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NLC416-15jh002325-85992 中國所得稅問題.pdf

From Wikimedia Commons, the free media repository
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search
Go to page
next page →
next page →
next page →

Original file (887 × 1,179 pixels, file size: 32.58 MB, MIME type: application/pdf, 686 pages)

Captions

Captions

Add a one-line explanation of what this file represents

Summary

[edit]
中國所得稅問題   (Wikidata search (Cirrus search) Wikidata query (SPARQL)  Create new Wikidata item based on this file)
Author
劉振東 王啟華編著
image of artwork listed in title parameter on this page
Title
中國所得稅問題
Publisher
中央政治學校研究部[發行者]
Description

分6章。首章為所得稅理論的闡述,第2章介紹各國所得稅制度,後各章分述我國所得稅制的沿革、解釋、評價及改進等問題

目錄
序言
第一章 所得稅之理論與方法
第一節 稅制之演進
(一) 以人丁為標準
(二) 以財產為標準
(三) 以費用為標準
(四) 以產物為標準
(五) 以所得稅為標準
第二節 所得及所得稅之釋義
(一) 所得之釋義
1 計算必有時限
2 包括個人及法人所得
3 運用資產或勞力
4 包括經常的或一時的所得
5 專指合法收益
6 包括各種可以貨幣計算其價值之收益
7 指純所得而非總所得
8 指淨所得
9 指足以增加納稅能力之收入
(二) 所得稅之釋義
1 所得稅為對人課稅
2 所得稅為直接稅
3 所得稅為累進稅
4 所得稅為近代稅制之中堅
5 所得稅為合於民生主義之稅制
6 所得稅是一種租稅法典而非簡單之稅法
第三節 所得稅課說之範圍
(一) 物的範圍
(二) 人的範圍
第四節 所得稅之制度
(一) 個別所得稅制
(二) 一般所得稅制
(三) 個別所得稅與一般所得稅進行制
第五節 所得稅之估課方法
(一) 推定法
(二) 課源法
(三) 申報法
(四) 課源與申報並用或並用法
(五) 源泉統制與申報並用法
第六節 所得稅之逃避與轉嫁
(一) 逃稅
(二) 轉嫁
第七節 所得稅制中一般應有之設施
第一項 減免
(一) 最小生活費之減免
(二) 負養費用之寬減
(三) 其他減免
第二項 差別待遇
(一) 所得之種類
(二) 勤勞所得輕課之理由
(三) 勤勞所得輕課之方法
(四) 勤勞所得輕課之理由
(五) 不勞利得重課之方法
第三項 累進課稅
(一) 累進稅之理論根據
(二) 累進課稅之方法
1 直接累進
(a) 全額累進
(b) 階級累進
(c) 超額累進
(d) 公式累進
(甲) 公式直線累進
(乙) 公式曲線累進
2 間接累進
(a) 各種所得扣除一定額者
(b) 各種所得扣除變動額者
(三) 規定累進稅率立法時之原則
第八節 所得稅之復稅與退稅
第一項 復稅
第一目 兩個以上課稅主權所發生之重複稅
(一) 發生原因
1 課稅標準不同
2 兼采數項標準
3 同一標準解釋不一致
(二) 解決辦法
1 聯邦下各州間復稅之解決辦法
2 帝國下半獨立國間復稅之解決辦法
3 各獨立國間復稅之解決辦法
(a) 自動的立法規定減免
(b) 國際間協定
4 國際商會對於國際復稅問題之努力
5 國際聯盟對於國際復稅問題之努力
(a) 經濟專家委員會
(b) 技術專家委員會
(c) 政府專家大會
6 吾入主張
第二目 一個課稅主權內所發生之重複稅
第二項 退稅
第九節 所得稅之優點
(一) 負擔普及
(二) 負擔公平
(三) 稅源充足
(四) 稅收確實
(五) 富有彈性
(六) 引起人民間政之興趣及監督國家財政之責任心
(七) 促成商業會計之改革
(八) 促進社會財富分配之平均
第二章 各國所得稅制概要
第一節 英國之所得稅
第一項 沿革
第二項 現制
第一目 稅制構造
第二目 課稅範圍
第三目 減免
第四目 稅率
第五目 征課方法
第六目 行政組織
第七目 重要性
第八目 特徵與成功原因
第二節 美國之所得稅
第一項 沿革
第二項 現制
第一目 稅制構造
第二目 課稅範圍
第三目 個人所得稅
第四目 法人所得稅
第五目 征課方法
第六目 行政組織
第七目 特徵及於英制比較
第八目 重要性
第三節 德國之所得稅
第一項 沿革
第二項 現制
第一目 稅制構造
第二目 課稅範圍
第三目 減免
第四目 稅率
第五目 征課方法
第六目 特徵
第七目 重要性
第四節 法國之所得稅
第一項 沿革
第二項 現制
第一目 稅制構造
第二目 課稅範圍
第三目 分類所得稅
第四目 綜合所得稅
第五目 特徵
第六目 重要性
第五節 意國之所得稅
第一項 沿革
第二項 現制
第一目 稅制構造
第二目 課稅範圍
第三目 動產所得稅
第四目 輔助所得稅
第五目 特徵
第六目 重要性
第六節 俄國之所得稅
第一項 沿革
第二項 現制
第一目 稅制構造
第二目 課稅範圍
