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NLC416-12jh004691-48763 在華領事裁判權論.pdf

From Wikimedia Commons, the free media repository
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search
Go to page
next page →
next page →
next page →

Original file (968 × 1,429 pixels, file size: 7.89 MB, MIME type: application/pdf, 235 pages)

Captions

Captions

Add a one-line explanation of what this file represents

Summary

[edit]
在華領事裁判權論   (Wikidata search (Cirrus search) Wikidata query (SPARQL)  Create new Wikidata item based on this file)
Author
梁敬錞著
image of artwork listed in title parameter on this page
Title
在華領事裁判權論
Publisher
商務印書館[發行者]
Description

共10章。第1章研究在華領事裁判權的根據,概括為兩個方面:一是因慣例而生的,二是因條約而生的,闡述英、美第一次在華設定領事裁判權的理論、學說;第2-4章敘述在華領事裁判權的沿革、內容及其實施;第5章論述各國條約外的侵略;余各章說明中國對領事裁判權的態度、對策,列舉各國收回領事裁判權的實例

目錄
第一章 在華領事裁判權之論據
1 領事裁判權之積極的及消極的兩方面侵害
2 因慣例而生之領事裁判權
回教諸國
因條約而生之領事裁判權
中國
3 相互的領事裁判權
意與英
瑞荷與英國
4 在華設立領事裁判權之理論的根據
5 第一任駐華美使寇新氏之學說
6 寇新學說之謬誤
第二章 在華領事裁判權之沿革
第一節 中外修約前中國法權及於外人之例案
1 西班牙專使案
2 條約創造領事裁判權的鐵證
3 法水手殺人案
4 英艦傷人案
5 美艦誤傷華婦案
6 外人傷斃華人案
7 外人口角致斃案
8 中國司法權及於租借地之例案
9 中國審斷外人之公允
第二節 中外修約前外人對於中國法權之窺伺與反抗
1 葡萄牙黑奴案
2 英人傷斃荷蘭船長案
3 東印度公司辦理辛愛華案
4 華洋刑事會審之第一例
5 杜排士兵艦案
6 東印度公司設立在華司法機關之提議
7 英國會中之讜論
8 在華英官應遵中國法律之英政府訓令
9 英領窺伺中國立法權之被斥
10 英國會通過設立在華法庭議案
11 英議員霍斯氏之反詰
12 設立在華法庭之理論與其謬誤
第三節 在華領事裁判權之濫觴與其確定
1 中英五口通商章程
2 五口通商章程所賦予之領事裁判權僅限於刑事
3 中美通商章程
4 中法通商章程
5 中美通商章程與中法通商章程之比較
6 無約國人民吾國自始並未放棄管轄權
7 在華領事裁判權國關係條文



瑞典
荷蘭
日本
秘魯
巴西
瑞士
挪威
8 挪威條約之特點
9 領事裁判權業已撤廢之條約


奧匈
墨西哥
意大利
比利時
葡萄牙
西班牙
丹麥
第三章 在華領事裁判權之內容與其分析
第一節 最惠國條款之解釋
1 政治主權之事項不得為領事裁判權之標的
2 赫洛氏之學說
3 無償最惠條款與有償最惠條款
各國在華之利益均沾條款


