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NLC416-01jh002580-11601 經濟學概論.pdf

From Wikimedia Commons, the free media repository
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search
Go to page
next page →
next page →
next page →

Original file(4,929 × 7,758 pixels, file size: 106.13 MB, MIME type: application/pdf, 1,066 pages)

Captions

Captions

Add a one-line explanation of what this file represents

Summary

[edit]
經濟學概論   (Wikidata search (Cirrus search) Wikidata query (SPARQL)  Create new Wikidata item based on this file)
Author
〔美〕F.R.Fairchild等著
image of artwork listed in title parameter on this page
Title
經濟學概論
Publisher
商務印書館
Description

分經濟組織、價格論、貨幣銀行及交換、工商業組織問題、財富與所得的分配、政府經濟學、勞動問題、經濟制度的改革8編共50章。據原著1930年改訂版編譯,刪減了美國情況資料,增補了中國事實部分。書末附英漢名詞對照表及「引得」

目錄
第一編 經濟組織
第一章 經濟學的基礎
人類的欲望
食衣住
其他欲望
中間物
人類的欲望無窮
自然:供給者
經濟學
經濟學之為科學
效用
財富
人類是財富嗎
如何指認財富
定義問題
科學的定義之要件
所得
成本
純所得
財產
財產的分割
財產與自由人
財富與財產
文書為財產之證據
財富與所得:固定的財與流動的財
價值為共同之分母
移轉與交換
物物交換與貨幣交換
價值
價格
價值與價格
價值之單位
第二章 生產的要素
生產
生產的要素
土地
勞力
勞力的效率
資本
資本在生產中之地位
資本之累積:儲蓄
資本工具之發明
資本家階級
企業家
第三章 工業演進的階段
家庭制度
食邑
手工業時期
商人行會
手藝行會
商業的地方規制
專業的開始
自由的增長
關於市鎮經濟的意見
家族工業制度
工廠制度
第四章 工業革命
何以工業革命肇端於英國
煤與鐵
織布業
紡紗
織布
發動力的引用及工廠的設立
工廠設立的阻礙
其他方面的發展
運輸
工業革命的結果總論
工業革命及於工人的影響
第五章 中國的工業革命
中國工業革命的發軔與演進
中國工業革命不能早日發生的原因
中國工業化的程度
機器進口
原料進口
機製品出口
農業
礦產
製造業
運輸業
中國工業革命的特質
中國工業化的展望
第六章 分工與生產的控制
合作
分工的經濟影響
分工與市場的擴展
地域分工
分工是一種合作的形態
生產的控制
法律權威的限制
個人的保護
增進國家的福利
重商主義
放任主義
自由思想的進步
現時制度下的經濟自由
生產努力的動機
價格的準則
價格的後面是什麼
不自覺的合作
第七章 工商業單位的形態
個人企業
合夥組織
無限公司
兩合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
股份兩合公司
股份
公司債票
公司的財產帳
虧損及倒帳
股票的價值
利息償付與股息
股票派息
滲水股票