第三目 私人及私的企業所得稅
第四目 組合及國家企業所得稅
第五目 單一農業稅
第六目 特徵
第七目 重要性
第七節 日本之所得稅
第一項 沿革
第二項 現制
第一目 稅制構造
第二目 課稅範圍
第三目 減免
第四目 稅率
第五目 特徵
第六目 重要性
第八節 各國所得稅演變之趨勢
第三章 中國所得稅之沿革
第一節 歷次鑄辦所得稅之經過
第一項 北京政府時代之所得稅
第二項 國民政府時代之所得稅
第二節 歷次鑄辦所得稅之困難與失敗原因
(一) 經濟環境未成熟
(二) 政局不定國家不統一
(三) 顯富特殊勢力之阻擾
(四) 外人之制肘
(五) 民眾之反對
(六) 一般政治設施不完備
(七) 地方政府因無分潤之利而存觀望
(八) 創始之困難
第三節 中國所得稅制之創立
第四章 中國現行所得稅制度
第一節 範圍及分類
(一) 範圍
(二) 分類
第二節 減免
(一) 一般的減免
(二) 第一類營利事業所得之減免
(三) 第二類薪給報酬所得之減免
(四) 第三類證券存款所得之減免
第三節 稅率
(一) 第一類營利事業甲乙兩項所得之稅率
(二) 第一類營利事業丙項所得之稅率
(三) 第二類薪給報酬所得之稅率
(四) 第三類證券存款所得之稅率
(五) 各種稅率之比較
第四節 計算
第一項 營利事業所得之稅額計算法
(一) 計算之根據
(二) 計算之時期
(三) 計算實例
第二項 薪給報酬所得之稅額計算法
(一) 計算之根據
(二) 計算之時期
(三) 計算實例
第三項 證券存款所得之稅額計算法
(一) 計算之根據
(二) 計算之時期
(三) 計算實例
第五節 徵收
第一項 徵收之方法
第二項 徵收之機關
(一) 經收機關
(二) 審查機關
(三) 收款機關
第三項 徵收之步驟
第一目 申報
第二目 調查覆查及訴顯訴訟
第三目 繳納
第四目 補稅與退稅
第四項 獎勵與罰則
第六節 非常時期過分利得稅
(一) 鑄辦之經過
(二) 課稅範圍
(三) 減免
(四) 稅率
(五) 計算
(六) 徵收
第七節 歷年稅收概況
第五章 中國現行所得稅法之檢討
第一節 對於各界意見之評議
第二節 關於所得稅法全體者
第三節 關於所得稅之範圍及分類問題
第四節 關於所得稅之減免問題
第五節 關於所得稅之稅率問題
第六節 關於所得稅之計算問題
第七節 關於所得稅之徵收問題
第六章 中國所得稅之將來
(一) 所得稅法之改善
(甲) 所得稅之範圍
(乙) 所得稅之稅率
(丙) 實行財政收支系統法講所得稅稅收分潤於地方政府
(丁) 稅法之嚴密與苛雜及全性質租稅之裁併
(二) 徵收制度之確立
(甲) 改善行政機構
1 嚴密徵收行政組織
2 推廣徵收區域增設徵收處所
(乙) 規定簡易完密之徵收方法
(丙) 運用地方政治組織及社會團體
(丁) 稅務人員任用制度之確立
1 沿革甄選與訓練
2 規定祥密之服務規程與考績條例
3 職位須有保障
4 稅務人員之精神建設
(三) 財務行政之政治的及社會的條件之改善
(甲) 政令之統一與政治之修明
(乙) 不平等條約之取消
(丙) 產業之發達
(丁) 教育程度之提高
(戊) 課稅主體與所得源泉之調查與登記
(己) 攀行全國工商業資產統一估價
(庚) 舊式商業薄記之改良
結論
附錄(甲) 參考文獻
(一) 中文
(a) 審籍
(b) 雜誌
(c) 日報
(二) 外國文
附錄(乙) 中國過去之所得稅法及其附件
(一) 所得稅條例(三年一月)
(二) 所得稅第一期施行細則(四年八月)
(三) 所得稅條例施行細則(十年一月)
(四) 所得稅分別先後徵收稅目(十年一月)
(五) 所得稅調查及審查委員會議事規程(十年一月)
(六) 所得稅徵收規則(十年一月)
(七) 徵收所得稅考成條例(十年一月)
(八) 所得稅款儲撥章程
(九) 金庫經理所得稅款章程(十年四月)
(十) 所得稅條例(十七年第一次財政會議草案)
(十一) 所得稅施行細則(同上)
(十二) 所得稅推行步驟(同上)
(十三) 所得稅條例草案(十八年一月修正)
(十四) 所得稅施行細則(同上)
(十五) 所得稅推行步驟(同上)
(十六) 所得捐徵收條例(十六年六月二十四日第二屆中央101次常務會議修正同日施行)
(十七) 所得捐徵收細則(十八年五月十六日第三屆中央十二次常務會議經過同日施行)
(十八) 所得捐報告程序細則(同上)
(十九) 所得稅暫行條例草案(二十四年七月財政部擬定)
(二十) 所得稅暫行條例草案說明(附稅率示例表)(同上)
附錄(丙) 現行所得稅法及其附件
(一) 所得稅暫行條例(二十五年七月九日立法院通過同月二十一日國民政府公布)
(二) 所得稅暫行條例施行細則(二十五年八月十八日行政院通過全月二十日日院合公布)
(三) 所得稅各系所得徵收須知(財政修正案於二十六年五月三十一日部令公布並呈院轉來國府令〓〓案)
(a) 第一類營利事業所得稅徵收須知
附資產估價方法
附折舊率計算表
附工業製品成本計算表
(b) 第二類薪給報酬所得稅徵收須知
附第二類所得每月納稅額計算表
(c) 第三類證券存款所得稅徵收須知
(四) 財政部所得稅疑義解釋
(五) 非常時期過分利得稅條例(二十八年七月六日公布)
(六) 非常時期過分利得稅條例施行細則(二十八年九月十二日院令公布)
附錄(丁) 各種表據格式
(一) 各種所得額報告表及清單格式
(二) 免稅用各種書表格式
(三) 退稅用各項書據格式
(四) 發給獎勵金申請書及收據格式
(五) 罰鑀處分書及收據格式
(六) 其他各種表單格式
附錄(戊) 其他有關之文件
(一) 工人儲蓄暫行規程(二十五年十二月十八日行政院公布)
(二) 日本所得稅法(大正九年七月三十一日法律第十一號)

