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NLC416-15jh001210-77779 基特經濟學.pdf

From Wikimedia Commons, the free media repository
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search
Go to page
next page →
next page →
next page →

Original file (793 × 1,104 pixels, file size: 20.87 MB, MIME type: application/pdf, 615 pages)

Captions

Captions

Add a one-line explanation of what this file represents

Summary

[edit]
基特經濟學   (Wikidata search (Cirrus search) Wikidata query (SPARQL)  Create new Wikidata item based on this file)
Author
〔法〕基特原著
image of artwork listed in title parameter on this page
Title
基特經濟學
Publisher
商務印書館[發行者]
Description

內分生產、流通、分配、消費4卷,詳細闡述資本循環過程中各環節的理論問題

目錄
緒論
第一章 經濟學
第一節 經濟學之目的
第二節 經濟是否有自然之公例
第三節 經濟學之構成法
第二章 經濟學之學派
第一節 方法之分別
第二節 學派按解決之分別
第三章 欲望與價值
第一節 欲
第二節 效用
第三節 價值
第四節 價值之成因
第五節 衡量價值之法
第六節 價值標準之校正法——物價指數表
第一卷 生產
第一編 生產之要素
第一章 自然
第一節 環境
第二節 原料
第三節 動力
第四節 生產之報酬漸減又曰非比例的定理
第五節 對於機器之太過的奢望
第六節 機器是否有害於工人
第七節 移徙與拓殖
第二章 勞力
第一節 勞力在生產上之效果
第二節 勞力之種類
第三節 勞動生產力之觀念之發達
第四節 痛苦為勞力之要素
第五節 時間為勞力之要素——工作之年限
第六節 藝徒與職業教育
第三章 資本
第一節 資本之二種意義
第二節 生產的資本與生息的資本
第三節 生產的資本之意義
第四節 固定資本與流動資本
第五節 資本之來源
第二編 生產之組織
第一章 生產之調節
第一節 企業與生產費
第二節 生產之自然的調節
第三節 競爭
第四節 生產過剩與市場定理
第五節 恐慌
第二章 分工
第一節 分工之方法
第二節 分工之前提
第三節 分工之利弊
第三章 生產之集中
第一節 生產發達之順序
第二節 集中之定理
第三節 工業之專一與併合
第四節 大商店
第五節 在家中之工作
第六節 農業之企業化的發達
第四章 生產團體
第一節 勞動的生產團體
第二節 資本的生產團體
第三節 托辣斯與卡忒爾
第四節 農業團體
第五節 工商業協作社
第五章 國家任生產事業
第一節 中央事業與地方事業之發達
第二節 國家事業與地方事業之弊
第三節 國家事業之方法
第二卷 流通(交易)
第一章 交易
第一節 交易之沿革
第二節 昔日之以貨換貨分為買賣兩事
第三節 交易價值(亦曰價格)
第四節 供求定理
第五節 價格之變動
第六節 交易之利
第二章 運輸
第一節 運輸之困難與費用
第二節 鐵路
第三節 商船
第四節 商埠
第五節 運河等水路
第六節 思想運輸之方法
第三章 商人
第一節 商人之歷史與職務
第二節 交易所及期買期賣
第三節 度量衡
第四章 硬幣
第一節 貨幣史略
第二節 貨幣之用是否在其他財貨之上
第三節 金錢之價值是否繼續無限下落
第四節 良金錢應具之條件
第五節 格勒善定理
第五章 幣制
第一節 數種金屬之需用及其困難
第二節 複本位國何以實際上僅有一種主幣
第三節 單本位制宜否採用
第六章 紙幣
第一節 金錢可否代以紙幣
第二節 紙幣之行用是否等於財富之發生
第三節 紙幣之危害及其防禦之法
第四節 支票
第五節 貿易進步何以有復返於貨換貨之趨勢
第七章 國際貿易
第一節 通商差額之真義
第二節 國際賬目之均衡如何維持
第三節 國際貿易之利何在
第四節 國際貿易何故有損害於或等人
第八章 商業政策
第一節 國際貿易之沿革
第二節 保護主義之說
第三節 自由貿易之說
第四節 商約
第五節 法國之關稅法
第六節 生產獎勵金
第七節 母國與殖民地之貿易
第九章 信用制度為交易制之推廣
第一節 信用之意義
第二節 信用之沿革
第三節 信用何以可免除金錢之支付
第四節 信用能生資本否
第五節 土地信用
第六節 農業信用
第七節 平民信用
第八節 國家信用——基金
第十章 銀行
第一節 銀行之職務與銀行之發達
第二節 存款
第三節 貼現
第四節 銀行兌換券之發行
第五節 兌換券與紙幣之區別
第六節 專利乎競爭乎——國立銀行乎私立銀行乎
第七節 發行兌換券之大銀行
第八節 發行之取締
第九節 外國匯兌
第十節 貼現率之提高
第三卷 分配
第一編 分配方法
第一章 現行之分配方法
第一節 財富之不均
第二節 分配之起源
第三節 物權之根據
第四節 物權之目的物及物權之所有者
第五節 物權之性質——繼承
第二章 各種社會主義之分配的主張
第一節 均分主義
第二節 共產主義
第三節 自由集合主義
第四節 集產主義
第五節 協作主義(協助互助合作)
第二編 分受財富之各界
緒言
第一節 社會中各階級
第一章 地主
第一節 土地所有權
第二節 土地之收入——地租公例
第三節 地租之增高與剩餘價值
第四節 享受地租之當否
第五節 田地之放租
第六節 地主與耕戶分得收穫之放租制度
第七節 土地國有制度
第八節 分裂大地產之方法
第九節 保存大地產之制度
第十節 都市財產
第十一節 森林所有權
第十二節 礦產所有權
第十三節 水權
第二章 資本家
第一節 資本家之地位
第二節 放債收息之沿革——重利
第三節 利息之法理與利息之取締
第四節 資本何以能生息
第五節 利息之率
第六節 息率是否漸漸下降
第三章 受工資(勞銀佣金)者
第一節 何為受工資者
第二節 工資制之沿革
第三節 工資之契約
第四節 工資之定理
第五節 工資之增高
第六節 工聯
第七節 罷工
第八節 和解與公斷
第九節 勞動情形之取締
第十節 危險之預防
第十一節 分紅與伙合
第十二節 生產協作社
第十三節 工資制之將來
第四章 企業家(起業家)
第一節 企業家之沿革
第二節 何為贏餘
第三節 應否有贏餘之問題
第四節 企業家之廢除
第五章 貧困
第一節 貧困之種類
第二節 濟貧之流弊
第三節 濟貧之組織
第六章 國家
第一節 國家在分配上之職務
第二節 國家在分配上所得之部分——租稅
第四卷 消費
第一章 消費與生產之關係
第一節 消費之意義
第二節 生產是否能依消費之增加而增加——馬爾薩斯之定理
第三節 消費者之地位——買消費品之人之團結
第二章 費用
第一節 費用支出之分配
第二節 消費者之團體
第三節 房屋——房屋建築會
第四節 消費的信用——典當
第三章 奢侈
第一節 有毒之消費——酒害
第二節 不住在財產所在地方之財主
第三節 國家調節消費
第四節 國家之費用
第四章 節省
第一節 節省之二義
第二節 儲蓄之先決條件
第三節 便利儲蓄之機關
第四節 保險
第五節 投資
第六節 資本之出國