荷蘭
巴西
丹麥
4 比利時
意大利
西班牙
葡萄牙
秘魯
美國
日本
瑞典
5 利益均沾條款非最惠法權條款之證明
6 何爾氏之學說
7 美國大審院之判例
8 玻利維亞及智利兩國有最惠條款而無領事裁判權之交涉事例
9 除美日瑞典瑞士外各國在華之領事裁判權均非最惠的
第二節 權利國人民相互間之訴訟管轄
1 有約國同國籍人相互訴訟時之辦法
2 有約國異國籍人相互訴訟時之辦法
3 各國條約上關於此點規定之研究
4 權利國人民之解釋
5 有權國人民為中國官吏因職務行為而生訴訟時之審判問題
6 區域管轄及事務管轄
7 我國對於違禁之外國船貨有審判權
第三節 無權國人民相互間之訴訟管轄
1 屬人的領事裁判權
中國與回教諸國之不同
2 關於無約國在華人民英國無管轄權之訓令
3 回教諸國被保護人之制度不施用於中國
4 對於在華無約國人民美國無管轄權之訓令
5 美領保護在華無約國人民之被斥
6 照料日僑不得作為管轄日僑之美國訓令
7 無國籍人民之訴訟管轄
8 在華無國籍人控告有權國人民時吾國法院有審判權
9 在華外國人相互涉訟中國不必過問之疑難
10 無約國人非條約上所謂之別國人
11 對華各國條約上關於無約國人民之不同規定
第四節 華洋訴訟之管轄
1 洋原華被與華原洋被之區別
2 民事華洋訴訟與刑事華洋訴訟之區別
3 中英續約第十六款會同審斷之誤譯
4 華洋刑事訴訟外領無會審權
5 華法民事案件外領無觀審權
6 各國條約上對於華洋訴訟之不同規定
7 華洋民事訴訟之觀審根據只有美國一國
8 中美續補條約第四款之誤譯
9 英美兩約為華洋民刑訴訟觀審之濫觴
10 華洋訴訟混合裁判之惡例
11 觀審為相互之權利
第五節 犯罪人之逮捕權
1 對於法籍人犯無逮捕權之中法條約
2 對於美籍人犯有逮捕權之中美條約
3 條約上關於逮捕權之兩大派
4 無照遊歷內地之外國人吾國有逮捕權
5 法挪人民是否可受吾國逮捕之疑問
6 外船水手犯罪逃入內地吾國仍可逮捕
7 逮捕中國人犯之限制
8 法國領事對於應行移送之華犯有審查權
9 比荷蘭此規定同於法約
10 華人受傭於外國商店時非經照會領事不得逮捕之巴西特約
第六節 中國法律之適用
1 權利國人民相互訴訟時之中國法律適用問題
2 華洋訴訟時之中國法律適用問題
3 華原洋被之民事訴訟是否應依中國法律處斷之疑問
4 領事裁判權乃審判機關之易位問題非法律適用之易位問題
5 外領事應用吾國法律處斷案件之理由
6 領事裁判權之代理說
7 外領審判外人如欲適用外律應先得吾國允許
8 領事裁判權存在中住在國法律仍適用之外交事例
9 駐日美使平海氏之公允論斷
10 美政府關於此點之承認
11 領事裁判權為懲罰性質非禁止性質
12 外人在華關於不動產之爭執應適用中國法律之美國大審院判例
第四章 在華領事裁判權之實施
1 各國在華裁判機關之複雜
2 英國之在外裁判權法
3 英國在華之法庭及其管轄上訴各辦法
4 法國在華之法庭及其管轄上訴辦法
5 美國在華法庭及其管轄上訴辦法
6 瑞典在華法庭及其管轄上訴辦法
7 荷蘭在華法庭及其管轄上訴辦法
8 日本在華法庭及其管轄上訴辦法
9 挪威在華法庭及其管轄上訴辦法
10 意大利在華法庭及其管轄上訴辦法
11 比利時在華法庭及其管轄上訴辦法
12 葡萄牙在華法庭及其管轄上訴辦法
13 西班牙在華法庭及其管轄上訴辦法
14 丹麥在華法庭及其管轄上訴辦法
15 對於華人所生不公允之結果
16 領事裁判權保護極少數人民之失策
第五章 各國條約外之侵略
1 租界之性質
2 中國司法權及於租界之憑證
3 管束租界內華人外領無反對權之英使訓令
4 租界仍屬中國領土之英政府訓令
5 關於租界行政權之外交團決議
6 對於攘奪租界司法權之公使團誥誡
7 上海會審公廨
8 會審公廨設立前外人侵略租界司法權之情形
9 領事裁判權之人的性質一變而為地的性質
10 外領對於租界內無約國人管轄權之侵略
11 上海設立會審公廨之緣起
12 英領巴夏禮氏之處心積慮
13 中國之會防局
14 上海租界設定之日期
15 外領會審之第一例
16 洋涇浜會審章程前滬道所實施之管轄情形及其上訴辦法
17 關於租界警務處管轄權之英領報告
18 對於拿捕華人權之侵略
19 對於無領事人民民事陪審權之侵略
20 對於無領事人民刑事案件之會斷罪名權
21 對於管轄權之侵略
22 對於審判權之侵略
23 因蔡黃氏而起之上海罷市
24 劉樹森案
25 對於行政權之侵略
26 張炳樞撤職案
27 對於警察權之侵略
28 工部局侵略警權之第一例
29 縣差提犯之被押
