復齋偶題
示四弟
克巳
曾點
伐木
春日
春日偶作
觀書有感二首
題西林院壁二首
題西林可師達觀軒
再題
示西林可師二首
感事書懷十六韻
次劉彥采觀雪韻
次彥采病片口占韻
感事
聞報七首
次子有聞捷四首
宿回向用壁間舊題
感事再用舊韻二首
再用元韻
宋村雪中有懷
次判院丈雪意韻
酬判院丈喜晴之句
登梅嶺
雪意
再用元韻作兩絕句
陪彥集充父游瑞岩
讀趙清獻公瑞岩留題追次元韻
讀二劉公瑞岩留題追次元韻二篇
入瑞岩道間四絕
挽籍溪胡先生三首
次韻潮州詩六首
濠上齋二首
閒坐
銷寇
山舟
山居即事
柬二侄
夏日齋居紀事
壽母生朝
又二首
又二首
又一首
再和東坡惠州梅花詩
歲晚分韻得巳字
卓國太夫人生朝
又一首
社後一日作
三月三日祀畢修褉分韻得一字
夏日二首
泉石爐煙四詩
偶題三首
次張彥輔韻
次張彥輔賞梅韻
借韻呈府判張丈
家山堂晚照效輞川體二首
即事有懷寄彥輔仲宗二兄
次知府府判二丈韻三首
巢居分韻得將字
壁間墨刻亡去輙賦所懷
再用韻
再賦解嘲
題祝生畫二首
挽延平李先生三首
用西林舊韻二首
卷第三

奉同張敬夫城南二十詠
納湖
東渚
詠歸橋
船齋
麗澤堂
蘭澗
書樓
山齋
蒙軒
石瀨
捲雲亭
柳堤
月榭
濯清
西嶼
淙琤谷
聽雨舫
梅堤
采菱舟
南阜
次韻傳丈武夷道中五絕句
題畫卷
小山
吳畫
邜研
鬼佛
范寬
題祝生畫
次秀野韻
次劉秀野蔬食十三詩韻
乳餅
新筍
紫蕈
子姜
茭筍
南芥
蔊菜
木耳
蘿蔔
芋魁
筍脯
豆腐
白蕈
次秀野聞居十五詠
秀野
積芳圃
家山堂
拙政堂
香界
春谷
舫齋
藥圃
山人方丈
龜峰樓
月波台
挽蔬園
秋香徑
曲池軒
前村
次秀野寄示南昌諸詩兩篇
次秀野韻五首
留秀野二首
次秀野滄波館刈麥二詩
次秀野桑陌舊園二首
又次秀野二首
次秀野詠雪三首
次韻雪後書事二首
次韻秀野早梅
次秀野極目亭韻

次秀野春晴山行紀物韻
再用韻題翠壁
次亭字韻呈秀野兼間王宰三首
次山行韻呈秀野三首
次秀野泛滄波館韻
次秀野韻題臥雲庵
次秀野見留韻
次秀野種粟韻
次秀野蘄蕈
次韻寄題芙渠館三首
次韻雪後書事二首
次秀野韻二首
次秀野暑中二首
次秀野雜詩韻
葺居
刻漏
栗熟
山藥
食梨
導引
假山香雲水瀑布二首
家釀
酒市
黃雀鮓
檳榔
又五絕
卷第四

答王無功
送吳茂實
送荊南幕府二首
趙君澤攜琴載酒見訪分韻得琴字
寄瀏陽李氏遺經閣二首
題鄭德輝悠然堂
題林一鄂示及諸賢詩卷二首
送德和弟歸婺源二首
送仲縝對策南宮
分水鋪壁間續趙仲縝留題
次劉明遠宋子飛反招隱韻二首
送謝周輔入廣
次亦樂園韻
次韻謝劉仲行惠筍二首
次季通韻贈范康侯
同張明府登凌風亭懷韓無咎
次王宰立春日大雪韻
再次王宰韻
送張彥輔赴闕
送劉充甫平甫如豫章
哭羅宗約二首
題米元暉畫
觀劉氏山館壁畫六言五言
觀祝孝友畫卷六言五言
題祝孝友枕屏小景
次傅安道楊儀之二漕勸農二首
感懷
墨莊五詠
墨莊
列軒
靜春堂
玩易齋
君子亭
齋居感興二十首
卜居
游武夷分韻得瑤字
次石子重留別韻
鵝湖寺和陸子壽
陪機仲景仁游武夷
答景仁贈別
用前韻別機仲
讀機仲景仁詩因及詩傳綱目用前韻
讀通鑑紀事本末用武夷唱和元韻寄機仲
卷第五

拜張魏公墓下
敬簡堂分韻得月字
登嶽麓赫曦台聯句
登定王台
次敬夫登定王台韻
發嶽麓道中尋梅不獲至十日遇雪作此
大雪馬上次敬夫韻
風雪未巳決策登山用敬夫春風樓韻
再用敬夫定王台韻賦詩
再用定王台韻酬敬夫
馬上口占次敬夫韻
馬上舉韓退之話口占
雪霄溪山口占
馬跡橋
登山次敬夫韻
方廣道中次敬夫韻
道中景物甚勝次敬夫韻
崖邊積雪取食甚清次敬夫韻
後洞山口晚賦
後洞雪壓竹枝橫道
方廣懷定叟
方廣聖燈次敬夫韻
羅漢果次敬夫韻
壁間古畫精絕未聞有賞音者
方廣版屋
泉聲次林擇之韻
霜月次擇之韻
枯木次擇之韻
宿方廣次敬夫韻
蓮花峰次敬夫韻
奉題張敬夫春風樓
方廣睡覺次敬夫韻
感尚子平事
殘雪未消次擇之韻
自方廣過高台次敬夫韻
石廩峰次敬夫韻
次敬夫韻
林間殘雪鏘然有聲
至上封用擇之韻
福嚴寺回望岳市
福嚴讀張湖南舊詩
登祝融峰用擇之韻
穹林閣次張湖南韻
晚霞
過高台讀信老詩次敬夫韻
贈上封諸老
自上封登祝融峰絕頂次敬夫韻
再登祝融用台字韻
胡廣仲范伯崇自岳市來同登絕頂
醉下祝融峰
下山各賦一篇仍迭和韻
和敬夫韻
和擇之韻
二詩奉酬敬夫贈言並以為別
讀林擇之二詩有感自此後系東歸亂稾
馬上贈林擇之
梅溪坡下
寄題李東老淵乎齋
宿梅溪胡氏客館觀壁間題詩自警二絕
次擇之所和生字韻呈伯崇
再答擇之
宿萍鄉黃花渡口客舍和宋亨伯題詩
過毛山鋪
次擇之韻聊紀秦事
雪梅二闕奉懷敬夫
題二闕後
次韻擇之聽話
次韻伯崇自警
答擇之四詩
答擇之
次韻擇之
到袞州二首
袞州道中二首
賦歸雲洞
石乳洪羊二洞不及往游
分宜晚泊江亭二絕
新喻西境
思歸用擇之韻
再和油字韻
次韻擇之懷張南軒
別韻賦一篇
宿新喻驛夜聞風鐸
題野人家
題萬安野館
萬安遇長沙便欲附書不果
不見梅再用來字韻
賦水仙花
清江道中見梅
臨江買舟
香林
過樟木鎮晚晴二首
赤岡頭望遠山作
次韻擇之發臨江
次韻擇之漫成
竹節灘
舟中晚賦
次韻擇之將近豐城有作
過豐城作
舟中見新月戲呈伯崇擇之
次韻擇之舟中二首
自東湖至列岫二詩
列岫望西山二首
晚飲列岫
觀上籃賢老所藏張魏公手帖次王嘉叟韻
次韻伯崇登滕王閣
觀西山懷嶽麓
進賢道中
野望
次韻擇之進賢道中漫成五首
次韻擇之夜宿進賢客舍
次韻擇之潤陂有作
過潤陂次伯崇韻
至金步
次韻擇之金步喜見大江有作
次韻擇之餘幹道中
安仁曉行
霜晴觀日出霧中
再用前韻
次韻擇之過丫頭岩
章岩
次韻擇之章岩
鉛山立春六言二首
次二友石井韻三首
次韻擇之鉛山道中二首
次韻擇之發紫溪
次韻別擇之
次韻別范伯崇擇之二首東歸亂稾止此
懷南軒呈伯崇擇之二首
九日登天湖分韻得歸字
歸報德再用韻
懷南嶽舊遊寄敬夫
卷第六