損益帳
銷售公司證券
包銷
股票交易所
投資銀行家的貢獻
第八章 大規模生產與聯合
大規模生產的發達
大規模生產所必需的條件
大規模生產的經濟
動力與機器
副產品
專門試驗與研究
行政上的經濟
大規模生產的範圍及其限制
聯合:大規模管理問題
橫的聯合
購買的經濟
銷售的經濟
運用上的經濟
運費的節省
縱的聯合
技術上的利益
美國制鋼公司
縱的聯合之其他實例
德國的聯合
合理化
國際加特爾
結論
聯合的弱點
第九章 運銷的組織
為滿足他人慾望的生產
貿易的功用
古代交換的實例
近代貿易的初起
商人
集市
中古時代之會市
過渡到現在
運銷在今日的重要
運銷之功能:收集
存儲
擔負風險
整理
銷售
運輸
金融上的資助
運銷功能代理人:零售商
大規模商店之發達及小商店之地位
零售商的功能
批發商人
其他批發者
市場
物品交易所
中間人的服務
運銷的演化
第十章 運輸的組織
中國舊式的運輸方法
清代道路狀況
新式運輸之建設
初建鐵路之阻礙:一八六三至一八九四
路權之喪失:一八九五至一九○五
利權收回運動:一九○六至一九一○
民國時代:一九一一至現在
總述
國有鐵路之營業及財務狀況
航權喪失之經過
航路及航業公司
公路
航空運輸
結論
第十一章 政府之經濟的職務
政府與經濟組織
財富之消費
財富之生產
財富之分配
政府的形形色色
中國之政府組織
政府經濟學
禦侮
正義與安寧
對於工業之節制
疾病與意外災害之保護
對於依賴者及殘廢者之留意
道德標準之維持
抵抗幾種自然力
保護的職務與發展的職務
教育
為工業謀便利
政府之首要職務
政府工業
總述現在的經濟組織
現在的制度是否要推翻
現在的制度有何成就
此刻的結論
第一編參考書目
第二編 價格論
第十二章 價格與消費者
價格控制人生物質上的享受
生產者眼中的價格
貨幣制度
價格行為的鳥瞰
關於價格的苦訴
價格是神秘的嗎
價格定於法律或習慣
售貨者或購貨者能自由訂定價格嗎
然則價格是飄忽無定的嗎
消費者的選擇
效用的主觀方面
邊際效用
圖示法
邊際效用的意義
邊際效用的法則
心理學上的解釋
將來欲望的關係
邊際效用與總效用
幾種似乎成為價格變例的解答
豐與稀
第十三章 需要
個人需要
求獲貨幣最多的交換
雙方交易如何始能獲利
購買的決定
現實人
一切購買是否都無理性
經濟上的公理:信差
個人需要與總需要
需要表的時間性與地方性
市場的定義
需要與欲望
需要律
購買的彈性
有彈性購買與無彈性購買的實例
必需品與奢侈品
第十四章 生產成本
買者與賣者觀點的不同
企業成本及價格的低限
在競爭場合下價格的高限
價格為成本所支配
價格非為存貨的成本所規定
價格受將來生產成本的控制
結論和限制
成本的分析
成本單位減少的限界
遞減成本
遞增成本
不變成本
總論
平均成本與邊際成本
成本單位與售價
第十五章 競爭價格(一)
成本遞增情形下的競爭價格
供給與存貨
供給定律
售賣的彈性
價格定於供給與需要
交易數量之決定:市場之澄清
當交易之數量為唯一之賣者所固定時
由唯一的買者所固定之價格
結論
需要之兩個可能的意義
選擇一個需要的定義
供給之兩種可能的定義:定義之選擇
需供的定義必須一致
價格變遷之原因
需要之增加
需要之低減
供給之增加
供給之低減
數量為唯一之買者所固定時
價格為唯一之買者所固定時
結論
第十六章 競爭價格(二)
當需供俱有變動時
實例:需供之相反的變動
需供之相同的變動
不變成本下之競爭價格
成本遞減情形下之競爭價格
不穩的情勢
平衡
理論與事實
市價與「完全的市場」
經濟之軋轢
股票交易所中之價格定律
我們就把理論拋棄嗎
商人在市場中供給一方面的興趣
競爭
第十七章 獨占價格及相關價格
價格的分類
商量價格
獨占
獨占者如何決定價格
遞增之成本
遞減之成本
獨占者決定售賣的數量時