30 領團侵占會審公廨之通告
31 會審公廨侵占後之情形
32 侵占後公廨之管轄權
33 侵占後公廨之上訴情形
34 侵占後公廨之行政情形
35 收回會審公廨之江蘇省政府協定
36 收回公廨協定與條約之比較
37 關於土地管轄權者
38 關於參與裁判權者
39 關於用人行政之權限者
40 關於外國律師者
41 臨時法院下之外領侵略情形
42 外領觀審代表直接當庭處分案件
43 宏隆錢莊案
44 臨時法院之判決警察不予執行之交涉
45 楊阿三案
46 俄人米才白立而司基案
47 觀審代表其他越權之事例
48 謝惠源案
49 三年中外領抗議之次數
50 改組臨時法院之會議
51 新協定及附件全文
52 新協定與舊協定之比較
53 新協定未能滿意之點
54 法租界會審公廨之緣起
55 法租界公廨與公共租界公廨關於管轄之劃分
56 法租界會審公廨之侵占
57 漢口傳審公廨
58 廈門鼓浪嶼會審公廨
59 外領對於其他租界之侵略
第六章 中國對於法權之防護
1 上海會審公廨無審判權之判例
2 中國政府關於自辟商埠之法權規定
3 中國新式法院不許外人觀審之根據
4 華洋訴訟辦法
5 觀審座位圖之規定
6 觀審不得發言之例證
7 行政機關受理華洋訴訟時對於觀審之辦法
8 英國拋棄觀審權之備忘錄
9 美國拋棄觀審照會
10 英美之比較
11 因英美拋棄觀審各國觀審權均失根據
12 無約國人應服從中國法律之抗議
13 審理無約國人民民刑訴訟章程之制定
14 對於俄原華被案件由他國領事陪審之抗議
15 德原華被案件由他國領事陪審之抗議
16 臨時法院換文之失當
17 英原俄敝之案英國無觀審權之例證
18 華官拿捕華人之辦法
19 美領對於華官拿捕洋雇華役之抗議
20 李求全案
21 陳祖鏞案
22 華洋合資公司之管轄權
23 外國律師出庭之辦法
24 在領事館註冊之華人仍由吾國管轄之例證
25 法權調查委員會之承認
第七章 中國司法改良之情形
1 全國法院現有數目
2 添設縣法院之擬議
3 全國監獄現有數目
4 添設新監之計劃
5 國民政府成立後公布之司法法規
6 藉口中國法律不完全而維持領判制度之非理
第八章 中國撤廢領事裁判權之努力
第一節 俄德奧匈墨領事裁判權之撤廢
1 駐華俄國使領停止待遇之命令
2 中東路沿線之暫行司法制度
3 各國之抗議
4 接收俄國法院之日期
5 東省特別區域法院編制條例
6 東省特別區域法院編制條例之特徵
7 東省特區法院外國諮議調查員之設置與其職權
8 中俄協定之成立
9 中德協定之訂立
10 中奧兩約之訂定
11 德奧條約關於律師規定之差異
12 墨西哥撤廢領事裁判權之經過
13 匈牙利撤廢領事裁判權之經過
第二節 比意葡西丹麥領事裁判權之撤廢
1 中比新約換文及聲明書
2 中意新約換文及聲明書
3 中丹新約換文及聲明書
4 中葡新約換文及聲明書
5 中西新約換文及聲明書
6 五國新約之研究
7 五國換文中實質上之比較及其疑問
8 內地雜居及外人土地所有權非五國新約中交換領判權之條件
第三節 巴黎和會華府會議中之失敗
1 巴黎和會中中國之提案
2 提案之內容與其失敗
3 中國代表在華府會議中之意見
4 華府之議決案
5 法權調查委員會之產生
6 法權委員會報告書之內容
7 領事裁判制度對於外僑之弊害
8 法權調查委員會對於中國新式法院及監獄之好評
9 法權調查委員會對於領事法庭之忠告
10 法權調查委員會對於中國司法機關之忠告
11 中國委員之宣言
12 要求撤廢領判權之照會
13 各國覆牒之研究
14 國府撤廢在華領事裁判權之命令
第九章 各國收回領事裁判權之先例
1 日本撤廢領事裁判權之情形與其條件
2 井上馨之預備案
3 各國之對案
4 大隈重信之新案
5 青木周藏之果決
6 在日領事裁判權之撤廢
7 暹羅之領事裁判制度
8 一八八三年之暹英協定
9 一九〇九年之暹英新約
10 一九二〇年之暹美條約
11 在暹領事裁判權之撤廢
12 土耳其之領事裁判制度
2 領事法院與混合法院之組織及其管轄
3 羅山會議情形
4 羅山條約關於司法之條款
5 土耳其收回法權宣言
第十章 我國此後之對策
1 就各國收回法權先例上所得之經驗
2 各國收回法權運動之比較
3 蕭德威爾氏解決中國法權私案
4 分區撤廢抑同時撤廢之研究
5 內地及通商口岸之法權應先同時收回之理由
6 過渡辦法不宜以任命外國法官為條件
7 過渡辦法中以惟一可商之條件
8 內地雜居及外人土地所有權之研究
9 收回法權與收回領事裁判權之區別
10 司法以外官廳擁護司法之必要
參考書目