Language Chinese
Publication date [1927]
Source
institution QS:P195,Q732353
(民國時期文獻 民國圖書)
館藏信息
InfoField
MG/F0/30/:1:2
主題
InfoField
政治經濟學
中圖分類
InfoField
F0
載體形態
InfoField
2冊(15,592頁)

Licensing

[edit]
This image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because it is a mere mechanical scan or photocopy of a public domain original, or – from the available evidence – is so similar to such a scan or photocopy that no copyright protection can be expected to arise. The original itself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for the following reason:
Public domain
This image is now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hina because its term of copyright has expired.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ith legal jurisdiction in the mainland only, excluding Hong Kong and Macao), amended November 11, 2020, Works of legal persons or organizations without legal personality, or service works, or audiovisual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For photography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whose copyright protection period expires before June 1, 2021 belong to the public domain. All other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Republic of China (currently with jurisdiction in Taiwan, Penghu, Kinmen, Matsu, etc.), all photographs and cinematographic works, and all works whose copyright holder is a juristic person,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and all other applicable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Important note: Works of foreign (non-U.S.) origin must be out of copyright or freely licensed in both their home country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order to be accepted on Commons. Works of Chinese origin that have entered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S. due to certain circumstances (such as publication in noncompliance with U.S. copyright formalities) may have had their U.S. copyright restored under the Uruguay Round Agreements Act (URAA) if the work was under copyright in its country of origin on the date that the URAA took effect in that country. (For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1996. For the Republic of China (ROC),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2002.[1])
To uploader: Please provide where the image was first published and who created it or held its copyright.

You must also include a United States public domain tag to indicate why this work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nited States.

čeština  Deutsch  English  português  română  slovenščina  Tagalog  Tiếng Việt  македонски  русский  മലയാളം  ไทย  한국어  日本語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



This tag is designed for use where there may be a need to assert that any enhancements (eg brightness, contrast, colour-matching, sharpening) are in themselves insufficiently creative to generate a new copyright. It can be used where it is unknown whether any enhancements have been made, as well as when the enhancements are clear but insufficient. For known raw unenhanced scans you can use an appropriate {{PD-old}} tag instead. For usag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scan tag.


Note: This tag applies to scans and photocopies only. For photographs of public domain originals taken from afar, {{PD-Art}} may be applicabl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Art tag.

File history

Click on a date/time to view the file as it appeared at that time.

Date/TimeThumbnailDimensionsUserComment
current03:03, 10 June 2023Thumbnail for version as of 03:03, 10 June 2023793 × 1,104, 615 pages (20.87 MB)PencakeBot (talk | contribs)Upload 基特經濟學 (1/1) by (法)基特原著 (batch task; nlc:data_416,15jh001210,77779; 民國圖書-PD2022.4; 基特經濟學)

The following page uses this file:

Meta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