獨占利潤與投下的資本之關係
不能再生產之貨物
獨占價格之高低
獨占價格之限制:代替物
可能的競爭
法律干涉之危險
結論
相關價格
不同的市場中相同的貨物之價格
競代貨物之價格
補充貨物之價格
競爭成本的貨物之價格
聯合成本的貨物之價格
「聯串的貨物」之價格
第十八章 將來所得之現在的價值
所得為一切經濟活動的鵠的
資本為達到目的的手段
財產與資本
財產的估價
現值
現在貨物較將來貨物更為需要
利息
貼現
資本與所得
貼現與價格法則
所得折現與生產成本
價值學說的實際看法
其他方面使用「價值」一詞的意義
第二編參考書目
第三編 貨幣銀行及交換
第十九章 貨幣
原始貨幣的實例
貨幣的共同特性
貨幣是具有地方性的
貨幣的定義
貨幣的職務
金與銀
理想幣材的性質
價值的穩定
金銀的優點
政府統制貨幣
貨幣單位
造幣
自由鑄造
紙幣的發行及節制
無限法償
貨幣的分類
本位幣的價值
本位幣的要點
金本位制與銀本位制
複本位制
法定比價與市場比價
在兩個比價相等時
在市場比價低於法定比價時
在市場比價高於法定比價時
葛來歆法則
跛本位制
金匯兌本位制
信託幣
代表幣
輕質幣
信用幣
不兌換紙幣
中國貨幣的現狀
銀元
紙幣
銀角及銅元
銀兩
寶銀
中國貨幣的改革
第二十章 銀行的原理
生產借款
信用
商業銀行
借款的舉例
利息與折扣
貸金
商業票據的主要形式
銀行的資產負債對照表
票據折成現金
票據折成銀行券
票據折成存款
通常銀行資產負債對照表的形式
存款
貼現與存款
支票
支票付款
銀行間的收解
票據交換所
本地以外支票的收解
債款的清付
銀行之通常業務
放款貼現與存款銀行券以及與現金的相互關係
準備金的功用
利潤與安全
如何控制準備比率
買賣證券
再貼現
貼現率的控制
銀行券的發行
銀行券與存款相同之點
銀行券與存款不同之點
法律上的限制
銀行信用亦為交換的媒介
通貨
通貨彈性的需要
銀行信用的彈性
準備金的影響
票據經紀人
票據買賣所
信託公司
儲蓄銀行
私人銀行
信用的功能
銀行信用的特殊重要點
第二十一章 銀行制度
銀行原理與銀行制度
法國銀行制度
法蘭西銀行
英國銀行制度
英蘭銀行
準備金的集中
鈔券之發行
彈性被犧牲
英國如何運用彈性
恐慌時期的緊急應付
業務部
準備金
德國銀行制度
德國國家銀行
蘇俄銀行制度
蘇維埃聯邦銀行
坎拿大銀行制度
發行鈔券
銀行少而大
美國銀行制度
聯邦準備制度:組織
職務
再貼現與貼現
存款
聯邦準備銀行券
準備金集中
票據交換及款項收解
聯邦準備銀行的資產負債對照表
日本銀行制度
日本銀行
中國銀行制度
特殊銀行及其他銀行
中央銀行
中央銀行今後的努力
中央銀行資產負債對照表
第二十二章 貨幣與價格貨幣的價值
貨幣的價值並不穩定
何為貨幣的價值
貨幣價值如何測量
決定貨幣價值的因子:貿易量
通貨的數量
流通的速度
總結論
本位幣或不兌換紙幣
指數
價比與指數
簡單平均與加權平均
總合式之指數
實用的物價指數
貨幣價值漲落之長遠的影響
不兌換紙幣的崩潰
金銀本位
有無更為穩定的本位
第二十三章 商業循環
物價水準與商業循環
商業循環的狀態
繁榮時期
銀行信用
證券的價格
繁榮的停止
恐慌或清理時期
財政恐慌
衰落時期
復興
商業循環的推動力
變動的結果
商業變動的補救:信用的控制
預測
貨幣本位的穩定
第二十四章 國際貿易
分工:貿易及運輸
國際貿易之基礎
地方優勢及其原因
由分工及貿易所發生之利益
結論
報酬遞減與比較的優勢定律
運輸與比較的優勢定律
對於貿易之控制
貿易及價格平衡的障礙
中國的對外貿易
進出口商品的分析
貿易的方向
第二十五章 國外匯兌
國外匯兌之性質
舉例:棉花之出品
進口
銀行在匯兌市場中的地位
匯兌之平價
匯票之供求
匯兌率
金銀輸送點
間接匯兌
其他形式的匯票
匯兌市場
第二十六章 國際收支