和人游西岩
次韻知郡章丈游山
題周氏溪園三首
寄擇之
送擇之還鄉赴選三首
題擇之欣木亭
擇之誦所賦擬呂子進元宵詩因用元韻二首
次韻擇之梧竹二首並呈季通
擇之寄示深聊唱和次韻三首
送擇之赴漕台之招二首
用黃山即事韻呈擇之兼懷子重順之
夜聞擇之誦師曾題畫絕句
次林擇之開善避暑韻二首
送林熙之五首
春雪用韓昌黎韻同彭應之作
次彭應之餐雪韻
次彭應之魚樂亭韻
與劉德明祝濟之鬍子寬晚步
以夏雲多奇峰為韻賦詩戲成五絕
仙洲晝寒亭次劉判院韻二首
次韻晝寒
次劉判院晝寒亭韻懷平父
次劉判院清湍之什
游密庵分韻得還字
游密庵分韻得絕字
次韻宿密庵
游密庵
游晝寒分韻得竹字
聞季通德明諸友入山以詩迎之
次觀瀑布韻
次季通晝寒韻
次韻謁忠顯劉公墓下
次季通晝寒亭韻二首
次清湍亭石上小醉再登晝寒
次清湍亭韻二首
立春大雪邀劉圭甫諸兄游天湖
次圭父游將軍岩韻二首
圭父約為金斗之游次韻獻疑
次彥集經營別墅
彥集圭父擇之同飲白雲精舍分韻得飽字
次劉圭甫和人梅花韻
酬圭父末利之作
酬圭父白蓮之作
次圭父觀魚韻
同黃子厚賦白芙蓉呈劉彥集平父
觀洪遵雙陸譜有感呈劉平甫范仲宣
次劉彥集木犀韻三首
寄謝劉彥集惠菖蒲二首
公濟惠山蔬四種因次其韻




題吳公濟風泉亭
再題
奉和公濟留周賓
寄公濟兼簡李伯諫五首
公濟和詩見閔耽書勉以教外之樂以詩問之二首
伯諫和詩因以詩問二首
游百丈山分韻得雲字
百丈山六詠
石磴
小澗
山門
石台
西閣
瀑布
游蘆峰分韻得盡字
同丘子服游蘆峰分韻得白字
登蘆峰
將游雲谷約同行者
早發潭溪夜登雲谷
雲谷二十六詠
雲谷
南澗
瀑布
雲關
蓮沼
杉逕
雲莊
泉硤
石池
山楹
藥圃
井泉
西寮
晦庵
草廬
懷仙
揮手
雲社
桃蹊
竹塢
漆園
茶坂
絕頂
北澗
中溪
休庵
雲谷雜詩十二首
登山
值風
玩月
謝客
勞農
講道
懷人
倦遊
修書
宴坐
下山
還家
雲谷合記事目俳體戲作二詩寄季通
雲谷懷魏元履
送許順之南歸二首
宿雲際寺次許順之言別韻
挽汪端明三首
彥集奉檄歸省次韻奉酬
次彥集再適臨汀留別韻
次彥集韻
寄題宜春使君張定叟隱齋
次韻題平父重建一枝堂
日用自警示平父
抄二南寄平父
題劉平甫定庵五詠
定庵
巢雲
山台
井泉
壽宂
劉平甫席上分韻得寫字
謝劉甫惠水梔二首
和喜雨二絕
和章國華祈雨呈平父諸兄三首
山館諸兄共賦驟雨鷺鷥二絕
唐石雪中
同廖子晦劉淳叟方伯休劉彥集登天湖下飲泉石軒分韻得清字
子晦純叟伯休季通德功登雲谷分韻得冷字
宿黃沙分韻得如字
雲谷次吳公濟韻
宿休庵用德功壁間韻贈陳道人
挽劉樞密三首
武夷七詠
天柱峰
洞天
畫鶴
仰高堂
趨真亭
大小藏岩
丹灶
聞迅雷有感
卷第七

崇壽客舍夜聞子規三絕呈平父諸親友
寄雲谷瑞泉庵主
入南康界閱圖經感陶公李渤劉凝之事戲作
游廬阜董役臥龍作
讀李賓老玉澗詩偶成
同子澄及諸僚友游三峽過山房登折桂分韻得萬字
和子澄白鹿之句
落星分韻得往字
九日登紫霄絕頂次仲衡韻
行視陂塘二詩
游臥龍得秋字賦詩紀事呈同游
游臥龍錢通守得江字不及賦詩用其韻紀事
分韻得眠意二字
尋白鹿洞故址愛其幽邃議復興建感嘆有作
游白鹿得謝字
和元范示及十梅詩
江梅
嶺梅
野梅
早梅
寒梅
小梅
疎梅
枯梅
落梅
賦梅
觀梅小集
用元范韻
次卜掌書落成白鹿佳句
白鹿講會次卜丈韻
再用前韻示諸同游
次韻四十叔父白鹿之作
送四十叔父
送秘閣張丈韻
和張彥輔初到南康
次張都運哭敬夫韻二首
張秘閣示及簡寂詩別賦五字以謝
和張彥輔落星寺
和張彥輔白鹿洞
次張彥輔西原韻
次張彥輔臥龍韻
次張彥輔棲賢韻
和張彥輔雪後棲賢詩
謝張彥輔留別
答張彥輔戲贈
答張彥輔解嘲
次或人和陶舊作韻
贈於盛二生
秋日告病齋居懷黃子厚劉平父及山間諸友
夜坐有感
讀諸友游山詩卷和首尾二篇
戲贈勝私老友
代勝私下一轉語
和戴主簿韻
次沈侍郎游楞伽李氏山房韻
奉同尤延之提舉蘆山雜詠十四篇
白鹿洞書院
折桂院黃雲觀
楞伽院李氏山房
棲賢院三峽橋
西澗清淨退庵
臥龍庵武侯祠
萬杉寺
開先漱玉亭
簡寂觀
歸宗寺
陶公醉石歸去來館
溫湯
康王谷水簾
落星寺
泛湖分韻賦詩得光字
次林擇之黃雲韻兼簡諸同游
彭蠡月夜泛舟落星湖
觀康王谷簾夜飲山月軒分韻得生字
游天池
觀野燈
山北紀行
卷第八

拜建康劉公墓假館梅山堂感涕有作
兩涼問游山日請劉平父作主人
宿密庵分韻得衣字
讀子厚步月詩
次子厚秋懷韻
黎嶺水石戲呈子厚
讀子厚詩卷
登蘆峰二首
蘆峰次韻
次瑞泉詩韻
五禽言和王仲衡尚書
酬黃子厚
游密庵分韻得清字
游密庵得空字
許進之胎仙室或疑欠舞字作此以解之
正月五日欲用斜川故事結客載酒過伯休新居風雨不果二月五日始克踐約分韻得中字
次呂季克東堂九詠
野塘小隱
敬義堂
方拙寮
吟哦室
愛蓮
月台
菜畦
海棠屏
橘堤
挽吳給事三首
次傳丈雲台壁間韻呈諸同游
次韻寄題萬頃寒光奉呈休齋
次休齋惠詩見留二首
用林擇之韻別休齋
酬東峰溥公九日見贈
和林擇之鳳凰山
次林擇之涼峰韻
次顯庵益老韻
答黃叔張
次韻休齋蓮花峰
次黃叔張宿涼峰韻
至鳳凰山再作
見梅用攀字韻
次韻休齋懷古堂
寄題九日山廓然亭
用林擇之韻呈陳福公
用前韻答方直甫
用前韻答林史君
題君子亭
次西湖唱和韻二首
子直侍郎臨餞分韻得時字
發懷安分韻得星字
次少傅相公送行長句二首
再賦二首
送彥集之官瀏陽
次劉正之芙蓉韻三首
卷第九