Language Chinese
Publication date 民國三十年[1941]
Source
institution QS:P195,Q732353
(民國時期文獻 民國圖書)
館藏信息
InfoField
MG/F812.96/1043
主題
InfoField
所得稅制
中圖分類
InfoField
F812.96
載體形態
InfoField
18,662頁

Licensing

[edit]
This image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because it is a mere mechanical scan or photocopy of a public domain original, or – from the available evidence – is so similar to such a scan or photocopy that no copyright protection can be expected to arise. The original itself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for the following reason:
Public domain
This image is now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hina because its term of copyright has expired.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ith legal jurisdiction in the mainland only, excluding Hong Kong and Macao), amended November 11, 2020, Works of legal persons or organizations without legal personality, or service works, or audiovisual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For photography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whose copyright protection period expires before June 1, 2021 belong to the public domain. All other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Republic of China (currently with jurisdiction in Taiwan, Penghu, Kinmen, Matsu, etc.), all photographs and cinematographic works, and all works whose copyright holder is a juristic person,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and all other applicable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Important note: Works of foreign (non-U.S.) origin must be out of copyright or freely licensed in both their home country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order to be accepted on Commons. Works of Chinese origin that have entered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S. due to certain circumstances (such as publication in noncompliance with U.S. copyright formalities) may have had their U.S. copyright restored under the Uruguay Round Agreements Act (URAA) if the work was under copyright in its country of origin on the date that the URAA took effect in that country. (For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1996. For the Republic of China (ROC),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2002.[1])
To uploader: Please provide where the image was first published and who created it or held its copyright.

You must also include a United States public domain tag to indicate why this work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nited States.

čeština  Deutsch  English  português  română  slovenščina  Tagalog  Tiếng Việt  македонски  русский  മലയാളം  ไทย  한국어  日本語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



This tag is designed for use where there may be a need to assert that any enhancements (eg brightness, contrast, colour-matching, sharpening) are in themselves insufficiently creative to generate a new copyright. It can be used where it is unknown whether any enhancements have been made, as well as when the enhancements are clear but insufficient. For known raw unenhanced scans you can use an appropriate {{PD-old}} tag instead. For usag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scan tag.


Note: This tag applies to scans and photocopies only. For photographs of public domain originals taken from afar, {{PD-Art}} may be applicabl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Art tag.

File history

Click on a date/time to view the file as it appeared at that time.

Date/TimeThumbnailDimensionsUserComment
current21:48, 11 June 2023Thumbnail for version as of 21:48, 11 June 2023887 × 1,179, 686 pages (32.58 MB)PencakeBot (talk | contribs)Upload 中國所得稅問題 (1/1) by 劉振東,王啟華編著 (batch task; nlc:data_416,15jh002325,85992; 民國圖書.9; 中國所得稅問題)

The following page uses this file:

Meta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