重商主義的謬妄
收支差額
正貨流動的限制
出產金貨的國家
中國銀貨的入口
匯價對於貨物進出口的反應
借款與放款的影響
中國的國際貸借表
再述貿易差額
有利的貿易差額不一定就能流入現金
現金是否所最需要進口的東西
不利的貿易差額是否國勢衰落的徵象
第三編參考書目
第四編 工商業組織問題
第二十七章 鐵路運輸經濟
鐵路與公眾
鐵路開支
固定成本:利息
其他固定成本及可變成本
成本遞減
聯合成本
鐵路運價
依照貨物負擔能力而取價
貨運的分等
整車與不滿整車
里程運價
差別運價:對物差別運價
對人差別運價
地方差別運價
鐵路競爭
鐵路國營
第二十八章 工業獨占及其控制
定義與分類
政府獨占
私人經法律許可的獨占
特許
版權
特權
天然的獨占
資本獨占的基礎
獨占形式:普耳
托拉斯
股票收執公司
兼併
獨占是不能避免的嗎
利於獨占的勢力
獨占的限度
第二十九章 風險保險與投機
將來性,人類知識與風險
人們對於風險的態度
以知識減低風險
防止的計劃
風險的結合:大數法則
準備
移去風險
擔負風險的專門家:企業家
保險
保險足以減少風險
保險足以減少損失
投機
投機的法門
投機足以平衡價格
投機足以鼓勵經濟上的消費
投機市場的功用
海琴
投機的社會服務
投資投機與賭博
屯集居奇
投機的批判
第四編參考書目
第五編 財富與所得的分配
第三十章 農地的地租
分配的意義
地租是從土地發生的所得
地租的定義
報酬遞減的原則
農業中的報酬遞減
報酬遞減的含義
報酬遞減就是邊際成本遞增
邊際成本和市價相等
生產者剩餘概念
契約的地租等於生產者剩餘
生產力不同的土地
地租的出現
精耕邊際和粗耕邊際
精耕邊際的實例
粗耕邊際的實例
地租等於土地對社會所得的貢獻
地租和土地私有制的相互關係
農業生產為地租所規定
地租影響價格嗎
佃農的租金
土地的更替使用
第三十一章 市地和礦地的地租地租的問題
市地的生產者剩餘或地租
市地的報酬遞減
報酬遞減和利用邊際
市地作別種用途時的地租
比較地租是支配城市各業所在地點的一種力量
例外
地租不是支配價格的一種成本
高租和高價
高租和低價
礦地地租
礦地和別種自然富源的顯明區別
報酬遞減是一個普遍適用的原則
地租和別種收入的區別
對於地租歸私人享有的攻擊
這個問題以市地的地租所引起的為最明顯
不勞而獲的增益之概念
單一稅運動
贊成單一稅者的說法
反對單一稅者的說法
將來地租增益的提取
第三十二章 利息的性質放款的供給
土地與資本:地主和資本家
生產資本需要時間
對於時間先後的重視
利息是等待的報酬
利息的普在性
利息的形式和計量
放款契約的本質
放款市場和利率
放款的供給
現在的和將來的邊際效用的比較
時間的重視之複述
個人節蓄的性質
公司節蓄
保險公司的節蓄
放款的供給
第三十三章 放款的需求利率利息的社會問題
生產借款
資本的生產力
資本的生產力的遞減
消費借款
個人的時間重視之差異
邊際的時間重視
政府的借款
放款的總需求
市場利率的決定
個人對放款市場的反應
利率和貨幣數量
過渡的影響
利率是一切收入估值的要素
利率的不一致
實際利率與名義利率
利率的變更
利率的將來
資本家階級
反對利息為私收入
古代關於利息的規定
現代關於利息的規定
干涉利率的無效和有害
第三十四章 工資通律
人力的報酬
工資率的問題
勞動的個別需求
勞動的生產力的遞減
雇主對於勞動的需求
工資是預先的給付
勞動的總需求
勞動的供給
市場工資率
勞動供給改變的影響
單個雇主對於勞動市場的關係
實際的修正:各種勞動的互相依賴
交涉的範圍
工資率在邊際生產以上
工資率在邊際生產以下
工資率的不一致
使工資率趨向一致的各種力:機械
工會主義
工資給付的制度
計件工資率
計件工資率與工資律
各地方工資率的不同
邊際生產力是根本重要的
別種勞動收入