石馬斜川之集分韻得燈字
游石馬分韻得出字
三月晦日與諸兄為真率之約
用公濟和陶之句
行視武夷精舍
武夷精舍雜詠並序
精舍
仁智堂
隱求齋
止宿寮
石門塢
觀善齋
寒棲館
晚對亭
鐵笛亭
釣磯
茶灶
漁艇
次公濟精舍韻
用公濟韻
出山道中口占
武夷棹歌十首
次少傅相公寄題武夷精舍詩
謝劉子澄寄羊裘且有懷仁輔義之語兩首
過蓋竹二首
送建陽陳丞伯厚還鄉
拜鴻慶宮有感
答袁機仲論啟蒙
觀林長仁書卷戲題問答
題嚴居厚溪莊圖
以蟲鳴秋
挽蔡〓太傅
浮翠亭次叔通韻
用丘子服韻呈儲行之諸友
次縣大夫見屬之意
白雲寺送儲伯升
贈彭世昌歸山
和人都試之韻
聚星落成次致政陳丈韻
次陳昭遠丈龍洲鄉社韻
懷潭溪舊居
次昭遠致政丈得兩韻
題李彥中所藏俞侯墨戲
題劉志夫嚴居厚瀟湘詩卷後
聞蛙
延平水南天慶觀夜作
墨梅
秋華四首
木芙蓉

木犀

贈緘足陳道人
戲答楊庭秀問訊離騷二首
孝宗皇帝輓歌
送碧崖甘叔懷游廬阜兼簡白鹿吳山長及諸耆舊三首
次韻丘子服劉叔通江文卿古梅三詩
用子服韻謝水仙花
引年得請陳昭遠丈以詩見賀次韻謝之
再賦
次居厚廟令韻
奉和子服黃楊游岩二詩
和劉叔通懷遊子蒙之韻
次叔通探梅韻
次子服載酒詩
寄江文卿劉叔通

香茶供養黃櫱長老悟公塔
庚申立春前一日
南城吳氏杜倉書樓為余寫真因題其上
卷第十

謁表伯余宋佑
次韻
次晦叔寄弟韻二首
次范碩夫題景福僧開窓韻
題謝安石東山圖
江月圖
吳山高
題蕃騎圖
題尤溪宗室所藏二妃圖

醉作三首
苦雨用俳諧體
杉木長澗四首
題中峰杉徑
山寺逢僧談命
贈書工

讀十二辰詩卷
題毛公平仲墓銘後
挽鹿伯可郎中二首
挽陳撿正二首
哭劉岳卿
挽陳兄朝章居士
宿石岊館二首
水口行舟二首
詠岩桂二首
次芮察院二首
挽梁文靖公二首
挽周侍郎二首
挽董安人二首
題霜傑集
謝吳公濟菖蒲
易二首
客來二首
題沈公雅卜居圖
武林
桐廬舟中見山寺
題尤美軒詩卷寄伯時季路
次延之韻題紹德庵真如軒呈伯時季路
次益老近詩二首
次益老韻
秋日
放船二首
樂府
水調歌頭
次袁機仲韻
滿江紅劉知郡生朝
回文
次圭父回文韻
用傅安道和朱希真梅詞韻
和西江月

