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NLC416-01jh002572-89662 經濟學方法論.pdf

From Wikimedia Commons, the free media repository
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search
Go to page
next page →
next page →
next page →

Original file(4,439 × 7,345 pixels, file size: 29.29 MB, MIME type: application/pdf, 319 pages)

Captions

Captions

Add a one-line explanation of what this file represents

Summary

[edit]
經濟學方法論   (Wikidata search (Cirrus search) Wikidata query (SPARQL)  Create new Wikidata item based on this file)
Author
劉絜敖著
image of artwork listed in title parameter on this page
Title
經濟學方法論
Publisher
商務印書館
Description

分21章。論述研究經濟學的方法,介紹各派經濟學說的方法論。附錄:1.現代各家經濟學說之方法論的分析;2.經濟學體系之新區分

目錄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 方法論研究之重要
第二節 研究方法論之利益
(1) 消極的利益
(2) 積極的利益
第三節 方法論之構成要素
(1) 認識對象
(2) 認識任務
(3) 認識方法
第四節 經濟學方法論的主要問題
第五節 經濟學方法論的重要文獻
第二章 理論與歷史
第一節 序說
一 方法論之基礎問題
二 理論與歷史之涵義
三 理論方法與歷史方法之交替代起
第二節 古典學派之方法論——理論方法之發展
一 亞丹斯密的方法論
二 馬爾薩斯的方法論
三 李嘉圖的方法論
四 謝尼瓦的方法論
五 米爾的方法論
六 坎恩士的方法論
第三節 歷史學派之方法論——歷史方法之發展
一 歷史學派的先驅者李士特的方法論
二 羅協爾的方法論
三 希爾得布藍的方法論
四 克尼斯的方法論
第四節 奧國學派與新歷史學派之方法論戰
一 論戰之經過
二 門格的方法論
三 西摩勒的方法論
四 布倫他魯的方法論
五 彭巴衛的方法論
六 瓦格勒與畢協耳的方法論
第五節 理論方法與歷史方法之調和的傾向
一 凱因斯的方法調和論
二 韋白的方法調和論
三 亞孟的方法調和論
四 松柏特的方法調和論
第三章 價值判斷
第一節 序說
第二節 倫理學派之興起
第三節 韋白的超價值性論及其擁護者
一 韋白的超價值性論
二 超價值性論的擁護者
(1) 松柏特
(2) 狄爾
(3) 魏柏
(4) 蒲萊
(5) 伍爾夫
(6) 愛潤柏
第四節 倫理學派之辯護
(1) 西摩勒
(2) 枯翁
(3) 赫克勒
(4) 海塞
第五節 價值判斷問題之新發展
(1) 威爾布蘭
(2) 夏克
(3) 赫蘭德
第四章 理念范型
第一節 序說
第二節 理念范型之概念
(1) 理念范型之語源
(2) 理念范型之涵義
第三節 理念范型之構造
(1) 現實之一定要素的升華
(2) 本於一定觀點的升華
(3) 論理的統一的思惟型像之構成
第四節 理念范型之機能
(1) 因果歸屬之手段
(2) 比較現實之手段
(3) 明確表現之手段
第五章 經濟法則
第一節 序說
一 問題之提出
二 法則之意義與經濟法則
三 經濟法則概念之發展過程
第二節 規範法則的經濟法則觀
一 重農學派以前之經濟法則概念
二 重農學派的經濟法則概念
第三節 自然法則的經濟法則觀
一 古典學派的經濟法則概念
二 邊際效用學派的經濟法則概念
第四節 經驗法則的經濟法則觀
一 舊歷史學派的經濟法則概念
二 新歷史學派的經濟法則概念
三 駱伊曼氏的經濟法則概念
四 社會法學派的經濟法則概念
第五節 認識手段的經濟法則觀
一 韋白之經濟法則概念
二 威倫堡與迪澤爾的經濟法則概念
三 松柏特的經濟法則概念
第六章 認識對象
第一節 序說
第二節 經驗對象與認識對象
第三節 認識對象之決定與經濟學之基礎問題
第七章 理解方法
第一節 理解方法之發生
第二節 經濟學之三系別及其方法
第三節 理解之概念
第四節 理解之種類
第五節 理解之限界
第八章 靜態與動態
第一節 序說
第二節 認靜態與動態適相當於理論與實際的見解
一 米爾的靜態動態見解
二 解文思的靜態動態見解
三 馬夏爾的靜態動態見解
四 斐雪的靜態動態見解
五 加塞爾的靜態動態見解
六 傅格的靜態動態見解
七 加萊爾的靜態動態見解
八 結語
第三節 認靜態與動態為理論經濟學之兩部門的見解
一 克拉克的靜態動態見解
二 奧本海麥的靜態動態見解
第四節 認靜態與動態為兩種完全不同之認識對象的見解
一 帕屯的靜態動態見解
二 熊伯特的靜態動態見解
第五節 認靜態與動態為方法論上之兩種認識手段的見解
一 松柏特的靜態動態見解
二 胥脫萊勒的靜態動態見解
三 高田保馬的靜態動態見解
第九章 數理方法
第一節 數理方法之發展
第二節 經濟現象之一般的相關關係
第三節 均衡狀態與均衡理論
第四節 經濟學之數學的應用
第五節 對於數理方法之論難
第十章 社會法律方法
第一節 序說
第二節 社會法律方法之發生
一 羅貝圖斯的社會法律方法
二 馬克斯的社會方法
三 瓦格勒的社會法律方法
四 斯坦勒的法律方法
五 史脫爾茲曼的社會方法
六 亞孟的社會方法
第三節 狄爾的方法理論
一 狄爾的消極理論
二 狄爾的積極理論
第四節 經濟與法律之關係
第十一章 現象學的方法
第一節 序說
第二節 事實學與本質學
一 事實與本質
二 事實直觀與本質直觀
三 事實學與本質學
第三節 事實學的經濟學與本質學的經濟學
一 經濟之事實研究法與本質研究法
二 經濟之事實理論與本質理論
第十二章 結論——方法論之認識論的傾向
附錄一 現代各家經濟學說之方法論的分析
一 現代經濟學說體系之龐雜
二 松柏特之經濟學體系三分法
三 經濟學方法論的四種涵義
四 從宇宙觀以分析之現代各家經濟學說
五 從認識法以分析之現代各家經濟學說
六 從研究法與敘述法以分析之現代各家經濟學說
七 方法論的一元態度與多元態度
八 結語
附錄二 經濟學體系之新區分
一 導言
二 舊區分法述評
三 體系區分之方法論的根據
四 新區分法之說明
五 新區分之表解
六 結語