第三十五章 工資的差別工資的問題
主要勞工組
每組中之工資有趨於一致之傾向
最高一組之報酬最不一致
工資與社會階級之對立
工資差別之緣因
社會階級分裂之長久性
先天說及後天說
社會階級是自己延續的
工資問題:實際工資
勞工幸福之長期變化
比例定律
工資率之歷史的變遷
比例定律應用於特殊之勞工組
生活程度的工資說
生活程度之實效
雇主之自動提高工資率
最低工資立法
第三十六章 利潤
利潤之一例
營業成本:租金及利息
管理的工資
管理之工資如何決定
利潤之定義
利潤之存在
虧損
利潤與虧損之平衡
利潤為自所有權而生之所得
享有利潤者在現在經濟社會中之地位
風險保險及利潤
發起人及其利潤
小規模擔負風險者
並非一切風險都不能避免
利潤有漸趨短命之趨勢
利潤並不決定價格
對於利潤制度之批評
第三十七章 各人間的分配
功能的分配
美國人民的貨幣所得
總貨幣所得尚須以物價校正之
各國所得之比較觀
美國各人間的分配之不均
不均為一普遍之現象
不均現象之圖示法
財富的各人分配
美國法庭檢驗遺囑的證據
其他國家的財富分配
分配不均所引起的問題
分配之不均是否有日漸增加之勢
美國不均之增加
其他國家的證據
不均的緣因
個人之能力與不均之關係
遺產與不均
不均之改革
慈善救濟
意外災害的救濟
預防藥品
公共教育
個人自由的限制
財產權之限制
第三十八章 人口問題及移民問題
人口問題
馬爾薩斯派的人口論
馬爾薩斯說之批評
馬爾蕯斯派學說之修正
十九世紀以來人口之擴張
中國人口的總數及其增加率
現在世界人口仍有過剩之虞
人口增殖之速度
人口增加之障礙
積極的障礙
預防的障礙
死亡率
生殖率
生殖率低落之緣因
生殖率之差異
人口之質的問題
優生學
移民
中國人口的分布
中國之海外移民
第五編參考書目
第六編 政府經濟學
第三十九章 公家之財政
政府之職務及政府之費用
公共經費之分析:軍費
政府之其他費用
地方經費
公共經費之膨脹
支付政府服務的代價
政府之收入
實業收入
政府實業之財務政策
政府之首要職務與收入之關係
租稅
規費
特別捐
租稅規費及國家營業收入之比較
名稱之誤解
經費與收入之關係
為彌補臨時之虧空而借債
為意外不測之事件而借債
為公共事業之投資而借債
公債之性質
公債之擔保
中國的公債:內債
外債
中國公債的特點
預算
第四十章 租稅的一般原理
租稅負擔的分配
利益說
成本說
能力說
能力如何測量
比例課稅
累進課稅
累退稅
最低免稅額
其他決定納稅義務的標準:消費稅
營業稅及丁稅
一切租稅不能純以能力為標準
避稅
逃稅
租稅的轉嫁
直接稅及間接稅
租稅的目的
專門名詞之解釋
第四十一章 中國的租稅制度田賦
土地課稅在我國古代稅制中的重要
清代的稅制
田賦
丁銀
鹽課
關稅
厘金
其他雜稅
民國時代
國地稅收的割分
現行稅制之鳥瞰
健全稅制的要件
中國現行稅制的缺點
地方財政的主要財源:田賦
田賦的種類
稅率
田賦附加
地籍的散失及田賦的積弊
田賦的根本改革:地價稅
第四十二章 關稅及關稅政策
技術及行政方面
中國關稅主權之喪失及恢復
出口稅則
出口稅之轉嫁與歸宿
進口稅則
進口稅之轉嫁與歸宿
進口稅之經濟影響
舉例
進口稅之歸宿及經濟影響結論
關稅之兩種目的
收入關稅
保護關稅
關於保護政策之爭論
贊成保護政策者之論調
有利的貿易差額說
金貨說
增加工業說
工資說
幼稚工業說
結論
軍事上的需要
以津貼行保護
船舶津貼
第四十三章 鹽稅統稅其他租稅
鹽稅
產鹽區域
運銷
課稅
行政方面
新鹽法之改革
舉辦統稅
捲菸統稅
麥粉統稅
棉紗統稅
火柴統稅
水泥統稅
薰煙統稅及啤酒統稅
印花稅
對於煙酒的課稅
消費稅的轉嫁及歸宿
對於生產的影響
購買的彈性
行政的技術
消費稅是累退的
第四十四章 所得稅和遺產稅
租稅標準的演變
現行所得稅法
個人所得