江檻詞

浣溪沙次秀野酴醾韻
好事近
櫽括杜牧之濟山詩作水調歌頭
南歌子次張安國韻
詠叔懷夢飛仙呈茂獻侍郎
水調歌頭聯句
卷第十一
封事
壬午應詔封事
庚子應詔封事
繳進奏疏狀
戊申封事
卷第十二
封事
巳酉擬上封事
甲寅擬上封事
乙卯擬上封事文不錄
卷第十三
奏札
癸未垂拱奏札三
辛丑延和奏札七
卷第十四
奏札
戊申延和奏札五
甲寅行宮便殿奏札五
乞進德札子
乞不以假故逐日進講札子
乞差官看詳封事札子
乞瑞慶節不受賀札子
經筵留身札子
論炎異札子
面奏札子
乞討論喪服札子
乞修三禮札子
卷第十五
講義議狀札子
經筵講義
桃廟議狀並圖
面奏桃廟札子並圖
議桃廟札子
進擬詔意
山陵議狀
卷第十六
奏狀
乞蠲減星子縣稅錢第二狀第一狀闕
奏南康軍旱傷狀
乞放免租稅及撥錢米充軍糧賑濟狀
再奏南康軍旱傷狀
乞截留米綱充軍糧賑濟狀
奏推廣御筆指揮二事狀
奏借兌上供官錢糴米並乞權行倚閣夏稅錢帛狀
乞撥賜撿放外合納苗米充軍糧狀
奏勸諭到賑濟人戶狀
繳納南康軍任滿合奏稟事件狀
阿馬奏案內小貼子
奏紹興府都監賈佑之不抄札饑民狀
乞借撥官會給降度牒及推賞獻助人狀
奏救荒事宜狀
奏紹興府指使密克勤偷盜官米狀
奏巡歷合奏聞陳乞事件狀
奏上戶朱熙績不伏賑糴狀
奏巡歷婺衢救荒事件狀
卷第十七
奏狀
奏衢州守臣李嶧不留意荒政狀
奏請畫一事件狀
奏張大聲孫孜檢放旱傷不實狀
乞賜䥴削狀
乞給降官會等事仍將山陰等縣下戶夏稅秋苗丁錢並行住催狀
乞將山陰等縣下戶夏稅和買役錢展限起催狀
乞住催被災州縣積年舊欠狀
乞推賞獻助人狀
奏衢州官吏擅支常平義倉米狀
奏蝗蟲傷稼狀
御筆回奏狀
乞修德政以彌天變狀
再奏衢州官吏擅借支常平義倉米狀
奏救荒畫一事件狀
乞留婺州通判趙善堅措置賑濟狀
乞將合該蠲閣夏稅人戶前期輪納者理折今年新稅狀
奏巡歷沿路災傷事理狀
奏知寧海縣王辟綱不職狀
奏救荒事宜畫一狀
奏明州乞給降官會及本司乞再給官會度牒狀
卷第十八
奏狀
奏台州免納丁絹狀
再奏乞給降錢物及減放住催水利等狀
乞降旨令婺州撥還所借常平米狀
奏巡歷至台州奉行事件狀
奏均減紹興府和買狀
奏鹽酒課及差役利害狀
奏義役利害狀
按知台州唐仲友第一狀
按唐仲友第二狀
申尚書省狀
按唐仲友第三狀
卷第十九
奏狀
按唐仲友第四狀
按唐仲友第五狀
乞罷黜狀
又乞罷黜狀
申尚書省札子
按唐仲友第六狀
乞蠲減漳州上供經總制額等錢狀
條奏經界狀
又奏乞戒約州縣妄科經總制錢及除豁虛額錢數狀
乞褒錄高登狀
按黃岌狀
薦知龍溪縣翁德廣狀
劾將官陸景任狀
同監司薦潘燾韓邈蔡咸方銓狀
舉潘友㳟自代狀
乞潭州譙王等廟額狀
卷第二十
申請
請徐王二生充學賓申縣札子
代同安縣學職事乞立蘇丞相祠堂狀
申嚴昏禮狀
舉柯翰狀
興曾左司事目札子
申南康旱傷乞放租稅及應副軍糧狀
申南康旱傷乞倚閣夏稅狀
乞住招軍買軍器罷新寨狀
乞除豁經總制錢及月樁錢狀
申修白鹿洞書院狀
乞支錢米修築石堤札子
乞催修石堤札子
論都昌創寨札子
申免移軍治狀
論馬辛獄情札子
論南康移治利害札子
論阿梁獄情札子
論木炭錢利害札子三
乞聽從民便送納錢絹札子
乞禁保甲擅開集札子
乞保明減星子縣稅札子
報經總制錢數目札子
乞減移用錢額札子
乞行遣欄米官吏札子
乞申明閉糴指揮札子
乞撥兩年苗稅札子
與執政札子
乞以泗水侯從祀先聖狀
乞頒降禮書狀
乞增修禮書狀
乞加封陶威公狀
卷第二十一
申請
與宰執札子
乞禁止遏糴狀
乞賑糶賑濟合行五事狀
申審住催官物指揮狀
乞將衢州義倉米糶濟狀
救荒事宜畫一狀
論督責稅賦狀
論臧否所部守臣狀
乞給借稻種狀
發蝗蟲赴尚書省狀
乞支降錢物狀
乞許令佐自陳岳廟狀
申知江山縣王執中不職狀
申再有措置災傷事件狀
論差役利害狀
經界申諸司狀
再申諸司狀
回申轉運司乞候冬季打量狀
乞撥飛虎軍隸湖南安撫司札子
祧廟申省狀
再申省狀
史館擬上政府札子
卷第二十二
辭免
辭免召命狀二
回申催促供職狀
乞岳廟札子
回申催供職狀二
辭免召命狀五
辭免改官宮觀狀四
申建寧府狀二
謝改官宮觀奏狀
申省狀
申建寧府狀
辭免秘書郎狀二
辭免知南康軍狀
乞宮觀札子
乞宮觀狀
與宰執札子
自劾不合用札子奏事狀
自劾不合致人戶逃移狀二
乞宮觀札子
乞宮觀狀
與政府札子
乞宮觀札子
辭免直秘閣狀三
除浙東提舉乞奏事狀
辭免進職奏狀一
辭免江西提刑奏狀
辭免江東提刑奏狀一
申省狀
辭免江東提刑奏狀二
申省狀
辭免進職奏狀二
辭免江東提刑奏狀三
申省狀
乞宮觀札子
申建寧府改正幫勘俸給狀
辭免江西提刑狀一
辭免江西提刑札子三
乞宮觀札子
辭免江西提刑狀二
與宰執札子
辭免江西提刑狀三
與宰執札子
辭免磨勘轉官狀
與宰執札子
辭免直寶文閣狀
與宰執札子
辭免召命狀
與宰執札子
辭免召命奏
申省狀
與宰執札子
申登聞檢院狀
辭免崇正殿說書奏狀
申省狀
與宰執札子
辭免秘閣修撰狀一
與宰執札子
辭免秘閣修撰狀二
與宰執札子
卷第二十三
辭免
辭免江東運使狀一
與宰執札子
辭免江東運使狀二
與宰執札子
辭免知漳州狀
與宰執札子
辭免知漳州札子
自劾本州島島島地震及患腳氣不能祗赴錫宴妨廢職事乞賜罷黜奏狀
乞宮觀札子
辭免秘閣修撰狀一
與宰執札子
辭免秘閣修撰狀二
與宰執札子
辭免湖南運使狀一
與宰執札子
辭免湖南運使狀二
與宰執札子
辭免湖南運使狀三
與宰執札子
辭免知靜江府狀一
與宰執札子
辭免知靜江府狀二
與宰執札子
辭免知潭州狀一
與宰執札子
辭免知潭州狀二
與宰執札子
乞放歸田裡狀
辭免召命狀
與宰執札子
辭免煥章閣待制侍講奏狀一
與宰執札子
辭免煥章閣待制侍講奏狀二
與宰執札子
辭免煥章閣待制侍講乞且帶元官職詣闕奏狀三
申省狀
又申省狀
辭免待制侍講面奏札子
辭免待制改作說書狀
與宰執札子
謝御筆以次對系銜供職奏狀
辭免兼買錄院同修撰奏狀二
謝御筆與宮觀奏狀
乞放謝辭狀
辭免寶文閣待制與郡狀
辭免兩次除授待制職名及知江陵府奏狀一
申省狀
與宰執札子
乞追還煥章閣待制奏狀二
申省狀
與宰執札子
乞追還待制職名奏狀三
申省狀
與宰執札子
申省狀
申建寧府乞保明致仕狀
乞追還待制職名及守本官致仕奏狀四
申省狀
與宰執札子
乞追還待制職名並自劾不合妄議永阜礸陵事奏狀五
申省狀
與宰執札子
乞追還待制職名奏狀六
乞改正巳受過從官思數狀
與宰執札子
申建寧府乞保明致仕狀
與宰執札子
乞致仕狀
與宰執札子三
卷第二十四
書時事出處
與鍾戶部論虧欠經總制錢
與李教授
答陳宰
與黃樞密
答陳漕論鹽法
答劉平甫
與延平李先生
與魏元履二
與陳侍郎
與汪帥論屯田
與曹晉叔
與魏元履二
賀陳丞相
答魏元履
與陳丞相
與汪尚書三
與陳丞相
答汪尚書
與陳丞相
答劉平甫
答張欽夫
卷第二十五
書時事出處札子
答張敬夫四
答沈侍郎
與建寧諸司論賑濟
與建寧傅守
答傅守
答龔參政二
答陳秘監
與傅漕
與呂伯恭二
答韓尚書
與龔參政二
答陳丞相三
答呂伯恭
與鄭自明
卷第二十六
書時事出處札子
與史丞相
與王樞密
與袁寺丞
與曹晉叔
與楊教授
與台端
與皇甫帥
與漕司
與顏提舉四
與執政
與丞相二
與王樞使
與丞相
與曹晉叔
答黃教授
與江東陳帥三
與江東王漕
與漕司畫一
與王漕
與江西張帥
與江西錢漕
與江西張漕
與江西張帥
與星子諸縣議荒政
與執政
與周參政四
與陳師中
與陳丞相別紙
與福建顏漕二
上宰相
與陳丞相別紙
卷第二十七
書時事出處
與趙帥三
與林擇之二
與趙帥二
答梁丞相
與陳福公三
與史太保二
答詹帥四
與張定叟
與王漕
與周丞相
與曹晉叔
答尤延之
與江東尤提舉札子
與周丞相
與留參政
與周丞相
答劉漕
答或人
卷第二十八
書時事出處札子
與周丞相
與曹晉叔
答陳同父二
與周丞相
與李誠父
與張元善
答李誠父
答王謙仲
與留丞相二
與黃仁卿
答趙帥論舉子倉事
與陳憲
與留丞相
與趙帥一
答陳漕
答留丞相七
與趙帥
與留丞相
卷第二十九
書時事出處札子
與趙尚書四
與留丞相
與執政
與漕司
與留丞相二
答吳茂才
答臨江王倅
答汪長孺
與王樞使謙仲二
答李季章
與趙丞相二
答李季章二
答黃仁卿
答李公晦
與鄭參政一
與李季章
與留丞相
答任行甫五
與楊子直
與項平父
答張定叟
答劉季章
與黃直卿
與陳建寧