Language Chinese
Publication date 民國二十三年[1934]
Source
institution QS:P195,Q732353
(民國時期文獻 民國圖書)
館藏信息
InfoField
MG/D992/14
主題
InfoField
領事裁判權
中圖分類
InfoField
D992 D929.6
載體形態
InfoField
218頁

Licensing

[edit]
This image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because it is a mere mechanical scan or photocopy of a public domain original, or – from the available evidence – is so similar to such a scan or photocopy that no copyright protection can be expected to arise. The original itself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for the following reason:
Public domain
This image is now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China because its term of copyright has expired.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ith legal jurisdiction in the mainland only, excluding Hong Kong and Macao), amended November 11, 2020, Works of legal persons or organizations without legal personality, or service works, or audiovisual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For photography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whose copyright protection period expires before June 1, 2021 belong to the public domain. All other works of natural person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According to copyright laws of Republic of China (currently with jurisdiction in Taiwan, Penghu, Kinmen, Matsu, etc.), all photographs and cinematographic works, and all works whose copyright holder is a juristic person,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y were first published, or if unpublished 50 years from creation, and all other applicable works enter the public domain 5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the creator.

Important note: Works of foreign (non-U.S.) origin must be out of copyright or freely licensed in both their home country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order to be accepted on Commons. Works of Chinese origin that have entered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S. due to certain circumstances (such as publication in noncompliance with U.S. copyright formalities) may have had their U.S. copyright restored under the Uruguay Round Agreements Act (URAA) if the work was under copyright in its country of origin on the date that the URAA took effect in that country. (For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1996. For the Republic of China (ROC), the URAA took effect on January 1, 2002.[1])
To uploader: Please provide where the image was first published and who created it or held its copyright.

You must also include a United States public domain tag to indicate why this work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nited States.

čeština  Deutsch  English  português  română  slovenščina  Tagalog  Tiếng Việt  македонски  русский  മലയാളം  ไทย  한국어  日本語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



This tag is designed for use where there may be a need to assert that any enhancements (eg brightness, contrast, colour-matching, sharpening) are in themselves insufficiently creative to generate a new copyright. It can be used where it is unknown whether any enhancements have been made, as well as when the enhancements are clear but insufficient. For known raw unenhanced scans you can use an appropriate {{PD-old}} tag instead. For usag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scan tag.


Note: This tag applies to scans and photocopies only. For photographs of public domain originals taken from afar, {{PD-Art}} may be applicable. See Commons:When to use the PD-Art tag.

File history

Click on a date/time to view the file as it appeared at that time.

Date/TimeThumbnailDimensionsUserComment
current10:27, 11 June 2023Thumbnail for version as of 10:27, 11 June 2023968 × 1,429, 235 pages (7.89 MB)PencakeBot (talk | contribs)Upload 在華領事裁判權論 (1/1) by 梁敬錞著 (batch task; nlc:data_416,12jh004691,48763; 民國圖書.7; 在華領事裁判權論)

Meta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