Language Chinese
Publication date 民國26[1937]
Source
institution QS:P195,Q732353
(民國時期文獻 民國圖書)
館藏信息
InfoField
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中心 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中心
主題
InfoField
經濟學-方法論 方法論-經濟學
中圖分類
InfoField
F011
拼音題名
InfoField
jing ji xue fang fa lun
載體形態
InfoField
[16],296頁

Licensing

[edit]
This image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because it is a mere mechanical scan or photocopy of a public domain original, or – from the available evidence – is so similar to such a scan or photocopy that no copyright protection can be expected to arise. The original itself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for the following reason:
Public domain
This image is now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hina because its term of copyright has expired.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ith legal jurisdiction in the mainland only, excluding Hong Kong and Macao), amended November 11, 2020, Works of legal persons or organizations without legal personality, or service works, or audiovisual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For photography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whose copyright protection period expires before June 1, 2021 belong to the public domain. All other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Republic of China (currently with jurisdiction in Taiwan, Penghu, Kinmen, Matsu, etc.), all photographs and cinematographic works, and all works whose copyright holder is a juristic person,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and all other applicable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Important note: Works of foreign (non-U.S.) origin must be out of copyright or freely licensed in both their home country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order to be accepted on Commons. Works of Chinese origin that have entered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S. due to certain circumstances (such as publication in noncompliance with U.S. copyright formalities) may have had their U.S. copyright restored under the Uruguay Round Agreements Act (URAA) if the work was under copyright in its country of origin on the date that the URAA took effect in that country. (For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1996. For the Republic of China (ROC),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2002.[1])
To uploader: Please provide where the image was first published and who created it or held its copyright.

You must also include a United States public domain tag to indicate why this work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nited States. Note that this work might not be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ountries that do not apply the rule of the shorter term and have copyright terms longer than life of the author plus 50 years. In particular, Mexico is 100 years, Jamaica is 95 years, Colombia is 80 years, Guatemala and Samoa are 75 years, Switzerland and the United States are 70 years, and Venezuela is 60 years.


čeština  Deutsch  English  português  română  slovenščina  Tagalog  Tiếng Việt  македонски  русский  മലയാളം  ไทย  한국어  日本語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



This tag is designed for use where there may be a need to assert that any enhancements (eg brightness, contrast, colour-matching, sharpening) are in themselves insufficiently creative to generate a new copyright. It can be used where it is unknown whether any enhancements have been made, as well as when the enhancements are clear but insufficient. For known raw unenhanced scans you can use an appropriate {{PD-old}} tag instead. For usag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scan tag.


Note: This tag applies to scans and photocopies only. For photographs of public domain originals taken from afar, {{PD-Art}} may be applicabl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Art tag.

File history

Click on a date/time to view the file as it appeared at that time.

Date/TimeThumbnailDimensionsUserComment
current16:53, 10 June 2023Thumbnail for version as of 16:53, 10 June 20234,439 × 7,345, 319 pages (29.29 MB)PencakeBot (talk | contribs)Upload 經濟學方法論 (1/1) by 劉絜敖著 (batch task; nlc:data_416,01jh002572,89662; 民國圖書.1; 經濟學方法論)

The following page uses this file:

Meta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