乞給由子與納稅戶條目
與李彥中帳干論賑濟
卷第三十
書問答
答汪尚書十一
與張敬夫十
卷第三十一
書問答
答張敬夫二十一
卷第三十二
書問答
答張敬夫十八
卷第三十三
書問答
答呂伯恭四十九
卷第三十四
書問答
答呂伯恭四十五
卷第三十五
書問答
答呂伯恭八
答劉子澄十六
卷第三十六
書辯答
答陸子壽二
答陸子美三
答陸子靜六
答陳同府十三
卷第三十七
書問答論事
與籍溪胡先生二
與范直閣四
與慶國卓夫人
上黃端明
與王龜齡
答陳丞相
與劉恭父四
答韓無咎
與芮國器二
答鄭景望四
答尤延之二
答林黃中三
與郭沖晦二
答程可久十
答程泰之二
答李壽翁
答陳體仁
答顏魯子二
卷第三十八
書問答
答袁機仲十一
答趙提舉二
答周益公三
與留丞相三
與曾裘父三
答黃叔張
答耿直之
答薛士龍二
答林謙之
答江元適三
答詹體仁
答楊庭秀
答李季章五
答範文叔三
答陳君舉四
與劉德修
答黃文叔
答徐元敏
答林正夫
卷第三十九
書問答
答戴邁
答林巒
答呂侁
答楊宋卿
答柯國材四
答許順之二十七
答陳齊仲
答徐元聘二
答王近思十二
答魏元履三
答魏元履子應仲
答范伯崇十四
卷第四十
書問答
答劉平甫八
與劉平父書中雜說
與吳耕老
答何叔京三十二
卷第四十一
書問答
答馮作肅四
答連嵩卿四
答程允夫十一
答黃子厚
卷第四十二
書門答
答胡廣仲六
與吳晦叔十三
答石子重十二
卷第四十三
書問答
答陳明仲十六
答李伯諫三
答吳公濟
答趙佐卿
答曹晉叔
答林擇之三十三
答林充之二
卷第四十四
書問答
答蔡季通四十五
答方伯謨二十四
答梁文叔四
與吳茂實二
答任伯起三
答江德功十三
答黃直翁三
答曹子野
卷第四十五
書問答
答虞士朋二
答游誠之三
答吳伯起二
答歐陽慶似
答嚴居厚
答丘子野
答丘子服二
答李深卿
答胡寬夫
答吳德夫
答楊子直五
答呂季克
答廖子晦十八
卷第四十六
書問答
答李賓老
與汪伯虞
答汪太㧅
答方耕道三
答曾節夫
答呂士瞻竦
答呂道一二
答詹兼善
答曾致虛二
答朱魯叔
答黃商伯五
答詹元善三
答潘叔度五
答潘叔昌十
答劉叔文二
答王子充
答胡伯逢四
答黃仁卿
答黃直卿七
卷第四十七
書問答
答呂子約二十八
卷第四十八
書問答
答呂子約二十
卷第四十九
書問答
答王子合十八
答林伯和
答林叔和三
答林熙之
答陳膚仲六
答滕德粹德章共十九
答林子玉
答廖季碩三
卷第五十
書問答
答楊元范
答潘文叔四
答潘端叔四
答潘恭叔九
答鄭仲禮二
答余占之四
答汪清卿
答程正思五
答汪子文
答汪聖可
答周舜弼十
卷第五十一
書問答
答董叔重十
答黃子耕十五
答曹立之二
答萬正淳七
卷第五十二
書問答
答吳伯豐二十四
答姜叔權五
答汪長儒五
答李叔文四
答葉永卿
答都昌縣學諸生二
答白鹿長二
卷第五十三
書問答
答劉公度六
答劉仲升二
答劉季章二十三
答許景陽
與陳伯堅
答胡季履
答胡季隨十四
答沈有開
答高應朝
答石天民
答沈叔晦五
卷第五十四
書問答
答孫季和二
答石應之二
答諸葛誠之二
答項平父八
答陳抑之
答俞壽翁
答應仁仲六
答周叔謹五
答王季和二
答傅子淵四
答陳正巳三
答朱子繹
答路德章五
答康炳道
答郭希呂五
答時子云
答毛舜卿
答王伯禮
答楊深父二
答汪子卿
答趙幾道二
答劉仲則
答黃冕仲
答沙縣宋宰
答楊簡卿
答江夢良
答吳宜之五
答徐斯遠三
答趙昌甫
答徐彥章四
答包定之二
卷第五十五
書問答
答潘謙之三
答楊至之二
答李守約十四
答李時可七
答劉定夫二
答包顯道二
答包詳道三
答包敏道三
答符舜功
答符復仲
答符國端
答黃幾先
答陳超宗三
答顏子堅
答熊夢兆
答安仁吳生
答趙然道
答康戶曹
答邵生機
答邵叔義三
答湯德遠
答王德修
答蘇晉叟七
卷第五十六
書問答
答趙子欽七
答詹子厚二
答曾泰之
答徐載叔二
答葉正則四
答徐居厚
答趙履常
答方賓王十五
答陳師德
答吳生申
答李周翰二
答朱飛卿
答鄭子上十七
卷第五十七
書問答
答林一之二
答李堯卿五
答陳安卿六
卷第五十八
書問答
答張仁叔
答楊仲思四
答謝成之
答黃道夫二
答李子能
答陳廉夫
答陳叔向
答舒提干
答顏子壽
答邊汝實
答李次張
答方平叔
答王欽之三
答胡平一
答楊志仁二
答徐子融四
答宋深之七
答宋容之
答宋澤之
答陳器之二
答葉味道四
答徐居甫二
答徐志伯
答鄧衛老二
答張敬之二
答丁賓臣
答丁賓臣
答鄭良
答黃嵩老
答黃令裕一作黃之三
卷第五十九
書問答
答林正卿四
答曹元可
答李遜卿
答程次卿
答龔惟㣲
答龔伯着
答汪叔耕二
答李元翰
答陳與叔二
答方履之
答方若水
答方子實
答何巨元
答程成甫
答竇文卿四
答李公晦三
答李處謙
答劉復之
答楊子順五
答李寶之
答吳生玭
答吳斗南四
答輔漢卿十
答陳思誠
答陳衛道二
答陳才卿十六
答余正叔三
答余方叔
答趙恭父六
答趙詠道
答趙致道三
卷第六十
書問答
答朱朋孫
答周純仁二
答周南仲四
答孟良夫
答許生中應
答章李思
答顏伯奇昆仲
答杜叔高二
答程生珙
答王南卿三
答汪易直三
答彭子壽二
答摺子明
答劉君房二
答曾無擇
答曾無疑六
答曾擇之四
答王才臣
答度周卿
答李誠之
答徐崇父
答林叔恭
答潘子善十一
答余彝孫
卷第六十一
書問答
答林德久十一
答歐陽希遜三
答嚴時亨三
答曾光祖五
答曾景建七
卷第六十二
書問答
答張元德九
答甘吉甫二
答林退思二
答王晉輔五
答杜仁仲六
答杜貫道二
答池從周
答胡文叔
答潘坦翁
答奚仲淵
答黎季忱
答傅敬子
答傅誠子
答高國楹
答常鄭卿
答李晦叔七
答余國秀二
答李敬子
卷第六十三
書問答
答胡伯量二
答李繼善四
答甘道士
答陳道士
與㬊亞夫三
答郭子從二
答葉仁父二
與王元石
答孫敬甫六
答孫仁甫二
答余正甫三
答吳元士
答周深父
卷第六十四
書問答
答鞏仲至二十
答〓易簡
答何倅
答江彥謀
答趙宰
答吳尉三
答趙郎中
答趙尉
答卓周佐
答任行甫四
答許進之
答程傳之
答呂紹先二
答江端伯
答潘立之
答趙民表
答謝與權
答陳暮
答劉朝弼
答陳頤剛
答姚挾一雲答盧粹中
答林質
答李好古
答范叔應
答徐景光
答吳深父
答朱岑
答孫吉甫
答汪會之
與湖南諸公論中和第一書
答或人十三
卷第六十五
雜着
尚書
堯典
舜典
大禹謨
金縢說
召誥序
召誥
洛誥
武成月日譜
考定武成次序
卷第六十六
雜着
孝經刋誤
讀管氏弟子職
記嵩山晁氏卦爻彖象說
蓍卦考誤
琴律說
卷第六十七
雜着
元亨利貞說
易象說
易精變神說
參伍以變錯綜其數說
易寂感說
舜典象刑說
周禮三德說
樂記動靜說
中庸首章說
巳發未發說
程子養觀說
論語或問說二
巧言令色說
觀過說
忠恕說
君子所求乎道者三說
盡心說
太極說
明道論性說
定性說
觀心說
仁說
王氏續經說
養生主說
觀列子偶書
參同契說
卷第六十八
雜着
跪坐拜說
周禮太祝九摻辨
壺說
深衣制度並圖
殿屋廈屋說
明堂說並圖
儀禮釋宮
答社壇說
井田類說
卷第六十九
雜着
禘祫議並圖
漢同堂異室廟及原廟議
別定廟議圖說
君臣服議
民臣禮議
改官議
學校貢舉私議
天子之禮
滄洲精舍釋菜儀
趙壻親迎禮大略
卷第七十
雜着
讀呂氏詩托桑中篇
讀唐志
讀大紀
讀兩陳諫議遺墨
讀蘇氏紀年
記易誤
記永嘉儀禮誤字
記鄉射疑誤
記程門諸子論學同異
記謝上蔡論語疑義
記疑
卷第七十一
雜着
記和靖先生五事
記孫覿事
記林黃中辨易西銘
記濂溪傳
記旌儒廟碑陰語
偶讀謾記
讀雜書偶記三事
記尚書三義
記潏水集二事
記山海經
記三苖
考韓文公與大顛書
考歐陽文忠公事跡
卷第七十二
雜着
北辰辨
聲律辨
開阡陌辨
九江彭蠡辨
皇極辨
尹和靜手筆辨
雜學辨
蘇氏易解
蘇黃門老子解
張無垢中庸解
呂氏大學解
古史餘論
卷第七十三
雜着
讀余隱之尊孟辨
溫公疑孟上下
李公常語上下
鄭公藝圃折袁
鬍子知言疑義
卷第七十四
雜着
更同安縣學四齋名
同安縣諭學者三
補試榜喻
策試榜喻
策問三十三
白鹿書堂策問
問呂伯恭三禮篇次
記解經
修韓文舉正例
史館修史例
讀書之要
孟子綱領
論語課會說
講禮記序說
白鹿洞書院學規
玉山講義
滄洲精舍諭學者
又諭學者
增損呂氏鄉約
休致後客次咨目
卷第七十五