稅率
勞獲所得
公司及合夥之所得
舉例
最低免稅額
所得稅稅率
戰時稅率之激增
溯源徵收法
個人申報法
美國的方法
我國所得稅的倡議
局部的試驗:所得捐
所得稅的轉嫁問題
遺產稅
美國之遺產稅
中國遺產稅的倡議
幾個基本問題
第四十五章 官營實業
官營實業之動機
官有土地
鐵路
電報電話
郵政
航業
官營實業之優點
贊成官營實業的一般理由
利息及利潤
利潤與地方公用事業
政治
商業的動機
結論
第六編參考書目
第七編 勞工問題
第四十六章 失業問題
勞工問題的起源
失業的程度
失業者
失業的原因
發明
季節變動
勞動預備軍
工人受季節變動的損失
商業循環
勞動者的抵禦政策:「滿班」
勞動者對於職業的所有觀念
勞動總額學說
救濟:勞動供給的調整
勞動供給的特質:儲藏的不可能
工資率的剛性
勞動的無移動性
工人職業介紹所與勞動供給的調整
穩定勞動的需要:公共事業
由私人企業實現的穩定
失業者的救濟:保險
徑脫制度
英國的失業保險
公共失業保險的弱點
私人舉辦的失業保險
第四十七章 工時童工與女工及工業災害
工時問題的近代觀
縮短工時運動的背景
工時與工資
由短縮工時增進生產力
縮短工時的限度
發明的影響
童工與女工的近代觀
童工的程度
童工的影響
童工的法律上的規定
女工的程度
女工增加的原因
工業中女工部分增加的結果
等量工資的問題
女工的低微工資
工業災害問題
工業災害不可避免的損失
損失的分擔
習慣法下的養傷費
賠償法
賠償法及保險的歷史
第四十八章 工會運動
勞工運動的起因
英國勞工運動的發剏
與法律的衝突
英國勞工運動最近的發展
中國工會運動的歷史
重要工會概況:職業工會
產業工會
特種工會
產業工會聯合會
地方聯合會
工會統一運動
工會的政治活動
工會會員與商業循環
工會工人的相對的重要性
工會會員在女工中不發達
工會的非經濟方面的活動
工會的利益制度
團體交涉
由團體交涉所得的利益
團體交涉方法上的衝突
限制僱傭
工會政策的壟斷趨勢
罷工
罷工統計的分析
罷工中之暴動
第四十九章 勞資糾紛的解決
公共利益的保護
英國禁止罷工的失敗
中國法律上的禁止罷工
勞資糾紛的解決
和解
政府鼓勵的和解
調解
官廳的調解
自願的仲裁
官廳的仲裁
自願仲裁的結果
強迫的引用
強迫調查
強迫調查的評價
強制仲裁
新西蘭與澳斯脫雷雪亞其他數邦的經驗
康薩斯的強制仲裁
澳斯脫雷雪亞經驗的批判
中國的強制仲裁
強制仲裁內含的缺點
勞資糾紛的將來
第七編參考書目
第八編 經濟制度的改革
第五十章 盈餘分配勞資合股與合作
盈餘分配
真正盈餘分配的先需條件
典型的盈餘分配計劃
盈餘分配可以引導生產者的合作
盈餘分配的舉例
盈餘分配的批評
增進效率的功用有限
解決勞資糾紛的功用有限
勞資合股
勞資合股的舉例
勞資合股的弱點
盈餘分配及勞資合股的論斷
合作
生產合作
組織的形式
經驗
失敗的原因
信用合作
許爾茲與雷發異合作社
信用合作社的廣布
消費合作
羅希戴爾制度
組織及管理原則
消費合作運動的發展
其他方面的擴展
消費合作的保守
避免競爭的浪費
廣大的社會意義
在英國的社會活動
在其他歐洲各國
中國的消費合作
第五十一章 社會主義
這個題目的範圍
社會主義的經濟上的分析
定義
社會主義者對於資本主義的批評
馬克思學說
唯物史觀
階級鬥爭
馬克思經濟學
資本主義發展的法則
集中的趨勢
勞動階級人數的增加與貧困
社會主義者的方案
集團主義或國家社會主義
工團主義
行會社會主義
共產主義
俄國共產主義的失敗
蘇維埃組織
共產主義的方法
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
德國
中歐
西歐
英國
美國
中國
對於社會主義膚淺的批評
社會主義的論斷
第八編參考書目
英漢名詞對照表
引得

