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香港立法會開始審議特首普選政改決議案.jpg

From Wikimedia Commons, the free media repository
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search

Original file(2,592 × 1,936 pixels, file size: 757 KB, MIME type: image/jpeg)

Captions

Captions

Add a one-line explanation of what this file represents

Summary

[edit]
Description
中文(繁體):香港立法會6月17日開始審議港府提出的2017年特首普選政改方案的決議案。親政府的建制派和爭取真普選的泛民主派之間兩年多來的對決將見分曉。此外,支持和反對政改的兩大陣營,都動員民眾在立法會外集會造勢。

立法會示威區星期三早上聚集多個支持及反對政改方案的團體。立法會保安事先用鐵馬分區隔離雙方的支持者,防止雙立的示威者發生衝突。

12個反對政改方案的專業人士團體的代表,身穿黑衣,抱著裝有數以千計市民簽名的盒子,圍繞立法會大樓步行一圈,指責政改方案剝奪港人真正的選擇。十多位泛民主派議員也到場聲援,重申要否決有篩選的政改方案。反對團體在示威區設立多個喇叭直播議會情況。

和平佔中運動發起人之一的陳健民教授,早上來到立法會示威區。他對媒體表示,因為無法爭取到真普選,泛民目前可以做到的只能是否決方案,因此心情沉重。他表示,香港社會因政改產生很多矛盾,不會因否決政改消失,不解決這些矛盾,香港前景不樂觀。陳健民強調,中央不給予港人真普選,香港難以大和解,政府應盡快重啟政改五步曲。

香港真普選聯盟的召集人、城市大學政治學教授鄭宇碩對美國之音表示,這幾天是香港歷史上的重要時刻,但是,港人爭取民主的道路會越來越艱難,來自北京和港府的打壓會越來越厲害,而港人沒有選擇,也只能堅持抗爭。

他說:“我的心情當然是非常沉重的了。事實上,過去兩年,我們看得很清楚,北京的領導人沒有意思讓香港人享有真正民主的政治權利。在看未來呢,任何突破的機會都是非常非常低的。我們明白,未來幾年,環境會非常非常困難,打壓呢會越來越厲害。”

由多個泛民政黨和團體組成的“全民拒絕假普選運動”預計政改方案最快會在周四傍晚至週五早上表決,因此廣播呼籲支持者留守立法會。

此外,支持通過方案的政黨和團體則動員了3、400人,在示威區插滿旗幟,不停播放愛國歌曲,高呼口號,要求獲得一人一票的選舉權,並在自設的大台上發言,強調2017一定要得,譴責泛民議員捆綁否決政改方案,阻礙香港政制發展。

據港媒報導,在下午2、3點鐘以後,一直在示威區內的多個支持及反對團體的少數集會人士開始隔著鐵馬,以粗言穢語互相指罵,又用手機拍下對方的樣貌,但沒有任何肢體碰撞。

在立法會內,在議員下午1點20分開始審議政改決議案之前,港府負責政改的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律政司司長袁國強和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譚志源先後發言,再次敦促泛民主派議員投票支持政改方案,並表示政改方案一旦被否決,本屆政府將不會重啟政改五步曲,政制發展將原地踏步。按照立法會程序,議員對決議案不可提出修正案或者拖延拉布,只可每人發言15分鐘。

此前,立法會主席曾鈺成星期二下午5點半左右突然會見媒體,稱警方最新風險評估顯示,可能有激進人士在會議期間衝擊大樓,加上大批政治立場對立人士在大樓外結集,發生衝突風險增加,因此採納警方建議,史無前例地在沒有發生任何衝突前,提前發出黃色警示,讓警方晚間進駐立法會大樓候勤。此舉引發一些泛民議員的批評,認為損害了立法會的政治中立和尊嚴,開了一個壞的先例。

此外,星期三,立法會大樓部分出入口封閉,以鐵馬及超過一米高的鋁架圍封。據報導,包括議員在內的所有出入大樓的人士必須出示證件及經過安檢。民主黨議員黃碧雲在安檢後表示,民選議員被檢查行李及搜身,做法荒謬。社民連的梁國雄不滿要求議員進行安檢,認為是侮辱議員。他認為,如果警方有情報顯示個別議員有計劃策動暴力衝擊,警方大可拘捕或者特別看管有關人士。
Date
Source https://www.voachinese.com/a/hk-legislature-debates-20150617/2825756.html
Author 海彥

Licensing

[edit]
Public domain
This media is in the public domain in the United States because it solely consists of material created and provided by Voice of America, the official external broadcasting service of the federal governm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View Terms of Use and Privacy Notice (copyright information).


Voice of America republishes reporting from the Associated Press, Agence France-Presse and others. Always check the credit; such content is not in the public domain. Occasionally, a wire photo will be originally published with Voice of America watermarks and later corrected updated with the correct attribution. Use caution when uploading recently-published images or when a specific Voice of America photographer is not identified.
Logo of the VOA
Logo of the VOA

File history

Click on a date/time to view the file as it appeared at that time.

Date/TimeThumbnailDimensionsUserComment
current01:51, 18 August 2017Thumbnail for version as of 01:51, 18 August 20172,592 × 1,936 (757 KB)KOKUYO (talk | contribs)User created page with UploadWizard

There are no pages that use this file.

Metadata