泉州同安縣故書自序
禆正書序
家藏石刻序
許升字序
謝上蔡語錄後序
贈徐端叔命序
論語纂訓序
送黃子衡序
論語要義目錄序
論語訓蒙口義序
送陳宗之序
困學恐聞編序
戊午讜議序
贈李堯舉序
魏甥恪字序
林用中字序
送張仲隆序
程氏遺書後序
程氏遺書附錄後序
贈徐師表序
家禮序
東歸亂藁序
周子太極通書後序
語孟集義序
林允中字序
資治通鑑綱目序
八朝名臣言行錄序
中和舊說序
記論性答藁後
尹和靜言行錄序
送李伯諫序
程氏外書後序
中庸集解序
王梅溪文集序
卷第七十六

傅伯拱字序
送郭拱辰序
送夏醫序
詩集傳序
再定太極通書後序
呂氏家塾讀詩記後序
劉甥瑾字序
丞相李公奏議後序
資治通鑑舉要歷後
張南軒文集序
向薌林文集後序
謝監廟文集序
贈周道士序
金華潘公文集序
易學啟蒙序
律呂新書序
小學題辭
題小學
大學章句序
中庸章句序
李存誠更名序
雲龕李公文集序
豐清敏遺事後序
孫稽仲文集
武夷圖序
韓文考異序
書韓文考異前
林貫之字序
黃子厚詩序
楚辭後語目錄序
楚辭集注序
贈畫者張黃二生
周深父更名序
贈筆工蔡藻
三先生論事錄序
卷第七十七

高士軒記
泉州同安縣學官書後記
射圃記
蘇丞相祠記
漳州教授廳壁記
一經堂記
芸齋記
畏壘庵記
存齋記
牧齋記
歸樂堂記
建寧府學游御史祠記
通鑑室記
南嶽游山後記
轉運司蠲免鹽錢記
謝上蔡語錄後記
建寧府崇安縣學二公祠記
克齋記
味道堂記
劉氏墨莊記
盡心堂記
蘄州教授廳記
建寧府建陽縣主簿廳記
南劍州尤溪縣學記
建寧府崇安縣五夫社倉記
卷第七十八

百丈山記
雲谷記
名堂室記
建康府學明道先生祠記
徽州婺源縣學藏書閣記
衢州江山縣學記
拙齋記
復齋記
江州重建濂溪先生書堂記
靜江府學記
袁州州學三先生祠記
建寧府建陽縣學藏書記
建寧府建陽縣學四賢堂記
隆興府學濂溪先生祠記
江陵府曲江樓記
南康軍風師壇記
信州鉛山縣學記
卷第七十九

臥龍庵記
西原庵記
徽州婺源縣學三先生祠記
瓊州學記
瓊州知樂亭記
漳州龍巖縣學記
江西運司養濟院記
慈教庵記
韶州州學濂溪先生祠記
鄂州社稷壇記
建寧府崇安縣學田記
衢州江山縣學景仁堂記
婺州金華縣社倉記
建寧府建陽縣長灘社倉記
建寧府建陽縣大闡社倉記
邵武軍學丞相隴西李公祠記
衡州石鼓書院記
漳州州學東溪先生高公祠記
卷第八十

徽州休寧縣廳新安道院記
王山劉氏義學記
漳州守臣題名記
德安府應城縣上蔡謝先生祠記
壯節亭記
冰王堂記
黃州州學二程先生祠記
邵武軍光澤縣社倉記
鄂州州學稽古閣記
信州貴溪縣上清橋記
邵州州學濂溪先生祠記
浦城縣永利倉記
信州州學大成殿記
常州宜興縣學記
常州宜興縣社倉記
寧庵記
建昌軍進士題名記
魏國錄贈告後記
福州州學經史閣記
建昌軍南城縣吳氏社倉記
平江府常熟縣學吳公祠記
卷第八十一

跋朱給事奏札
跋陳了翁與兄書
跋胡文定公詩
跋張敬夫所書城南書院詩
跋胡五峰詩
跋張魏公為了賢書佛號
跋方伯謨家藏胡文定公帖
跋劉平甫家藏胡文定公帖
書屏山先生文集後
跋張敬夫為石子重作傳心閣銘
書近思錄後
跋通鑑紀事本末
書和靖先生遺墨後
跋張公予竹溪詩
跋劉元城言行錄
記大學後
書中庸後
書張氏所刻潛虛圖後
書麻衣心易後
跋古今家祭禮
再跋麻衣易說後
跋李少膺脞說
跋黃仲本朋友說
跋范文正公家書
書徽州婺源縣中庸集解板本後
書徽州婺源縣周子通書板本後
跋歐陽國瑞母氏錫誥
跋趙宰母夫人錫誥
跋趙侯彥遠行實
書伊川先生易傳板本後
跋蘇文定公直節堂記
書濂溪先生愛蓮說後
跋敘古千文
書濂溪先生拙賦後
跋曾呂二公寄許吏部詩
跋王樞密贈祁居之詩
書康節誡子孫文
跋陳居士傳
跋徐誠叟贈楊伯起詩
跋伊川與方道輔帖
題洛神賦圖
跋歐陽文忠公帖
跋冰解圖
跋太室中峰詩畫
書語孟要義序後
跋免解張克明啟
跋獨孤友答楊賁處士書
跋洪芻所作靖節祠記
跋白鹿洞所藏漢書
跋張巨山帖
跋陳簡齋帖
跋蘇聘君庠帖
跋南上人詩
跋金溪陸主簿白鹿洞書堂講義後
跋顏魯公栗里詩
跋張魏公與劉氏帖
跋鄭景元簡
跋鄭景望書呂正獻公四事
書劉子澄所編曾子後
跋陳徽猷墓志銘後
周子通書後記
卷第八十二

跋東坡與林子中帖
再跋
跋李後主詩後
跋呂伯恭日記
題呂伯恭所抹荊公目錄
跋畫卷後
跋尤延之論字法後
題歐公金石錄序真跡
題西台書
題荊公帖
題荊公帖
題力命帖
題樂毅論
題蘭亭序
題鍾繇帖
題法書
題曹操帖
書璽
題右軍帖
跋諸人贈路君詩後
跋喻湍石所書相鶴經
跋朱希真所書樂毅報燕王書
跋朱喻二公帖
跋應仁仲所刋鄭司業詩
跋蔣邕州墓志銘
跋鄭威愍遺事
跋米元章帖
書歐陽文忠公集古錄跋尾後
跋周元翁帖
跋胡澹庵所作李承之論語說序
跋胡澹庵和李承之詩
跋宋君忠嘉集
跋范文正公送竇君詩
跋溪上翁集
跋潘顯甫字序
跋謝艮齋所作靜齋銘
題顧侯射記後
跋李壽翁遺墨
跋任伯起家藏二蘇遺蹟
跋滕南夫溪堂集
跋馮君家藏唐誥
跋程董二生學則
書伊川先生帖後
題太極西銘解後
題東坡與趙德麟字說帖
書楊龜山帖後
跋楊遵道遺文
跋陳了翁責沈後
記參政龔公陛辭奏藁後
跋通鑑韻語
跋程宰登瀛閣記
題方氏家藏紹興諸賢帖後
跋題先吏部留題延福院詩
跋施良翰軍政策
再跋參政龔公陛辭奏藁
跋閭丘生陰符經說
跋黃山谷詩
書伊川先生與方道輔帖後
書臨漳所刋四經後



春秋
書楚辭協韻後
再跋楚辭協韻
題屈原天問後
跋劉子澄與朱魯叔帖
跋黃山谷
跋蔡端明帖
跋曾文昭公與給事帖
書曾帖程弟跋後
跋東坡牛賦
跋王端明奏業
書臨漳所刋四子後
跋蔡端明獻壽儀
跋李忠州家諸帖
跋高彥先家諸帖
跋葉氏慕堂詩
跋滕戶曹守台州事實
跋呂舍人帖
跋景呂堂詩
卷第八十三

