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ons:Wiki Loves Earth 2021 in Taiwan/Rules

From Wikimedia Commons, the free media repository
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search


賽事簡介
Intro
賽事規章
Rules
獎勵
Prize
可拍攝區域列表
Areas List
作品集
Outcomes

國際賽事總則[edit]

  • 參賽作品應符合以下資格:
    1. 由拍照者自行上傳;
    2. 在2021年賽事期間上傳至維基共享資源;
    3. 採用自由版權許可;
    4. 影像中包含一個定義中的自然紀念區;
    5. 拍照者的國家有參與「維基愛地球」賽事。
  • 如果參賽的國家/地區的自然保護區擁有唯一標識符(ID),每張參與照片上都要提供此標識符。
  • 參賽者可以上傳多張照片參賽。
  • 參賽者必須留下至少一種聯絡方式,建議是電子郵件信箱。參賽者請提供一個使用中的電子郵箱位址,並確定能收到信件。
  • 如果找不到組織者的聯絡方式,或是聯絡了卻沒有回應,作品依然會保留在賽事中,但得獎者可能拿不到獎勵。如果參賽者沒有提供聯絡方式或沒有回應,各國主辦單位可以自行決定該作品是否保留在前十名的名單中。

台灣區賽事規則[edit]

評選方式
  • 由主辦單位邀請攝影師、維基人及自然保育工作者組成評審團進行評選,評選標準為:
    1. 拍攝主題的完整性。
    2. 拍攝主題與本屆設定主題的關聯性。
    3. 攝影技術(構圖、對焦、光線、色彩⋯⋯等等)。
    4. 符合百科全書編輯的需求。
  • 同一攝影師在主賽事前三名只能有一件作品獲獎。
注意事項
  • 參賽者不得有以下情事,違者其所有作品無論是否涉及該情事,一律取消參賽資格,並向相關主管單位或司法單位檢舉;如在評選結果公佈後發現,將取消名次,並追回獎勵。
    1. 因拍攝造成自然環境無法或難以回復之損害。
    2. 拍攝過程對動物施以違反自然習性或不人道的行為。
    3. 摘取保育類植物之植株或部分枝葉。
    4. 捕捉保育類動物(即使為臨時性捕捉)。
    5. 作品內含有任何明示、暗示拍攝者本人或同行者食用保育類動植物的內容。
    6. 以違法方式進入拍攝地點攝得之作品。
    7. 其他經主辦單位認定有違自然保育宗旨之情況。
  • 參賽作品有以下情事,取消該作品參賽資格,並可能提報刪除;但同一參賽者其他作品仍可參賽。
    1. 不符合參賽規定。
    2. 畫面中出現任何團體組織、公司行號或思想信仰的文字、符號,且明顯程度達有宣傳廣告疑慮者。
    3. 作品有洩漏他人個資疑慮者。
    4. 作品內容有違中華民國相關法律,經司法單位要求刪除。
  • 以下人員可上傳照片,計入賽事成果數據,但不具獲獎資格:
    1. 賽事期間及其前後一個月內,擔任主辦單位之負責人、幹部、職員、雇員,以及前述人員之三等內親屬。
    2. 賽事評審及其三等內親屬。

常見Q&A[edit]

  • Q:我要拍攝哪些主題比較符合比賽資格呢?
    A:跟自然保育相關的內容就可以了。如果您對照片主題沒有把握,建議可以朝以下兩個方向選題:
    1. 動物類:各種動物的外貌、族群、特殊習性、動物與環境間的互動⋯⋯等等,天上飛的、地上爬的或水裡游的都可以!
    2. 景觀植物類:自然風景、地形地貌、植物全株、根莖葉花果特寫⋯⋯等等。
  • Q:用舊的照片投稿可以嗎?
    A:歡迎,只要是您個人的作品即可,但是要在賽事期間上傳才算數。
  • Q:照片可以修圖嗎?
    A:規則上不禁止進行修圖,但是如果過度修圖使照片失去「攝影」的技巧性以及維基「知識介紹」的功能,評審也會在評選列入考慮。想爭取好名次代表台灣比賽,就要拿捏一下囉!
  • Q:我拍到一個超罕見的物種!可以上傳嗎?
    A:歡迎。不過為了保護他們,我們建議不要在第一時間把太詳細的地點公開,以免有心人士去盜採或獵捕。
  • Q:我的器材沒有很專業,可以參賽嗎?
    A:雖然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但是攝影的器材不是一切。何況這個比賽的評選,在美之外還會同時考慮知識介紹與自然保育的意義,所以想法、取材可能比非常專業的鏡頭更重要。
  • Q:照片一定要彩色嗎?黑白可以嗎?
    A:規則上不禁止黑白照片參賽,但是顏色有時是動植物外表的最大特色,黑白照會不會損失了讓大家認識本尊模樣的功能,就要好好考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