Language Chinese
Publication date 民國26[1937]
Source
institution QS:P195,Q732353
(民國時期文獻 民國圖書)
館藏信息
InfoField
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中心 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中心
主題
InfoField
經濟學
中圖分類
InfoField
F0
拼音題名
InfoField
jing ji xue gai lun
載體形態
InfoField
23,995,[20]頁

Licensing

[edit]
This image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because it is a mere mechanical scan or photocopy of a public domain original, or – from the available evidence – is so similar to such a scan or photocopy that no copyright protection can be expected to arise. The original itself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for the following reason:
Public domain
This image is now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hina because its term of copyright has expired.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ith legal jurisdiction in the mainland only, excluding Hong Kong and Macao), amended November 11, 2020, Works of legal persons or organizations without legal personality, or service works, or audiovisual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For photography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whose copyright protection period expires before June 1, 2021 belong to the public domain. All other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Republic of China (currently with jurisdiction in Taiwan, Penghu, Kinmen, Matsu, etc.), all photographs and cinematographic works, and all works whose copyright holder is a juristic person,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and all other applicable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Important note: Works of foreign (non-U.S.) origin must be out of copyright or freely licensed in both their home country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order to be accepted on Commons. Works of Chinese origin that have entered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S. due to certain circumstances (such as publication in noncompliance with U.S. copyright formalities) may have had their U.S. copyright restored under the Uruguay Round Agreements Act (URAA) if the work was under copyright in its country of origin on the date that the URAA took effect in that country. (For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1996. For the Republic of China (ROC),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2002.[1])
To uploader: Please provide where the image was first published and who created it or held its copyright.

You must also include a United States public domain tag to indicate why this work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nited States. Note that this work might not be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ountries that do not apply the rule of the shorter term and have copyright terms longer than life of the author plus 50 years. In particular, Mexico is 100 years, Jamaica is 95 years, Colombia is 80 years, Guatemala and Samoa are 75 years, Switzerland and the United States are 70 years, and Venezuela is 60 years.


čeština  Deutsch  English  português  română  slovenščina  Tagalog  Tiếng Việt  македонски  русский  മലയാളം  ไทย  한국어  日本語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



This tag is designed for use where there may be a need to assert that any enhancements (eg brightness, contrast, colour-matching, sharpening) are in themselves insufficiently creative to generate a new copyright. It can be used where it is unknown whether any enhancements have been made, as well as when the enhancements are clear but insufficient. For known raw unenhanced scans you can use an appropriate {{PD-old}} tag instead. For usag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scan tag.


Note: This tag applies to scans and photocopies only. For photographs of public domain originals taken from afar, {{PD-Art}} may be applicabl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Art tag.

File history

Click on a date/time to view the file as it appeared at that time.

Date/TimeThumbnailDimensionsUserComment
current16:56, 10 June 2023Thumbnail for version as of 16:56, 10 June 20234,929 × 7,758, 1,066 pages (106.13 MB)PencakeBot (talk | contribs)Upload 經濟學概論 (1/1) by (美)F.R.Fairchild等著 (batch task; nlc:data_416,01jh002580,11601; 民國圖書.1; 經濟學概論)

The following page uses this file:

Meta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