跋朱奉使奏狀
跋趙直閣忠節錄
跋趙朝奉行實
跋王荊公進鄴侯遺事奏業奏業丙本並目錄〓
跋方季申所校韓文
跋趙中丞行實
跋徐來叔歸師堂詩
跋尹和靖帖
跋唐人暮雨牧牛圖
跋楊深父家東坡帖
跋蔡神與絕筆
跋劉叔通詩卷
跋呂伯恭書說
跋魏侍郎集
書橫渠廉節帖後
書先吏部手澤後
跋余岩起集
書偽詔後
題趙清獻事實後
跋呂舍人與薛元亮帖
跋薛畏翁詩
跋曾裘父劉子澄帖
跋呂舍人青溪類業
跋曾裘父贈屈待舉詩
跋曾仲恭文
跋鄭宣撫帖
跋曾南豐帖
題呂舍人帖
書壽皇批答魏丞相奉使札子
跋辨志錄
跋趙清獻公家問及文富帖跋語後
跋三家禮范
書邵康節誡子孫真跡後
跋謝艮齋與黃生詩
跋卨侯行實
跋曾裘父艇齋師友尺牘
書程子禘說後
跋魯直書踐祚篇
跋趙清獻公遺帖
跋司馬忠案公帖
跋司馬文正公通鑑綱要真跡
跋王樞密答司馬忠潔公帖
跋司馬文正公薦賢帖
再跋王荊公進鄴侯遺事奏業
書釋奠申明指揮後
跋李侍郎武夷詩
跋東坡剛說
跋李勉仲詩卷
跋郭長陽醫書
題嗣子詩卷
跋邵康節檢束二大字
跋蒼玉詩卷
跋武侯像讚
跋魏元履墓表
跋道士陳景元詩
跋李參仲行狀
跋呂仁甫諸公帖
書李參仲家藏二桂先生語錄後
題嚴居厚與馬莊用唱和詩軸
跋吳中丞家傳
跋趙忠簡公帖
再跋趙忠簡公帖
跋張魏公詩
書張魏公與謝參政帖
又跋
跋向伯元遺戒
書廖德明仁壽廬條約後
卷第八十四

跋趙鈐轄墓誌
跋劉雜端奉議及司馬文正公帖
跋張忠確公家問
跋東陽郭德輔行狀
跋許侍郎詩卷
書河圖洛書後
跋萬君行事後
跋呂范二公帖
跋度正家藏伊川先生帖後
跋張敬夫與馮公帖
跋孔君家藏唐誥
跋孔毅夫談苑
跋十七帖
跋杜工部同古七歌
跋李伯時馬
跋東坡書李杜諸公詩
跋杜祁公與歐陽文忠公帖
跋東方朔畫贊
跋蔡端明寫老杜前出塞詩
跋吳道子畫
跋歐陽文忠公與劉待讀帖
跋舊石本樂毅論
跋東坡祭范蜀公文
跋富文忠公與洛尹帖
跋韓魏公與歐陽文忠公帖
跋朱希真所書道德經
跋趙清獻公家書
跋湯君墨梅
跋王信臣行實
跋程沙隨帖
書釣台壁間何人所題後
跋呂氏歲時雜記
跋張安國帖
跋山谷宜州帖
跋米元章下蜀江山圖
跋蔡端明帖
跋歐陽文忠公帖
跋東坡帖
跋曾南奉帖
跋彭監丞集
跋劉司理行實
跋家藏劉病翁遺帖
跋病翁先生詩
書先吏部韋齋記銘並劉范二公帖後
書先吏部與淨悟書後
跋德本所藏南軒主一箴
題吳和中感秋賦後
跋張以道家藏東坡枯木怪石
跋劉子勉行狀
跋吉水周君家藏訴牒
跋山谷草書千文
跋陳光澤家藏東坡竹石
跋陳大夫詩
跋進賢傅君行實
跋大父承事府君行狀
跋揚子直所賦王才臣絕句
跋黃壹隱所藏師說
跋袁州萍鄉縣社倉記
跋周司令所藏東坡帖
跋章國華所集注杜詩
題林汝器論語集說後
題李太白詩後
書周易參同契考異後
題不養出母議後
書張伯和詩詞後
跋徐騎省篆項王亭賦後
跋蘭亭敘
跋汪季路所藏喻公書文中子言行卷後
跋泰山秦篆譜
跋呂沆州書蔡藻筆後
題袁機仲所校參同契後
跋周益公楊誠齋送甘叔懷詩文卷後
跋陳剛中帖
跋游南康廬山
書濂溪光風齊月亭
游密庵記
卷第八十五






婚書
上梁文
講座銘
四齋銘
志道
據德
依仁
遊藝
鼓銘
至樂齋銘
南劍州尤溪縣學明倫堂銘
又四齋銘
崇德
廣業
居仁
由義
學古齋銘
尊德性齋銘
敬恕齋銘
求放心齋銘
書字銘
劉屏山復齋蒙齋二琴銘
黃子厚琴銘
紫陽琴銘
尺銘

窗銘
寫照銘
題魏府藏趙公飲器
魏國公府犀爵銘
懷玉硯銘
藏書閣書廚字號銘
敬齋箴
調息箴
易五贊
原象
述旨
明筮
稽類
警學
復卦贊
六先生畫像讚
濂溪先生
明道先生
伊川先生
康節先生
橫渠先生
洓水先生
張敬夫畫像讚
呂伯恭畫像讚
陳明仲畫像讚
程正思畫像讚
書畫像自警
聚星亭畫屏贊
南康軍到任謝表
浙東提舉到任謝表
謝直寶文閣及賜詔書獎諭表
漳州到任謝表
除秘閣修撰謝表
漳州到任謝表除秘閣修撰謝表漳州到任謝表
謝除待制侍講修撰實錄表
辭免待制謝表
落職罷官祠謝表
落秘閣修撰依前官謝表
致仕謝表
天申節賀表
會慶節賀表
天申節功德疏
會慶節功德疏
祈雨疏
臥龍潭送水文
與江東張憲啟
與葉提邢啟
與姚提點啟
回寄居趙將仕啟
回楊通判啟
回曹職官啟
回教授啟
回都昌知縣啟
與正言啟
謝政府啟
答辛幼安啟
還鄉謝人惠書啟
謝人投生日詩啟
回謝解啟
回黃氏定書
回范氏定書
回周氏定書
同安縣學經史閣上梁文
卷第八十六
祝文
行鄉飲酒禮告先聖文
經史閣上梁告先聖文
告護學祠文
奉安蘇丞相祠告先聖文
屏弟子員告先聖文
奉安蘇丞相祠文
奉安蘇丞相畫像文
准赦謁諸廟文
請雨謁北山神文
春祈謁廟文
秋賽謁廟文
辭先聖文
南康謁先聖文
白鹿洞成告先聖文
白鹿洞成告先師文
奉安濂溪先生祠文
謁故侍中太尉長沙陶威公祠文
謁李尚書劉屯田祠文
告熊孝子墓文
祭屯田劉居士墓文
奉安五賢祠文
謁廟文
謁社稷文
廣佑廟祈雨文
廣佑廟謝雨文
豐利侯祈雨文
祈雨文
秋報祝文
祈晴文
謝晴文
祈雨文
漳州謁先聖文
刋四經成告先聖文
謁高東溪祠文
又謁高東溪祠文
謁李龍學祠文
謁三賢祠文
謁蔡端明祠文
謁崔統領祠文
謁諸廟文
謁社稷文
准即位赦祭神文
謁修道州三先生祠文
修三閭忠潔侯廟奉安祝文
滄州精舍告先聖文
歸新安祭墓文
又祭告遠祖墓文
焚黃文
又焚黃文
又焚黃文
又焚黃文
又焚黃文
又焚黃文
贈官告皇考文
第三男授官告家廟文
遷居告家廟文
致仕告家廟文
告考妣文
時祭祝文
歲祭祝文
祭土地文
又祭土地文
又祭土地文
又祭土地文
又祭土地文
墓祭文
又墓祭文
后土祝文
又后土祝文
又謁李龍學祠文
卷第八十七
祭文
祭籍溪胡先生文
祭延平李先生
又祭延平李先生文
祭魏元履國錄文
祭何叔京知縣文
祭劉參議文
祭汪尚書文
祭柯國材文
祭姚式文
祭吳晦叔文
祭劉恭父樞密文
又祭劉恭父樞密文
又祭劉恭父樞密文
祭張敬夫殿撰文
又祭張敬夫殿撰文
祭鄭自明文
祭陸子壽教授文
祭黃尚書文
又祭黃尚書文
祭詹淑人文
祭呂伯恭著作文
祭劉氏妹文
祭陳休齋文
祭許順之文
祭劉平父文
祭陳福公文
祭詹侍郎文
祭潘叔度文
祭劉子澄文
祭潘左司文
祭劉子禮文
祭張敬夫城南祠文
祭張魏公墓文
祭南軒墓文
祭叔祖奉使直閣文
祭叔父崇仁府君文
祭趙丞相文
祭程允夫文
祭黃子厚文
祭蔡季通文
又祭蔡季通文
祭方伯謨文
卷第八十八

靜江府虞帝廟碑
少傅劉公神道碑
龍圖閣直學士吳公神道碑
觀文殿學士劉公神道碑
卷第八十九

右文殿修撰張公神道碑
直秘閣贈朝議大夫范公神道碑
朝議大夫黃公神道碑
旌忠愍節廟碑
中奉大夫王公神道碑銘
義靈廟碑
卷第九十
墓表
屏山劉先生墓表
朝奉劉公墓表
韓溪翁程君墓表
曹立之墓表
西山先生李公墓表
太孺人邵氏墓表
董君景房墓表
令人羅氏墓表
程君正思墓表
程君公才墓表
安人王氏墓表
聘士劉公先生墓表
卷第九十一
墓志銘
劉十九府君墓志銘
國錄魏公墓志銘
陳師德墓志銘
何叔京墓碣銘
夫人呂氏墓志銘
特奏名李公墓志銘
金紫光祿大夫黃公墓志銘
建安郡夫人游氏墓志銘
端明殿學士黃公墓志銘
武經大夫趙公墓志銘
夫人徐氏墓志銘
劉氏妹墓志銘
邵武縣丞謝君墓碣銘
司農寺丞翁君墓碣銘
卷第九十二
墓志銘
岳州史君郭公墓碣銘
宜人王氏墓志銘
知南康軍石君墓志銘
榮國夫人管氏墓志銘
朝請李大夫墓碣銘
夫人虞氏墓志銘
篤行趙君彥遠墓碣銘
迪功王君墓碣銘
通判江君墓志銘
監岳劉君墓志銘
贛州趙使君墓碣銘
郭德誼墓銘
夫人許氏墓碣銘
潘氏婦墓志銘
宣敬郎方君墓志銘
卷第九十三
墓志銘
女巳志銘
江君清卿墓志銘
轉運判官黃公墓碣銘
朝散黃公墓志銘
承事郎潘公墓志銘
右司張公墓志銘
運判宋公墓志銘
太孺人陳氏墓志銘
宜人丁氏墓志銘
宜人黃氏墓志銘
迪功董公墓志銘
卷第九十四
墓志銘
直顯謨閣潘公墓誌
敷文閣直學士李公墓志銘
滕君希尹墓志銘
承務郎李公墓志銘
宣教郎陳公墓志銘
范直閣墓記
皇考吏部府君遷墓記
先妣孺人祝氏遺志
知縣何公壙記
劉樞密墓記
丁復之墓記
亡嗣子壙志
陳君廉夫壙志
卷第九十五
行狀
少師魏國張公行狀
卷第九十五下
行狀
少師魏國張公行狀
卷第九十六
行狀
丞相魏國陳正獻公行狀
卷第九十七
行狀
觀文殿學士劉公行狀
籍溪胡先生行狀
皇考吏部朱公行狀
延平李先生行狀
朝散郎陳公行狀
承議郎羅公行狀
敷文閣直學士陳公行狀
南嶽處士吳君行狀
卷第九十八
行狀
事實
年譜

朝奉大夫傅公行狀
奉使直秘閣朱公行狀
濂溪先生事實記
伊川先生年譜
外大父祝公遺事
劉子和傳
卷第九十九
公移
知南康榜文
又牒
白鹿洞牒
示俗
曉諭兄弟爭財產事
勸農文
勸農文
勸諭築埂岸
勸諭救荒
曉諭逃移民戶
減木炭錢曉諭
夏稅牌由
受納秋苗曉諭
減秋苗
曉示人戶送納秋苗
曉示科賣民戶曲引及抑勒打酒
約束科差夫役
約束差公人及朱鈔事
社倉事目勅命並跋語附
勸立社倉榜
約束侵占田業榜
約束不得搔擾保正等榜
減半賞格榜
約束糶米及劫掠榜
再放苗米分數榜
約束檢旱
浙東客次榜
除秦檜祠移文
卷第一百
公移
州縣官牒
漳州曉諭詞訟
曉諭居喪持服遵禮律事
勸女道還俗榜
揭示古靈先生勸諭文
勸諭榜
曉示經界差甲頭榜
勸農文
龍巖縣勸諭榜
潭州委教授措置嶽麓書院牒
約束榜
看定文案中狀式
報建陽縣審會船狀

Language Chinese
Publication date 民國25[1936]
Source
institution QS:P195,Q732353
(民國時期文獻 民國圖書)
館藏信息
InfoField
Z121/ZYJ/(226)-(235)
主題
InfoField
古典文學
中圖分類
InfoField
I214.42
載體形態
InfoField
10冊(1960頁)

Licensing

[edit]
This image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because it is a mere mechanical scan or photocopy of a public domain original, or – from the available evidence – is so similar to such a scan or photocopy that no copyright protection can be expected to arise. The original itself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for the following reason:
Public domain
This image is now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hina because its term of copyright has expired.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ith legal jurisdiction in the mainland only, excluding Hong Kong and Macao), amended November 11, 2020, Works of legal persons or organizations without legal personality, or service works, or audiovisual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For photography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whose copyright protection period expires before June 1, 2021 belong to the public domain. All other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Republic of China (currently with jurisdiction in Taiwan, Penghu, Kinmen, Matsu, etc.), all photographs and cinematographic works, and all works whose copyright holder is a juristic person,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and all other applicable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Important note: Works of foreign (non-U.S.) origin must be out of copyright or freely licensed in both their home country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order to be accepted on Commons. Works of Chinese origin that have entered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S. due to certain circumstances (such as publication in noncompliance with U.S. copyright formalities) may have had their U.S. copyright restored under the Uruguay Round Agreements Act (URAA) if the work was under copyright in its country of origin on the date that the URAA took effect in that country. (For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1996. For the Republic of China (ROC),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2002.[1])
To uploader: Please provide where the image was first published and who created it or held its copyright.

You must also include a United States public domain tag to indicate why this work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nited States. Note that this work might not be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ountries that do not apply the rule of the shorter term and have copyright terms longer than life of the author plus 50 years. In particular, Mexico is 100 years, Jamaica is 95 years, Colombia is 80 years, Guatemala and Samoa are 75 years, Switzerland and the United States are 70 years, and Venezuela is 60 years.


čeština  Deutsch  English  português  română  slovenščina  Tagalog  Tiếng Việt  македонски  русский  മലയാളം  ไทย  한국어  日本語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



This tag is designed for use where there may be a need to assert that any enhancements (eg brightness, contrast, colour-matching, sharpening) are in themselves insufficiently creative to generate a new copyright. It can be used where it is unknown whether any enhancements have been made, as well as when the enhancements are clear but insufficient. For known raw unenhanced scans you can use an appropriate {{PD-old}} tag instead. For usag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scan tag.


Note: This tag applies to scans and photocopies only. For photographs of public domain originals taken from afar, {{PD-Art}} may be applicabl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Art tag.

File history

Click on a date/time to view the file as it appeared at that time.

Date/TimeThumbnailDimensionsUserComment
current15:07, 21 April 2023Thumbnail for version as of 15:07, 21 April 2023635 × 914, 1,808 pages (100.18 MB)PencakeBot (talk | contribs)Upload 晦庵先生朱文公集 第1卷 (1/3) by (宋)朱子撰 (batch task; nlc:data_416,01jh006383,78465; 民國圖書-PD2022.1; 晦庵先生朱文公集)

Meta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